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百年激进温铁军演讲录(2004-2014)上卷

告别百年激进温铁军演讲录(2004-2014)上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铁军著 著
图书标签:
  • 温铁军
  • 告别百年激进
  • 演讲录
  • 历史
  • 思想
  • 文化
  • 时事
  • 政治
  • 社会
  • 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88527
商品编码:10373985598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作  者:温铁军 著 著作 定  价:52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01日 页  数:44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6088527 部分资本全球化的宏大叙事
人类创造的两个异化物
第二节全球资本化与制度性致贫
第三节国家竞争的“微笑曲线”
第四节欧债危机实属政治危机
第五节日本研究中的另类思考
第六节从北非“街头政治”看全球资本主义危机
第二部分现代化困境
现代化高成本的预言:-难题
第二节解构中国现代化
第三节人民币的故事
第四节我的三个困惑
第五节中产阶级的“去城市化”
第六节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第三部分新世纪的真问题
中国进入21世纪之初的宏观调控
第二节政府公司主义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的路径依赖
第三节我们是怎样失去并又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
第四节资本下乡的交易成本与乡村建设中的社会企业
第四部分大国忧思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所谓成功的先发国家或地区,只不过是在占有现代化收益的同时把他们的成本转嫁到了后发国家或地区;所谓失败的后发国家或地区,只不过是把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的时候,被动、甚至积极地承载了先发国家的巨大成本。通过对 “成本转嫁理论”的理解,就会对先发国家或地区为什么会成功,后发国家或地区为什么会失败有清晰地认识,就会明白如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温铁军 著 著作 温铁军,1951年生,中国有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温铁军教授从教之前,曾有过多年工农兵生活经历和农村试验区调研经验,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做学术考察、交流和参加靠前会议;被媒体称为“用脚做学问的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情与增长、制度变迁、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农村财政金融税费体制改革、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研究等。研究成果曾获农研中心、国家体改委、国家科委等中央五单位联合颁发的“农村改革十周年很好论文奖”、农业部农研中心很好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著有《中国农村基等
历史回声与时代之辩:温铁军 2004-2014 思想轨迹钩沉(上卷) 这是一个关于思想碰撞、时代脉搏与个体命运的记录。《告别百年激进:温铁军演讲录(2004-2014)上卷》 并非一本梳理历史事件的流水账,也不是一个枯燥的学术论文集。它更像是一幅用声音描绘的时代画卷,一串串发人深省的对话,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下,一位独立思考者如何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并回应那些最棘手、最深刻的议题。本书上卷,聚焦于 2004 年至 2014 年这十年间,温铁军先生在不同场合发表的精彩演讲,涵盖了他对一系列宏大议题的剖析与洞见,为我们理解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轨迹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照系。 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十年,也是中国与世界互动日益频繁、全球化浪潮席卷一切的十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温铁军先生的演讲,宛如一股清流,又似一记警钟,他以历史学的深厚功底为基础,结合经济学的严谨分析,政治学的敏锐洞察,以及对现实的高度关切,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种种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解读。他所探讨的,不局限于宏观的经济数据或政策走向,而是深入到那些决定事物本质的肌理之中,触及那些常常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看不见的手”和“历史的幽灵”。 “告别百年激进”,这个书名本身就预示着本书的核心命题。它并非简单地否定过去,而是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激进思潮、运动和政策进行一次冷静的反思和梳理。温铁军先生以其特有的历史纵深感,追溯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源头,分析它们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阐释、实践,又如何带来了预料之外甚至严峻的后果。他敏锐地捕捉到,在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可能不自觉地继承或复制了一些旧的思维模式,这些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可能已经不再适用,甚至会成为阻碍我们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本书上卷的演讲,正是他对这种“激进”惯性的一次次有力诘问,一次次深刻的警醒。 本书上卷所收录的演讲,其内容之丰富,视角之广阔,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可以看到,温铁军先生如何从经济层面剖析中国经济的增长逻辑,以及潜在的风险。他可能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体如何在全球资本流动、产业分工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例如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国内产业升级的制约、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他或许会深入分析土地制度、金融体系、城乡差距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节点,并提出他对这些问题根源的独到见解。他关注的不仅仅是“增长”,更是“增长的质量”和“增长的可持续性”。 从社会层面来看,温铁军先生的演讲也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的温度。他可能关注社会结构的变化,例如城乡二元化、阶层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脆弱性等。他或许会探讨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文化认同所面临的冲击与重塑。他不会回避那些尖锐的社会矛盾,而是试图从历史的维度去理解这些矛盾的形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他对普通民众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可能有着深切的同情与关注,并试图为他们发声。 政治与意识形态的辩论,也是温铁军先生演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可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权力结构、以及各种思潮的博弈有着深刻的观察。他或许会批判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空洞口号,也可能对历史上的某些政治运动进行反思,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对现实的影响。他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国家主义”等不同思潮的辨析,都充满了睿智和力量。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不被潮流所裹挟,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复杂的现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温铁军先生的演讲,往往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担当。他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他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和启迪那些愿意倾听的人。他的语言风格或许并不总是温文尔雅,有时甚至带着一种批判的锋芒,但这种锋芒背后,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是对未来发展的殷殷期盼。他所倡导的,并非是简单的“反动”,而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对现实的准确把握,对未来的审慎思考,从而找到一条更符合中国国情、更具建设性的发展道路。 2004-2014,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经历剧烈变革的十年,也是全球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的十年。温铁军先生的演讲,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复杂性、矛盾性与挑战性。他所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所表达的观点,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无论你是否认同他的所有观点,你都很难忽视他思想的深刻性、逻辑的严谨性,以及他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执着探索。 本书上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温铁军先生思想体系的绝佳入口。他从历史的纵深处挖掘问题的根源,从现实的土壤中提炼思想的精华,他的演讲,是思想的火花,是时代的呐喊,更是对未来道路的深沉叩问。阅读此书,仿佛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你会被他的深刻洞见所折服,被他的批判精神所激励,更会被他对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所打动。这不仅仅是一本演讲录,更是一部记录中国时代变迁、思想激荡的珍贵文献,等待着每一个关注中国发展、思考中国未来的读者去细细品味。它将带领你穿越迷雾,看见历史的纹理,理解当下的挑战,并思考我们前行的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告别百年激进”——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温铁军,一个在经济学界和现实观察领域都享有盛誉的名字,他将目光投向了过去一百年的“激进”,并提出了“告别”的呼吁,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思想命题。这本书是其2004-2014年间演讲的记录,这段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也是矛盾集中显现、反思声音增多的十年。我相信,温铁军的演讲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回顾,更重要的是,他会借古鉴今,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刻的剖析。我尤其好奇,他对“激进”的界定是什么?是单纯的意识形态的激进,还是包括了经济发展中那些不计后果、追求速度的“激进”行为?而“告别”的路径,是否也蕴含了他对未来中国发展模式的某种设想?这本书,无疑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以及当下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窗口。

