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贝集

拾贝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有光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散文
  • 文学
  • 情感
  • 生活
  • 治愈
  • 成长
  • 随笔
  • 现代诗
  • 短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31717
版次:1
商品编码:1039304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7
字数:1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拾贝集》周有光先生继《朝闻道集》后的又一力作。一百零六岁学人的醒世警言。

内容简介

《拾贝集》收录了周有光先生的近百篇文章,是继《朝闻道集》后这位106岁的世纪老人最新的研究心得,以及他近年积累的读书笔记和摘抄,他定名为《拾贝集》,昵称它是一本“休闲读物”。
然而,虽谦称“休闲”,但与《朝闻道集》一样,周老以他独特的风格对人类文明和中外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新的审视,对国家、社会和文化发展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反思。这些文章平实而高远,简练而睿智,有的几乎达到了见所未见、思所未思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周老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度,开阔而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
《拾贝集》共分为三辑:清流拾贝、浊浪淘沙、以史为鉴。文章虽短小精悍却汪洋恣肆,平淡如水而意蕴深厚;句句真话,字字珠玑,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体现了这位百岁学人的赤子之诚。

作者简介

周有光,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1923-1927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
1928-1949年,任教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1955年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委员。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聋人手指字母方案》。国际标准化组织投票认定,汉语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 7098)。 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三人之一。提倡现代汉字学和比较文字学。出版《汉字改革概论》、 《世界文字发展史》、 《比较文字学初探》、《朝闻道集》等语文专著30余种,发表论文300多篇。1989年离休。

目录

增订版编辑前言
原版前言
第一集 清流拾贝
101 窗外的大树风光
102 《(伊索)的舞台艺术》序
103 圣约翰大学的依稀杂忆
104 端午节的时代意义
105 从“河东河西”到“双文化论”
106 “拼盘”与“杂炒”
107 “不爱祖国爱美国”
108 “多极化”与“一体化”
109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110 “简化”与“今译”之辩
111 东亚四小龙的起飞
112 芬兰:手机大国
113 不丹王国的民主化
114 江南在哪里?
115 《百岁新稿》自序
116 动物的恩仇意识
117 走进世界
118 漫说太平洋
119 学写八股文
120 有书无斋记
121 天圆地方说
122 20世纪的来客
123 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
124 文化穿梭机
125 残酷的自然规律
126 看守高粱地
127 《现代汉字学》序言
128 东洋变西方
129 日本新语文的旗手
130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
131 人类历史的演进轨道
第二集 浊浪淘沙
201 冥王星下岗
202 人在水中千万年
203 梦想飞机的虚拟工厂
204 日本孩子少于狗
205 鹦鹉捉贼
206 大雁粪雨
207 光绪被害新证
208 卢作孚之死
209 老舍之死
210 辩证法和唯物唯心
211 马克思的哲学推理
212 剩余价值和信息化
213 伪科学和假教授
214 思想控制的新技术
215 大同与小康
216 “国将兴,听于民”
217 历代的学生运动
218 “打倒孔家店”的误传
219 伊比利亚文化
220 玛雅文化
221 “食衣住行信”
222 诗歌之页(11首)
223 胡美和湘雅医院
224 郭秉文和东南大学
225 经济学的沉浮
226 心理学的沉浮
227 京杭大运河
228 蒙古世系
229 奥斯曼帝国简记
第三集 以史为鉴
301 苏联历史札记
……
附录

精彩书摘

第一集 清流拾贝
101窗外的大树风光
我在85岁那年,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书室,看报、看书,写杂文。
小书室只有九平方米,放了一顶上接天花板的大书架,一张小书桌,两把椅子和一个茶几,所余空间就很少了。
两椅一几,我同老伴每天并坐,红茶咖啡,举杯齐眉,如此度过了我们的恬静晚年。小辈戏说我们是两老无猜。老伴去世后,两椅一几换成一个沙发,我每晚在沙发上曲腿过夜,不再回到卧室去。
人家都说我的书室太小。我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有人要我写“我的书斋”。我有书而无斋,写了一篇《有书无斋记》。
我的座椅旁边有一个放文件的小红木柜,是旧家偶然保存下来的遗产。
我的小书桌面已经风化,有时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刺,修补成功。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
一位女客来临,见到这个情景就说,精致的红木小柜,陪衬着破烂的小书桌,古今相映,记录了你家的百年沧桑。
顽石补天是我的得意之作。我下放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裤子破了无法补,急中生智,用橡皮胶布贴补,非常实用。
林彪死后,我们“五七战士”全都回北京了。我把橡皮胶布贴补的裤子给我老伴看,引得一家老小哈哈大笑!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拾贝集》第一部分

再次看《伊索》时,我又问自己。我不能再丢开这个问题。我要回答:实践是检验好坏的唯一标准。由于历史服从实践的检验,所以希腊终于走出了奴隶时代。《伊索》这个话剧是真正的说话艺术。舞台上只有六个人,一种布景,几张桌椅。但北京人艺的演员们,使观众忘记了他们是中国人扮演外国人,是现代人扮演古代人。他们把观众带进了两千五百年前,使观众的心弦跟伊索一同紧张地跳跃。


