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翻到一本介绍印度近现代史的著作,书名大概是《甘地与印度独立》,虽然我平时对印度历史涉猎不深,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意外地吸引了我。作者在开篇就用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描绘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不仅仅是在陈述历史事件,更是在还原当时那种集体的、充满激情的氛围。读到他描写甘地如何用最朴素的方式召集起数百万印度人民,如何用“真理的力量”去对抗强大的殖民统治,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书中对甘地个人生活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细腻,比如他坚持的禁欲主义、他素食的习惯,以及他对纺织机的热爱,这些看似琐碎的描写,却深刻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精神领袖的独特人格魅力。作者并没有回避甘地晚年面临的种族冲突和宗教分裂的痛苦,而是将其视为印度独立过程中绕不开的沉重代价,这种客观且充满人情味的叙事,让这本书读起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温度,让我对甘地这位伟人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印度走向独立的过程充满了敬意。
评分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印度社会变革的书,书名或许是《印度社会的十字路口》。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没有回避印度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作者以一种非常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印度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城市与乡村之间正在发生的深刻碰撞。书中对女性地位的探讨尤其令我动容,作者通过讲述不同社会阶层女性的故事,展现了她们在争取平等权益、打破性别桎梏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此外,这本书还深入分析了印度社会近年来涌现出的各种社会运动,无论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抗议,还是关于公民权利的诉求,都揭示了印度社会内部蕴藏着的巨大能量和变革诉求。作者的叙事语言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他既有宏观的社会分析,又不失对个体命运的关怀,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印度社会正在经历的阵痛与希望。这本书让我对印度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它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最近收到一本介绍印度经济发展的书,书名大概是《印度经济改革之路》。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并没有仅仅聚焦于经济数字的增长,而是深入剖析了印度经济发展背后的深层驱动力和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作者以21世纪初的经济自由化改革为切入点,详细梳理了印度政府为吸引外资、推动产业升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书中对印度IT产业的崛起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揭示了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优势、市场需求以及政府政策的协同作用。同时,作者也没有回避印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的滞后、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农业部门的改革困境。他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现了这些问题对印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的挑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印度“草根创新”的描绘,作者通过讲述一些普通印度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独特的商业模式,让我看到了印度经济充满活力的另一面。这本书让我对印度经济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它未来的发展潜力充满期待。
评分手边有一本关于印度文化史的书,书名好像是《吠陀时代与古印度文明》。这本书带我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回溯到印度文明的源头。作者以一种非常学术且严谨的方式,解读了吠陀经的文本,并从中挖掘出了古印度宗教、哲学、社会结构的早期形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梵”与“我”的哲学思辨很感兴趣,作者通过对不同经文的对比分析,展现了印度古代思想家是如何探索宇宙本体和个体存在的意义。除了哲学层面的探讨,这本书对古印度的社会组织、生活习俗也有着细致的描绘。比如关于雅利安人的迁徙,关于早期村落的形成,关于祭祀仪式的复杂性,都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献考证得以呈现。虽然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学术化,有时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但它所展现的古印度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其思想文化对后世印度乃至于亚洲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都让我叹为观止。它让我意识到,理解今天的印度,必须从它悠久而复杂的文化根基开始。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印度当代政治的书,书名似乎是《印度的民主挑战》。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关注了宏观的政治格局,更深入到了印度社会政治的微观肌理。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剖析印度复杂多元的社会结构,比如种姓制度对政治生态的影响,宗教派别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政治张力。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基层民主建设的部分,作者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印度地方政府在解决土地分配、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时所面临的困境与创新。书中的分析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调研数据和一手访谈,让我看到了印度民主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艰难前行。它并没有简单地将印度描绘成一个“成功的民主典范”或者“混乱的民主实验”,而是呈现了一个复杂、动态且不断演变中的政治现实。读完这本书,我对印度政治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新闻报道中的片段,而是有了一种更系统、更具洞察力的视角,尤其是关于印度如何在一个如此多样化的国家维持民主体制的探讨,让我思考良多。
评分对印度的这一家非常感兴趣。
评分这个系列的书挺不错的,适合对历史和社会感兴趣的读者,通俗易懂,篇幅适中,内容丰富可靠,选题也很有趣,对于丰富人文历史知识有帮助。
评分2012年华为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到2011年已超过15万人, 华为总部办公楼海外员工比例也在上升。为了对员工进行保障,华为同年投入达58.1亿。 2012年华为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实践与绩效:华为员工人数在2010至2012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截至2012年底该公司共拥有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45.36%,外籍员工人数接近3万。与2011年相比,2012年华为中国员工的人数占总员工人数的百分比降低了77.2%至72.09%,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正逐年上升,2012年从2010年的69%、2011年的72%增至73%。同时,2012年华为海外中高层管理人员本地化比例达22%,全部管理岗位管理者本地化比例达29%。华为2012年全球员工保障投入达人民币58.1亿元。据悉,这笔支出主要用于为华为全球员工购买各国家和地区法律规定的各类保险,为员工提供人身意外伤害险、重大疾病险、寿险、医疗险及商务旅行险等商业保险福利,并设置了特殊情况下的公司医疗救助计划。此外,为了应对员工在全球多个国家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华为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流程及常设组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对员工的危害。去年底,华为就曾包机救助安哥拉代表处一位重病员工。 2高管名单编辑董事会华为2010年年报中第一次披露了所有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简历和照片。年报显示,2010年底,全体持股员工投票选举产生51名持股员工代表和9名候补持股员工代表,并由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产生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为孙亚芳、郭平、徐直军、胡厚昆、任正非、徐文伟、李杰、丁耘、孟晚舟、陈黎芳、万飚、张平安、余承东。监事会梁华、彭智平、任树录、田峰、邓飚。 CFO 孟晚舟——总裁任正非之女,掌管起这家公司的财政大权。 3企业标识编辑标识示意 华为LOGO 华为新的企业标识在保持原有标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充分体现了华为将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持续的创新,支持客户实现网络转型并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业务;华为将更加国际化、职业化、更加聚焦客户,和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一道,创造和谐商业环境以实现自身的稳健成长。核心理念一、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二、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三、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四、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4发展战略编辑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做出面向客户的战略调整, 华为华为的创新将从电信运营商网络向企业业务、消费者领域延伸,协同发展“云- 管- 端”业务,积极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以及新一代业务平台和应用,给世界带来高效、绿色、创新的信息化应用和体验。华为将继续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ICT 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5运营网络编辑华为P6(23张)华为向电信运营商提供统一平台、统一体验、具有良好弹性的Single解决方案,支撑电信网络无阻塞地传送和交换数据信息流,帮助运营商简化网络及其平滑演进和端到端融合,快速部署业务和简单运营,降低网络CAPEX和OPEX。同时,华为专业服务解决方案与运营商深度战略协同,应对无缝演进、用户感知、运营效率和收入提升等领域的挑战, 助力客户商业卓越。 6主营业务编辑华为P6手机(25张)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华为将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运营商、分销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动互联应用体验。同时,华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功。华为还将对网络、云计算、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种终端产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评分建议京东更正此错误!
评分建议京东更正此错误!
评分对印度的这一家非常感兴趣。
评分东西非常不错 强力推荐哦
评分但是很多史料非专业人士接触的机会不多,还是不错的书
评分京东配送真是快,可惜另有几本没有货,只能在第三方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