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珍稀钱币图典:纸币卷

中国珍稀钱币图典:纸币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榴梁,朱勇坤 著
图书标签:
  • 钱币学
  • 纸币
  • 中国纸币
  • 珍稀钱币
  • 收藏
  • 图鉴
  • 货币史
  • 民国纸币
  • 清代纸币
  • 人民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00577
版次:1
商品编码:10262710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7
字数:5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珍稀钱币图典:纸币卷》作为《中国珍稀钱币图典》的第一部即《纸币卷》,是余榴梁和朱勇坤两君精心合著之作。作者从发行数量、存世量、文献有无记载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衡量,以考古样品和历史文献为基础,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力求做到考证严密、叙述简洁、解释明确、选图清晰。本书汇聚了作者大量经验性内容,也是作者近半个世纪收藏鉴定钱币的心血之作。

目录

一、古代纸币
1.南宋行在会子库钞版
2.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省
3.中统元宝交钞叁伯文
4.中统元宝交钞伍伯文
5.至元通行宝钞1287年贰贯之一
6.至元通行宝钞1287年贰贯之二
7.至元通行宝钞1287年壹贯
8.至元通行宝钞1287年叁拾文
9.至元通行宝钞1287年贰拾文
10.大明通行宝钞洪武柒年(1374)壹贯
11.大明通行宝钞1374年肆伯文
12.大明通行宝钞1374年叁伯文
13.户部官票咸丰肆年(1854)伍拾两
14.户部官票咸丰五年(1855)拾两
15.户部官票咸丰四年(1854)伍两
16.户部官票咸丰五年(1855)叁两
17.户部官票咸丰四年(1854)壹两
18.大清宝钞咸丰捌年(1858)百千文
19.大清宝钞咸丰柒年(1857)伍拾千文
20.大清宝钞咸丰捌年(1858)拾千文
21.大清宝钞咸丰捌年(1858)伍千文
22.大清宝钞咸丰捌年(1858)贰千文
23.大清宝钞咸丰肆年(1854)壹千五百文
24.大清宝钞咸丰肆年(1854)壹千文
25.大清宝钞成丰肆年(1854)伍百文
26.甘肃司钞同治柒年(1867)准钱壹千文
27.甘肃司钞咸丰肆年(1854)伍伯文
28.同治银票1866年壹拾两
29.同治银票1867年壹两
二、清后期纸币
30.大清户部光绪32年(1906)壹圆兑换券
31.大清户部光绪32年(1906)伍圆兑换券
32.大清户部光绪32年(1906)拾圆兑换券
33.大清银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壹圆兑换券
34.大清银行宣统元年(1909)壹圆兑换券样票
35.大清银行宣统元年(1909)伍圆兑换券样票
36.大清银行宣统元年(1909)拾圆兑换券样票
37.大清银行宣统元年(1909)伍拾圆兑换券样票
38.大清银行宣统元年(1909)壹百圆兑换券样票
……
三、商业银行纸币
四、民国军用票
五、民国四大银行纸币
六、地方银行纸币
七、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的纸币
八、日伪政权纸币
九、钱庄票

