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7-2003)

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7-200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编
图书标签:
  • 屋面工程
  • 施工工艺
  • 建筑工程
  • 标准规范
  • 屋面施工
  • 防水工程
  • 建筑技术
  • 工程标准
  • 屋面材料
  • 施工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061150
版次:1
商品编码:1032321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可供企业工人、技术员、工长等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全书共计13章,包括屋面保温层、屋面找平层、沥青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层、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层、涂膜防水屋面工程、刚性防水屋面工程、平瓦屋面工程、金属极材屋面工程、架空隔热屋面工程、蓄水屋面工程、种植屋面、细部构造施工工艺标准。《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可作为企业生产操作的技术依据和内部验收标准、项目工程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的蓝本、编制投标方案和签定合同的技术依据。可操作性强。

目录

1 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标准
1.1 总则
1.2 术语
1.3 基本规定
1.4 施工准备
1.5 材料和质量要点
1.6 施工工艺
1.7 质量标准
1.8 成品保护
1.9 安全环保措施
1.10 质量记录

2 屋面找平层施工工艺标准
2.1 总则
2.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2.4 施工准备
2.5 材料和质量要点
2.6 施工工艺
2.7 质量标准
2.8 成品保护
2.9 安全环保措施
2.10 质量记录

3 沥青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3.1 总则
3.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3.4 施工准备
3.5 材料和质量要点
3.6 施工工艺
3.7 质量标准
3.8 成品保护
3.9 安全环保措施
3.10 质量记录

4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4.1 总则
4.2 术语
4.3 基本规定
4.4 施工准备
4.5 材料和质量要点
4.6 施工工艺
4.7 质量标准
4.8 成品保护
4.9 安全环保措施
4.10 质量记录

5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5.1 总则
5.2 术语
5.3 基本规定
5.4 施工准备
5.5 材料和质量要点
5.6 施工工艺
5.7 质量标准
5.8 成品保护
5.9 安全环保措施
5.10 质量记录

6 涂膜防水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6.1 总则
6.2 术语
6.3 基本规定
6.4 施工准备
6.5 材料和质量要点
6.6 施工工艺
6.7 质量标准
6.8 成品保护
6.9 安全环保措施
6.10 质量记录

7 刚性防水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7.1 总则
7.2 术语
7.3 基本规定
7.4 施工准备
7.5 材料和质量要点
7.6 施工工艺
7.7 质量标准
7.8 成品保护
7.9 安全环保措施
7.10 质量记录

8 平瓦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8.1 总则
8.2 术语
8.3 基本规定
8.4 施工准备
8.5 材料和质量要点
8.6 施工工艺
8.7 质量标准
8.8 成品保护
8.9 安全环保措施
8.10 质量记录

9 金属板材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9.1 总则
9.2 术语
9.3 施工准备
9.4 材料和质量要点
9.5 施工工艺
9.6 质量标准
9.7 成品保护
9.8 安全环保措施
9.9 质量记录

10 架空隔热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0.1 总则
10.2 术语
10.3 基本规定
10.4 施工准备
10.5 材料和质量要点
10.6 施工工艺
10.7 质量标准
10.8 成品保护
10.9 安全环保措施
10.10 质量记录

11 蓄水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1.1 总则
11.2 术语
11.3 基本规定
11.4 施工准备
11.5 材料和质量要点
11.6 施工工艺
11.7 质量标准
11.8 成品保护
11.9 安全环保措施
11.10 质量记录

12 种植屋面施工工艺标准
12.1 总则
12.2 术语
12.3 基本规定
12.4 施工准备
12.5 材料和质量要点
12.6 施工工艺
12.7 质量标准
12.8 成品保护
12.9 安全环保措施
12.10 质量记录

13 细部构造施工工艺标准
13.1 总则
13.2 术语
13.3 基本规定
13.4 施工准备
13.5 材料和质量要点
13.6 细部构造做法
13.7 质量标准
13.8 成品保护
13.9 安全环保措施
13.10 质量问题

