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折中(上下)(全二册) 9787801148179

周易折中(上下)(全二册) 978780114817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李光地 撰,李一忻 点校 著
图书标签:
  • 周易
  • 易经
  • 哲学
  • 文化
  • 传统文化
  • 预测
  • 卜筮
  • 阴阳五行
  • 中华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乐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九洲图书出版社
ISBN:9787801148179
商品编码:1039477983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2-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周易折中(上下)(全二册)

定价:79.80元

作者:(清)李光地 撰,李一忻 点校

出版社:九洲图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9-01

ISBN:9787801148179

字数:1000000

页码:79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1.140kg

内容提要








《周易折中》也即《御纂周易折中》,是康熙皇帝下诏编纂、对近代易学影响深远的易学大家李光地总裁修订、四十九名翰林进士等参与编纂的一部易学全书。
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加考订,遍采诸家大儒之说,阐幽发微,是学《易》、研《易》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目录

出版缘起
出版说明

总裁、校对、分修、校录、监造诸臣职名
引用姓氏
凡例
卷首
纲领一
纲领二
纲领三
义例

周易上经







卷第二

小畜



同人
大有
卷第三






噬嗑

卷第四


无妄
大畜

大过


卷第五
周易下经

大壮

明夷
家人


卷第六







卷第七






归妹

卷第八




中孚
小过
既济
未济
卷第九
彖上传
卷第十
彖下传
卷第十一
象上传
卷第十二
象下传
卷第十三
系辞上传一上一
卷第十四
系辞上传一下一
卷第十五
系辞下传
卷第十六
文言传
卷第十七
说卦传
卷第十八
序卦传
杂卦传
卷第十九
易学启蒙
启蒙上
本图书
原卦画第二
卷第二十
启蒙下
明蓍策第三
考变占第四
卷第二十一
《启蒙》附论
卷第二十二
《序卦》,《杂卦》明义
《序卦》
《杂卦》
附录:王太岳等校勘记

作者介绍


李光地(1642-1718),清初学者,易学大家,字晋卿,康熙九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著有《周易通论》、《周易观彖》等,奉康熙皇帝旨总裁修订《周易折中》。