山海拾遗:一部关于寻觅与珍藏的漫游笔记 这并非一本讲述奇珍异宝或是惊险探险的故事集,而是一份邀请,邀请您与我一同踏上一次绵长而细腻的寻觅之旅。旅途的目的地并非固定的某个地点,而是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那些在寻常生活中闪烁着微光的细节,以及那些在内心深处悄然生长的感悟。 我们的起点,或许是在某个古老的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阵淡淡的檀香与dried fruit 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并非来淘宝,而是来感受那份生活的气息,观察那摊主手掌上纵横交错的纹路,听他们与顾客讨价还价时带着烟火气的语调,甚至只是静静地看着阳光穿过布幔,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些,都是构成“拾遗”的碎片。一本褪色的老画册,被压在箱底,封面已模糊不清,翻开它,泛黄的纸页上是一幅幅笔触细腻的人物肖像,也许是某个时代名媛的侧影,也许是平凡人家的喜乐哀愁。没有名字,没有背景,只有那些凝固的瞬间,眼神中的故事,嘴角微妙的弧度。我试图去想象她们的生平,去揣摩她们的心绪,那便是收集一份来自过去的低语。 又或许,我们的旅途会延伸至乡野。在初夏的午后,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小路上洒下星星点点。空气中弥漫着青草、泥土和不知名野花的混合香气。我沿着一条无人问津的小径缓慢行走,脚下踩着的是松软的泥土,耳边传来的是蝉鸣与偶尔飞过的小鸟的啁啾。我并非去探访什么景点,而是专注于脚边那些细微的生命。一株顽强从石缝中钻出的野草,它那翠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闪耀着坚韧的光泽。一只忙碌地搬运着枯叶的蚂蚁,它渺小的身影在巨大的世界里却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以及,路边随意盛开的野花,它们没有名字,没有炫目的色彩,却有着自己独有的清新与芬芳,像朴素的祝福,静静地散落在人世间。我会蹲下身,仔细端详它们,感受它们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以及它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不屈的生命力。这些,都是“山海”之外,更贴近大地脉搏的“拾遗”。 “拾遗”的广度,可以触及至最寻常的物件。一枚遗落在路边的纽扣,它或许曾是某个衣衫上的装饰,经历了多少次的穿脱,又为何会独自流落?一枚形状奇特的鹅卵石,它经历了多少年的海浪拍打,又被怎样的力量带到了岸边?一把生锈的旧钥匙,它曾开启过怎样的门扉,又锁住了怎样的秘密?这些被遗弃或被忽视的物件,在我眼中,却蕴含着未被诉说的故事,承载着逝去的时光。我喜欢将它们一一拾起,放在掌心摩挲,想象它们曾经的用途,曾经的主人,以及它们所经历的旅程。它们是沉默的证人,诉说着生活的痕迹,时间的流淌。 “拾遗”的深度,则在于对那些无形之物的捕捉。一个偶然听到的片段,一段来自陌生人的话语,可能只是寥寥数语,却勾勒出某种意想不到的画面,或是引发一番别样的思考。一次与老友的深夜长谈,酒过三巡,话题从柴米油盐聊到人生哲学,那些看似琐碎的叙述中,却流淌着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又或者,是在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远方的灯火,任思绪在夜空中自由翱翔,那些闪烁的念头,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它们如同夜空的星辰,虽然遥远,却自有其光芒。这些,都是灵魂深处的“拾遗”。 本书更像是一本邀请函,邀请你一同放慢脚步,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我们常常过于关注宏大的叙事,而忽略了那些构成生活本身的基本单元。其实,生命的色彩,往往就藏匿在这些微小的片段之中。一个孩子纯真的笑容,一次陌生人善意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份不期而遇的惊喜,它们如同散落在人生旅途中的珍珠,虽然细小,却能点亮整个心灵。 “山海拾遗”的“山海”,并非特指我们熟知的地理名词,而是象征着广阔的世界,包罗万象的自然,以及我们内心深处那片辽阔的疆域。而“拾遗”,则是我们在山海之间,用一颗敏锐而细腻的心,去捕捉那些被遗忘的,被忽视的,却又弥足珍贵的点滴。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的感知,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这是一次关于“看见”的记录。看见事物本来的样子,看见故事背后的情感,看见平凡中的不凡。作者并非带着某种预设的目的去搜集,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吸引,一种生命本能的呼唤。当一缕夕阳穿透云层,洒下万丈金光,照亮尘埃;当一阵微风拂过,带来遥远的歌声;当一颗流星划破夜空,留下刹那的璀璨,这些,都是“拾遗”的素材。 本书中的文字,没有刻意雕琢的华丽辞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它更像是一杯温水,或是一杯清茶,在不经意间,滑入你的喉咙,温暖你的心房,让你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片刻的宁静,找到与自己对话的空间。它或许会让你想起,某个被遗忘的童年片段,某个触动过你的瞬间,或是让你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 “拾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它教会我们耐心,教会我们专注,教会我们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真挚情感和深刻体验。它让我们明白,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匿在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里,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珍藏。 这本“山海拾遗”,与其说是一部作品,不如说是一个邀请。邀请你放下功利的心,放下浮躁的脚步,跟随我的文字,一同去漫游,去感悟,去拾取那些属于我们共同人生旅途中,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最动人的“遗珠”。它关于观察,关于倾听,关于感受,关于珍惜。它是一本可以陪伴你,在你感到疲惫时,在你感到迷茫时,在你感到孤独时,静静地翻开,从中汲取力量,找到慰藉的书。它提醒我们,生活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艺术,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个细心的拾遗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个装满了美好回忆的宝箱,每一次打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作者在《拾贝集》中展现出的,是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关怀,以及对人性深刻的理解。我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文字,更是作者那颗敏感而又真挚的心。她能够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情绪,能够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孤独,更能够发现那些潜藏在平淡生活中的闪光点。我尤其欣赏她对于“美”的定义,那是一种不张扬,不浮夸,却又足够动人的力量。它可能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默默的支持,或者,正如书名所暗示的,是一些在不经意间被发现的,闪耀着独特光芒的“贝壳”。这本书没有刻意去追求某种深刻的哲理,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最真挚的敬意。它让我明白,即使生活中有风雨,有不如意,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总能在平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美好。

