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世紀,無數烏托邦理想主義者在歐文、傅立葉等人的率領下,背井離鄉,長途跋涉,曆盡艱辛,隻為瞭實現心中的夢想,創建美好傢園。在歐洲和美洲,烏托邦共同體雖然曇花一現,但其激情足以彪炳史冊。《十九世紀烏托邦共同體的生活》旨在將那段感人的曆史重現,烏托邦人關於完美和諧社會的嘗試、堅持和最終失敗,是悲歌,更是贊歌。
作者簡介
讓-剋裏斯蒂安·珀蒂菲斯,政治學博士,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作品以政治、社會學為主,代錶作有《法國右派》、《派高樂主義》、《空想社會主義》。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試驗
第一章 共産主義和社會主義社團
新和諧村
伊卡裏亞之旅
奧奈達社團
新澳大利亞社團
第二章 傅立葉派的試驗
傅立葉和韋斯格爾河畔孔代社團
實踐者
美國傅立葉分子
最後的試驗
第三章 無政府主義社團
第一批極端自由主義社團
羅西和他的塞西利亞社團
自由派
第二篇 共同體的存亡
第一章 計劃
號召
響應
資助
齣發的組織工作
第二章 通往烏托邦之路
選址
先遣者
第三章 安置
抵達
建設
第四章 人員
招聘辦公室
其他形式的宣傳
人員的社會組成
遊離人員
第五章 領導和行政管理
行政組成和改革
經濟和社會組織
資金
第六章 平常的日子
日常活動
服裝
食品
知識分子的娛樂和生活
宗教
第七章 婦女與傢庭
婦女的要求
傢庭還是共同體
第八章 外界反應
烏托邦還是革命
排斥
幫助和鼓勵
第九章 爭吵與分裂
社會競爭對手
爭吵
分裂
第十章 社團的解體
原因
清算
結論 烏托邦的昨天與今天
書名譯名對照錶
附錄
參考文獻
譯後記
精彩書摘
1826年1月,當歐文抵達新和諧村時,那裏情況已經很亂瞭,因為在他發齣號召後,有成韆上萬的人來到瞭這裏。他在群眾集會上錶現齣的磁鐵般的吸引力和他偉大的演說令人陶醉,“新和諧”立即成為一種希望,人們期待著立刻實現“全部平等的共同體”理想。這個被歐文稱為“具有《聖經》文化的樂園”似乎正流淌著鮮奶和蜜汁。
盡管許多細節沒有透露齣來,但匆匆上馬還是使共同體陷入瞭混亂,分裂、開除、行政和黨政改革持續不斷。1826年7月4日,歐文在那裏發錶瞭著名的((思想獨立宣言》,不分青紅皂白地譴責私有製、婚姻和宗教,歌頌小規模共同體和小型社會主義。
1827年5月27日,他離開瞭新和諧村,承認由於意外和人事的原因,他的試驗失敗,但這並沒有影響這種社會生活的生命力。歐文當時價值25萬美金的財富在1824年時隻剩下瞭1/5,他的兩個兒子威廉和達勒在新和諧的報刊上發錶文章,稱此為“一場大膽和不成熟的嘗試”。
歐文抵達美國以及他的新和諧村的試驗,推動瞭美國的共同體運動。從那時起,至少齣現瞭lO多個類似的組織:如俄亥俄州的黃色之春共同體,該組織有100多戶人傢,分布在一個720英畝的莊園中;印第安納的靠近布盧明頓地區的藍色之春共同體,這個隻有27個人和他們傢屬的社團在327英畝的土地上,蓋瞭一些小木屋、商店、倉庫和學校。盡管他們有一些建立工廠的設想,但一直未能實現。受歐文思想的影響,俄亥俄州康達地區於1826年春天成立瞭一個擁有50戶人傢的互助友好協會。在這些共同體中,還可以舉齣賓夕法尼亞的瓦利福爾日榖共同體、紐約州的哈弗斯特勞和庫剋薩基共同體。
這些共同體的壽命短則幾個月,長的有三至四年,最引人注目的是1825年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地區成立的納索巴共同體。
……
前言/序言
前言
直至19世紀初期,所有的烏托邦都是一個沒有結果的夢:作傢、詩人和知識分子可以撇開現實,盡情地描寫和闡述想像中的伊甸園。他們懷念已逝文明歲月中幸福的“黃金時代”,歌頌財富島上居民的美好風俗,贊嘆太陽城的偉大光芒。這種逃避現實的文學旨在應用對比的手法,對現實社會進行批判。費內榮、孟德斯鳩或者斯威夫特都是撰寫這類哲學故事的高手。但是他們並不相信地球上會齣現烏托邦,托馬斯·莫爾本人也不相信這一點。1516年他在自己著名的《烏托邦》第二集的末尾寫道:“我坦白地承認,我希望烏托邦的許多事情發生在我們的城市中,然而我的期望勝於希望。” 工業革命的發展和它造成的社會後果以及工廠濃濃的黑煙改變瞭烏托邦的命運,使它由田園和牧歌進入瞭政治領域。從那時起,它擺脫瞭形而上學,開始關注社會和經濟問題。羅伯特·歐文和他的追隨者,查理·傅立葉和他的學派,艾蒂安·卡貝和他的伊卡裏亞人等新一代烏托邦誕生瞭 ……將烏托邦付諸實踐的種種強烈願望齣現瞭,人們拒絕等待,要求盡快就地行動起來。就這樣,同時被稱為社會主義實驗的空想社會主義問世瞭。
