编辑推荐
欧式风格、中式风格、欧洲乡村风格、地中海风格、日式风格、北欧风格、ART-DECO风格、LOFT风格、平面美术风格,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室内设计不同的风格具体要如何设计?门要怎么设计?窗要怎么设计?墙要怎么设计?地面用什么材料…“我喜欢的那些室内作品到底是什么风格?我想把自己的居室装修成什么风格?如何节约查阅资料的时间。得到速成方案?哪里有不同风格的资料库?设计公司能不能有一《室内设计风格图文速查》给客户看。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风格?……将解答以上问题。
内容简介
《室内设计风格图文速查》归纳了当前最常见的几种室内设计风格,阐述产生该种风格的地理气候因素与历史渊源,并采用字典式的分类法详细列举了不同风格中的设计元素,以方便读者快速查询与定位。《室内设计风格图文速查》将风格归为三大类:新地方主义、新古典主义与新现代主义。新地方主义风格包括地中海风格、欧洲乡村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包括中式风格、欧式风格与日式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包括北欧风格、新装饰艺术派风格(NEW-ART-DECO)、平面美术风格和LOFT风格。
《室内设计风格图文速查》以图为主,资料丰富,简明实用,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号类院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室内设计专业人十和爱好者自学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
高钰,江苏常州人。同济大学室内设计。工程硕士,中国室内装饰学会高级室内设计师。现任上海城市管理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上海筑纳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并出版《室内设计隔断、屏风、墙面护饰材料与施工》、《建筑设计初步》等专著。2008年创立室内设计速查体系,并主编该体系系列教学丛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如何使用本书
新地方主义篇
第1章 地中海风格3
1.1 背景研究3
1.2 设计理念与风格特色4
1.3 常用元素及设计手法6
1.3.1 墙面及护饰面6
1.3.2 地面及楼梯12
1.3.3 顶面14
1.3.4 家具15
1.3.5 装饰17
第2章 欧洲乡村风格22
2.1 背景研究22
2.2 设计理念与风格特色23
2.3 常用元素及设计手法25
2.3.1 墙面及门窗25
2.3.2 地面31
2.3.3 顶面32
2.3.4 家具设备33
2.3.5 装饰40
新古典主义篇
第3章 中式风格47
3.1 背景研究47
3.2 常用元素48
3.2.1 建筑元素48
3.2.2 装饰元素57
3.3 设计手法61
3.3.1 尊重传统思想与意境61
3.3.2 灵活引用经典元素63
3.3.3 变形的技巧67
第4章 欧式风格72
4.1 背景研究72
4.2 常用元素73
4.2.1 哥特元素73
4.2.2 文艺复兴元素76
4.2.3 巴洛克元素80
4.2.4 洛可可元素83
4.2.5 浪漫古典主义元素87
4.3 设计手法89
4.3.1 注重数学与几何规律89
4.3.2 尊重传统构图原则90
4.3.3 使用常用色彩92
4.3.4 灵活引用经典元素95
4.3.5 变形的技巧99
第5章 日式风格103
5.1 背景研究103
5.2 常用元素104
5.2.1 和室元素104
5.2.2 园林元素112
5.2.3 家具、装饰元素114
5.3 设计手法117
5.3.1 传统精髓的保留与革新117
5.3.2 和洋并用119
新现代主义篇
第6章 北欧风格125
6.1 背景研究125
6.2 设计理念与风格特色127
6.2.1 简洁127
6.2.2 人性化设计128
6.2.3 诚实的态度130
6.2.4 自然的灵感131
6.2.5 传统132
6.2.6 不会过时的135
6.3 常用元素及设计手法135
6.3.1 北欧清新现代风135
6.3.2 北欧彩色现代风139
6.3.3 北欧自然古朴风143
第7章 新装饰艺术派风格146
7.1 背景研究146
7.2 设计理念与风格特色147
7.3 常用元素及设计手法148
7.3.1 对工艺美术运动的沿袭148
7.3.2 线条149
7.3.3 主题153
7.3.4 材料157
7.3.5 家具与装饰161
第8章 平面美术风格165
8.1 背景研究165
8.2 设计理念与风格特色165
8.3 常用元素及设计手法167
8.3.1 新古典美术167
8.3.2 现代美术170
8.3.3 材料肌理180
8.3.4 立体造型185
8.3.5 家具与装饰189
第9章 LOFT风格192
9.1 背景研究192
9.2 设计理念与风格特色193
9.3 常用元素及设计手法195
9.3.1 空间195
9.3.2 工业元素202
9.3.3 家具208
参考文献213
前言/序言
这不仅仅是一本阅读的书,更是一本“使用”的工具。因此,它更像是一个实用的产品,诸如椅子或茶杯。
1.本书可以解决的问题
(1)对于学生:某种风格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门要怎么设计?窗要怎么设计?墙要怎么设计?地面用什么材料……
(2)对于甲方:常听人说起的某某风格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些风格的特点究竟是什么?我喜欢的那些室内作品到底是什么风格?我想把自己的居室装修成什么风格?