前言/序言


建筑幕墙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T 14-1-2008)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为规范和指导北京市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验收及质量控制而编制的技术规程。它全面涵盖了建筑幕墙工程从设计交底、材料准备、施工安装、隐蔽工程验收、到最终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旨在确保幕墙工程的安全、可靠、耐久和美观。 本书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结合首都地区的气候特点、工程实践经验及新技术应用,系统地阐述了铝塑复合板幕墙、玻璃幕墙(包括点支承玻璃幕墙和金属框架玻璃幕墙)、石材幕墙等主要幕墙类型的施工技术要求。 一、 适用范围与总则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各类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检验和验收工作。它明确了工程各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幕墙工程中的职责和义务,强调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原则。 总则部分详细界定了幕墙工程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幕墙的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隔热、防火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最低要求进行了说明,为后续的施工控制提供了依据。 二、 施工准备与材料控制 施工准备是确保幕墙工程质量的基石。本书对此环节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1.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强调了设计交底的重要性,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特别是关于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伸缩缝、沉降缝等关键部位的处理方式。图纸会审必须形成正式纪要,并作为施工的指导文件。 2. 材料进场验收: 针对幕墙所用主要材料——铝合金型材、玻璃(包括中空玻璃、夹胶玻璃、Low-E玻璃等)、石材、密封胶、连接件和锚固件等,本书规定了详细的进场检验标准和取样送检程序。特别指出了对铝型材表面处理(如氟碳漆的漆膜厚度、附着力)和玻璃的性能检测(如中空玻璃的密封胶质量、玻璃的厚度偏差)。 3. 施工机具与设施: 要求施工单位准备符合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的起重吊装设备、高空作业平台以及测量放线仪器。强调了所有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校准和安全检查。 三、 测量放线与定位 幕墙工程的精度直接依赖于精确的测量放线。本书详细阐述了基于城市测量基准点或建筑物基准线的幕墙安装基准线的建立方法: 1. 基准线的确定: 明确了水平基线和垂直基线的建立程序,要求使用高精度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传递和校核。 2. 点位放样: 针对不同类型的幕墙(框架式、点支式),规定了幕墙边框、转角点、竖龙骨起始点的精确放样方法,并强调了在不同施工阶段对基准点进行复核的必要性,以控制累积误差。 四、 主要结构施工技术 本书的核心部分,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不同幕墙类型的安装工艺: 1. 金属框架玻璃幕墙的施工: 竖龙骨安装: 详细规定了竖龙骨与主体结构连接件的安装精度要求(间距、垂直度、预埋件的预留孔洞处理)。强调了在连接点设置伸缩补偿和减震降噪措施。 横龙骨安装: 规定了横龙骨与竖龙骨的连接方式(插接或螺栓连接),以及水平偏差的控制标准。重点阐述了如何保证横龙骨的顺直度。 玻璃安装与注胶: 规定了玻璃安装的顺序、垫块的设置(材质、厚度、位置的合理性,确保受力均匀),以及硅酮结构密封胶的施打工艺。强调了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密封胶固化时间和施工环境的要求,以及打胶的饱满度和搭接长度。 2. 点支承玻璃幕墙的施工: 支座与拉杆安装: 重点说明了蜘蛛爪(支座)与主体结构(或钢结构)的连接节点的构造要求,包括受力分析和预埋件的安装精度。要求对拉杆的受力状态进行精确计算和预应力控制。 玻璃的扇形切割与安装: 针对点支式常需使用的异形玻璃,要求其加工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需使用专用的垫片和限位块,并确保受力点与支座的精确对位。 3. 石材幕墙的施工: 石材的干挂系统: 详细描述了石材背栓的种类选择(不锈钢、镀锌件)、安装位置的确定,以及石材与挂件之间的连接工艺。强调了石材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防止破损的保护措施。 板材的接缝处理: 规定了石材接缝的宽度标准,以及使用弹性密封材料填缝的要求,确保雨水不会渗透至幕墙内侧。 五、 隐蔽工程与质量检验 本书对幕墙工程的关键隐蔽部位的检验提出了严格的标准: 1. 防排水体系检查: 强调了幕墙内部排水槽、导水槽、溢水孔的设置和通畅性检查。所有穿越幕墙的管道或线缆开口处,必须进行可靠的防水处理。 2. 连接节点验收: 所有与主体结构相连的金属连接件,在饰面安装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复核,特别是抗剪、抗拉性能的验证。 3. 气密性与水密性现场检测: 规定了必须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依据国家标准对完成的幕墙样板进行低压和高压淋水试验,以验证其气密性和水密性性能指标是否达标。 六、 安全与成品保护 本书将安全与成品保护置于与质量同等重要的地位: 高空作业安全: 规定了在幕墙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可靠的防坠落措施和安全网,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 成品保护: 强调了在整个施工和后续交叉作业过程中,应对已安装的玻璃、石材表面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油漆、水泥砂浆等污染或撞击损坏。 总结 《建筑幕墙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T 14-1-2008)》是一本集技术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专业指导文件,对于提升北京市建筑幕墙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内容详实,技术图示丰富,是幕墙工程项目经理、施工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必备的参考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的逻辑性与层次感构建得极为精妙。它并非将所有规范和要求一股脑地塞给你,而是遵循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从基础材料的验收标准开始,逐步过渡到不同类型屋面的施工准备、具体操作流程,最后延伸到关键部位的构造节点处理和完工后的质量验收标准。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复杂技术的学习门槛。比如,在介绍防水卷材铺设时,作者没有停留在“如何粘贴”的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气候条件下胶粘剂的固化时间差异以及对基层含水率的控制要求,每一个步骤的背后都有明确的科学依据支撑。这种严谨的论证过程,让读者在学习“怎么做”的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从而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可迁移的工程思维。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这意味着可以将这套标准有效地嵌入到他们的施工SOP中,确保流程的标准化与可追溯性。