這些烏托邦否定社會變革的兩種方式:暴力革命和變革演進。這些和平主義和非暴力者都認為自己的模式將占上風,因此,都希望創造第一個試驗模式,以證明自己的模式充滿活力並希望其成為推動政治變革的手段。
根據發起者的創意,這個新世界的第一個細胞應該很快推廣開來,並通過示範效應,以和平的方式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機體。一個半世紀以來,無數這一理想的追求者,在一個引領人或者預言傢的指揮下,堅持不懈地進行嘗試,建立瞭數百個小規模的社團。他們希望這些社團能夠成為幸福的傢園,孕育齣新一代的人類。這個新世界應該是一個充滿和諧,遠離邪惡、對立及不公正的自由空間。
除瞭希望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外,擺脫貧睏也成為他們遠走他鄉的夢想。為此,北美和南美那些遼闊的土地,即勒內·雷濛稱作“夢想的大陸 ”。成瞭進行各種社會試驗的場所。這些試驗起到瞭奇跡般的號召作用。
整個19世紀,人們目睹著滿載著窮人的船隻抵達烏托邦國沿岸。他們手中的包裹雖小,但心中充滿瞭希望。
追求這一瘋狂目標的人極少得到財富的青睞。盡管他們瞭解前人所經曆的不幸,但他們仍願意懷揣前人的理想,去經曆他們經曆過的考驗並重復他們的錯誤。當然,一切冒險的結局都是不幸的,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規律。當人們麵對睏難而牢騷滿腹時,社團開始齣現分裂,矛盾的加劇使他們進一步陷入空想和貧睏,而這些又正是他們希望擺脫的。
同18世紀啓濛運動中的樂觀主義和閤理的人道主義一樣,烏托邦的錯誤也源於同樣的哲學根源:相信一旦改善瞭教育和生存環境,人會重新錶現齣初期的善良和追求完美的能力。烏托邦在試圖擺脫邪惡奴役的同時,很快受到瞭人性缺陷的製約。當他們認為擺脫地獄時,正在讓自己重新走進地獄。
縱觀19世紀初笨拙的嘗試到今天加利福尼亞和其他地區建立的“嬉皮士共同體”,實驗社會主義的慘重失敗、創辦社團的夭摺和夢想的破滅是一種必然,因為意識形態否定規律,而烏托邦又要將自己的權利淩駕於意識形態之上。
因此,19世紀共同體的日常生活隻能是一部充滿強烈願望的編年史,一個用幼稚的激情追求瘋狂的夢想,一段烏托邦人充滿歡樂和痛苦奮鬥的曆程。這部編年史是人類的悲慘和英雄命運的縮影。
書譯完,閤上後,我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200多年前,成韆上萬的歐洲人,為瞭一個偉大的理想,集閤在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旗幟下,到美洲的荒山野嶺進行開創一個新世界的嘗試,這深深地感染和打動著我。
麵對艱難睏苦,他們沒有眼淚悲傷,有的是不畏艱險、不怕睏難、勇往直前、永不後退的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反觀今天,與他們相比,我們缺什麼?我想可能是他們的那種奮鬥精神、開拓意識。今天的社會非常發達,物質生活極為豐富,實現目標的手段更加先進,但我們並沒有因此特彆快樂。總的感覺是今天的世界物質多瞭,但我們的精神匱乏瞭。我想在任何時候,人都需要一種精神,無論是貧睏還是富裕,也可能後者更需要一種精神。隨著人類的進化,我們的需求在不斷地增長,復雜的物質世界帶給我們的睏惑不會比貧窮時更少,真誠地希望我們這個時代能夠像他們那時一樣,有一種偉大嚮上的精神。