(3)对于设计师:如何节约查阅资料的时间速成方案?哪里有不同风格的资料库?
(4)对于公司:客户怀着梦想来装修自己的家,但是却形容不出想要的是什么,公司的设计师用语言来解释,客户是不会明白的。能不能有一本书给客户看,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居室样子和风格?
2.本书的特点
(1)从建筑、人文渊源入手深入研究,专业性强:从解释该风格存在的原因入手,使学生对该风格有正确的了解,不会被社会上的错误风尚误导。大众也会对这种风格有正确的理解,不会愚昧跟风,选用不适合自己生活习惯或个性的风格。
(2)以图为主,目的速查:设计是以图说话,因此为设计师提供的最佳服务就是可以查询的图集。
(3)图片精美,满足收藏:该书有大量精美的插图,不仅是工具书,也是值得收藏的画册。
视觉之外的构建:探索空间设计的无限可能 本书并非直接呈现琳琅满目的室内设计风格图片,抑或提供一套详尽的风格分类手册。相反,它将引领读者深入探索“风格”背后的构成要素,理解设计语言的生成机制,并最终掌握塑造独特空间氛围的钥匙。我们相信,真正的设计智慧,在于理解“为何”而非仅仅“是什么”。 第一部分:风格的起源与演变——从文化土壤到设计语汇 “风格”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植于历史、文化、技术和社会思潮之中。本部分将回溯人类居住空间演变的脉络,解析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审美取向、功能需求以及哲学观念如何相互作用,最终沉淀为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各种设计风格。 文明的印记: 我们将从古埃及的宏伟陵墓,到古希腊的和谐比例,再到古罗马的实用主义,追溯早期文明对空间形态和材料运用的影响。这些古老的智慧,虽然看似遥远,却为后来的设计提供了 foundational 的思考框架。例如,古希腊对“黄金分割”的迷恋,以及对自然形态的模仿,至今仍是许多现代设计理论的重要基石。 时代的变迁: 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尖顶和宗教寓意,展现了对精神世界的极致追求。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将目光重新投向人本身,古典的对称、秩序和比例重新成为设计的主流。洛可可的精致繁复,巴洛克的大气磅礴,都折射出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氛围下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 工业革命的冲击: 蒸汽机的轰鸣,工厂的崛起,为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材料和生产方式的变革。金属、玻璃的大量使用,以及对功能性的极致追求,催生了新艺术运动、包豪斯等强调简洁、理性、工业美学的流派。这些运动不仅改变了建筑的形态,也深刻影响了室内家具和装饰品的生成。 现代生活的演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主义的“形式追随功能”,极简主义对“少即是多”的推崇,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元素的解构与重组,以及当下对可持续性、智能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凸显,都促使设计风格不断演变和融合。我们将探讨这些思潮如何在空间设计中得到体现,它们各自的哲学内核是什么。 第二部分:设计的核心要素——构建空间语言的基石 任何一种“风格”的形成,都是由一系列基本的设计元素组合而成。本部分将剥离风格的标签,深入剖析构成空间设计的核心要素,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影响最终的空间体验。 光影的魔术: 光线是空间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我们将探讨自然光和人造光的种类、特性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应用策略。学习如何利用光线的方向、强度、色温来塑造氛围,引导视线,突出重点,甚至改变空间的感知尺度。从温暖柔和的漫射光,到戏剧性的聚焦点光,每一种选择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信息。 色彩的语言: 色彩不仅仅是视觉的刺激,更是情感的载体。本部分将深入研究色彩的心理学效应,不同色彩搭配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感知和行为。我们将讨论色彩的饱和度、明度、冷暖对比,以及它们在不同风格中的典型运用。例如,暖色调如何带来温馨和活力,冷色调如何营造宁静和专业感,而中性色如何提供百搭的背景。 