评分

这本书在处理“细节”上的执着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在技术标准类书籍中,往往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通病,但这部作品却偏偏将重点放在了那些最容易在现场被忽略,却对最终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微小环节上。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女儿墙泛水与天沟连接处的处理章节,书中不仅详细规定了搭接的长度和搭接方式,还配上了不同剖面的节点详图,甚至连施工时对角点进行四十五度斜切的要求都一一列举。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边角料”处理,恰恰是屋面渗漏事故的高发区。通过这种近乎苛刻的细节规定,书籍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宁可过严,不可疏漏”的施工文化导向。它像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工匠,在耳边轻声提醒你每一个潜在的风险点,让你在签字确认之前,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操作环节。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挺让人眼前一亮的。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清晰的白色字体,给人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讲究,那种略带哑光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读起来也不会反光刺眼。内页的排版布局非常规整,图表和文字之间的穿插处理得当,让人在快速浏览关键信息时不会感到混乱。尤其是那些技术图示,线条清晰,标注详尽,即便是对屋面工程略有涉猎的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其结构和关键节点。装订方面,线圈装订的处理非常实用,方便在施工现场随时摊开平放,这对经常需要对照规范进行现场检查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虽然内容本身可能偏向于严谨的技术标准,但如此用心的外部呈现,无疑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愿意花时间去深入研读。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从设计角度看,它也体现了对用户体验的尊重和对行业标准的重视。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这本书的编写团队显然对实际的“痛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堆教条式的指令集合,更像是一份经过无数次现场返修和质量控制会议提炼出来的“避坑指南”。比如,针对冬季施工这一大难题,书中特辟了专门的章节来指导如何在低温环境下对基层进行预处理、控制水泥砂浆的初凝时间等,这些都是在一般通用规范中被轻描淡写的内容。文字的语气虽然保持着技术文件的严谨,但其背后的关切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如何确保即便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工程质量也能够达标。这种带着温度的专业性,让读者在感到技术压力之余,也获得了极大的信心,相信只要遵循这些步骤,就能有效规避那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弥补的施工失误。

评分

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提供的“可操作性”与“前瞻性”的完美平衡。它所引用的标准和工艺,显然是在充分考虑了当前主流施工技术和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拿到工地马上就能用,无需进行大量的二次解读或本地化修改。同时,它也展现出一种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力。例如,在涉及保温层的构造设计部分,对于新型热工性能更优异的材料的适用性讨论,虽然篇幅不多,但足以看出编写团队并非仅仅停留在固守旧有规范,而是在积极拥抱技术进步,为未来屋面工程的节能化、绿色化发展留出了接口和参考方向。这种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的态度,使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会随着几年技术的迭代而迅速贬值,它更像是一个不断被微调和完善的行业基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