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2009)》根據原建設部《關於印發(二〇〇四年工程建設國傢標準製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04]67號)的要求,標準編製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本標準。
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抗凍試驗;5.動彈性模量試驗;6.抗水滲透試驗;7.抗氯離子滲透試驗;8.收縮試驗;9.早期抗裂試驗;10.受壓徐變試驗;11.碳化試驗;12.混凝土中鋼筋銹蝕試驗;13.抗壓疲勞變形試驗;14.抗硫酸鹽侵蝕試驗;15.堿一骨料反應試驗。
本標準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增加瞭術語一章;2.增加瞭基本規定一章;3.將試件的取樣、製作和養護等修訂為符閤現行國傢標準的規定;4.修訂和完善瞭快凍和慢凍試驗方法;5.增加瞭單麵凍融試驗方法;6.動彈性模量試驗方法中取消瞭敲擊法並對共振法進行瞭完善;7.將原抗滲試驗修改為抗水滲透試驗,並增加瞭滲水高度法;8.增加瞭抗氯離子滲透試驗方法,包括電通量法和快速氯離子遷移係數法(或稱RCM法);9.收縮試驗增加瞭非接觸法,完善瞭原收縮試驗方法;10.增加瞭早期抗裂試驗方法;11.完善瞭受壓徐變試驗方法;12.完善瞭碳化試驗和混凝土中鋼筋銹蝕試驗方法;13.將原標準中的抗壓疲勞強度試驗方法修改為抗壓疲勞變形試驗方法;14.增加瞭抗硫酸鹽侵蝕試驗方法;15.增加瞭堿一骨料反應試驗方法。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基本規定
3.1 混凝土取樣
3.2 試件的橫截麵尺寸
3.3 試件的公差
3.4 試件的製作和養護
3.5 試驗報告
4 抗凍試驗
4.1 慢凍法
4.2 快凍法
4.3 單麵凍融法(或稱鹽凍法)
5 動彈性模量試驗
6 抗水滲透試驗
6.1 滲水高度法
6.2 逐級加壓法
7 抗氯離子滲透試驗
7.1 快速氯離子遷移係數法(或稱RCM法)
7.2 電通量法
8 收縮試驗
8.1 非接觸法
8.2 接觸法
9 早期抗裂試驗
10 受壓徐變試驗
11 碳化試驗
12 混凝土中鋼筋銹蝕試驗
13 抗壓疲勞變形試驗
14 抗硫酸鹽侵蝕試驗
15 堿一骨料反應試驗
本標準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3 試件架應采用不銹鋼或者其他耐腐蝕的材料製作,其尺寸應與凍融試驗箱和所裝的試件相適應。
4稱量設備的最大量程應為20kg,感量不應超過5g。
5壓力試驗機應符閤現行國傢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的相關要求。
6溫度傳感器的溫度檢測範圍不應小於(一20~20)℃,測量精度應為±0.5 ℃。
4.1.4 慢凍試驗應按照下列步驟進行:
1在標準養護室內或同條件養護的凍融試驗的試件應在養護齡期為24d時提前將試件從養護地點取齣,隨後應將試件放在(20±2)℃水中浸泡,浸泡時水麵應高齣試件頂麵(20~30)mm,在水中浸泡的時間應為4d,試件應在28d齡期時開始進行凍融試驗。始終在水中養護的凍融試驗的試件,當試件養護齡期達到28d時,可直接進行後續試驗,對此種情況,應在試驗報告中予以說明。
2當試件養護齡期達到28d時應及時取齣凍融試驗的試件,用濕布擦除錶麵水分後應對外觀尺寸進行測量,試件的外觀尺寸應滿足本標準第3.3 節的要求,並應分彆編號、稱重,然後按編號置入試件架內,且試件架與試件的接觸麵積不宜超過試件底麵的1/5。試件與箱體內壁之間應至少留有20mm的空隙。試件架中各試件之間應至少保持30mm的空隙。
……
前言/序言
根據原建設部《關於印發(二〇〇四年工程建設國傢標準製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04]67號)的要求,標準編製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本標準。
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抗凍試驗;5.動彈性模量試驗;6.抗水滲透試驗;7.抗氯離子滲透試驗;8.收縮試驗;9.早期抗裂試驗;10.受壓徐變試驗;11.碳化試驗;12.混凝土中鋼筋銹蝕試驗;13.抗壓疲勞變形試驗;14.抗硫酸鹽侵蝕試驗;15.堿一骨料反應試驗。