材质的触感与故事: 材料是构成空间肌理和质感的直接来源。我们将探索不同材料的物理属性,如纹理、光泽、密度、温度等,以及它们所能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从天然材质的温润质朴,到工业材料的冰冷硬朗,再到新材料的创新表现,每一种材质的选择都在讲述一个关于空间的故事。木材的自然纹理,石材的粗犷大气,金属的光洁现代,织物的柔软舒适,都将成为我们解读空间的重要线索。 形态与结构的哲学: 空间中的线条、形状和体块,构成了设计的骨架。我们将分析直线、曲线、几何形态、有机形态等在不同设计语境下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空间的动线、比例和视觉焦点。同时,我们也将探讨结构的透明与隐藏,如何影响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以及装饰性与功能性的平衡。 比例与尺度的智慧: 比例与尺度是衡量空间舒适度和和谐感的关键。我们将学习人类工程学原理,理解不同尺度元素(如家具、门窗、天花板高度)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空间的包容性和亲切感。从宏观的建筑尺度到微观的细节处理,都蕴含着对“适宜”的追求。 虚实的对话: 空间并非完全由实体构成,由墙体、家具分隔出的“虚”的空间同样重要。我们将探讨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封闭空间的转换,以及如何通过视觉引导、材质变化、光影对比等手法,实现空间在功能和心理上的连贯与区隔。 第三部分:设计思维的进阶——从模仿到创造 理解了风格的构成要素之后,本部分将着重于培养读者的设计思维,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风格信息,转向主动地进行空间设计。 需求分析的艺术: 任何成功的空间设计都始于对使用者需求的深刻理解。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访谈、观察、问卷等多种方式,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生活习惯、情感寄托,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设计的出发点。 灵感采集与转化: 灵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来源于对生活、艺术、自然、文化的细致观察和体验。本部分将提供多种获取灵感的途径,并重点讲解如何将抽象的灵感转化为具体的空间设计语言。例如,一首诗的意境如何转化为空间的色彩搭配,一幅画的构图如何影响空间的布局,一段历史的记忆如何通过材质和细节得以重现。 风格的解构与重组: 了解了不同风格的特点后,我们鼓励读者不拘泥于固定的风格标签,而是学习将其中的优秀元素进行解构,并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创造性的重组。这是一种“为我所用”的设计智慧,能够打破风格的界限,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空间。 细节的力量: 细节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我们将深入剖析如何通过对开关面板、灯具、把手、踢脚线、窗帘等细节的处理,来提升空间的品质感和精致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往往最能体现设计的用心和品味。 可持续与人性化的考量: 在当下,设计不仅仅关乎美学,更关乎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们将探讨如何在设计中融入可持续的材料选择、节能的照明方案、环保的施工工艺,以及如何创造更加人性化、无障碍的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工具与流程的辅助: 虽然本书不侧重于图例展示,但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设计思考工具,如情绪板(mood board)、概念草图、功能分区图等,并梳理一个基本的设计流程,帮助读者将想法落地。 结语: 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一套独立的设计思维体系,让他们能够超越对风格名称的认知,深入理解空间设计的本质。通过对光影、色彩、材质、形态、比例、虚实等基本要素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设计思维的进阶训练,你将能够自信地解读、评价甚至创造出独具魅力的空间。我们相信,真正的美,源于理解,而非简单的模仿。这趟视觉之外的构建之旅,将为你打开通往无限可能的设计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