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建筑设计院的资深电气工程师,日常工作强度很大,时间宝贵。我对工具书的要求是:内容必须精炼、直击要害,且能快速定位所需信息。这本《民用建筑变配电设计》完全符合我的标准。它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索引做得也很到位,我需要查找特定设备或特定负荷的计算方法时,总能迅速找到对应的位置。书中关于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思路特别值得称赞,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断路器、电缆截面选取的经济性分析,以及不同保护协调方案的优劣对比。这种从宏观到微观、兼顾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分析角度,是高级工程师必备的素养。这本书更像是同事之间经验的结晶,充满了实战智慧,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材。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建筑电气专业的朋友们。
评分我最近在系统学习电力系统设计,市面上关于这个主题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内容陈旧或者过于偏重理论推导,缺乏实操指导。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对设计流程的梳理,从负荷计算到初级方案的确定,再到详细的电气一次、二次系统设计,每一步骤都处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得像是一份精良的项目管理手册。书中图例丰富,配图质量极高,很多复杂的接线图和设备布局图都清晰明了,比纯文字描述有效得多。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特殊条件(比如地震、消防负荷的特殊要求)时所采用的系统性方法,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深入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训练,对于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读完后,我对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经济、可靠的民用建筑供电系统,有了全新的、更坚实的认知框架。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初看并不算最吸引眼球的那种,但我一旦翻开,就很难放下。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内容的扎实和对细节的极致关注。我注意到,作者在很多地方都引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导则,并且清晰地标明了出处,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比如,关于电压等级的选择和接地系统的设计,书中给出了非常详尽的对比分析,考虑到了维护的便利性和未来的扩展性,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规范条文。我对比了几本同类书籍,这本书在“变电所的防火、防潮和环境适应性设计”这块的论述是最全面、最贴近实际现场情况的。那种仿佛置身于施工现场,由一位经验老到的总工在旁边指导的感觉,是其他书籍难以给予的。对于正在进行图纸审查或者项目验收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校对”工具。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乎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侧重于基础理论和规范的教科书,但读下来才发现,它对实际工程中的复杂问题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关于高层建筑供电可靠性的那几个章节,作者将设计思路和应对措施阐述得非常透彻,结合了最新的技术标准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让人感觉非常实用。作者的文笔流畅,专业术语的解释也十分到位,即便是初入行的新人也能很快理解其中的精髓。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建筑的变配电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比如商业综合体和住宅小区的差异,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处理多领域项目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而且,书中对设备选型和节能优化部分的探讨也相当深入,这在当前强调绿色建筑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性于一身的优秀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令人愉悦,它成功地平衡了技术的严谨性和可读性。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痛点,很少出现那种晦涩难懂、需要反复查阅其他资料才能理解的段落。相反,许多复杂的概念,比如无功补偿的优化策略、谐波治理的措施,都被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模块,配上直观的图表,让人豁然开朗。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富有建设性的对话。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对新技术的接纳程度很高,比如对智能变配电系统在物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前景和设计要点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让这本书不仅具有当下的指导意义,也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对于渴望跟上行业技术前沿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投入时间的。
评分专业人士必看的书籍,很好
评分专业人士必看的书籍,很好
评分东西可以啊
评分发货及物流超快,第二天到货 本来我这个地区就没货 所以发货就晚了。但是书真的不错 只要发货就很快就到,应该是正品 至少录音啊 词语没有错,快递很快哦 继续努力,书已经送给门卫签收,不过快递员还打电话通知我,这样的服务态度真的值得其他的快递员学习,东京快递真的不错。吃完午饭,趁手头工作不多,便给朋友发了条短信,这次等了半个小时,却依旧没有朋友的回信。我开始坐立不安,记得不久的过去,就算她忙,她总会在半小时内回他的呀!他怀疑难道是自己昨天没发短信给她她生气了?两小时后信息回来,告诉我要到京东帮他买书,如果不买或者两天收不到书就分手!,我靠,没有办法,我就来京东买书了。没有想到书到得真快。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网络文学融入主流文学之难,在于文学批评家的缺席,在于衡量标准的混乱,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批评家对网络文学集体失语,直到最近一两年来,诸多活跃于文学批评领域的评论家,才开始着手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很难得的是,他们迅速掌握了网络文学的魅力内核,并对网络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寄予了很深的厚望。