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果树专用肥配方与施肥》介绍了专用型复混肥料的配方设计方法、原料选择、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等基础知识,并着重介绍了各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蔬菜、瓜果的需肥特点、无公害施肥技术及专用肥料配方,是一套新型肥料研发、生产和施用的综合性科普读物,可供广大农民以及复混肥生产企业、肥料工作者、农资经营者、农业及农技推广工作者阅读。本书由张洪昌、段继贤、李翼主编。
编者的话
上篇 配方肥基础知识
一、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肥料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二)肥料的分类
(三)肥料的重要性
(四)有机肥的主要作用
(五)专用型复混肥的发展前景
二、作物的营养元素及其主要功能
三、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作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
(二)作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四、施肥与农产品品质
(一)化肥与绿色食品生产
(二)施肥与农产品品质的关系
(三)氮与果品品质的关系
(四)磷与作物品质的关系
(五)钾与果品品质的关系
(六)镁与作物品质的关系
(七)微量元素与作物品质的关系
(八)专用型复混肥料与专用型多功能复混肥料的区别
(九)专用型复混肥料的原理、产品特点和施用方法
五、作物的需肥特点与无公害施肥技术
(一)作物的需肥特点
(二)作物的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作物施肥量的估算
(四)主要北方果树缺素症状
六、配方施肥
(一)配方施肥的意义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环节
(三)土壤、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方法
(四)养分平衡法
(五)配方肥料的合理施用
七、专用型复混肥料的主要原料
(一)大量元素养分
(二)中量元素养分
(三)微量元素养分
(四)有益养分元素
(五)氨基酸螫(络)合微量元素、稀土及腐植酸肥料
(六)生物肥料
(七)有机肥料
八、专用型复混肥料的配方设计
(一)配方参数和计算方法
(二)配方计算实例
(三)专用型复混肥料的剂型与使用方式
(四)专用型复混肥料的应用效果
九、专用型复混肥料的生产工艺
(一)喷施、冲施专用型复混肥料生产工艺流程
(二)基施、追施颗粒剂型专用复混肥料生产工艺流程
(三)黏合剂、干燥剂的选择与使用
(四)产品粒径选择与强度确定
(五)有关添加剂的说明
(六)生产专用型复混肥料应注意的问题
(七)生产专用型复混肥料的主要设备简介
下篇 主要北方果树专用肥配方与施肥技术
一、苹果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苹果树的需肥特点
(二)苹果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苹果树专用肥料配方
二、柑橘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柑橘树的需肥特点
(二)柑橘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柑橘树专用肥料配方
三、梨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梨树的需肥特点
(二)梨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梨树专用肥料配方
四、葡萄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葡萄的需肥特点
(二)葡萄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葡萄专用肥料配方
五、枣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枣树的需肥特点
(二)枣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枣树专用肥料配方
六、桃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桃树的需肥特点
(二)桃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桃树专用肥料配方
七、山楂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山楂树的需肥特点
(二)山楂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山楂树专用肥料配方
八、核桃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核桃树的需肥特点
(二)核桃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核桃树专用肥料配方
九、板栗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板栗树的需肥特点
(二)板栗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板栗树专用肥料配方
十、杏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杏树的需肥特点
(二)杏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杏树专用肥料配方
十一、李子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李子树的需肥特点
(二)李子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李子树专用肥料配方
十二、猕猴桃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猕猴桃的需肥特点
(二)猕猴桃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猕猴桃专用肥料配方
十三、柿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柿树的需肥特点
(二)柿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柿树专用肥料配方
十四、脐橙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脐橙树的需肥特点
(二)脐橙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脐橙树专用肥料配方
十五、石榴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石榴树的需肥特点
(二)石榴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石榴树专用肥料配方
十六、樱桃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樱桃树的需肥特点
(二)樱桃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樱桃树专用肥料配方
十七、无花果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无花果树的需肥特点
