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通信原理實驗
原價:13.00元
作者:王福昌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302147664
字數:143000
頁碼:9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詳細介紹瞭作者研製的HUST TX係列通信原理教學實驗係統的工作原理以及采用該實驗設備的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等。用HUST TX實驗設備可完成以下11個實驗: 數字基帶信號及AMI/HDB3編譯碼、數字調製、模擬鎖相環與載波同步、數字解調與眼圖、數字鎖相環與位同步、幀同步、時分復用數字基帶通信係統、時分復用2DPSK、2FSK通信係統、PCM編譯碼、時分復用通話與抽樣定理、通信模塊設計。
本書可供采用HUST TX係列通信原理教學實驗係統進行通信原理實驗的大學本科生和專科生作為實驗教材,也可供有關人員設計實際電路時參考。
目錄
緒論
實驗1 數字基帶信號與AMI/HDB3編譯碼
實驗2 數字調製
實驗3 模擬鎖相環與載波同步
實驗4 數字解調與眼圖
實驗5 數字鎖相環與位同步
實驗6 幀同步
實驗7 時分復用數字基帶通信係統
實驗8 時分復用2DPSK、2FSK通信係統
實驗9 PCM編譯碼
實驗10 PCM時分復用通話與抽樣定理
實驗11 通信模塊設計
附錄1 信源和AMI/HDB3編譯碼模塊中的CPLD功能說明
附錄2 AMI/HDB3編譯碼子單元CPLD設計實例
附錄3 主要集成電路芯片真值錶和封裝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閱讀此書的感受,那可能是“觸及本質”。它不提供廉價的安慰或簡單的“解決方案”,而是提供瞭一種理解世界的深刻透鏡。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時而如同嚴謹的科學論證,時而又如同充滿詩意的預言,這種文體的張弛有度,使得長篇的閱讀過程保持瞭極高的吸引力。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關於“原型”如何在我們集體無意識中進行接力賽的比喻,那有效地解釋瞭為什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會在麵對相似的生命睏境時,産生驚人的共鳴。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模式發生瞭一些微妙的、但卻是結構性的調整,看待人際關係、藝術創作乃至個人睏境的角度都變得更加多維和立體瞭。它不是一本用來快速“消費”的書,而是一本需要被反復“研磨”的工具書,每次重讀,都會從不同的層次上汲取到新的養分。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處理“陰影”和“阿尼瑪/阿尼姆斯”這些核心概念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藝術傢的敏感度。作者沒有將這些概念工具化、標簽化,而是將它們描繪成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創造力和衝突的源泉。書中關於“自性化”過程的描述,不像某些學院派著作那樣枯燥乏味,反而充滿瞭戲劇張力和內在的衝突美感。仿佛作者在繪製一幅復雜的心靈地圖,清晰地標示齣那些我們常常試圖逃避的危險地帶,同時也指明瞭通往整閤的幽徑。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止一次地對自己的某些行為模式産生瞭全新的認識,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是閱讀其他心理學著作難以比擬的。它迫使你去麵對“不完美”纔是常態,並從中找到力量,而不是一味追求理想化的、虛假的“完美自我”。這種對生命復雜性的全然接納,讓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擁有瞭無可替代的地位。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初捧在手,便有一種沉甸甸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裝幀設計簡潔而富有哲思,封麵的配色和字體選擇,似乎都在暗示著其內容的深邃與復雜。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理論堆砌,但翻開扉頁,作者的引言卻以一種近乎對話的姿態,試圖拉近與讀者的距離,這種誠懇的態度,著實讓人心生敬意。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它並非那種隻停留在概念層麵的介紹,而是深入挖掘瞭諸多案例的剖析,無論是對夢境符號的解讀,還是對原型意象的闡釋,都展現齣一種細膩入微的洞察力。特彆是書中關於“情結”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日常決策的論述,簡直像是一麵精準的鏡子,照齣瞭許多自己都未曾察覺的內心運作機製。對於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相當紮實且富有啓發性的入口,它沒有迴避那些挑戰性的概念,反而鼓勵讀者去直麵自己心靈深處的陰影,這種勇氣和引導,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讀完第一部分,我閤上書本,腦海裏久久迴蕩的,是那些關於自我整閤的復雜圖景,感覺像是經曆瞭一次漫長而深刻的內在旅程的序章。
評分坦白說,我是在一個非常迷茫的時期翻開這本書的,生活中的種種不確定性讓我迫切地需要一些能夠解釋“為什麼”的框架。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處理得非常高明,它並非那種綫性發展的教科書式寫作,而是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你穿梭於人類集體潛意識的迷宮之中。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用大量古代神話、宗教文本和文學作品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廣博的學識,這些旁徵博引非但沒有顯得賣弄,反而為抽象的心理學理論提供瞭堅實的文化土壤。閱讀時,我常常需要停下來,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被某個精妙的比喻或深刻的見解所震撼,不得不放下書本,細細迴味。書中的文字密度很高,每一句話似乎都蘊含著多重含義,這要求讀者必須全神貫注,稍有分神,便可能錯失掉一條連接前後論證的關鍵綫索。對於那些習慣於快餐式閱讀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挑戰,但如果你願意投入時間去細嚼慢咽,它給予的迴報將是極其豐厚的——那是一種對人性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共情。
評分我通常對這種帶有明顯“學派”色彩的著作抱持著審慎的態度,生怕陷入僵化的教條主義。然而,這本關於榮格思想的著作,卻展現齣驚人的活力和開放性。它像是一麵棱鏡,將光綫摺射齣萬韆色彩,而非單一的白光。作者在闡述理論時,總是非常謹慎地平衡著“忠實於原著精神”與“適應現代情境”的需求。尤其是在論及現代社會中象徵意義的缺失時,作者的憂思和反思非常到位,這讓一本探討經典心理學的書籍,讀起來卻絲毫不覺陳舊。它似乎在提醒我們,盡管外部世界飛速變化,但人類心靈的基本結構和需求,依然遵循著古老的法則。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值得稱贊,頁邊距的閤理留白,為讀者提供瞭充足的批注空間,這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在如今的齣版物中已屬難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