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七巧》讲的是“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七种写作技巧。你可能会说:“这些手段,我早就听说过了。”可是,别人讲的,有这么精彩吗?王鼎钧学养深厚,写作经验丰富,他在给你“一瓢水”的时候,其背后拥有汪洋大海。他在解释抒情的时候,顺便写道:“身为读者,应该明白抒情文是不能‘考据’的。他说‘我的血管连着她的血管’,你干吗要解剖呢?他说‘我饮下满杯的相思’,你干吗要化验呢?他说他将在银河覆舟而死,你又何必搬出天文知识呢?他说他在那里坐成禅,坐成小令,坐成火山,你又何必摇着头说不可能呢?”
作者简介 王鼎钧,山东省兰陵人,1925 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1949年到台湾,服务于(台湾)中国广播公司,还曾担任过多家报社副刊主编;1979 年应聘至美国的大学任教,之后定居纽约至今。 “论说文和抒情文一样,都来自生活,都是作者心灵的自鸣。生活中有情有理,即使是从来没进过课堂的人,天天也在抒情说理,现在要做的练习是,如何把这种能力自觉地运用到作文上来……我觉得学写论说文和学习数学有某种相通之处,可以设下定理程式,一步一步推进,由简及繁,由浅入深。”
——王鼎钧
本书从一个国文老师的作文课开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层层推进,给出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步骤:建立是非论断的骨架 —— 为论断找到有力的证据—— 配合启发思想的小故事、的话、诗句,必要的时候使用描写、比喻,偶尔用反问和感叹的语气等 —— 使议论文写作有章可循,不啻为研习者的路标。而书中丰富的事例,也是台湾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总是在云里雾里,真真假假……云里雾里,是它感性的一面。几个月后再看一遍,就可以把云雾拨开。抒情诗是作者的交心运动,长篇小说是作者指挥的人性大演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不一样,你要同中求异;人与人也有共同的规律可寻,你又要异中求同。”
——王鼎钧
“作文一定要起承转合吗?”“如何立意?”“什么才是恰当的比喻?”“怎样发现和运用材料?”……本书发掘十九个问题,以问答的形式,丰富的举例,解答学习作文的困惑。其中有方法和技巧,更有人生的经验和识见。
《文学种子》是一本带领你由教室到文坛,由写作业的学生向作家过渡的书。每个人都有文学潜能。当你碰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郁闷得影响了学习的时候,如果选择文学的方式进行发泄,排解郁闷的同时,或许还得到了一首诗或一篇散文。这就是文学潜能的释放。当然,这是无意识的释放。如果你读了《文学种子》,由无意提升到有意,境界就不同了。
内容简介 《王鼎钧作品系列:文学种子》从语言、字、句、语文功能、意象、题材来源、散文、小说、剧本、诗歌,以及人生、宗教信仰与文学的关系等角度,条分缕析,精妙点明作家应有的素养和必备的技艺。《作文十九问》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细节控”量身定做的“自检手册”。它不是宏观地谈论写作理论,而是聚焦于写作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些“小毛病”。每一“问”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你平时写作时会犯的那些低级错误,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之处。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文章“差点意思”,读了这本书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那个连接词用得不当,或者那个比喻不够贴切,亦或是段落间的过渡太生硬。它教会我如何像一个严苛的编辑一样审视自己的初稿,把那些“模糊地带”全部清理干净。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精炼,直击要害,读完之后,你会有一种立刻拿起笔重写一遍的冲动,因为它让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可以改进的每一个具体点,非常实用,完全没有废话。
评分说实话,我对“文学”二字总是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觉得它离我们这些应试作文有点远。直到我翻开《文学种子》,才发现文学素养和实际写作能力是多么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文学种子》的魅力在于,它没有高高在上地谈论文学史,而是从最基础的“语感”和“审美”入手,培养你对文字的敏感度。它就像是给你的文字细胞注入了生命力,让你开始关注词语的音韵、句式的节奏感,以及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文学作品时的视角都变了,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开始琢磨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营造氛围的。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让我的文字从“写出来”变成了“流淌出来”,那种自然而然的美感,是靠死记硬背的模板永远学不来的。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我的写作“救星”!我一直苦于自己的文章总是平铺直叙,缺乏灵气和深度,读完《讲理》后,我才明白,好的文章首先要有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见解。它不是教你堆砌华丽辞藻,而是教你如何构建一个坚实的论证结构,如何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地剖析问题。书里的案例分析非常透彻,从古至今的经典论述都能被拆解得明明白白,让我不再畏惧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的议论文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文笔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和说服力,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不仅学到了“怎么写”,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怎么想”。自从运用书中的方法梳理思路后,我感觉自己的思考变得更有条理,写出来的东西也更有分量感了。
评分这四本书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其完整且互相支撑的写作训练体系。我原本以为它们是各自独立的技巧集合,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由“思考(讲理)”到“构思(七巧)”再到“打磨(十九问)”,最终升华到“审美(文学种子)”的完整闭环。如果说《讲理》帮我建立骨架,那么《文学种子》则赋予了血肉和灵魂。《十九问》负责纠正姿态,而《七巧》则负责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最欣赏的是它们之间逻辑的连贯性,没有哪一本书是孤立的“秘籍”,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协同作用。对于一个想从根本上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人来说,这套书的价值远超于任何应试技巧的堆砌,它是在塑造一个更成熟、更有深度的写作者。
评分《作文七巧》这本书的打开方式非常特别,它不像一本刻板的教辅书,更像是一本激发创意的工具箱。我特别喜欢它里面提到的那些“点子”和“角度转换”的技巧。很多时候我们写作文不是没话可说,而是思路被框住了,总是在原地打转。这本书就像一把万能钥匙,瞬间打开了十几扇新的窗户。比如,它教你如何从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入手,将其放大成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考,这种“以小见大”的功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尝试着用书里提到的“场景重构”法去描写一个日常场景,结果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画面感和情绪张力都强了很多。对于那些总是抱怨“没灵感”的同学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精神食粮,它教你的不是招式,而是内功心法,让你学会自己去创造“七巧板”。
评分质量不错,速度快,值得购买,下次继续光顾。。。
评分可以
评分帮朋友下单购买,目前没有收到反馈消息,等待中………
评分书是凑单买的,但是还是值得一看的
评分女儿的教辅,女儿很喜欢。就是快递过程中书乱扔有些折角了。
评分内容特别好,对写作有帮助
评分牛
评分好
评分质量很好,应该是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