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麻醉学 (第2版)

当代麻醉学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杭燕南等编 著
图书标签:
  • 麻醉学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麻醉
  • 手术
  • 医学
  • 第二版
  • 当代
  • 医学教育
  • 医学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17308
商品编码:1047394922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贵州药用蕨类植物(精) 出版社: 贵州科技 出版时间:2012-08-01
作者:潘炉台 开本:16开 印刷时间: 2012-08-01
定价: 160 页数:378 印次: 1
ISBN号:9787553200002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语

《贵州药用蕨类植物(精)》编著者潘炉台。 《贵州药用蕨类植物》所收载的药用蕨类植物物种包括48科126属的429个种和变种,占贵州蕨类植物种数的1/2以上,种数比《中华本草》收录的384种药用蕨类植物多45种,接近《新华本草纲要》收载的433种药用蕨类植物,表明贵州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贵州药用蕨类植物》入药的种类绝大多数有资料记载,部分来源于我们多年从事民族民间医药调研以及活性成分研究的结果,如雷山石杉,是我们在进行其化学成分研究时,发现该植物亦含防治老年痴呆的有效成分——石杉碱甲,故而将其收入《贵州药用蕨类植物》中。

目录

第一章 贵州药用蕨类植物总论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特点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
  第三节 贵州蕨类植物的药用现状及展望
  第四节 蕨类植物的采集、保护和鉴定
  第五节 贵州药用蕨类植物科、属检索表
  
  第二章 贵州药用蕨类植物各论
  松叶蕨科
  松叶蕨属
  001 松叶蕨
  石杉科
  石杉属
  002 昆明石杉
  003 峨眉石杉
  004 雷山石杉
  005 蛇足石杉
  006 长柄石杉
  007 皱叶石杉
  008 四川石杉
  马尾杉属
  009 福氏马尾杉
  010 有柄马尾杉
  石松科
  石松属
  011 石松
  012 笔直石松
  扁枝石松属
  013 扁枝石松
  灯笼草属
  014 灯笼草
  藤石松属
  015 藤石松
  卷柏科
  卷柏属
  016 大叶卷柏
  017 毛枝卷柏
  018 薄叶卷柏
  019 黑顶卷柏
  020 深绿卷柏
  021 粗叶卷柏
  022 单子卷柏
  023 疏松卷柏
  024 异穗卷柏
  025 二形卷柏
  026 澜沧江卷柏
  027 兖州卷柏
  028 细叶卷柏
  029 江南卷柏
  030 伏地卷柏
  031 垫状卷柏
  032 卷柏
  033 疏叶卷柏
  034 红枝卷柏
  035 翠云草
  036 地柏
  037 藤卷柏
  038 剑叶卷柏
  木贼科
  问荆属
  039 披散问荆
  040 问荆
  041 犬问
  木贼属
  042 笔管草
  043 节节草
  阴地蕨科
  假阴地蕨属
  044 蕨萁
  045 绒毛蕨萁
  阴地蕨属
  046 薄叶阴地蕨
  047 华东阴地蕨
  048 阴地蕨
  049 药用阴地蕨
  瓶尔小草科
  瓶尔小草属
  050 柄叶瓶尔小草
  051 心叶瓶尔小草
  052 狭叶瓶尔小草
  053 瓶尔小草
  观音座莲科
  观音座莲属
  054 福建观音座莲
  紫萁科
  紫萁属
  055 分株紫萁
  056 绒紫萁
  057 紫萁
  058 宽叶紫萁
  059 华南紫萁
  瘤足蕨科
  瘤足蕨属
  060 倒叶瘤足蕨
  061 华中瘤足蕨
  062 华东瘤足蕨
  063 镰羽瘤足蕨
  064 耳形瘤足蕨
  里白科
  芒萁属
  065 大芒萁
  066 芒萁
  067 铁芒萁
  里白属
  068 中华里白
  069 里白
  070 光里白
  海金沙科
  海金沙属
  071 海南海金沙
  072 曲轴海金沙
  073 海金沙
  074 小叶海金沙
  膜蕨科
  膜蕨属
  075 华东膜蕨
  076 顶果膜蕨
  蕗蕨属
  077 蕗蕨
  078 长柄蕗蕨
  079 瓶蕨
  080 城口瓶蕨
  081 漏斗瓶蕨
  082 管苞瓶蕨
  金毛狗科
  083 金毛狗
  ……
  