随着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网络文学在创作水准上的不断提高,网络文学成为主流文学中的主流已是清晰可见的事情,下一届的“五个一工程奖”,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入选。据了解,京东为顾客提供操作规范的逆向物流以及上门取件、代收货款等专业服务。已经开通全国360个大中城市的配送业务,近1000家配送站,并开通了自提点,社区合作、校园合作、便利店合作等形式,可以满足诸多商家以及消费者个性化的配送需求。为了全面满足客户的配送需求,京东商城打造了万人的专业服务团队,拥有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遍布全国的网点覆盖,以及日趋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所以京东的物流我是比较放心的。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逝去,不必感伤,不必回首。或许他们早该明白,世上已没有了小飞龙,而她奋不顾身爱过的那个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于从前的青春岁月。现在相对而坐的是郑微和陈孝正,是郑秘书和陈助理是日渐消磨的人间里两个不相干的凡俗男女,犹如一首歌停在了最酣畅的时候,未尝不是好事,而他们太过贪婪固执地以为可以再唱下去才知道后来的曲调是这样不堪。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所以作者写的故事是来纪念。不是感伤懊悔,而是最好的纪念。道别的何止是最纯真的一段唯美, 而是我曾经无往不胜的天真青春啊。请允许吧,那时的少年,尽情言情。一直言情,不要去打扰他们,他们总有一天会醒来。告别青春,因为青春,终将逝去。陪你梦一场又何妨。二、写不尽的儿女情长,说不完的地老天荒,最恢宏的画卷,最动人的故事,最浩大的恩怨,最纠结的爱恨,尽在桐华《长相思》。推荐1:《长相思》是桐华潜心三年创作的新作,将虐心和争斗写到了极致。全新的人物故事,不变的感动、虐心。推荐2:每个人在爱情中都有或长或短的爱而不得的经历。暗恋是一种爱而不得,失恋是一种爱而不得,正在相恋时,也会爱而不得,有时候,是空间的距离,有时候,却是心灵的距离。纵然两人手拉手,可心若有了距离,依旧是爱而不得。这样的情绪跨越了古今,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推荐3:唯美装帧,品质超越同类书,超值回馈读者。《长相思》从策划到完成装帧远远领先目前市场上同类书,秉承了桐华一贯出产精品的风格,将唯美精致做到极致,整体装帧精致唯美,绝对值得珍藏。京东有卖。
评分对于古拉格的历史,当今俄罗斯的学者在写作苏维埃时期的历史时也多有涉及,披露出了不少资料,但尚未看到一本专门写古拉格历史的书,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是一部纪实文学,不是史学著作。阿普尔鲍姆的《古拉格:一部历史》是一本系统阐述古拉格历史的书,书中有许多作者亲自调查的资料,还利用了许多俄国的档案资料,有很高学术价值。在语言风格上,作者把文学和史学融合在一起,在叙述历史事实时穿插了许多人具体的经历,历史镜头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读性强于一般的史学著作。
评分正如作者所揭示的,斯大林实际上把劳改营当成了榨取无偿劳动的手段,劳改营在苏联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进行大规模建设之时,凡是有大项目的地方都建立了多个劳改营。修建贝加尔-阿穆尔铁路、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伏尔加河-莫斯科河运河、莫斯科地铁、在北方伐木、在科米共和国采煤和石油等,都大量使用犯人的无偿劳动。据祖波夫主编的《20世纪俄国史》的统计,由于饥饿、劳动强度过大、遭受非人待遇等,1930-1940年古拉格有50多万人死亡。修建227公里长的白海-波罗的海运河有2.5万人死亡。为了修建伏尔加河-莫斯科河运河,1934年关押了20万人,为了修建贝阿大铁路关押了18万人,死了许多人。在五年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是被关押的人数。从1929至1939年监狱和劳改营里的人数增加了11倍,达到200万人,根据1939年的统计,200万人中有168.2万人在古拉格的劳改营和专门关押地,35.05万在监狱,此外还有99.05万特殊移民,被剥夺自由者达到了300万。许多依靠犯人修建的雄伟工程并无多大价值,如波罗的海-白海运河、贯穿北极冻原的从萨哈尔德到伊加尔卡的铁路等。根据阿普尔鲍姆的研究,劳改营经济并不赢利,如果综合计算的话,甚至是亏本的。但斯大林从来不会综合考虑问题,他的思维是形而上学的,为了拿到金蛋,他可以杀死生金蛋的母鸡。这也是苏联经济无效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养活不了自己国民的重要原因。
评分阿普尔鲍姆这部《古拉格:一部历史》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完整的古拉格的历史,描述了古拉格的建立、发展和衰亡的过程;第二部分则是对集中营生活细节的描述。该书的作者认为古拉格的历史从十月革命就开始了,这只是部分符合实际。十月革命后,新政权确实在镇压反对者的过程中,判处犯人服苦役,把强迫犯人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但并不是普遍现象。古拉格成为普遍现象,成为榨取无偿劳动的手段,是从斯大林改变新经济政策、实行“大转变”开始的。1929年6月1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命令建立劳改营网,关押刑期在3年以上的犯人,因政治原因被判刑者被关押在亚戈达领导的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劳改营里。1930年4月25日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发布的第130/63号命令宣布建立劳改营管理局,10月改名为劳改营管理总局(俄文缩写为ГУЛАГ,中文音译为“古拉格”)。到1930年冬天,有40万人被关押,其中15.5万人在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系统的劳改营中。很快,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劳改营管理总局遍布全国。
评分阿普尔鲍姆这部《古拉格:一部历史》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完整的古拉格的历史,描述了古拉格的建立、发展和衰亡的过程;第二部分则是对集中营生活细节的描述。该书的作者认为古拉格的历史从十月革命就开始了,这只是部分符合实际。十月革命后,新政权确实在镇压反对者的过程中,判处犯人服苦役,把强迫犯人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但并不是普遍现象。古拉格成为普遍现象,成为榨取无偿劳动的手段,是从斯大林改变新经济政策、实行“大转变”开始的。1929年6月1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命令建立劳改营网,关押刑期在3年以上的犯人,因政治原因被判刑者被关押在亚戈达领导的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劳改营里。1930年4月25日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发布的第130/63号命令宣布建立劳改营管理局,10月改名为劳改营管理总局(俄文缩写为ГУЛАГ,中文音译为“古拉格”)。到1930年冬天,有40万人被关押,其中15.5万人在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系统的劳改营中。很快,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劳改营管理总局遍布全国。
评分不错,京东信的过 不错,京东信的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