(二)无花果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无花果树专用肥料配方
十八、银杏树施肥技术与专用肥配方
(一)银杏树的需肥特点
(二)银杏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三)银杏树专用肥料配方
附录
附录一 常见肥料的主要成分、性质及施用要点
附录二 常见有机肥料的主要成分含量
附录三 肥料混合参考图
附录四 常见果树栽培适宜的土壤酸碱度
附录五 化肥单位用量换算表
附录六 化肥换算系数表
主要参考文献
这套书的编撰风格极其注重实战性,完全没有多余的冗词赘述,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手把手教你。我最欣赏的是它将理论知识与北方特有的灾害性天气风险相结合的处理方案。比如,针对春季倒春寒,书中明确指出了在低温胁迫下,果树吸收养分的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应侧重于叶面喷施易吸收的小分子氨基酸和海藻提取物来“急救”,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土壤追肥,后者很可能因低温而烧根。这种针对性极强的应急处理机制,在去年五月我们这里突发低温时救了我一季的收成。此外,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书中给出的滴灌和喷灌模式下的不同肥料溶解度和渗透深度分析,非常专业。过去我总是凭感觉调整滴灌时的肥料浓度,现在有了明确的数据支撑,灌溉效率和肥料利用率都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让施肥从一种经验主义的“手艺活”,变成了一种科学、可量化的“工程管理”。
评分坦白讲,我过去对“配方施肥”的概念一直有些抵触,总觉得太麻烦,不如老一套的撒化肥省事。但读完这套书的“测土配方”实施流程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书中对如何科学取土、送检以及最关键的——如何解读测土报告中那些专业术语(比如阳离子代换量、有机质活化率等),进行了极其详尽的图解说明。它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数据背后的意义。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讨论了当前市场上新兴的生物刺激素(Biostimulants)如何与传统化肥进行协同作用,以及在不同产地肥料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的配方技术来弥补原料的不足。这种前瞻性和对市场动态的关注,让这本书保持了极强的时效性。它不只是一本讲“如何施肥”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科学规划果树营养投资”的商业指南。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产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对农业生产的科学认知水平。
评分如果非要我从一个纯粹的购买者角度来评价,我会说,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参考书,而是我每年都会在不同生长季拿出来翻阅的“操作手册”。我发现,即便是同一种果树,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不同,对书中推荐的配方也需要微调。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提供了“配方原理”和“调整原则”,而不是死板的固定配方。比如,当年的雨水充沛时,书里会提示如何适当减少氮肥比例以防徒长,或者在干旱年份如何调整氮磷钾的比例以增强果树的抗旱性。这种动态的、可适应的管理思路,是教科书里很难学到的。它成功地架起了科研成果与田间地头实际需求的桥梁,让那些看似复杂的营养学知识,转化成了农民朋友能立刻上手操作的SOP(标准作业程序)。对我来说,它已经成为了我果园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次遇到疑难问题,第一反应就是翻开它查找相应的章节。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翻阅这套丛书时,是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来看待的,毕竟“配方施肥技术辅导”这个标题听起来有点学院派,我更偏爱那些图文并茂、直截了当的操作指南。然而,一旦进入正题,我立刻被它严谨的逻辑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所折服。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施什么肥,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营养管理哲学。比如,它对有机肥与化肥的结合使用进行了科学的测算,避免了盲目增施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和肥效浪费。其中关于土壤板结的章节,我印象特别深刻,书中用图表清晰地展示了长期单一施肥模式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并提供了利用生物菌剂配合腐熟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的系统方案。这对我这个常年使用机械耕作的果园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很多农民朋友只关注产量,却忽视了土壤的“健康银行”,这本书的视野显然更高远,它教你如何为果树的未来储备营养,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阅读过程像是在上一个高阶的营养学大师课,充满了启发性和实操指导性,我甚至开始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季节性的缓释肥配方了。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农业技术领域的瑰宝!我作为一个常年在北方果园摸爬滚打的老把式,深知气候复杂多变对果树生长的挑战。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肥料手册,讲的总是些大路货,真到了关键时刻,比如早春的唤醒、盛夏的壮果,或者深秋的御寒储备,总感觉力不从心。但这本《北方果树专用肥配方与施肥》系列,尤其是它对不同砧木、不同品种的营养需求做了细致入微的区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尤其欣赏它在“微量元素调控”章节的论述,过去我们总以为氮磷钾是王道,但这本书清晰地阐述了硼、锌、铁这些元素对提高果实着色和含糖量的决定性作用,并给出了具体的叶面喷施时间窗口和浓度建议。我的红富士苹果,过去几年总有些偏小,今年按照书里推荐的秋季钾肥加镁肥的配比来施用,果实均匀度和光泽度肉眼可见地提升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为什么”和“怎么做”的实践细节,对于真正想把果园打造成高产优质基地的农户来说,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果树的“脾气秉性”都更了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