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 |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4-01 |
| 作者:胡长明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98.00 | 页数:602 | 印次: 1 |
| ISBN号:9787203095293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商鞅为首屈一指的大政治家
贾谊《治安策》是西汉一代*好的政论
项羽非政治家,但不失为英雄
王莽不是怎么了不得的一个坏人
我们要给曹操翻案
关云长就不如我们的彭老总
马周上书是《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
黄巢起义是农民暴动的显例
朱温为人之狡猾过于曹操
王安石改革失败源于无通识
对朱元璋不要写得那么坏
《金瓶梅》写了明朝的真正历史
《三国演义》继承了朱熹的传统
《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西游记》作为神话有*的魅力
《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
——毛泽东评点秦王朝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毛泽东评点“三国”
《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它要帮助统治阶级统治,靠什么?能靠文化?靠作诗写文章吗?古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古人是说少了,光靠秀才,三十年、三百年也不行噢。
——毛泽东评点宋、元王朝
《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毛泽东评点清王朝
全面展示毛泽东读史评史治史
《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精装)是一部全面分析毛泽东读史、评史的专著,内容涉及毛泽东对历代王朝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学术典籍、文学作品、朝政得失乃至内外关系等方面的评点,力求理清毛泽东评点文字的来龙去脉,以及他品评历史时的心态、角度和目的,并对其评点给予适当的评价。所引资料不局限于毛泽东在“二十四史”上的批语,而是广泛吸纳了毛泽东在各种著作、讲话、书信、私人谈话中的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系统性和丰富的学术文化内涵。
胡长明,男,1965年9月生,汉族,湖南澧县人。2001年在湖南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研究室主任,现任湖南教育出版社《书屋》杂志执行主编。从1995年以来,曾单独或与人合著有《毛泽东与周恩来》、《毛泽东家事图系》、《毛泽东遗物事典》、《韶山毛氏族谱》(注释本)等书稿。另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关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周恩来生平思想等方面的论文60余篇。
第一章 毛泽东评点夏、商王朝
一 禹王是做官的,但也耕田
二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三 韩愈对伯夷颂错了
第二章 毛泽东评点西周王朝
一 周武王善用兵
二 周公旦是奴隶主的圣人
三 姜子牙有三件法宝
第三章 毛泽东评点春秋战国
一 郑庄公很懂得策略
二 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三 鲁庄公以弱胜强
四 晋文公化劣势为优势
五 上梁不正下梁歪
六 商鞅为首屈一指的大政治家
七 围魏救赵,千古高手
八 赵奢善用反间计
九 《触龙说赵太后》很有说服力
十 孔孟有一部分真理
十一 墨子是中国的赫拉克利特
十二 《老子》是一部兵书
十三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四 《孙子兵法》里面很有些好东西
十五 《诗经》大部是老百姓的民歌
十六 屈原高居离骚体上游
第四章 毛泽东评点秦王朝
一 六国联合,未必胜秦
二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应予肯定
三 焚坑事业要商量
四 李斯拥护秦始皇,主张法后王
五 吕不韦是个大政治家
六 甘罗胜过吕不韦
七 陈胜、吴广有二误
八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第五章 毛泽东评点西汉王朝
一 刘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二 项羽非政治家,但不失为英雄
三 文帝、景帝是守成之君
四 汉武帝雄才大略
五 西汉从元帝开始每况愈下
六 王莽不是怎么了不得的一个坏人
七 赵充国很能坚持真理
八 贾谊《治安策》是西汉一代*好的政论
九 枚乘《七发》颇多批判色彩
十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
第六章 毛泽东评点东汉王朝
一 大学士刘秀不如大草包刘邦
二 严光是东汉气节之士
三 班超的事业属于积极抵抗
四 梁鸿不因人热
五 陈寔教人有方
六 可读李固给黄琼书
七 王粲《登楼赋》有故土之思
八 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
九 五斗米道开了人民公社之先河
第七章 毛泽东评点“三国”
一 我们要给曹操翻案
二 一家两代人有才华,史不多见
三 《郭嘉传》值得一读
四 “放长线钓大鱼”出自刘晔
五 “为将当有怯弱时”
六 司马懿多谋略,善权变
七 刘备会用人,能团结人
八 夷陵之战应打运动战
九 刘备与孔明是鱼水关系
十 关云长就不如我们的彭老总
十一 张飞具有高度的原则性
十二 非子龙不可行也
十三 孙权是个能干的人
十四 周瑜是个“青年团员”
十五 吕蒙发愤读书成统帅
十六 陆逊学司马懿统众之法
十七 袁绍多谋寡断
十八 刘表虚有其表
十九 读三国要读裴松之注
第八章 毛泽东评点两晋、十六国
一 石勒与张宾非君臣,是朋友
二 苻坚错在倾巢而出
三 慕容超守大岘亦无用
四 桓温是个搞分裂的野心家
五 桓振毒尽方止
六 谢安立了两次大功
七 迁亦乱,不迁亦乱
八 郭象无行
九 陆机的《文赋》是很有名的
十 张华的《励志诗》包含地圆的思想
十一 王羲之的书法看了使人舒服
十二 荀灌娘人小本领大
第九章 毛泽东评点南北朝
一 宋文帝遥制兵略不可取
二 刘彧全胜众敌可谓奇矣
三 沈庆之前振后衰
四 臧质豪杰之士
五 袁无能、袁粲死节
六 殷景仁与文帝密谋除政敌
七 谢灵运一辈子矛盾着
八 范晔好反而不好胜
九 梁武帝萧衍独任成乱
十 曹景宗
