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是一部昆蟲鑒定指導書,而強調昆蟲學各方麵的基本內涵。我們首先介紹瞭昆蟲的重要性、內部外部的結構、對環境的感應及其生殖與發育的方式,接下來按土棲、水生、植食性昆蟲等類介紹瞭其生物學與生態學知識,介紹瞭昆蟲的社會、捕食、寄生及防禦等行為,*後幾章介紹瞭醫學與獸醫昆蟲學及害蟲的管理知識。
這部流行的教科書是一本學習占地球生物多樣性一半以上的昆蟲的***導論。在本版中,作者保持瞭前兩版清晰、簡要的風格,細查瞭昆蟲生 物學的各個方麵。
除根據*新的研究*新瞭全部內容外,第3版還增添瞭如下內容。一章 關於昆蟲係統發育的研究方法及結果;關於昆蟲進化及生物地理學的新綜 述;昆蟲保護的對策,反映瞭引進物種和環境變化對自然生態係統日趨增 大的威脅;幾十年來**個命名的昆蟲新目——螳蟎目的綜述。
作者用易懂與激發讀者興趣的寫作方式,在書中設置瞭強調重要主題 的閱讀框,提齣瞭延伸閱讀的建議,包含瞭大量特彆授權的繪圖與彩版。
該書是學生學習昆蟲學課程及與昆蟲密切相關的生態學、農業、漁業和林 業、古生物學、動物學、醫學與獸醫等相近科學學位課程的理想教材。
PennyGullan與PeterCranston均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昆蟲學係的教授。
彩版清單
閱讀框清單
譯者序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版前言與緻謝
1 昆蟲的重要性、多樣性及其保護
1.1 什麼是昆蟲學?
1.2 昆蟲的重要性
1.3 昆蟲的多樣性
1.4 昆蟲命名與分類
1.5 昆蟲在公眾文化和商業中的作用
1.6 昆蟲作為食物
1.7 昆蟲的保護
延伸閱讀
2 外部形態
2.1 錶皮
2.2 體軀分節與分段
2.3 頭部
2.4 胸部
2.5 腹部
延伸閱讀
3 內部解剖與生理學
3.1 肌肉與運動
3.2 神經係統及其相互協調
3.3 內分泌係統與激素的功能
3.4 循環係統
3.5 氣管係統與氣體交換
3.6 腸、消化與營養
3.7 排泄係統及廢物處理
3.8 生殖器官
延伸閱讀
4 感覺係統與行為
4.1 機械刺激
4.2 熱刺激
4.3 化學刺激
4.4 昆蟲的視覺
4.5 昆蟲的行為
延伸閱讀
5 生殖
5.1 兩性相聚
5.2 求愛
5.3 性選擇
5.4 交配
5.5 生殖器形態的多樣性
5.6 精子儲存、受精與性彆決定
5.7 精子競爭
5.8 産卵
5.9 卵胎生與胎生
5.10 非典型生殖方式
5.11 生殖的生理學調控
延伸閱讀
6 昆蟲的發育與生活史
6.1 生長
6.2 生活史類型與階段
6.3 蛻皮的過程與控製
6.4 化性
6.5 滯育
6.6 **環境的應對
6.7 遷移
6.8 多型現象與非遺傳多型性
6.9 齡期分級
6.10 環境對發育的影響
6.11 氣候與昆蟲的分布
延伸閱讀
7 昆蟲係統學:係統發育與分類
7.1 係統發育
7.2 現生六足總綱
7.3 原尾綱、彈尾綱與雙尾綱
7.4 昆蟲綱
延伸閱讀
8 昆蟲生物地理學與進化
8.1 昆蟲生物地理學
8.2 昆蟲的古老性
8.3 *早的昆蟲是水生還是陸生?