前言/序言


《丝绸之路上的货币变迁:古代中亚与波斯钱币研究》 本书导言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丝绸之路沿线核心区域——古代中亚与波斯地区——的货币演变历史。我们聚焦于公元前数百年至中世纪早期这一关键时期,通过对出土和传世的钱币实物进行细致的考古学、钱币学和历史学分析,重构这一横跨欧亚大陆的贸易动脉上,权力更迭、文化交融与经济发展的物质证据。我们相信,这些小小的金属圆片,承载着帝国的兴衰、宗教的传播以及区域间经济网络的复杂脉络。 第一部分:希腊化时代的遗产与早期铸币(约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 本部分首先追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希腊文化对中亚和波斯地区深远的影响。随着塞琉古王朝的建立及其在中亚腹地的扩张,希腊化的铸币传统被引入。 第一章:巴克特里亚的希腊国王:双重文化身份的体现 深入剖析巴克特里亚王国(Bactria)的钱币体系。这些钱币通常在一面铸有希腊神祇或国王的侧面肖像,另一面则可能出现希腊文字,但其制作工艺和金属纯度,尤其是后期,开始显现出与当地冶金传统的结合。重点研究欧克拉提德斯(Eucratides)和赫尔墨奥斯(Hermeus)等重要君主的铸币特征,探讨其如何在维持希腊政治合法性的同时,适应本地市场的需求。讨论这些钱币如何作为希腊文化在东方延续的“硬通货”。 第二章:塞迦与斯基泰的“模仿与创新” 考察进入伊朗高原及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如斯基泰人(Scythians)对既有铸币体系的反应。虽然他们自身不具备成熟的铸币传统,但对希腊及后来的希腊-印度(Indo-Greek)钱币进行了大量模仿和改造。本章将展示这些“蛮族”风格的钱币——它们的造型、符号往往带有萨满教或动物艺术的元素,揭示了游牧民族与定居文明间经济互动的复杂性。 第二部分:贵霜帝国的黄金时代与宗教融合(约公元1世纪至3世纪) 贵霜帝国是中亚钱币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它将印度教、佛教的符号与希腊化的肖像传统完美地融合在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中。 第三章:迦腻色迦一世的钱币铭文与神祇谱系 详细分析迦腻色迦一世(Kanishka I)时期铸币的特点。这些钱币通常一面是国王的全身像,另一面则汇集了希腊神祇(如赫拉克勒斯)、波斯神祇(如米斯拉)以及印度教神祇(如湿婆)。通过钱币上的铭文(多为希腊文或佉卢文),我们得以重构贵霜帝国多元宗教政策的经济基础,并探讨不同钱币种类(金、银、铜)的铸造地点和流通范围。 第四章:贵霜钱币的金属纯度与帝国经济疆域 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如XRF分析),量化贵霜金币和银币的含金/含银量变化,以此推断帝国赋税的征收效率以及其与罗马帝国、印度本土的贸易平衡。分析不同时期(如维玛·卡德菲塞斯和迦腻色迦时期)的金属质量差异,为判断帝国的盛衰提供量化证据。 第三部分:萨珊王朝的挑战与区域独立铸币(约公元3世纪至7世纪) 萨珊波斯帝国重建了伊朗的中央集权,但其在东部的统治权常受到贵霜残余势力和后来的白匈奴(Hephthalites)的挑战,这直接反映在钱币的铸造和流通上。 第五章:萨珊波斯与中亚的“宣示主权” 探讨萨珊王朝早期(如沙普尔一世)对东部地区施加影响的证据,主要体现在其银币(多为“格德拉姆”式样)在呼罗珊和河中地区的发现情况。重点分析萨珊钱币的拜火教符号(如火焰祭坛)如何成为其政治正统性的视觉宣言,以及这些钱币如何与本地的萨珊化(Sasanianized)铸币共存。 第六章:白匈奴与吐火罗的独立铸币体系 关注白匈奴在中亚的统治时期(5世纪中后期),他们如何继承了贵霜和萨珊的铸币技术,但同时发展出带有明显自身风格的钱币。这些钱币往往继承了希腊-贵霜的国王侧面像,但面部特征被“异化”或简化,文字退化为不可识别的符号,反映了权力核心向东转移和文化同化程度的差异。 第四部分:伊斯兰化前夜的过渡与融合(约公元7世纪至8世纪) 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东扩,中亚和波斯地区的货币体系面临重塑。本部分着重研究从萨珊晚期到倭马亚王朝早期这一关键的过渡期。 第七章:萨珊残余与早期伊斯兰“仿制币” 详细考察阿拉伯军队征服波斯后,当地铸币场并未立即停止生产。早期发行的铜币和银币,在造型和重量上完全沿袭了萨珊或吐火罗的传统,仅仅在边缘加上了简单的阿拉伯化铭文,如“奉真主之名”的早期库法体草书。通过对这些“过渡性钱币”的断代研究,我们可以精确描绘出伊斯兰化进程中经济体系的韧性与适应性。 第八章:塔里木盆地的丝绸之路枢纽:吐鲁番与高昌的非中原影响 将研究视角拓展至东段丝绸之路的绿洲国家。虽然此地深受唐朝影响,但考古发现显示,早期(特别是7世纪前)的铸币体系中,也夹杂了大量来自波斯、粟特(Sogdian)的银币碎片和仿制品。分析粟特商人及其在长安和西域贸易中的货币使用习惯,揭示了跨文化贸易中的实际支付媒介。 结论:丝绸之路上的多重标准与货币政治学 本书总结认为,古代中亚与波斯地区的钱币体系并非单一的中央集权产物,而是一个由帝国主导(如贵霜、萨珊)与地方势力(如巴克特里亚、白匈奴)共同塑造的“多重标准”体系。钱币不仅是交易工具,更是权力、信仰和文化霸权的视觉载体。对这些钱币的深入研究,为我们理解古代欧亚大陆经济互联的深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附录: 主要钱币分类图表;金属元素分析报告摘要;关键术语索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资料详实程度,着实超出了我的预期,简直可以用“百科全书”来形容。对于每一个收录的品种,从最早期的票据到近现代的各种票样,信息的覆盖面极其全面,几乎做到了面面俱到。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严谨性,每一个票券的版别、水印、冠字号段的特殊标记,都被详尽地标注和区分,这对于深度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硬指标”。特别是那些罕见票种的介绍部分,不仅有高清的实物图,还有对票面防伪特征的专业解析,这一点非常实用。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对“珍稀”二字的深度诠释,能够看出编纂团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去核实和校对这些微小的差异。对于任何想要系统性了解这一领域的人来说,这套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收藏文化充满热忱的爱好者,我深刻体会到,一本优秀的图典不仅仅是图片和文字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世界的窗口。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成功地唤醒了沉睡的历史记忆。每当我翻到某一页,看到那些印着特定时代符号的纸币时,我的思绪仿佛立刻被拉回到那个特定的时空——那些纸币曾经在市井中流通,承载着普通人的希望与辛劳。作者对这些“符号”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意涵的解读,非常到位,让这些冰冷的收藏品充满了温度和故事性。它不仅让我提升了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那段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具体、更生动的体悟,这种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收获,是其他任何工具书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精致的质感,光是捧在手里就已经能感受到它背后蕴含的厚重历史感。封面色彩的搭配非常考究,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十分用心,触感光滑细腻,使得那些精美的印刷品——那些历史的见证者——得以最完美的呈现。装订工艺更是无可挑剔,平整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担心松散。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完全是按照收藏级的标准来对待的,这对于任何一个喜爱纸质书,尤其是对这种带有文物性质的资料集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仅仅是看着这些实物照片清晰地呈现在高质量的纸面上,那种震撼和满足感,已经值回票价了。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作为展示,还是在闲暇时细细品味,都能带来极大的愉悦。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后,第一反应就是它的信息组织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按照单纯的时间顺序来编排,而是形成了一种清晰的、便于检索的结构体系。无论是初学者试图建立基本框架,还是资深藏家查找特定信息,都能迅速定位。开篇的导论部分,对整个领域的脉络梳理得极为清晰,为后续内容的深入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中大量的图表、分类索引以及辅助性的术语解释,都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那些复杂的金融历史知识变得易于消化和吸收。这种清晰的层次感,体现了编者极强的专业素养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清晰的方向感,避免了在浩瀚的资料海洋中迷失方向的困扰。