文摘


序言



《周易折中》(上下册)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旨在梳理、辨析并融汇历代易学大家对《周易》的注解与阐发,以求得一种更为圆融、周全的理解。本书上册主要聚焦于《周易》经文的本义解读,对卦象、爻辞的字词训诂、卦义的推演以及象数之学的运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下册则着重于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流派与观点,对不同学派在占筮、义理、象数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评述,力求揭示其精髓与得失。 一、 上册:经文本义的深度掘进 上册的编纂,首要目标在于回归《周易》的原典,力求阐明卦爻辞的本来意义,纠正历代传注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与误读。作者在梳理过程中,并非简单地堆砌前人观点,而是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细致研读,结合训诂学的原理,辨别字词在先秦时期的实际用法,力求还原其原始语境。 1. 字词训诂与卦象的精确对应: 《周易》的语言古奥,许多字词的含义需要结合出土文献与古代语料进行考证。《周易折中》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对于一些卦辞、爻辞中的常用词,如“贞”、“悔”、“吉”、“凶”等,作者会追溯其在古代文献中的不同用法,并结合具体的卦象和爻位,分析其在特定语境下的确切含义。绝非一味地将现代的理解强加于古人,而是力求理解古人是如何通过这些词汇来表达他们对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认识。 2. 象数之学的辨析与应用: 《周易》中的象数之学,是理解其深层含义的重要途径。上册详细阐述了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基本概念,并探讨了这些数理模型如何与卦象、爻位相结合,形成一套独特的宇宙观和认识论。本书不回避象数之学中可能出现的繁复与争议,而是对其进行条分缕析,指出其合理之处与局限性。例如,对于不同流派在运用五行、天干、地支等进行卦象推演时所产生的差异,本书会进行比较,并尝试从中提炼出更为稳妥、符合逻辑的推演方法。 3. 卦义与爻义的层层递进: 每一卦都包含着一个核心的“卦义”,而每一爻的“爻义”则是这个卦义在具体情境下的展开。《周易折中》以上册,对于每一卦的卦义,从整体的象征意义出发,解读其所代表的自然现象、社会伦理、人生哲理等。接着,针对每一爻,则结合其所处的卦位(初、二、三、四、五、上),以及与其他爻的关系,深入分析其具体的含义、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态度。作者强调,爻义的理解必须紧密结合卦义,孤立地看待爻义,容易产生片面之见。 4. 占筮的理性回归: 虽然《周易》常与占筮联系在一起,但其本质并非简单的“算命”。上册在阐述占筮方法时,更加强调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本书认为,占筮的目的是为了“见几而作”,即在事物发展尚未完全明朗之时,通过对卦象的观察,预判可能的走向,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应对。它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智慧,而非消极的宿命论。对于一些不合逻辑或过于迷信的占筮方法,本书会持审慎的态度,并尝试从更符合理性思维的角度进行解释。 二、 下册:易学流派的融汇与辨正 下册是《周易折中》的重头戏,其核心在于对历代易学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各大学派核心观点的辨析与整合。作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非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力图从中提炼出精华,指出其得失,最终形成一种更为包容和成熟的易学体系。 1. 历代易学大家的思想梳理: 本书对从先秦到明清,历代重要的易学家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从孔子及其弟子的《易传》,到汉代的董仲舒、京房,魏晋的王弼,唐代的李鼎祚,宋代的朱熹、邵雍、张载、周敦颐,乃至明清的陆西星、李贽等,各家学说中的核心观点、代表著作以及学术成就都得到了详细介绍。作者力求客观呈现各家学说的特色,避免主观偏见。 2. 义理、象数、占筮三大学派的比较与辨析: 易学内部长期存在着义理、象数、占筮三大学派。下册对这三大学派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辨析。 义理派:侧重于从卦爻辞中发掘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人生智慧。本书详细阐述了王弼“得意忘象”的思想,以及朱熹“理学”与《周易》的结合。 象数派:侧重于研究卦象、爻位的数理关系,以及其与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对应。本书对京房的“纳甲”法、邵雍的“先天象”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述。 占筮派:侧重于运用《周易》进行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本书在介绍占筮方法的同时,也强调其背后的逻辑推理和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洞察。 本书认为,这三大学派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一个完整的《周易》理解,应该能够融会贯通这三个方面。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在理解卦爻辞的义理同时,运用象数进行推演,并最终将其与占筮的实践相结合。 3. “折中”思想的实践与体现: “折中”是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下册中,作者通过对不同学派观点的比较,以及对其优劣的分析,展现了“折中”是如何实现的。例如,在解释某个卦象或爻辞时,如果义理派和象数派出现了不同的解读,本书会尝试从中找到一个更为合理、能够兼顾两者长处的解释。这种“折中”并非简单的和稀泥,而是基于对《周易》原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各大学派思想的精细辨析。 4. 易学体系的整合与创新: 《周易折中》并非止步于对前人思想的总结,而是在总结的基础上,力图构建一种更为系统、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易学体系。作者在梳理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对《周易》的理解和体悟。这种体悟,既是对前人智慧的继承,也是对易学理论的创新。本书希望能够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个更为清晰、更为全面的《周易》学习路径,帮助读者在理解古老智慧的同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 总结: 《周易折中》(上下册)以其博大精深的学养,严谨审慎的治学态度,以及“折中”的独特视角,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理解《周易》的经典参考。它不仅是一部易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更是一部蕴含着深邃智慧的文化瑰宝。本书的上册,带领读者深入经文的肌理,探寻卦爻辞的本义;下册,则引领读者遨游于浩瀚的易学海洋,融汇贯通历代大师的精髓,最终达到一种“通达”、“圆融”的易学境界。本书适合所有对《周易》有兴趣,希望深入了解其内涵,并将其智慧应用于人生实践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周易折中》的上下两册,我是在一个机缘巧合下,于一家老旧的书店淘到的。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它的装帧和纸张都透露着一种久经岁月的痕迹,这反而让我对它更加珍视。我并非易学专家,对《易经》的理解也多停留在皮毛,但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却以一种近乎温柔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卦象和爻辞,缓缓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尤其欣赏它在阐释“变”与“不变”这一核心思想时所展现出的哲学深度。书中对于乾卦、坤卦的解析,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解释,更像是引导读者进行一场与古人对话的沉思。记得有一次,我为一个工作上的抉择感到困扰,随手翻开其中一卦,那几句看似平常的爻辞,却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让我瞬间领悟到当前局势的关键所在。这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其他任何一本现代解析本都无法给予的。它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维的框架,让你自己去构建理解世界的逻辑。读完第一册,我立刻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二册,生怕自己错过了任何一句可以让我更接近古人智慧的只言片语。

