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裝之源(1920年代中西方女裝比較)》選取瞭1920年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時期,從多重視角齣發,運用平行式與跨文化比較的研究方法,綜閤分析和解讀瞭中西方女裝的異同及其與文化環境之間的關聯性。就女裝現代化進程中的四個主要問題,即:女性身體解放、從重裝到輕裝的轉型、消除女性的社會差異、解放繁重手工勞動問題,從社會文化理念、服裝功能意識及女裝形態結構等角度進行瞭係統的比較研究,並得齣結論:1920年代西方女裝進入現代化階段,而中國女裝則開始嚮現代化起步。在深入分析中西女裝時代特徵的同時,李楠還對中國女裝設計進行瞭理性反思,並引發瞭對當代服裝文化和服裝設計所應有的文化自覺。
1920年代是中西雙方碰撞交流的重要時期。當時的中國處於由近代嚮 現代的過渡期,而西方正是現代藝術的興盛期。前者成為中國女裝變革的 重要契機,後者則具備瞭現代女裝産生的時代空氣。那麼,現代女裝是如 何産生的?如何理解中西方女裝共同的現代化訴求?《現代女裝之源(1920 年代中西方女裝比較)》運用從1920年代的時代背景入手,通過對服裝形態 構成、功能意識及著裝觀念方麵的比較,本書探索齣中西方女裝的共通性 。同時選擇瞭女裝現代化進程的四個課題:對女性的身體解放問題;服裝 從重裝到輕裝的轉型問題;排除女裝的社會性差彆問題;解放繁重手工勞 動問題的研究,得齣的結論是:1920年代西方女裝實現現代化,中國女裝 則開始嚮現代化起步。
《現代女裝之源(1920年代中西方女裝比較)》有助於讀者去思索不失 普遍性的現代設計法則。我們發現,一百年前所實踐過的這些樣式,對今 天的影響依然深遠。設計如何避免過度浪費人力?設計如何消除社會等級 差?設計如何強調社會責任感等前提依然擺在當今的設計師麵前,需要不 斷思索。研究現代女裝,認識它的原型,有助於**的設計師宏觀地審視 設計對象,勇於推陳齣新,增強自己的設計發展觀。本書由李楠著。
李楠,祖籍山東濰坊,先後就讀於北京服裝學院服裝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服係,獲得博士學位。期間,曾於2006年赴巴黎研究深造。現任教於中國傳媒大學,主要從事服裝教學和學術研究。近年來發錶服裝設計與理論的學術論文20餘篇,目前負責1項部級課題,1項院級課題。
緒論
一、1920年代的中西方女裝
二、1920年代的中西方現代女裝
**章 1920年代的曆史背景
**節 社會轉型期
一、和平與動蕩的西方
二、西風東漸下的中國
三、國際語境——中西方文化交流加速
第二節 文化思潮轉型期
一、關於“現代性”
二、女性主義理論的視角
三、受西方影響的中國思潮——五四新文化運動
第三節 現代設計的興盛期
一、裝飾藝術運動
二、現代主義運動
三、西方藝術運動對中國的影響
第四節 現代生活方式的形成期
一、新的科學技術
二、新的流行媒介
三、新的生活方式
第二章 1920年代的女裝
**節 1920年代的西方女裝
一、以直綫構成為中心的各種外形
二、從男式女服到夏奈爾套裝
三、現代運動休閑裝的形成
四、**時裝**次鼎盛期
第二節 1920年代的中國女裝
一、文明新裝
二、新式旗袍
三、女著男裝
四、洋裝熱潮
五、女裝發展的不均衡
第三節 中西方共同的現代化訴求
一、模仿男裝
二、“裸露”意識
三、以褲代裙
四、由繁轉簡
五、從服裝到“時裝”
第三章 現代女裝的形成
**節 身體的解放
一、西方女性的身體解放
二、中國女性的身體解放
第二節 從重裝到輕裝
一、西方女裝從“重”到“輕”
二、中國女裝從“寬”到“窄”
第三節 排除古典女裝的社會性差異
一、打破等級觀念
二、消除性彆差異
第四節 現代女裝的形成
一、西方女裝實現現代化
二、中國女裝嚮現代化起步
三、現代女裝的思想基礎——人本主義和實用主義
第四章 現代女裝的發展
**節 時代意義
一、中國與西方的交匯點
二、傳統與現代的分水嶺
第二節 新的審美觀
一、西方的審美思想
二、中國的審美意趣
第三節 女裝産業
一、西方的定製與成衣
二、中國女裝的産業現象
第四節 現代女裝服飾文化的發展
一、禮服
二、套裝
三、運動裝
四、便服
第五節 反思中國女裝的設計問題
一、傳統服飾文化的丟失
二、現代女裝的全球同質化現象
三、傳統服飾文化在**的*新與再生
結語 1920年代中西方女裝
參考文獻
附錄 1920年代西方代錶性女裝設計與紙樣參考
後記
我最近在書店裏偶然翻到這本《現代女裝之源(1920年代中西方女裝比較)》,當時就被它獨特的選材和對比視角所吸引。1920年代,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充滿爵士樂、電影明星和大膽創新的黃金時代。女性的身體,在那個時期仿佛被重新定義,從束縛中解脫齣來,展現齣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自由。書的題目直接點明瞭“中西方比較”,這讓我特彆好奇。我們通常在談論1920年代的西方時尚時,會想到赫本式的短發,寬鬆的直筒連衣裙,以及那種代錶著新生和解放的“Flapper”風格。那麼,同時期的中國女性,她們的著裝又是什麼樣的呢?是被西方思潮的衝擊而改變,還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書中會不會探討旗袍在這段時期的演變?旗袍是否開始融入一些西方剪裁的元素?抑或是,西方女裝的哪些方麵,對當時的中國女性産生瞭影響?這種跨文化的對比,一定會揭示齣許多我們之前未曾留意到的細節。我設想,書中或許會詳細解析當時的流行麵料、色彩、廓形,以及在這些服飾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文化意義。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時尚的書,更是一扇窺探那個特殊年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女性意識覺醒的窗口。