8.4 翅的進化
8.5 變態的進化
8.6 昆蟲分化
8.7 太平洋昆蟲的進化
延伸閱讀
9 土棲昆蟲
9.1 枯枝落葉層和土壤中的昆蟲
9.2 昆蟲與死樹或腐木
9.3 昆蟲與糞便
9.4 昆蟲與屍體的互作
9.5 昆蟲與真菌的互作
9.6 穴居昆蟲
9.7 用土棲六足類進行環境檢測
延伸閱讀
10 水生昆蟲
10.1 類群與術語
10.2 水生生活方式的進化
10.3 水生昆蟲及其氧氣供給
10.4 水生環境
10.5 用水生昆蟲進行環境監測
10.6 功能取食群
10.7 暫時水體中的昆蟲
10.8 海洋、潮間帶及海岸帶昆蟲
延伸閱讀
11 昆蟲與植物
11.1 昆蟲與植物間的協同進化互作
11.2 植食性
11.3 昆蟲與植物繁殖生物學
11.4 互惠生活於特殊植物構造中的昆蟲
延伸閱讀
12 昆蟲社會
12.1 昆蟲的亞社會性
12.2 昆蟲的真社會性
12.3 社會性昆蟲的寄食者與寄生者
12.4 真社會性的進化與維持
12.5 真社會性昆蟲的成功
延伸閱讀
13 昆蟲捕食與寄生
13.1 獵物/寄主定位
13.2 獵物/寄主接受和處理
13.3 獵物/寄主選擇性與專一性
13.4 種群生物學——捕食者/擬寄生者和獵物/寄主豐富度
13.5 昆蟲捕食和寄生的進化成功
延伸閱讀
14 昆蟲防衛
14.1 以藏而防
14.2 第二道防綫
14.3 機械防衛
14.4 化學防衛
14.5 擬態防衛
14.6 群集性及社會性昆蟲的集體防衛
延伸閱讀
15 醫學與獸醫昆蟲學
15.1 對昆蟲的厭惡和恐懼
15.2 毒物與過敏原
15.3 昆蟲作為緻病與傳病媒介
15.4 一般疾病循環
15.5 病原物
15.6 法醫昆蟲學
延伸閱讀
16 害蟲管理
16.1 害蟲
16.2 殺蟲劑的影響
16.3 有害生物綜閤治理
16.4 化學防治
16.5 生物防治
16.6 寄主植物抗蟲性
16.7 物理防治
16.8 栽培防治
16.9 信息素和其他昆蟲引誘劑
16.10 害蟲的遺傳控製
延伸閱讀
17 昆蟲學研究法:標本采集、保存、收藏及鑒定
17.1 采集
17.2 保存和保管
17.3 鑒定
延伸閱讀
詞匯
參考文獻
索引
附錄:各目導讀
這本《生態係統動力學導論》真是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生態係統內部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機製,從物種間的競爭、捕食到更宏觀的群落結構演變,都有著獨到的見解。我尤其欣賞它對時間尺度變化的強調,清晰地展示瞭生態係統如何應對季節更迭和氣候波動。書中的模型構建部分雖然涉及到一些數學推導,但作者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和圖錶進行輔助說明,使得即便是初學者也能逐步掌握其核心思想。書中關於恢復生態學的探討也極具現實意義,對於理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生態修復,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總的來說,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份引導我們重新審視自然界運行規律的指南,讓我對生命世界的復雜性和韌性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
評分要說起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書籍,《現代密碼學原理與實踐》絕對榜上有名。這本書的編排結構非常閤理,它從曆史上的古典密碼學引子開始,逐步過渡到信息論基礎,然後深入到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公鑰體係)以及數字簽名等現代密碼學的核心支柱。書中對數學原理的闡述既保證瞭嚴謹性,又兼顧瞭可讀性,比如對橢圓麯綫加密算法的介紹,作者通過清晰的幾何圖像輔助理解,大大降低瞭理解難度。更棒的是,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詳細討論瞭如哈希函數、安全協議設計等實際應用中的安全漏洞和防禦策略。讀完後,我對日常網絡通信背後的安全機製有瞭脫胎換骨的認識,深刻體會到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與挑戰性。
評分《高級應用統計學:從貝葉斯視角》這本書的實用性超乎我的想象。很多統計學教材往往在理論和實際應用之間存在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但這本書卻巧妙地搭建瞭橋梁。作者專注於現代統計方法,特彆是貝葉斯推斷的強大威力,並在每章都配有R語言的代碼示例和真實數據集的分析案例。我非常贊賞它在處理復雜模型(如層次模型和混閤效應模型)時的清晰邏輯。對於那些需要用數據驅動決策,但又對傳統頻率學派統計方法感到力不從心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救星。它不僅教會瞭你如何計算,更教會瞭你如何批判性地思考模型選擇和結果解釋的可靠性,真正體現瞭“學以緻用”的精髓。
評分我最近翻閱的《中世紀歐洲藝術史》給我帶來瞭完全不同的閱讀體驗。這本書的重點顯然不在於枯燥的年代羅列,而是著重於社會背景、宗教信仰與藝術形式之間的深刻關聯。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將哥特式大教堂的興衰,如同講述一個波瀾壯闊的史詩。從拜占庭的馬賽剋藝術到羅馬式壁畫的樸拙,再到晚期哥特風格的精緻與人性化,每一個階段的風格演變都被置於當時歐洲的思想變遷之中加以解讀。書中對插圖和建築細節的分析尤為精彩,即便是屏幕上的圖像,也能感受到原件的宏偉與神聖。這本書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美”的理解邊界,教會我如何從曆史的塵埃中解讀齣藝術傢的心聲與時代的精神。
評分閱讀《量子場論基礎》的過程,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思維的極限挑戰,但收獲是無可估量的。這本書的敘述風格極其嚴謹,每一處定義和每一步推導都力求無懈可擊,這對於追求精確性的物理工作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享受。它沒有過多地繞彎子,而是直接切入核心概念,例如拉格朗日密度、規範場論的構建,以及路徑積分的解釋。雖然某些章節需要反復研讀纔能領會其深層含義,但一旦突破那個“理解的門檻”,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物理圖像在眼前展開。特彆是關於費曼圖的引入和對微擾論的係統闡述,為後續深入研究粒子物理學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要求讀者具備紮實的經典場論和狹義相對論知識,但它提供的知識深度和廣度,絕對值得為之付齣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