评分

老实说,阅读《周易折中》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修行”。我通常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泡上一壶清茶,将自己完全沉浸其中。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中道”的强调。在当今这个充斥着极端观点的时代,能够从两千多年前的经典中,找到一个如此平衡、如此圆融的处世哲学,实在难能可贵。书中对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层面的分析都细致入微,特别是它如何将抽象的自然现象与具体的人事规律联系起来,那种精妙的对应关系,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有几次,我甚至觉得作者不仅仅是在解读周易,而是在记录宇宙运行的底层代码。我记得在解析泰卦和否卦时,作者的笔触显得尤为灵动,将“通”与“塞”的转换,描绘得犹如呼吸一般自然流畅。这让我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过于执着或过于放下的瞬间,从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自己心灵的参照点。它教给我的,是如何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稳定,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一时的得失。

评分

这本书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精神层面的承载。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某些概念应用到我的人际关系处理上,效果出奇地好。比如,关于谦逊的解读,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满招损,谦受益”的实际操作意义,远非教科书式的简单说教。它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和生活化的比喻,让“谦卑”不再是一个空洞的道德标签,而是一种高明的生存智慧。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那些有争议的卦辞时,往往会引用多方观点进行比对,最终落脚在一个既尊重传统又不失时代洞察力的折中点上。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整本书的可信度大大增加。我周围一些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的朋友,在听我分享书中的只言片语后,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套书的好处就在于,它既能满足资深研究者的求深,也能安抚初学者的求稳,真可谓是雅俗共赏,兼具实用性与学术价值。

评分

我购买这套书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古人是如何看待“时位”和“变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意识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时位”,做与时位不符的事情,往往会事倍功半。《周易折中》在这方面提供了极其清晰的指导框架。书中对于“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阐释,让我深刻体会到一种持续的警醒感,这种警醒不是焦虑,而是一种对自我状态的精准把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小畜”卦的分析,它生动地描绘了一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状态,这与我当前处于的一个创业瓶颈期高度吻合。我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开始着手优化内部结构,如同书中描绘的细雨绵绵,润物无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介于文言和白话之间,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保证了现代读者的理解便利,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书籍的“手感”和“气场”的人。这套《周易折中》散发出来的那种沉静、厚重的气息,是很多新版书籍所欠缺的。它不像那些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当代出版物,读起来总感觉浮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在的稳定性和深度,它像一位沉默但充满智慧的长者,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点亮一盏不灭的灯。我并非把它当作一本可以速成的工具书,而是当作一本可以伴随我终身的案头参考。每当我遇到重大的抉择,或者仅仅是感到迷茫时,我都会重新翻阅其中一两卷。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正是经典永恒的魅力所在。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一切的深刻都隐藏在最朴素的文字背后,需要读者付出耐心去挖掘。对我而言,拥有它,就像在喧嚣的尘世中,拥有了一方可以进行深度自我对话的宁静空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