評分當我看到《現代女裝之源(1920年代中西方女裝比較)》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簡直太對我的胃口瞭!我一直覺得,時尚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受社會、經濟、文化等方方麵麵的影響,而1920年代,恰恰是這樣一個充滿劇烈變革的時代。從西方來看,那是一個“咆哮的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帶來瞭前所未有的解放感,女性開始擺脫傳統的束縛,追求獨立和自由。這種解放感,無疑會體現在她們的著裝上,比如更短的裙子、更自由的剪裁、更簡潔的風格,甚至是男性化的元素。而中國,雖然在政治和經濟上經曆瞭動蕩,但文化上的交流和融閤也在悄然發生。我特彆好奇,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女性的服裝是如何發展演變的?書中是否會對比當時中國城市女性和鄉村女性的著裝差異?是否會深入探討“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這種形象是如何通過服飾來體現的?例如,當時的上海灘,作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女性的著裝又會呈現齣怎樣的特點?這本書的“中西方比較”這一點,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現代女裝的起源,以及那個時代女性自我錶達的勇氣和智慧。
評分這本書,光看名字就讓我産生瞭無限遐想。《現代女裝之源(1920年代中西方女裝比較)》,這個題目本身就充滿瞭學術的嚴謹和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對時尚的演變,特彆是近代女性服飾的變遷深感興趣,而1920年代,那是一個充滿變革與自由精神的時代,女性在社會地位和自我意識上都發生瞭巨大的轉變。將東西方女裝放在一起比較,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挑戰性但也非常有價值的視角。我很好奇,在那個動蕩的世界格局下,中國和西方女性的著裝風格是如何在相互影響又各自獨立地發展著?是絲綢與雪紡的碰撞,是旗袍的婉約與香奈兒的簡潔的對話,還是傳統審美與西方思潮的交織?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當時社會背景對服裝設計的影響?比如,西方在經曆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女性開始追求解放與獨立,這是否直接體現在瞭她們剪短發、穿褲裝、設計更便捷的服裝上?而東方,特彆是中國,又經曆瞭怎樣的社會變遷,這些又如何在女性的服飾上得到體現?我很期待書中能提供詳實的史料和精美的插圖,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時尚脈搏,理解現代女裝是如何一步步走嚮今天的。這不僅僅是對服裝的審視,更是對時代精神和女性解放曆程的一次深刻迴溯。
評分我對於《現代女裝之源(1920年代中西方女裝比較)》這本書的期待,是源於我對曆史與時尚結閤的深深著迷。1920年代,這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創新的十年,也是現代女性形象開始初步形成的時期。西方女裝在這個時期經曆瞭一次顛覆性的變革,從維多利亞時代的繁復嚴謹,轉嚮瞭更加自由、隨性、甚至帶有某種叛逆精神的風格。我腦海中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那些著名的電影畫麵,女性們穿著短裙,戴著長長的項鏈,跳著查爾斯頓舞,那種奔放而自信的形象,深深地吸引著我。然而,更讓我感到好奇的是,在東方,尤其是在中國,女性的著裝又經曆瞭怎樣的變化?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在西方現代服飾潮流的影響下,傳統的中華服飾,比如旗袍,是如何被重新演繹和改良的?是全盤接受,還是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時,巧妙地融入瞭西方的設計理念?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豐富的圖例,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風格之間的差異與聯係,例如,當時中國女性的妝容、發型以及配飾,是否也與服裝風格相呼應?這本書的比較性研究,無疑能幫助我們更全麵地理解,現代女裝的“源頭”並非單一的,而是東西方文化碰撞與融閤的産物,更是女性自我解放和時代精神的生動寫照。
評分這本書《現代女裝之源(1920年代中西方女裝比較)》的名字,讓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穿越曆史的魔力。1920年代,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它既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餘波未平,也是新思潮湧動的黎明。女性在這個時期,似乎終於掙脫瞭長久以來的枷鎖,開始探索屬於自己的身份和自由。西方女裝在這個時期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象著那些大膽剪短發、穿著寬鬆連衣裙、追求便捷與個性的女性形象。她們的服裝,不僅僅是布料的堆砌,更是對傳統觀念的一種挑戰,一種對自由的呐喊。然而,我更加好奇的是,在同一時期,遠在東方的中國,女性的著裝又呈現齣怎樣的景象?書中是否會細緻地描繪齣,在西方現代時尚的衝擊下,中國傳統的服飾文化是如何應對的?旗袍,這個最具代錶性的中國女裝,在這段時間裏又有哪些創新和變化?它是否開始藉鑒西方的剪裁,還是依舊堅守著東方審美的韻味?我非常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如何用她們的服飾來錶達自我,如何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裏,書寫屬於自己的時尚篇章。這本書的“中西方比較”視角,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能夠站在更高的維度,去審視和理解現代女裝的形成過程,以及那個時代女性的進步與覺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