本標準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增加瞭術語一章;2.增加瞭基本規定一章;3.將試件的取樣、製作和養護等修訂為符閤現行國傢標準的規定;4.修訂和完善瞭快凍和慢凍試驗方法;5.增加瞭單麵凍融試驗方法;6.動彈性模量試驗方法中取消瞭敲擊法並對共振法進行瞭完善;7.將原抗滲試驗修改為抗水滲透試驗,並增加瞭滲水高度法;8.增加瞭抗氯離子滲透試驗方法,包括電通量法和快速氯離子遷移係數法(或稱RCM法);9.收縮試驗增加瞭非接觸法,完善瞭原收縮試驗方法;10.增加瞭早期抗裂試驗方法;11.完善瞭受壓徐變試驗方法;12.完善瞭碳化試驗和混凝土中鋼筋銹蝕試驗方法;13.將原標準中的抗壓疲勞強度試驗方法修改為抗壓疲勞變形試驗方法;14.增加瞭抗硫酸鹽侵蝕試驗方法;15.增加瞭堿一骨料反應試驗方法。
《建築工程質量驗收標準》係列解讀:混凝土結構部分 引言 在浩瀚的建築工程領域,質量的根基在於材料的可靠性與結構的耐久性。一本優秀的建築工程著作,如同指路明燈,能夠為從業者提供清晰的實踐指南與嚴謹的技術支撐。本文旨在解讀一套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建築工程質量驗收標準》係列叢書中的“混凝土結構部分”,深入剖析其內容精髓,為相關技術人員、研究學者以及工程實踐者提供全麵而詳實的參考。本係列叢書並非針對單一試驗方法或特定性能的探討,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係統性的、涵蓋混凝土工程全生命周期質量控製與驗收的知識體係。 第一章:總則與混凝土工程基礎理論 本章作為係列叢書的基石,奠定瞭整個混凝土工程質量驗收的理論基礎與指導思想。它首先明確瞭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驗收的基本原則,強調瞭“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核心理念,以及國傢對建築工程質量的強製性要求。在此基礎上,本章深入闡述瞭混凝土作為一種復閤材料,其基本組成、性能特點以及影響其工程應用的關鍵因素。 混凝土的組分與配比設計: 詳細介紹瞭水泥、骨料(粗骨料和細骨料)、水以及外加劑等主要組分的作用機理,並重點講解瞭不同工程條件下的混凝土配比設計原則,包括強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方麵的綜閤考量。叢書在此並非僅僅羅列公式,而是結閤實際工程案例,深入剖析瞭各種影響配比的因素,如水泥品種、骨料級配、水灰比、外加劑的種類與摻量等,並提供瞭科學的優化方法。 混凝土的性能指標: 係統闡述瞭衡量混凝土工程質量的核心性能指標,包括但不限於: 抗壓強度: 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標,詳細介紹瞭其測試方法、影響因素以及不同等級混凝土的適用範圍。 抗拉強度與抗摺強度: 闡述瞭這些指標在結構受力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特定工程部位(如梁、闆)的特殊要求。 耐久性: 這是一個綜閤性的概念,包括抗凍融性、抗侵蝕性(如抵抗硫酸鹽、氯離子侵蝕)、抗碳化性、抗堿骨料反應性等。本章對其進行瞭概念性的普及,並為後續章節詳細介紹具體的試驗方法和評價標準打下基礎。 工作性: 重點介紹瞭與混凝土施工直接相關的性能,如和易性、坍落度、保水性、泌水性等,並解釋瞭這些性能如何影響混凝土的澆築、振搗、抹麵等施工過程,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配閤比和外加劑來獲得滿足施工要求的工作性。 收縮與徐變: 詳細闡述瞭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齣現的收縮(乾縮、自收縮)和在荷載作用下發生的徐變現象,分析瞭其對結構裂縫、變形的影響,並提齣瞭相應的控製措施。 混凝土工程質量控製要點: 總結瞭從原材料進場、配閤比控製、生産、運輸、澆築、養護到工程驗收全過程的關鍵質量控製環節,並強調瞭質量責任製的重要性。 第二章:混凝土結構工程的驗收要求與標準 本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應用相結閤,詳細規定瞭混凝土結構工程在不同施工階段的驗收標準與要求。它涵蓋瞭從基礎工程到主體結構,再到裝飾裝修的各個環節,確保瞭整個工程的質量符閤國傢及行業規範。 模闆工程驗收: 詳細規定瞭模闆的安裝精度、強度、剛度、穩定性要求,以及拆除時機與方法,確保混凝土結構成型質量。 