评分

我一直觉得,文字是有温度的,而《拾贝集》恰恰展现了文字最温暖、最有力量的一面。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一个舒适的角落里,晒着太阳,喝着热茶,慢慢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不是那种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朴实无华,却又句句戳心。她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够将复杂的情感,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却又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常常在阅读中,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去回味某一句话,或者某一处景描写。那些场景,那些情感,仿佛都发生在我的眼前,或者说,就发生在我自己的生命里。这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冲突,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一首悠扬的慢歌,在不经意间,就将你带入一个充满共鸣的世界。我从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许多我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着的,那些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希望,关于坚持的点点滴滴。

评分

《拾贝集》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它不是那种急于给出答案的书,而是引导你去提问,去探索。作者仿佛是一个智慧的引路人,她不会直接告诉你“应该怎样”,而是通过她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让你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记得书中可能有一段描写,关于时间的流逝,关于记忆的堆叠。她可能会用一种非常诗意的方式,来描绘那些无声无息改变着一切的岁月痕迹,就像海浪日复一日地冲刷着礁石,留下的却是永恒的印记。这种描绘,让我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计算,而是变成了一种生命体验。这本书让我觉得,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许多困惑,其实都源于我们过于执着于表象,而忽略了那些更深层次的本质。它鼓励我,去拥抱变化,去珍惜当下,去感受生命中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拾贝集》,我拿到的时候,光是这名字就让我产生了很多联想。在海边捡拾贝壳,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诗意和禅意的事情。我当时就在想,作者会用怎样的视角来描绘这些微小的、却又承载着大海故事的宝藏?是它们精致的外形,还是它们被海浪冲刷后留下的痕迹,抑或是它们背后隐藏的生命?我期待着作者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细腻、柔软的世界,去感受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美好。书的封面设计也很别致,那种淡淡的蓝色和白色交织,仿佛真的能闻到海风的气息。拿到书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索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珠玑。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是一系列关于自然、关于生活、关于时间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颗被精心挑选的贝壳,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那些故事里会有怎样的场景,会有怎样的人物,他们又会如何与这些“贝壳”产生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一次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致敬。

评分

读完《拾贝集》,脑子里依然萦绕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感。这不是那种空洞的平静,而是一种充实、温和的安抚。书中的文字,像海边轻柔的海浪,一遍遍地拍打着我内心的沙滩,带走了浮躁,留下了细腻的沙粒。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一些日常事物的描写,那种仿佛能穿透事物表象的洞察力,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曾经习以为常的存在。比如,她可能会写到清晨的一缕阳光如何穿透窗帘,在空气中投下斑驳的光影,又或者是一片落叶在风中打着旋儿,最终安静地落在泥土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在她的笔下却被赋予了生命和故事,让人不禁感叹,原来生活的美,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常常匆匆而过,不曾留意。这本书让我有机会停下脚步,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它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在耳边低语,分享着那些关于成长、关于感悟的秘密。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在静默中拾起了许多生命中的“贝壳”,并把它们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京东活动时,用券购买,性价比很高。

评分

好好好好好

评分

正版,别人推荐的,刚到就迫不及待的看了第一辑大同与小康,内容很好,值得看的一本书

评分

不错,质量还行,物流速度也很快。

评分

挺好的,很受益!

评分

好的作品好的服务

评分

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

评分

包装没问题,正版。物流快。小哥服务好。

评分

快递很给力,信赖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