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既是物理维度的存在,也是我们直面内心的空间。
书名:日和手帖7:每间屋子都是一个小宇宙
定价:49.00元
作者:苏静主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年6月
页码:176
装帧:平装
开本:16
ISBN:9787508662589
基于现代社会,每个人在任何地方生活都需要一个居住空间,这个空间不论面积大小,群居或独居,工作或求学,常住或短住,经历了中的几点几线之后,原点和起点都是这里。家是满足我们日常行为的容器,它既是物理维度的存在,也是我们直面内心的空间。
日和手帖的第七本特集中,收录了来自不同行业人的家,通过不同的“小宇宙”传达以家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关注居住者的居住体验和改造心路。受访人分布在各行各业,有的正在享受独居生活,有的回归家庭。但无论所处何种状态,我们都有一个小宇宙,这个或大或小的空间,就是我们夜晚的全部。
日和手帖Hiyori Techo,探索人与物的关系,更适合我们自身,更具有知性和更有吸引力的生活方式。双月出版一本特集书,每本书一个主题。
目前已发行:
《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
《生活整理术》
《打包你的人生》
《跟自己说声晚安》
《日用即道》
《人生有一百万种活法》。
《每间屋子都是一个小宇宙》是日和手帖的第七本特集书,收录了来自不同行业人的家。每间屋子都是一个小宇宙,我们通过不同的“小宇宙”,传达以家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走进芬兰造型师的家,解码北欧风不只有“性冷淡”;跟随时尚杂志主编,在独居生活里寻找好的空间利用方式;比利时男装设计师的家,不光兼具了门店和工作室,也是大厨朋友的餐厅;在租房经历中,探索自己适合哪种户型;居住了二十年的台湾老宅,如何呼应先天条件让厨房成为家中的主角?在同一空间里,人与黑胶唱片、猫及摇滚如何共处?走进老北京胡同、上海弄堂,感受接地气的生活;还有单身生活与一人便当。
特别专访日本设计师铃木孝尚、芬兰家居造型师Anna Pirkola、拉脱维亚出版人Agnese Kleina、曼哈顿微型住宅总设计师Eric Bunge、台湾策展人黄伟伦、装置艺术家苏航。
Feature
【群访】
One Room
【生活方式】
职住一体是生活走到那一步的自然而然
你的房子,你的样子
Home is about people
家的意义是对生活理想的追求和满足
家跟睡眠一样是成长、动力的来源
一屋一宇宙
老北京胡同里“接地气”的生活
曼哈顿微型住宅首秀
单身生活与一人便当
【人物】
芬兰家居造型师的北欧风住宅
寻求空间利用方式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执着前行的人是宇宙中孤独闪亮的
好的生活和体验属于追求的人
审美是难以被借鉴或者偷走的财富
住在“博物馆”里的独身女权主义者
她在一栋百年历史的房子里创办了单身杂志
我用蓝色调整我和世界的关系
Regulars
日用即道
别册
受访人:
Jan-Jan Van Essche / 比利时男装设计师
叶怡兰/ 台湾饮食旅行生活作家
Agnese Kleina / 时尚博主,记者、出版人,杂志书《Benji Knewman》的主编和创始人。
铃木孝尚/ 平面设计师,“16 Design Institute”创始人
谢宇书/ 设计师兼音乐人
Frank Huang / 台湾草字头、空场艺术聚落创办人;
苏航/ 意孔呈像IKON DESIGN创始人,知名平面设计师、观念艺术家、装置艺术家;
Yvonne / 台湾室内设计师,2011年移居北京。与先生孟奇创办了好白商店;
Eric Bunge / AIA, n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和总设计师;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Anna Pirkola / 芬兰室内设计师、家居造型师;
王杨/ 产品设计师;
Ryan Willms / Compendium Studio创始人,摄影师、导演,前Inventory杂志主编和联合创办人;
官纯/ 插画师,专注于时尚及视觉艺术表达。也涉足于媒体、摄影、出版等领域;
冯驌/ 好好住CEO;
Cotton / 独立品牌mymymy创始人、设计师;
李白鹿/ 美食摄影师;
Mira Schor / 艺术家,作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中的先驱人物之一;
Kim Calvert / 美国单身杂志Singular Magazine和单身社交网络Singular City的创始人兼总编;
夏小暖/ 作家;
刘树伟 / 摄影师,作品在2016年入围三影堂摄影奖,获得红门驻地的中国新锐艺术家奖并于3月、4月驻地创作,获提名LensCulture肖像奖,入围雅典摄影节;
曹铁鸥 / 摄影师
刚拿到《日和手帖7》这本书时,我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干净、素雅的风格,预示着内容也会是类似的基调。果然,打开之后,我便沉浸在这种温和而有力量的文字之中。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家”的意义。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琐碎而平凡,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去记录和欣赏的。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诗意。每一个“小宇宙”都讲述着一个独特的故事,关于一个人如何与空间互动,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构建和维护这个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光”的描写,窗外透进来的阳光,灯光在墙壁上的投射,这些细微的光影变化,都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我意识到,我家的采光并不好,我应该尝试去调整一下家具的摆放,或者在装饰上多用一些反光材质,来增加室内的明亮度。这本书让我不再仅仅满足于一个“住的地方”,而是开始追求一个“有感觉的空间”,一个能够让我感到舒适、放松,甚至获得灵感的地方。它让我明白,即使是在小小的出租屋里,也可以通过用心去经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