评分

我一直对收藏领域里那些细微的历史变迁特别着迷,尤其是涉及到货币这种与社会经济脉络紧密相连的载体。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流水账式的罗列,而是巧妙地将每一种票券的历史背景、发行时的时代风云,以及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融入到介绍之中。阅读起来,仿佛不是在看一本图册,而是在与一位博学的历史学家进行一次深度对话。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又充满洞察力,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特定年份印钞技术的微小改进,或是某个特定图案的象征意义。这种叙事张力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让原本可能显得冷硬的“文物”瞬间鲜活了起来,充满了人情味和历史的温度。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视角来理解那些泛黄的纸张背后所承载的兴衰荣辱。

评分

图书是不错,因为是旧书,落满了灰尘,角也皱了,虽然不影响看,但是这也不应该出现在京东,希望加强管理培训员工。

评分

这一系列的,古钱卷,花钱卷,机制币卷我算是都购买了很不错,纸币卷让我有一点点失望。

评分

印得太虚,清代前的资料太少。只能算得上一本目录。没太多价值。

评分

这一系列的,古钱卷,花钱卷,机制币卷我算是都购买了很不错,纸币卷让我有一点点失望。

评分

这个系列的可惜有几本北京没有货,快点进货吧!

评分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评分

图书是不错,因为是旧书,落满了灰尘,角也皱了,虽然不影响看,但是这也不应该出现在京东,希望加强管理培训员工。

评分

里面有很多真实的图片,很多专业的知识

评分

一本很好的纸币收藏参考书。图文详实,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适合一般纸币收藏者阅读,可极大提高鉴赏水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