  附录
  


现代疼痛管理:策略、技术与前沿进展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现代疼痛管理学的最新发展和临床实践。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缓解症状,更是对疼痛背后机制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通过多模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核心内容涵盖: 第一部分:疼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与评估 疼痛的感知与传递: 详细阐述伤害性刺激如何转化为神经信号,以及这些信号如何在脊髓和大脑中传递、整合,最终产生疼痛的感知。我们将深入研究各种疼痛受体(如TRP通道、触觉机械感受器)、神经递质(如谷氨酸、P物质)及其下游信号通路。 疼痛的分类与机制: 系统梳理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等主要疼痛类型,并深入分析其各自独特的发病机制。例如,神经病理性疼痛将从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中枢敏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疼痛评估的科学方法: 强调全面、客观的疼痛评估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本书将介绍多种评估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定量表(NRS)、面部表情量表(FPS)以及各种针对特定人群(如儿童、失语患者)的评估工具。同时,我们将探讨疼痛问卷、功能评估、心理评估在疼痛管理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药物治疗策略与进展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详细介绍术前评估、术中麻醉技术选择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以及各种术后镇痛方法的优化。我们将重点关注改良的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包括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静脉镇痛药物(阿片类、非阿片类)、辅助镇痛药物的应用。 慢性疼痛药物治疗: 深入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镇痛药(包括其使用原则、风险管理、替代方案)、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将关注新一代镇痛药物的研发进展,以及其潜在的治疗价值。 特定疼痛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针对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纤维肌痛等常见慢性疼痛综合征,提供详细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循证医学证据。 第三部分:非药物治疗与介入性技术 物理治疗与康复: 强调物理疗法在疼痛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包括运动疗法、手法治疗、电疗、热疗、冷疗等。我们将讨论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恢复功能,减轻疼痛。 心理行为干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接纳承诺疗法(ACT)、正念减压疗法(MBSR)等心理干预手段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有效性。我们将关注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恐惧回避)如何影响疼痛感知,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调适来改善疼痛管理效果。 介入性镇痛技术: 全面介绍各种介入性镇痛技术,包括: 神经阻滞: 详述各种外周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的技术要点、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我们将重点介绍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以提高精准度和安全性。 射频消融术: 介绍用于治疗慢性腰背痛、颈痛、关节痛等的射频消融技术,以及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探讨微创鞘内给药系统在难治性慢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脊髓电刺激(SCS)与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阐述电刺激疗法在缓解慢性疼痛方面的作用机制、技术选择和临床效果。 骨科与疼痛管理: 探讨手术治疗在解决部分疼痛问题中的作用,如关节置换术、脊柱减压融合术等,以及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策略。 第四部分:特殊人群的疼痛管理 老年人疼痛管理: 关注老年人疼痛评估的特殊性,药物代谢的改变,以及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剂等在老年人中的谨慎使用。 儿童疼痛管理: 探讨儿童疼痛评估的特点,非药物镇痛方法的应用,以及儿童用药的剂量学和安全性。 孕产妇疼痛管理: 重点关注孕期和产后疼痛的管理,药物选择的安全性,以及分娩镇痛的技术和进展。 第五部分:疼痛管理的前沿领域与未来展望 精准疼痛医学: 介绍基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实现个体化疼痛评估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再生医学与疼痛管理: 探讨干细胞疗法、富血小板血浆(PRP)等在组织修复和疼痛缓解方面的潜力。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展望人工智能在疼痛诊断、治疗方案推荐、疗效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疼痛管理的多学科协作: 强调疼痛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心理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旨在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以及对疼痛管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前沿的学习平台。我们力求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读者掌握最新的疼痛管理理念和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麻醉科护士,我从《当代麻醉学(第2版)》这本书中看到了许多对我日常工作有直接帮助的内容。虽然我不是直接操作麻醉的医生,但对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各种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我需要有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在这方面的阐述非常到位,它用相对易懂的语言解释了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个体化差异。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呼吸管理和循环监测的部分,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监测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还重点讲解了如何解读监测数据,以及在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应该如何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书中还有关于麻醉风险评估和患者安全的章节,这对于我们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非常有指导意义。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药物管理的细节,比如不同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准备和输注麻醉药物,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需要反复确认的细节。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麻醉医生在手术中的决策过程,也让我能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麻醉护理。

