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華等人編著的《戰場環境概論(聯閤作戰科技基礎係列教材)》適應信息化條件下聯閤作戰的發展趨勢,立足我軍建設和訓練改革實踐,緊扣基於信息係統的體係作戰能力建設和集成訓練問題研究,重點闡述瞭聯閤作戰相關科技要素的核心知識概念、科學技術原理、武器裝備體係和聯閤作戰應用等方麵的內容。教材教學定位明確、內容科學先進、時代特色鮮明,較好地滿足瞭當前聯閤作戰指揮人纔科技素質培養之急需。
張為華等人編著的《戰場環境概論(聯閤作戰科 技基礎係列教材)》主要闡述陸海空天戰場所涉及的地 球物理學基礎知識和地球大氣、氣象、陸地、海洋、 太空等環境要素,研究它們對武器裝備和軍事活動的 影響規律,討論戰場環境建設與保障問題,分析聯閤 作戰戰場環境特點及發展趨勢,進行戰例環境分析及 評估和典型作戰環境研討。以求在復雜的戰場條件下 ,作戰人員能夠正確地分析戰場環境,利用戰場環境 ,趨利避害,以取得聯閤作戰的勝利。
《戰場環境概論(聯閤作戰科技基礎係列教材)》 適用於軍隊院校本科學員,也可作為部隊及機關人員 、相關專業教學科研人員的參考用書。
**章 緒論
1.1 戰場環境的定義及構成
1.2 戰場環境的地位、作用
1.3 聯閤作戰中的戰場環境觀
1.4 研究戰場環境的目的及意義
習題
第2章 地球物理基礎
2.1 地球自轉
2.1.1 自轉周期
2.1.2 自轉速度
2.1.3 地球自轉所産生的科裏奧利力
2.2 地球重力場
2.2.1 引力位和重力位
2.2.2 地球引力場球諧函數展開
2.2.3 重力異常和垂綫偏差
2.2.4 重力異常和垂綫偏差對導彈命中精度的影響
2.3 地球磁場
2.3.1 地磁場的構成
2.3.2 地磁要素
2.3.3 地磁場圖和地磁場分布基本特徵
2.3.4 地磁場的球諧函數描述
2.3.5 地磁場的應用
習題
第3章 地球大氣
3.1 大氣的組成與結構
3.1.1 大氣成分
3.1.2 大氣狀態
3.1.3 大氣分層
3.1.4 標準大氣
3.2 大氣對飛行器性能的影響
3.2.1 對飛機性能的影響
3.2.2 對彈道導彈性能的影響
3.2.3 對航天器的影響
3.3 大氣物理傳輸特性
3.3.1 大氣聲學傳輸特性
3.3.2 大氣光學傳輸特性
3.3.3 大氣無綫電波傳輸特性
習題
第4章 氣象
4.1 氣候
4.1.1 太陽輻射
4.1.2 大氣環流
4.1.3 海陸差異
4.1.4 地形與氣候
4.1.5 洋流與氣候
4.1.6 冰雪覆蓋與氣候
4.1.7 典型氣候
4.2 天氣及天氣係統
4.2.1 氣團與鋒
4.2.2 氣鏇與反氣鏇
4.2.3 降水
4.2.4 水汽凝結
4.3 氣象對作戰的影響
4.3.1 氣象要素與生理功能
4.3.2 氣象因素引起的疾病
1.3.3 氣象對部隊軍事行動的影響
4.4 人工影響天氣
4.4.1 人工影響天氣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4.4.2 人工影響天氣的發展曆程
習題
第5章 陸地
5.1 地貌
5.1.1 山地
5.1.2 丘陵地
5.1.3 F坦地
5.1.4 水網稻田地
5.1.5 沙漠和戈壁
5.1.6 地形對作戰行動的影響
5.2 土壤
5.2.1 土壤類型及特徵
5.2.2 土壤土質的作戰效應
5.3 植被
5.3.1 植被類型及特徵
5.3.2 植被對作戰行動的影響
5.4 陸地水係
5.4.1 河流
5.4.2 湖泊、沼澤和水庫
5.4.3 地下水
5.4.4 冰川
5.4.5 陸地水係對作戰的影響
5.5 城市
5.5.1 城市環境基本特徵
5.5.2 城市戰場環境構成
5.5.3 城市作戰的特點
5.5.4 城市地理環境對城市作戰的影響
習題
第6章 海洋
6.1 海洋自然地理
6.1.1 海洋及其軍事意義
6.1.2 海洋地形及其對軍事行動的影響
6.2海 水溫度、鹽度和密度
6.2.1 溫度
6.2.2 鹽度
6.2.3 密度
6.2.4 躍層
6.3 海洋的電磁特性
6.3.1 海麵大氣波導
6.3.2 海水光學特性
6.4 海洋的聲學特性
6.4.1 海洋聲學概述
6.4.2 海洋聲學理論
6.4.3 海洋聲場
6.4.4 聲呐的環境效應
6.4.5 潛艇作戰中的聲學效應
6.5 海洋動力環境
6.5.1 海浪
6.5.2 海流
6.5.3 潮汐
習題
第7章 太空
7.1太陽
7.1.1 太陽基本結構
7.1.2 太陽活動
7.2 近地航天器軌道
7.2.1 軌道描述
7.2.2 軌道攝動
7.2.3 星下點軌跡和對地覆蓋
7.2.4 典型軌道
7.3 流星體/軌道碎片
7.3.1 流星體環境
7.3.2 軌道碎片環境
7.3.3 碰撞概率
7.4 真空
7.4.1 航天器在真空的熱交換
7.4.2 紫外綫影響
7.4.3 分子汙染
7.4.4 汙染效應
7.4.5 協同效應
7.5 空間等離子體
7.5.1 等離子體物理學基礎
7.5.2 地球電離層擾動
7.5.3 等離子體環境效應
7.6 空間輻射
7.6.1 空間輻射源
7.6.2 輻射環境效應
習題
第8章 戰場環境建設與保障
8.1 大氣環境探測與保障
8.1.1 大氣探測原理與方法
8.1.2 大氣環境探測典型設備原理
8.1.3 數值天氣預報
8.2 海洋環境探測與保障
8.2.1 海洋環境信息獲取方法
8.2.2 軍事海洋環境要素預報
8.2.3 軍事海洋環境信息保障
8.3太空環境探測與保障
8.3.1太空環境信息獲取
8.3.2太空環境模式預報
8.4 數字化戰場環境建設
8.4.1 軍事基礎設施及兵要地誌
8.4.2 軍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
8.4.3 數字戰場環境建模仿真
習題
第9章 聯閤作戰戰場環境分析
9.1 聯閤作戰戰場環境特點及發展趨勢
9.1.1 聯閤作戰戰場環境特點
9.1.2 聯閤作戰戰場環境發展趨勢
9.2 戰場環境分析與評估方法
9.2.1 戰場環境綜閤分析的基本原則
9.2.2 戰場環境影響因子
9.2.3 戰場環境影響因子閤成分析方法
9.3 典型戰例戰場環境分析
9.3.1 諾曼底登陸作戰戰場環境分析
9.3.2 科索沃戰爭戰場環境分析
9.3.3 伊拉剋戰爭戰場環境分析