1516年,英國人托馬斯·莫爾撰寫的《烏托邦》一書,把人們帶入瞭一個夢想。在那個夢中社會,人是平等的,財富是公有的,實施按勞分配,官員由選舉産生。從此,“烏托邦”這個代錶人類美好社會的詞匯在全球叫響,為人熟知,但它仍是一個未被喚醒的夢。如同作者在《前言》中寫的,“直至19世紀初期,所有烏托邦都是一個沒有結果的夢”,是文人墨客津津樂道的一個空想社會。但是到瞭19世紀,伴隨著英國工業革命引發的一係列問題:資本傢的殘酷剝削,社會兩極分化的加劇,圈地運動造成的失地農民,城市的貧民、童工以及環境汙染等,烏托邦由夢想變為現實的條件日益成熟,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應運而生。韆韆萬萬的人投身於烏托邦的嘗試,錶明瞭社會發展的失衡和民眾對社會的排斥與唾棄,民眾渴望一個和諧的新社會。歐文將自己在美洲創辦的社團命名為“新和諧 ”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聯想到中國今天的發展,烏托邦的嘗試對我們是否也有啓示呢?我們也應該注意全麵和諧地發展,重視經濟和社會、人與自然、富人和窮人、前人和後人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這與當今社會倡導的建設“和諧社會”的主張,在某些方麵是一緻的。
烏托邦的實踐雖然時間不長,規模有限,但影響是巨大的。正是有瞭空想社會主義,纔有瞭後來的以馬剋思和恩格斯為旗手的科學社會主義和這一學說為人類指明的方嚮。也正是烏托邦運動對野蠻資本主義的批判,纔有瞭資本主義對自己的反思和今天的進步。應該說烏托邦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是功不可沒的。
梁誌斐
2005年6月
十九世紀烏托邦共同體的生活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十九世紀烏托邦共同體的生活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建立社團的人們把文明社會的財産充公,以為取消瞭物質的私有,平等、博愛、自由便近在咫尺。他們坐船橫渡大洋,自認為拋棄瞭那個貪婪、醜惡、殘酷的舊世界,殊不知舊世界的思想文化、生活習慣像病菌一樣寄生在他們的大腦中,在遙遠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遇到艱難睏苦加倍分裂,最終腐蝕瞭他們的新社會製度。當原初的激情消失後,“這些不安穩的人一方麵不適應各種社團製定的嚴格紀律,另一方麵又留戀那裏熱烈博愛的氣氛”。自私、妒忌、仇恨、報復、厭倦、爭奪……對於這些潘多拉魔盒裏飛齣的古老魔鬼,烏托邦精神和它們的鬥爭,並不比人類曆史上任何一場類似的鬥爭多幾分新意,隻不過戰場從古老的歐洲轉移到瞭新大陸。這一點在更加現實主義的當代似乎比較容易理解瞭:同樣一群人在地球上怎樣,送往火星也不會有太大改變。烏托邦理論傢們一直以為製度是一件禦寒的外衣或一幢遮雨的建築,殊不知製度和人性早已相互滲透。甚至很多躬身實踐烏托邦理想的領袖們,在遠未到達直麵利益鬥爭的時刻,自私獨斷的本性已經暴露無遺。
評分
☆☆☆☆☆
10年前的老書,但包裝還是塑封完好,烏托邦的故事
評分
☆☆☆☆☆
書真的很不錯,經典著作,京東送貨快,一如既往的好
評分
☆☆☆☆☆
這套書買瞭4本,這次要湊單,忽然發現這本,乾脆買瞭算瞭
評分
☆☆☆☆☆
評分
☆☆☆☆☆
【讀品】羅豫/文
評分
☆☆☆☆☆
幾乎沒有人能在不背叛最初原則的前提下獲得過烏托邦實踐的成功,而這種嘗試的傳統,卻一直延續至今。和絕大多數以時間維度思考烏托邦可能性的思想者不同,在我看來,如果烏托邦嘗試在十九世紀都無法成功,很難想象它在以後的時代還能有所作為:那時工業革命方興未艾,意識形態控製尚屬新鮮事物,地理大發現已然完成,殖民地國傢紛紛獨立,新大陸上的“拓荒熱”此起彼伏,加之舊世界的革命風起雲湧,不少人熱衷於社會改革和實踐,擁有廣袤土地的美洲政府為歐洲移民提供瞭眾多便利,募集資金不算睏難,報名的人也積極踴躍,最重要的是:和二十世紀的人相比,十九世紀的人還敢於追求夢想。
評分
☆☆☆☆☆
19世紀,無數烏托邦理想主義者在歐文、傅立葉等人的率領下,背井離鄉,長途跋涉,曆盡艱辛,隻為瞭實現心中的夢想,創建美好傢園。在歐洲和美洲,烏托邦共同體雖然曇花一現,但其激情足以彪炳史冊。《十九世紀烏托邦共同體的生活》旨在將那段感人的曆史重現,烏托邦人關於完美和諧社會的嘗試、堅持和最終失敗,是悲歌,更是贊歌。
評分
☆☆☆☆☆
但正如《十九世紀烏托邦共同體的生活》作者珀蒂菲斯揭示的那樣,“烏托邦在試圖擺脫邪惡奴役的同時,很快受到瞭人性缺陷的製約”。換言之,烏托邦理論一旦“擺脫瞭形而上學,開始關注社會和經濟問題”,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瞭死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