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先生一生好书,有《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著作,但真正独树一帜的是他毕其一生研究的中国木刻画。他选编的《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直到1985年2月,才**面世。“史略”为一函九册中的第九册。“史略”中有大量图画,郑振铎先生比较式的细致分析、精妙推想,加上从古籍版式、现收藏地、中肯点评,使“史略” 成为难得的、入门中国古代木刻画*佳的蓝本,大可以按图索骥,少走弯路。
这是郑振铎先生一生中*后一部开拓性的学术专著,是他呕心沥血,穷 其一生搜集、整理、研究、编印的一部中国木刻版画史料,从酝酿到*终出 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曲折,直到1985年2月,才以《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 》的形式**面世,共一函九大册,其中第九册即《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 。此书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被誉为版画史上的盛事。
郑振铎(1898~1958),**文学家、史学家、文物考古学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版画史略》等;编著有《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等。
郑振铎先生的*后一部奇书——唯大时代乃产生大著作
一 绪言/1
二 *早的木刻画(868~960年)/8
三 宋金的木刻画(960~1279年)/16
四 元代的木刻画(1279~1368年)/22
五 明初的木刻画(1368~1521年)/31
六 光芒万丈的万历时代(1573~1620年)/51
七 徽派的木刻画家们(1582~1653年)/96
八 明末的木刻画(1621~1644年)/124
九 彩色木刻画的创作(1594~1934年)/147
十 清代早期的木刻画(1644~1795年)/161
十一 清代后期的木刻画(1796~1911年)/186
十二 年画/202
附录/213
关于版画/213
《中国版画史图录》自序/223
附:《中国版画史图录》编例/236
《中国古代版画丛刊》总序/238
《中国版画选》序言/243
这本《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简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中国古代艺术世界的一扇隐秘之门。我一直对那些流传千年的卷轴和壁画心怀敬畏,总觉得它们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那些生动鲜活的木刻画立刻吸引了我。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古代的匠人们,用他们手中的刀和一块块朴实的木头,就能雕刻出如此细腻、传神、充满生命力的图像。书中对不同时期木刻画风格的演变,从粗犷的唐风到精美的宋韵,再到明清的繁复,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描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题材木刻画的解读,比如那些描绘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画面,每一笔每一刀都充满了叙事的力量,仿佛能听到古人的低语,看到他们脑海中的奇幻世界。还有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版画,记录了市井百态、风土人情,让我感觉与那个遥远的时代瞬间拉近了距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耐心地向我讲述着一段段尘封的艺术往事,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它让我明白了,艺术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那些名贵的材质和精雕细琢的技艺,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情感、思想和生命力。这本书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忽略的、看似“朴素”的艺术形式,发现它们同样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简直是我艺术探索之旅中的一大惊喜。我一直对那些古籍中精美的插画感到好奇,总想了解它们是如何制作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木刻画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佛教版画到后来的小说插图、年画等等,各个时期都有精彩的代表作品展示和深入的解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宋代木刻画的描写,那些线条的流畅和人物的神态刻画,都充满了宋人特有的雅致和细腻。而明清时期的木刻画,则展现了另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无论是精美的戏曲插图还是充满喜庆气氛的年画,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热闹与活力。这本书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精美的木刻画作品,更让我深入了解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它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评分我原本以为《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会是一本比较“硬核”的书,没想到读起来却如此引人入胜。这本书的结构清晰,叙述流畅,将中国古代木刻画的发展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品的赏析,那些精美的木刻画图片,配合着作者的深入解读,让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艺术世界。书中不仅展示了木刻画的视觉之美,更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例如,书中对佛教版画的介绍,让我理解了木刻画如何成为传播宗教思想的重要媒介。而对小说、戏曲插图的分析,则展现了木刻画如何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叙事性和观赏性。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广泛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古代版画艺术的书籍。这本书《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绝对是我的不二之选。它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将木刻画的发展历史娓娓道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品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图片,更重要的是对其艺术风格、创作背景、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例如,书中对《金瓶梅》插图的分析,不仅让我看到了其艺术上的高度,更让我理解了它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特殊意义。同时,书中也并未回避木刻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转型,例如从最初的宗教宣传到后来的世俗化发展,再到近代印刷技术的冲击,这些都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立体和丰满。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鲜为人知的木刻画流派和艺术家的介绍,这让我大开眼界,发现了许多被低估的艺术瑰宝。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求,更激发了我对中国古代艺术的进一步探索欲望。