评分

“告别百年激进”——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温铁军,这位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犀利的语言著称的学者,将目光聚焦于中国近百年来的“激进”历程,并呼唤“告别”,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思想实验。这本书是他在2004年至2014年间一系列演讲的汇集,恰逢中国经济腾飞,社会转型加速,问题也日益凸显的关键时期。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温铁军如何梳理那些曾经塑造中国命运的激进思潮,剖析它们的影响,以及他提出的“告别”策略的深层含义。这本书,我想不会是一份简单的历史梳理,更可能是他对中国当下困境的深刻诊断,以及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切忧思。它将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对过往的审视,更是一次对未来的探索。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极具冲击力,"告别百年激进"几个字直接触及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核心议题,也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发展方向的长期追问。温铁军作为一位备受瞩目的学者,他的演讲往往切中时弊,发人深省。2004-2014这十年,是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发展模式受到质疑的关键时期。我想,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温铁军的演讲一定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一次全面扫描和深度诊断。他所说的“激进”,究竟是指哪些方面?是经济发展中的某些粗放式增长模式,还是社会转型中的思想观念的碰撞?“告别”又意味着什么?是一种策略性的调整,还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向?这本书的内容,我猜测会是一场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宏大叙事,其中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对现实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获得一种更清晰的认识,理解中国在过去十年中所经历的阵痛与成长,并从中汲取智慧,以更成熟的眼光看待当下和未来。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复杂的心情。首先,被“告别百年激进”这个标题吸引,它预示着一场对过去百年间激进思想和实践的回溯与反思。温铁军这个名字,对于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视角,总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核心问题。这本书是2004-2014年间演讲的汇编,这十年恰好是中国经济社会经历剧烈转型,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的关键时期。我非常好奇,在这十年里,温铁军是如何观察和分析中国所经历的“激进”的,以及他提出了怎样的“告别”之道。书中收录的是演讲稿,这意味着它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思考和表达,可能没有经过过于精雕细琢的修饰,反而更能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和思想的跳跃性。我期待在这些演讲中,能够看到他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模式的审视,对发展路径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对未来方向的预警与建言。特别是“上卷”这个标注,更让我对下卷充满了期待,仿佛这仅仅是揭开一段历史画卷的序幕。

评分

这是一本充满了思想火花的著作,书名“告别百年激进”立刻勾起了我对于中国近现代以来各种思潮演变的好奇心。温铁军作为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现实的学者,他的演讲总是能够直击要害,而且常常能够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2004-2014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巨大变革的十年,也是各种思想观念激烈碰撞的十年。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温铁军如何梳理和分析这百年间所出现的各种“激进”思潮,以及他对于这些“激进”所带来的影响的判断。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告别”之道,是否是一种对过去的反思与总结,又是否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视角,更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对于自身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更具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思考方式。

评分

送货及时

评分

好书

评分

学习

评分

值得一看~慢慢体会

评分

好书

评分

学习一下,看看周围的世界

评分

温铁军的书对研究三农,经济工作有很大帮助!

评分

满意,好评

评分

温铁军的书对研究三农,经济工作有很大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