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新一版),是一部对古代文化类词汇作同义系统训释的专著,也是一部训释古代文化词语的专科辞书。共分264组(篇),分系国家、经济、人体、服饰、饮食、建筑、交通、什物等八大物类。辨释1300余词,考正词义400余条。训释中,先简证其同,再运用文化语言学和系统辨考的方法,从书证、实证两方面着力训释诸词的“同中之异”。**版曾荣获杭州大学董建华文史哲基金、浙江省教委、省语言学会、省政府社科很好成果及一等奖。 黄金贵 著 著作 黄金贵,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文系古汉语古文献教研室主任,兼任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参加《辞海》(新版)、《汉语大词典》、《辞源》(第三版)的编写修订工作。发表了《“甓”义考》、《论古代文化词语的训释》、《从“传”看古代中国传播的类别与特征》、《从餐食词语看我国古代的食制及其演变》等百余篇古代文化类词汇的词义训诂与文化研究文章。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体现了编纂者高超的匠心。它并非简单地按字头顺序排列,而是将相关的词义群落进行了巧妙的归类和串联,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网络。这种“集类”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跨概念的理解和对比。例如,当探讨某一类表示“礼仪”的词汇时,作者会将与之相对立或互补的表示“禁忌”或“秩序”的词汇一同纳入分析范畴,从而使得对“古代礼制”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这种系统性的梳理,对于梳理我们自身在理解古代制度时常有的概念混淆非常有帮助。读完某一章节,常常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帮助我们像古代的智者一样去构建和辨析概念。这种深度的系统化处理,使得该书超越了一般辞书的范畴,俨然成为了一部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的学术力作。它的价值不在于收录了多少生僻词,而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看”这些词。
评分这部著作的问世,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它以一种近乎考古学的严谨态度,深入挖掘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我们习以为常,却鲜少被细致审视的古代文化符号。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布满尘封卷轴的古老书房,作者如同一位经验老到的古籍修复师,小心翼翼地拂去词语表面的浮华,直抵其最初的语义核心。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溯源考证,尤为精妙。例如,对于某个在早期文献中频繁出现,但后世解释逐渐模糊的术语,作者并非简单地给出一种定论,而是穷尽了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文本佐证,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语义图谱。这种“辨考”的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乐趣,它强迫读者跳出既有的认知框架,重新审视我们赖以理解古代文明的那些基础“砖石”。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处理复杂史料时的叙事流畅性。尽管内容涉及大量的文献比对和语言学推演,但行文却并不晦涩。它成功地平衡了学术的深度与可读性的广度,使得即便是非专业出身的爱好者,也能被其中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所吸引,体验到“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或考据集,它更像是一次深入古代心灵世界的精神漫游。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也做出了显著的提升。虽然内容是严肃的学术探讨,但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舒适度,是很多同类著作所不具备的。字体的选择和行间距的调整,都体现了对长时间阅读者的尊重。尤其是在涉及多段引文对比和长篇注脚时,清晰的版式设计避免了阅读疲劳,使得读者能够更长时间地沉浸在对古代语境的探索之中。这种对细节的关注,间接体现了对所研究对象——古代文化——的尊重。一本探讨千年文化积淀的著作,若自身的设计粗糙,未免有些失之交臂。这份新版的精良制作,使得它不仅可以作为案头常备的参考书,也完全有资格被放入收藏柜中。它在学术的深度和产品的品质之间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平衡点,为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出版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次翻开这部书时,我对它的期待是较为审慎的,毕竟“词义集类辨考”这类主题,很容易陷入枯燥的词汇罗列和僵硬的训诂循环中。然而,令人惊喜的是,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近乎人文关怀的温度。他没有将古代的词汇仅仅视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而是将其视为承载着古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活化石。每一次对一个词语的拆解,都伴随着对当时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乃至日常生活细节的细腻描摹。譬如,书中对某个与祭祀活动紧密相关的古词的解析,不仅厘清了其字面意义的演变,更探讨了它如何折射出古代人与“天”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被权力结构所重塑。这种由词汇延展至宏大历史图景的写法,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这种构建方式,使得阅读体验变得极为立体和丰富,不再是平面的字面意义的传递,而是三维的历史场景再现。它鼓励读者去思考,那些我们今天轻描淡写使用的词语,在遥远的过去,可能承载了多么沉重的文化重量和多么复杂的情感内核。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面对疑难考证时所展现出的审慎与克制。在某些词义的流变路径上,史料的记载往往是矛盾的,或者线索是断裂的。很多学者倾向于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做出武断的推断,以求得一个“完整”的解释。然而,这部新版汇编却以一种近乎哲学的态度处理了这些“空白地带”。作者没有回避争议,而是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学派的观点,并客观地分析了每种说法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这种坦诚的学术态度,反而增强了全书的说服力。它告诉读者,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多重且暧昧的,我们的任务不是去强行缝合所有的裂痕,而是要学会欣赏这种复杂性。对于希望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史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典范:如何严谨地对待文献,如何诚实地面对知识的边界。它不是提供终极答案的“圣经”,而是指引探索方向的“星图”,这一点,对于追求真知的人来说,比任何确凿的结论都更加宝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