评分

《当代麻醉学(第2版)》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和图文结合,也让我觉得非常用心。作为一名对医学影像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我发现书中使用的插图和影像学图片都非常清晰、逼真,并且标注准确。这对于理解一些解剖结构、病理改变以及手术操作过程非常有帮助。例如,在介绍神经阻滞技术时,书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解剖图,还配有超声图像,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如何定位神经,如何避开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另外,书中的文字排版也很舒适,字体大小适中,段落划分清晰,关键信息采用了加粗或突出显示,这使得我在阅读时不容易感到疲劳。我还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最新文献和指南,这表明其内容的时效性和权威性都非常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争议性问题的探讨,它会列举不同的观点和证据,然后给出作者的倾向性意见,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判断。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得非常出色,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查阅的优秀医学书籍。

评分

我必须说,《当代麻醉学(第2版)》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是一名正在进修的年轻麻醉医生,平时看书总是怕枯燥,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它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枯燥乏味,而是以一种非常流畅、甚至有些故事性的语言来介绍复杂的麻醉技术和理论。书中关于疼痛管理的部分,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它不仅讲解了各种镇痛方法的原理,还详细介绍了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疼痛的阶梯式镇痛方案,甚至还配有清晰的手术流程图和关键步骤的标注,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快速掌握实操技巧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一位需要进行椎管内阻滞的患者,我对某些细节操作有些不确定,翻开这本书,立刻找到了相关的章节,详细的解剖图和操作要点让我信心倍增,顺利完成了手术。而且,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的重要性,比如术前评估、术后镇痛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这些都是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全面和详尽的指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接下来的临床实践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站在了麻醉医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最前沿的知识和最实用的经验传递给读者。我是一名正在准备专科考试的研究生,对麻醉学的整体框架和重点难点都需要有深入的理解。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不仅涵盖了麻醉学的基本理论,还对一些专科领域,比如小儿麻醉、老年麻醉、急诊麻醉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提供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指南。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在介绍各种疾病的麻醉管理时,都会强调“个体化”原则,并列举了许多影响因素,这让我认识到麻醉管理绝非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围手术期液体管理、通气策略的更新,都让我对一些过去的认知有了颠覆性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亮点,它不仅帮助我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更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麻醉学有了更宏观和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当代麻醉学(第2版)》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麻醉科医生,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权威又贴合临床实际的参考书,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首先,它在理论深度上做得非常出色,对于麻醉药理学、生理学以及各种疾病状态下麻醉管理机制的阐述,都细致入微,引人深思。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和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撑理论,这使得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某个操作或决策是最佳选择。例如,在处理复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麻醉时,书中对不同类型心脏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麻醉风险管理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列举了多个实际病例,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与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大大提升了我的临床决策能力。此外,书中对新兴技术和理念的介绍也十分及时,比如最新的麻醉监测技术、ERAS理念在麻醉中的应用等等,都让我感到受益匪浅,仿佛及时为我的知识库注入了新鲜血液。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不仅传授我知识,更教会我如何思考,如何将理论融会贯通于实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