评分第一次翻开这本《日和手帖7:每间屋子都是一个小宇宙》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的吸引,而是它所散发出的那种平和、宁静,以及背后蕴含的生活哲学。书中那些关于“家”的叙述,让我第一次认真审视自己所居住的空间。我一直以为家只是一个睡觉、吃饭的物理场所,但这本书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屋子,都承载着居住者的情感、记忆和生活习惯,它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小宇宙”。作者苏静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人家的生活场景,有的是极简主义者的清爽,有的是艺术家的随性,有的是普通家庭的温馨。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带着温度,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些空间所传递的情绪。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物”的讨论,那些被主人精心挑选、珍藏的物品,它们不仅仅是摆设,更是主人个性和生活故事的延伸。读完之后,我开始更加留意自己家里的每一件物品,思考它们被带回家的原因,它们是否真的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还是仅仅堆积在那里。这本书让我开始实践一种更有意识、更有温度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对物质的堆积,更是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它让我明白,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其实比想象中要简单,也比想象中要深刻。
评分《日和手帖7:每间屋子都是一个小宇宙》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家居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生活态度”的书。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实用主义者,对那些过于“文艺”的东西不太感冒。但这本书的“文艺”是接地气的,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美学融入日常生活。作者苏静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她能够将看似枯燥的空间描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细节”的关注。比如,一张旧椅子的磨损痕迹,一盆绿植的生长姿态,甚至是窗台边的一片落叶,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故事。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家的“细节”,是否有些地方被忽略了?是否有些可以被用心打理,从而焕发新的生命力?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改变是,我开始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和我的“家”相处,去感受它,去倾听它想要传达的声音。我不再把家当成一个纯粹的“工具”,而是把它看作是一个有生命的伙伴,一个能够与我共同成长的空间。
评分这本书《日和手帖7:每间屋子都是一个小宇宙》真的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的居住空间非常普通,没有什么特色,甚至觉得有点乏味。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其实每一个空间,只要用心去感受,去经营,都可以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宇宙”。苏静的文字非常有一种疗愈的力量,她用一种非常平和、缓慢的节奏,带领读者去探索那些隐藏在生活角落里的美好。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气味”和“声音”的描述,这些感官的体验,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但它们却能极大地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感受。我开始尝试去关注我家里的气味,是香氛,是烹饪的味道,还是阳光晒过的被褥的味道?我也开始留意家的声音,是窗外的鸟鸣,是冰箱运转的低语,还是家人活动的脚步声?通过对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注,我发现自己的家变得更加有“生活气息”了。这本书让我不再追求那种“网红”般的装修风格,而是更注重营造一种属于自己的,舒适而有温度的生活氛围。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时尚”,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与自己和谐相处的状态。
评分《日和手帖7》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个精心布置的展览,每一个展厅都展示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美学。苏静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它能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并将它们用最恰当的语言呈现出来。我不是一个特别注重“时尚”的人,但这本书中的“时尚”并非指流俗的潮流,而是指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与个人气质相符的精致感和品味。它体现在家具的摆放上,体现在窗帘的选择上,甚至体现在餐具的搭配上。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家有点乱,缺乏整体的风格,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真正的“整理”和“布置”,不仅仅是把东西收纳起来,更是要为它们找到合适的位置,让它们和谐共存,甚至互相成全。书中有很多关于“收纳”的技巧,但它并不是教你把东西塞得更满,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什么东西是真正需要的,什么东西是值得留存的,以及如何让这些物品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负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给自己的生活做一次“断舍离”,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在新添物品时,带着一份审慎和考量,让它们真正融入我的“小宇宙”,而不是破坏它的平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