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走齣腐敗高發期:大國興亡的三個樣本
原價:58.00元
作者:高波
齣版社:新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1198047
字數:35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7世紀的明王朝在傳統農業文明的巔峰期跌落到“曆史周期律”的榖底;18世紀的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滾滾蒸汽中與腐敗高發期不期而遇;19世紀的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機轟鳴中與高發的腐敗形影不離……
如果說腐敗是導緻明王朝被農民起義和後金政權“破産清算”的罪魁禍首的話,那麼,為什麼英國和美國卻在腐敗高發期中實現瞭改革重組和大國崛起?
本書以17世紀的明朝、18世紀的英國和19世紀的美國三個腐敗高發期為樣本,通過大量的案例,生動而深刻地剖析瞭腐敗高發期的特徵、類型,提齣瞭治理腐敗的路徑,是反腐敗研究的新成果。
要目
為什麼毛澤東說看瞭《明史》“生氣”?
頂層腐敗:空心化的權力核心
官員蛻變:不負責的“執政團隊”
“黨禍”為患反映的是核心缺位
集權專製者進行頂層治理的四大危機何在?
“提名權”何以成為腐敗“含金量”高的權種之一
從“白金漢現象”看英式“爵位批發商”是如何運作的?
何謂官員競爭中的“不負責任原理”?
“集體不負責甚至比集體腐敗更可怕
娼妓的“黃金時代”
美國兩黨有著怎樣的共同“腐敗文化”?
好政策為什麼“被變壞”?
為什麼反腐敗可以不復雜?
目錄
作者介紹
高波,1973年10月生於湖北江漢,法學博士,中央紀委駐中國社會科學院紀檢組紀檢監察三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研究中心理事。著有《治政論——製度化時期執政黨建設核心問題研究》(與皮鈞閤著,新華齣版社2004年9月齣版),《政府傳播論——社會核心信息體係與改革開放新路徑》(中國傳媒大學齣版社2008年10月版)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力量感,沉甸甸的質感,搭配上“走齣腐敗高發期”這樣直擊人心的標題,立刻就勾起瞭我對於曆史事件和國傢命運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一個國傢的興衰,尤其是那些曾經輝煌卻最終走嚮沒落的文明,背後總有著深刻的原因,而腐敗,無疑是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誘因。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從“腐敗高發期”這樣一個視角切入,去分析曆史上那些大國的興亡曆程的。是講述具體的曆史事件,還是通過更宏觀的社會經濟學理論來闡釋?是會聚焦於某個朝代的衰落,還是會將不同時期的案例進行對比分析?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獨到的見解,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能引發我們對當下社會的反思。畢竟,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但有些教訓,似乎總是在重演。我想象著,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或許會跟隨作者的筆觸,穿越時空的阻隔,去親曆那些王朝的動蕩,去感受那些變革的陣痛,去理解權力腐蝕人心的可怕力量,以及它對整個國傢機器産生的緻命影響。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可能是一本關於國傢治理和人性弱點的深度剖析。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走齣腐敗高發期:大國興亡的三個樣本》聽起來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現實的警示意義。我常常在想,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帝國,最終為何會走嚮衰落?曆史學傢們給齣瞭各種各樣的解釋,而“腐敗”無疑是其中一個屢屢被提及的緻命因素。我猜想,這本書會選取三個具有代錶性的曆史樣本,深入剖析腐敗是如何在這些國傢發展的關鍵時期,成為阻礙其前進的巨大力量。我想象著,書中可能會描繪齣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麵:曾經清明的政治如何被貪婪吞噬,曾經公平的社會如何被特權扭麯,曾經強大的經濟如何被壟斷扼殺。我期待作者能夠以嚴謹的態度,結閤豐富的史料,為我們展現腐敗從萌芽到蔓延,再到最終摧毀一個國傢的完整過程。同時,“走齣”這個詞,也給瞭我一絲希望。它暗示著,曆史並非是單嚮度的衰敗,而是存在著自我糾錯和轉型的可能。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曆史悲劇的記錄,更能引發我們對當下社會的深刻反思,思考如何纔能有效地“走齣”腐敗的高發期,走嚮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國傢發展道路。
評分我喜歡那種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而“大國興亡的三個樣本”這個副標題,已經成功地將我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在我看來,選擇“三個樣本”必然是有其精妙之處的。這三個樣本是來自哪個地域?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亦或是都有涉及?是截然不同的曆史時期,還是具有某種相似性的發展軌跡?我會猜測,這三個樣本的選取,可能是為瞭在不同維度上展現腐敗如何一步步侵蝕國傢的根基。或許會有一個案例,是關於製度的僵化如何滋生腐敗,導緻改革的停滯;另一個案例,可能是關於經濟的畸形發展,財富過度集中如何催生權力尋租,最終導緻社會分裂;還有的案例,或許會聚焦於道德的淪喪,當誠信和廉恥蕩然無存,整個社會如同脫繮的野馬,一發不可收拾。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詳實的曆史材料和嚴謹的論證,帶領讀者撥開曆史的迷霧,看清腐敗的本質,以及它對文明傳承的深遠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國傢發展中的那些“暗流湧動”,並從中汲取寶貴的曆史智慧。
評分讀這本書,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曾經如日中天,如今卻隻存在於史書中的輝煌帝國。是什麼讓他們從巔峰跌落,最終走嚮瞭衰亡?“走齣腐敗高發期”這個主題,無疑觸及到瞭問題的核心。我猜測,這本書會深入探討腐敗是如何在一個國傢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麵蔓延,並且最終侵蝕其生命力的。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非常具象的方式來呈現這些過程,比如通過講述一些生動的故事,或者分析一些關鍵的曆史事件,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腐敗帶來的具體危害。是官員的貪汙受賄,還是製度性的尋租?是資源的壟斷,還是公平的喪失?亦或是意識形態的腐朽,讓整個社會失去瞭前進的方嚮?我希望書中能夠給齣一些令人信服的答案。同時,“走齣”二字,也給我帶來瞭一絲希望。它暗示著,腐敗並非是不可戰勝的,國傢也有可能在經曆過“高發期”之後,找到轉型的道路,實現新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對曆史的批判,更能包含一些對未來的啓示,讓我們看到,如何纔能避免重蹈覆轍,走嚮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關於文明興衰的宏大敘事非常感興趣,而《走齣腐敗高發期:大國興亡的三個樣本》這個書名,直接點燃瞭我探索的欲望。我猜想,這本書並非僅僅是一本單純的曆史教科書,而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思想實驗,通過分析不同大國的興衰軌跡,來揭示腐敗這個“病竈”是如何一步步將曾經強大的國傢拖入泥潭的。我特彆好奇,作者選擇的這“三個樣本”會是怎樣的組閤?它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的邏輯聯係,或者代錶著不同類型的腐敗模式?是側重於製度性腐敗的頑固性,還是權力尋租的蔓延性,亦或是道德滑坡的普遍性?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詳實的曆史案例,但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深刻的分析,讓我們理解腐敗是如何從細枝末節,逐漸滲透到國傢肌理,最終導緻其崩潰的。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對曆史深層驅動力的探尋,也是一次對人性弱點和集體行為的審視。我希望它能讓我對“大國”這個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並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構建起更有效的防火牆,抵禦腐敗的侵蝕,走嚮長久的繁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