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彩圖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黑白相間的色調,搭配略顯硬朗的字體,一眼就能感受到這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我一直對軍事理論和戰術戰略很感興趣,但苦於資料分散,係統性的學習總是難以進行。偶然間看到這本書的介紹,雖然我對“戰場環境”這個概念的理解還停留在模糊的地理位置和天氣條件上,但“聯閤作戰科技基礎”這個副標題立刻吸引瞭我。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現代戰爭中,不同軍種、不同技術手段如何協同作戰,以及這種協同作戰對戰場環境産生的復雜影響。例如,在信息戰、電子戰日益普及的今天,戰場環境早已不再是單純的物理空間,而是信息流、電磁波、網絡攻擊等多種因素交織的復雜網絡。這本書會不會觸及這些前沿領域?它是否會為我揭示,在現代戰爭的巨大迷霧中,如何去理解和掌握那些決定勝敗的關鍵要素?我特彆期待它能在理論層麵,為我構建一個清晰的“戰場環境”框架,讓我能更好地理解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軍事新聞和戰術分析。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其嚴謹的邏輯和詳實的資料所摺服。雖然我不是軍事領域的專業人士,但書中所描繪的戰場環境,遠超我以往的認知。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山川河流、氣候條件,更包含瞭人文、社會、經濟、技術等諸多維度。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戰場信息環境”的論述印象深刻。它詳細闡述瞭信息獲取、處理、傳遞以及對抗的復雜性,以及這些信息活動如何深刻地改變著戰場態勢。我腦海中不禁浮現齣那些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導彈呼嘯而過,無人機在高空偵察,士兵通過終端實時接收指令……這本書似乎為我揭示瞭這些場景背後的技術支撐和理論基礎。它讓我意識到,現代戰爭不再是簡單的“人與人”的對抗,而是“信息與信息”、“技術與技術”的博弈。書中對各種戰場要素的分析,讓我對“聯閤作戰”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不同部隊的簡單集閤,而是一種高度協同、信息共享、優勢互補的作戰模式。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名對軍事曆史頗有研究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一個寶貴的契機。我一直試圖將曆史上的戰役置於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下去理解,而“戰場環境”這個概念,正是連接曆史事件與社會、技術、地理等因素的關鍵。我尤其期待書中是否會探討不同曆史時期,戰場環境的演變規律。例如,冷兵器時代的戰場環境與火器時代的有何不同?工業革命對戰爭形態産生瞭怎樣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又如何將戰場環境推嚮瞭一個前所未有的復雜程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清晰地梳理戰爭發展的脈絡,理解技術進步如何塑造戰爭,又如何被戰爭所驅動。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當下”的軍事教材,更可能是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過去”和“未來”戰爭演變的鑰匙。
評分從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內容確實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其嚴謹的學術風格也讓我對其學習路徑産生瞭好奇。我猜想,這本書的寫作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為軍事院校的學生提供基礎知識,也可能是麵嚮那些希望提升自身軍事素養的普通讀者。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例如,書中會如何解釋“戰場空間”的維度,是僅僅指物理空間,還是包含瞭電磁空間、網絡空間等?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在我腦海中構建起一個立體的戰場圖景,讓我能夠跳脫齣以往對戰爭的刻闆印象,從一個更全麵的角度去審視現代戰爭的復雜性。它是否會為我提供一種分析和理解戰爭的“思維工具”,讓我能夠更好地解讀那些充斥著專業術語的軍事新聞和報告?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樣一名對國防科技前沿保持關注的愛好者而言,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我一直對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充滿瞭好奇,特彆是“聯閤作戰”的概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在現代軍事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戰場環境是如何被重新定義和塑造的。例如,高科技武器裝備,如無人機、人工智能、精確製導武器等,它們如何改變瞭傳統的戰場態勢?又如何與戰場環境中的其他要素相互作用?我特彆期待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非接觸戰爭”、“信息化戰爭”等概念的討論,以及這些新的作戰模式對戰場環境提齣的新挑戰。它是否能夠為我揭示,在未來戰爭中,科技將如何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以及如何構建適應未來戰爭的戰場環境,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