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自编集:周作人书信

周作人自编集:周作人书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作人 著
图书标签:
  • 周作人
  • 书信集
  • 近代文学
  • 文化随笔
  • 散文
  • 文学史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思想史
  • 书信
  • 杂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10789
版次:1
商品编码:1039496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周作人自编集:周作人书信》除书信体散文外,并收录首次发表的私信七十七通,均为闲适自然之流露,体现了周作人当时的兴趣爱好:写字,搜书,集邮,说梦,聚餐,喝酒,赏月,看花,刻印,制笺,等等。如制笺,“平伯兄:印了这么一种信纸,奉送一匣,乞查收。此像在会稽妙相寺,为南朝少见的石像之一,又曾手拓其铭,故制此以存纪念,并亦略有乡曲之见焉,可一笑。”通过这些,可以看到作者生活的一面,很是有趣。

目录

序信
山中杂信
一封反对新文化的信
济南道中
济南道中之二
济南道中之三
苦雨
论女祷
与友人论性道德书
与友人论怀乡书
与友人论国民文学书
代快邮
条陈四项
诉苦
国庆日
国语罗马字
郊外
南北
养猪
乌蓬船
古朴的名字
关于无理心中
北沟沿通信
答芸深先生
与俞平伯君书三十五通
与废名君书十七通
与沈启无君书二十五通

精彩书摘

伏园兄:
  我已于本月初退院,搬到山里来了。香山不很高大,仿佛只是故乡城内的卧龙山模样,但在北京近郊,已经要算是很好的山了。碧云寺在山腹上,地位颇好,只是我还不曾到外边去看过,因为须等医生再来诊察一次之后,才能决定可以怎样行动,而且又是连日下雨,连院子都不能行走,终日只是起卧屋内罢了。大雨接连下了两天,天气也就颇冷了。般若堂里住着几个和尚们,买了许多香椿干,摊在芦席上晾着,这两天的雨不但使他不能干燥,反使他更加潮湿。每从玻璃窗望去,看见廊下摊着湿漉漉的深绿的香椿干,总觉得对于这班和尚们心里很是抱歉似的,——虽然下雨并不是我的缘故。
  般若堂里早晚都有和尚做功课,但我觉得并不烦扰,而且于我似乎还有一种清醒的力量。清早和黄昏时候的清澈的磬声,仿佛催促我们无所信仰,无所归依的人,拣定一条道路精进向前。我近来的思想动摇与混乱,可谓已至其烦了,托尔斯泰的无我爱与尼采的超人,共产主义与善种学,耶佛孑L老的教训与科学的例证,我都一样的喜欢尊重,却又不能调和统一起来,造成一条可以行的大路。我只将这各种思想,凌乱的堆在头里,真是乡间的杂货—料店了。——或者世间本来没有思想上的“国道”,也未可知,这件事我常常想到,如今听他们做功课,更使我受了激刺,同他们比较起来,好像卜海许多有国籍的西商中间,夹着一个“无领事管束”的西人。至于无领事管束,究竟是好是坏,我还想不明白。不知你以为何如?
  寺内的空气并不比外间更为和平。我来的前一天,般若堂里的一个和尚,被方丈差人抓去,说他偷寺内的法物,先打了一顿,然后捆送到城内什么衙门去了。究竟偷东西没有,是别一个问题,但是吊打恐总非佛家所宜。大约现在佛徒的戒律,也同“儒业”的三纲五常一样,早已成为具文了。自己即使犯了永为弃物的波罗夷罪,并无妨碍,只要有权力,便可以处置别人,正如护持名教的人却打他的老父,世间也一点都不以为奇。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没有吃呢,比较实惠。

评分

还没来得及读

评分

今天豆瓣看了一篇胡适之关于青年大学毕业后该怎样的文章,放在当前的中国依然甚是在理。当时便忆起大学时有一位不错的老师,他教数量分析,但他在一堂课专门给我们推荐了一堆书籍和一堆人,他讲到老钱的《围城》时,说:经典之作的经典之处在于任是时光匆匆流过,社会变迁,但其中所涉及的许多方面都依然是时髦的尖锐的。

评分

凑单神器

评分

选择这套书一则因其开本小巧可人,二则因止庵先生亲自校订。

评分

所谓尺牍,周作人在《周作人书信·序信》中说:“尺牍即此所谓信,原是不拟发表的私书,文章也是寥寥数句,或同情愫,或叙事实,而片言只语中发有足以窥见性情之处,此其特色也。”周作人写文章素来喜用尺牍体,在现代作家中,恐怕是第一个有意提倡尺牍体的作家,生前由他自行编定的书信集就有《周作人书信》,1933年7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出版。周氏晚景凄凉,因为身份特殊,故雨大都不大往来了,新知更是寥寥,除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交给的翻译任务外,鲜与外界联系。1956年,在香港从事报业活动的曹聚仁乘在北京出席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会之机,去八道湾拜访了周作人,从而成为周作人晚年最重要的朋友,周作人的文章始得以陆续在海外发表。后来曹聚仁又向周作人介绍了鲍耀明,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两人的飞鸿往来给晚景伶仃的老人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乐趣。周作人给曹、鲍二人所写的书信,或请求帮助、或叙述生活状况、或解答疑问,或论辩驳斥,其通信之勤,所写信之多,实为周氏一生之少见。这些书信后都陆续出版:1971年香港南天书业公司出版了《知堂书信集》,此集以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版《周作人书信》为底本,新增的只有周作人晚年致鲍耀明书信12通,致曹聚仁28通。 1972年5月,香港太平洋图书公司出版了《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影印了周作人致鲍耀明信100通。次年8月,署名周作人、曹聚仁的《周曹通信集》由香港南天书业公司影印出版,内收致曹聚仁信82通,致鲍耀明信111通,《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悉数包含在内。周作人晚年致鲍耀明的全部书信,现已由鲍耀明编定成《周作人晚年书信》,1997年10月,由香港真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收录周作人致鲍耀明信396通、鲍耀明致知堂信343通(4通排重)、周作人晚年日记837则。后更名为《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2004年4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社重新印行,补入周作人书信6通、晚年日记7则。此外,由他人编辑出版的周作人书信还有:《知堂书信》,黄开发编,华夏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系从已发表的周作人书信中选编而成;《周作人早年佚简笺注》,张挺,江小蕙笺注,1992年9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周作人早年致江绍原书信110通。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的周作人书信大都在上述书中,没有发现或藏在私人手中的一定还有不少,一部分因为其他原因被毁的则只能表示遗憾了,如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刊物《宇宙风》主编陶亢德手头原有周作人书信300多通,惜乎皆毁于抗战兵火。曹聚仁在《知堂回想录·校读小记》(香港三育版)中说他的手边存有三百多封周作人书信,日前尚未公布。据以上数字保守推测,周作人一生所写之书信大约有2000通左右,所佚书信只有且俟来者发现了。

评分

内容有些单薄。没有鲁迅的书信集好看。

评分

所谓尺牍,周作人在《周作人书信·序信》中说:“尺牍即此所谓信,原是不拟发表的私书,文章也是寥寥数句,或同情愫,或叙事实,而片言只语中发有足以窥见性情之处,此其特色也。”

评分

是好书,但开本与定价很不协调。要不是400-240,真的有点那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