这本书的题目就足够吸引人——《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光是想象一下,毛泽东这位历史上极具争议又影响深远的领袖,会对中国漫长的王朝历史发表怎样的看法,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历史书上的叙述总是过于客观,缺少了一种个体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解读。而毛泽东的评价,我想象中会是一种充满政治智慧、战略眼光,甚至可能带点革命激情的视角。他会不会像解剖麻雀一样,细致地分析每个王朝的兴衰原因,从中提炼出他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他会不会特别关注那些开国之君的雄才大略,或是亡国之君的昏庸无能,并从中找出历史的教训?我尤其好奇,他会对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君主,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甚至是明太祖、康熙大帝,有什么样的评价。会不会有颠覆我们传统认知的观点?书中会不会涉及他对某些历史事件,比如“安史之乱”、“靖康之耻”、“农民起义”的独到见解?这些评价,我想象中会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他独特的历史观和政治哲学,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他本人的思想脉络。这绝非一本简单的历史读物,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评分每当看到“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这样的书名,内心总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探索欲望。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毛泽东对中国历代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剖析,他将如何看待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他们的功过是非在他眼中又是如何衡量?我尤其好奇他对那些“盛世”的解读,比如汉唐盛世,他会从哪些角度去评价其成就,又会如何看待其背后的隐忧?对于那些“乱世”和“分裂”时期,比如三国、五胡乱华、南北朝,他会有怎样的分析和总结?他是否会从辩证法的角度,挖掘出其中蕴含的革命因子和历史必然性?这本书,我想象中会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史论,毛泽东的点评,绝非简单的历史叙述,而是他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政治哲学与中国历史相结合的产物。他会不会在评点中,流露出对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喜爱或不喜?他对“民心向背”是否会看得尤为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历史视角,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独特思想体系。
评分《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吸引着我深入探究。我想象中,毛泽东的评价绝不会是简单的褒贬,而会是充满了他对历史规律深刻洞察的分析。他会不会特别关注那些“变革”和“转型”的时期?比如,他如何看待秦朝的统一,以及其短暂的命运?他是否会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汉朝和唐朝的鼎盛原因?我对他对那些“衰败”王朝的解读尤为好奇,比如明朝中后期为何走向衰落,是制度问题,还是人心问题,抑或是外部因素?他会不会从“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视角,来审视历代王朝的兴衰?他会不会对那些“改革者”抱有同情,又对那些“守旧派”进行批判?书中会不会穿插他对战争、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独到见解?我相信,他的评价会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会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让我们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位革命家对治国之道、权力运作的深刻思考。这绝非一本枯燥的历史解读,而是一次与一位伟大思想家进行思想交流的难得机会。
评分翻开《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历史舞台,而毛泽东则是一位站在台前的智慧观察者。他的评价,不是冷冰冰的史实堆砌,而是带着鲜活的生命力,充满了对权力的洞察,对人性的剖析,以及对时代变革的深刻理解。我特别期待书中对那些“承前启后”的王朝的分析,比如汉朝如何从秦朝的统一中汲取经验,又如何孕育出新的问题;唐朝盛世的辉煌背后,是否隐藏着走向衰落的基因;宋朝的经济繁荣与军事积弱,毛泽东会如何解读这种“不平衡”?他对“盛衰之道”的探讨,我想象中会围绕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样的朴素道理展开,但又会以他特有的辩证法,深入剖析其中的复杂性。他会不会强调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会不会对那些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进行严厉的批判,又对那些试图改善民生的政策给予肯定?我甚至在想,他对那些“农民起义”的态度,是将其视为历史进步的动力,还是会指出其局限性?这本书,我相信会提供一种不同于教科书式的解读,一种充满了个体经验和历史智慧的思考方式,让我们在品读历史的同时,也在思考政治与人生的宏大命题。
评分从书名《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就能感受到一股磅礴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我尤其对毛泽东如何看待那些“转折性”的王朝更感兴趣。比如,他如何评价汉朝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以及这两个时期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的深远影响?他会不会从战略家的角度,剖析唐朝“安史之乱”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打击,以及武则天这一女性统治者的历史地位?我对宋朝的评价也充满了好奇,宋朝经济如此发达,文化如此繁荣,为何最终却难以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毛泽东会对这种“文弱”的形象有何评价?他是否会从意识形态和制度建设的角度,审视各个王朝的优劣得失?我相信,他的评价会涉及到对统治者个人品德、政治手腕、战略眼光等多个维度的考量,并且会与他自身的政治实践相结合。他会不会在评点历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和借鉴?这不仅仅是历史的梳理,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政治对话,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人对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