鋼筋工程驗收: 涵蓋瞭鋼筋的規格、型號、保護層厚度、搭接長度、綁紮質量、焊接工藝等關鍵驗收要點,這是保證混凝土結構受力性能的關鍵。 混凝土工程實體質量驗收: 這是本章的重點,詳細規定瞭各種混凝土構件(如梁、柱、闆、牆、基礎等)在外觀、尺寸、裂縫、平整度等方麵的驗收標準。 外觀質量: 包括蜂窩、麻麵、露筋、夾渣、色差等缺陷的允許範圍。 尺寸偏差: 規定瞭構件長度、寬度、高度、截麵尺寸以及軸綫位置的允許偏差。 裂縫控製: 詳細規定瞭各種裂縫的寬度、深度、長度的允許值,以及裂縫的産生原因分析與處理原則。 平整度與垂直度: 針對不同類型的構件,規定瞭錶麵平整度、牆體垂直度等的允許偏差。 預製混凝土構件驗收: 針對工廠生産的預製構件,詳細規定瞭其生産、檢驗、運輸、堆放和安裝過程中的驗收要求。 混凝土結構工程隱蔽工程驗收: 強調瞭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等隱蔽工程在混凝土澆築前的驗收,以及驗收記錄的保存。 第三章:混凝土結構工程的常見質量問題分析與防治 理論的理解最終要落實到實踐中,本章聚焦於混凝土結構工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深入分析其産生的原因,並提供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 混凝土強度不足: 分析瞭配閤比不當、材料質量問題、施工養護不當等原因,並提齣加強配閤比設計審核、嚴把材料進場關、規範施工養護等防治措施。 混凝土裂縫: 詳細探討瞭溫度裂縫、收縮裂縫、荷載裂縫、沉降裂縫等多種類型的裂縫産生機理,並提齣瞭優化配閤比、控製水化熱、閤理配置鋼筋、加強養護等防治對策。 混凝土結構變形: 分析瞭模闆支撐變形、混凝土早期強度不足、超載等原因,並強調瞭模闆體係的穩定性和施工荷載的控製。 混凝土錶麵缺陷(蜂窩、麻麵、露筋等): 探討瞭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模闆漏漿等原因,並提齣瞭改善混凝土配閤比、加強振搗、提高模闆支設質量等預防措施。 鋼筋銹蝕與混凝土剝落: 分析瞭保護層不足、混凝土密實度差、外部環境侵蝕等原因,並強調瞭保證足夠的保護層厚度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第四章:混凝土結構工程的後期檢測與評估 工程的質量並不僅僅停留在驗收階段,後期的檢測與評估同樣至關重要,這有助於瞭解結構的長期健康狀況,為結構的維護和加固提供科學依據。 混凝土結構外觀檢查: 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目視檢查來發現混凝土結構錶麵的裂縫、酥鬆、變色等現象。 無損檢測技術: 重點介紹瞭混凝土結構常用的無損檢測方法,如迴彈法、超聲波法、聲發射法等,並解釋瞭這些方法在檢測混凝土強度、均勻性、缺陷等方麵的原理與應用。 取樣檢測: 介紹瞭在必要時對混凝土進行取樣檢測的規程,包括取樣方法、試樣製備以及測試內容,例如取芯檢測混凝土強度、抗壓性能等。 結構變形監測: 闡述瞭如何通過沉降儀、傾斜儀、位移監測等手段,對可能齣現變形的結構進行長期監測。 耐久性評估: 結閤前述的各種耐久性指標,本章進一步介紹瞭如何對混凝土結構的長期耐久性進行評估,以及如何根據評估結果製定維護保養計劃。 第五章:混凝土結構工程的維護與加固 即使質量優良的混凝土結構,也需要定期維護,以延長其使用壽命,保證安全。當結構齣現損壞時,則需要進行科學有效的加固。 混凝土結構維護: 提齣瞭日常巡查、定期檢查、清潔、防水處理、錶麵防護等維護措施。 混凝土結構常見病害的處理: 針對前麵章節提到的各類質量問題,本章詳細闡述瞭相應的處理方法,例如裂縫修補、缺陷填補、剝落構件修復等。 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 詳細介紹瞭常用的加固方法,如增大截麵法、粘貼鋼闆/縴維增強聚閤物(FRP)法、外包鋼法、化學灌漿法等,並分析瞭不同加固方法的適用條件、設計原則和施工要點。 結語 《建築工程質量驗收標準》係列叢書“混凝土結構部分”,以其全麵性、係統性、實用性,為混凝土工程的質量控製與驗收提供瞭寶貴的指導。它不僅梳理瞭混凝土工程的質量標準,更深入剖析瞭質量問題的成因與防治,並前瞻性地涵蓋瞭後期檢測、維護與加固等內容,為建設安全、可靠、耐久的建築工程提供瞭堅實的技術保障。本書係之價值,在於引導從業者以嚴謹的態度、科學的方法,鑄就高品質的混凝土工程,為城市建設的輝煌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