评分读完《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我最大的感受是,艺术的魅力无处不在,即便是在最朴素的材料和最传统的技术中。这本书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叙事,为我揭示了中国古代木刻画的辉煌历程。我被书中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版画所吸引,它们或庄严,或诙谐,或细腻,或粗犷,无不展现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书中对不同时期木刻画风格的细致分析,让我看到了艺术的演变与革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具体作品的深入解读,它们不仅仅是图片,更是承载着历史信息和时代精神的艺术品。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木刻画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文化传播、社会生活等方面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它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评分这本书《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代视觉文化的新世界。我一直对那些古老的图画情有独钟,但又对其背后的工艺和历史了解甚少。这本书则系统地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了木刻画的制作过程,从选材、雕刻到印刷,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心。更重要的是,它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了木刻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我惊叹于唐代佛教版画的庄严与肃穆,也着迷于宋代小说插图的生动与传神,更被明清年画的绚烂与活泼所感染。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木刻画风格的对比分析,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木刻画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木刻画不仅仅是图画,更是那个时代人们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的生动记录。
评分我一直对古代的插图和装饰性图案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古籍中出现的精美插画。这本书《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好奇心。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木刻画的发展脉络,从早期的佛教造像版画,到小说戏曲的插图,再到年画和风俗画,每一个阶段都有详尽的介绍和丰富的图例。我特别惊叹于那些宋代小说插图的精致,人物的表情、服饰的纹理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完全不输于后世的绘画作品。而明清时期那些色彩斑斓的年画,更是将木刻画的装饰性和趣味性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吉祥图案还是戏曲故事,都充满了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流派木刻画的比较分析也十分精彩,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木刻画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例如,江南地区的木刻画以秀丽雅致著称,而北方地区的则更显粗犷豪放。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木刻画并非简单的“图画”,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社会变迁的艺术载体。它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对古代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一次深刻洞察。
评分我原本以为“史略”这类书籍会比较沉闷,但《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吸引人,就像是在听一位资深的艺术史家,一边兴致勃勃地讲述,一边随手翻动着精彩的图册。书中对于不同时期木刻画的风格变化,从早期线条的粗犷有力,到宋代的细腻写实,再到明清的繁复华丽,都有着非常到位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作品的细致解读,比如那些承载着历史信息和时代精神的古籍插图,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补充,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达。书中也探讨了木刻画的社会功能,例如它在宗教传播、知识普及、民间娱乐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我看到了艺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的版画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遥远而模糊的概念,而是变得鲜活、具体,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感。
评分这本书《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对于一本“史略”类书籍的预期。它并非枯燥的学术堆砌,而是充满了艺术的生命力。我从书中看到了木刻画是如何从一种技术手段,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和审美习惯。书中对佛教版画的论述,让我惊叹于古代僧侣和匠人们的虔诚与智慧,他们如何用木刻画来传播教义,抚慰人心。而随后的文人版画,则展现了另一种境界,士大夫们的雅趣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通过精妙的刀法呈现在纸上。最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明清时期年画的研究,那些春节时挂在门上的鲜艳的画作,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象征意义,它们是普通百姓生活最直接的艺术写照。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并非只属于庙堂之上,它同样存在于市井街巷,存在于每个普通人的心中。它让我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艺术,是深入了解其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这本书《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我惊叹于中国古代匠人们用最朴素的木头,雕刻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视觉世界。书中对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时期木刻画的演变过程,有着清晰的脉络梳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品的赏析,那些精美的插图,配以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社会的缩影。例如,书中对佛教版画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宗教的虔诚与艺术的结合;对文人版画的解读,则展现了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而对民间年画的描绘,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普通百姓生活的喜乐与希望。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艺术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审美趣味的百科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