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东阳木雕
建筑木雕——门、窗绦环板
建筑木雕——门、窗裙板
建筑木雕——门、窗隔扇扇心
建筑木雕——门、窗梁垫
家具装饰木雕
潮州木雕
建筑木雕——门、窗绦环板
建筑木雕——门、窗裙板
建筑木雕——门、窗扇扇心
家具装饰木雕
清供木雕
下卷
幑州木雕
建筑木雕——门、窗绦环板
建筑木雕——门、窗裙板
建筑木雕——门、窗扇扇心
建筑木雕——雀替
家具装饰木雕
湘楚木雕
建筑木雕——门、窗绦环板
建筑木雕——门、窗裙板
建筑木雕——门、窗扇扇心
家具装饰木雕
木雕常用的木料
附记
我得说,这套书在鉴赏技巧的传授上,做到了极致的实用性与理论性的完美结合。作为一名业余的藏家,我常常苦恼于如何区分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及如何辨别仿品。而这本书的第三册(如果它有分册的话,我指的是关于鉴赏技巧的章节)简直就是一本实战手册。它系统地介绍了明清木雕在材料选择(比如不同木材的纹理特征)、刀法痕迹(例如顺纹、逆纹处理的差异)、以及包浆的形成过程等方面的关键鉴别点。书中对“苏式家具雕刻”中那种繁复的“满工”技法的解析尤为精彩,它不仅展示了如何用最少的空间雕刻出最多的内容,还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吉祥寓意和等级象征。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描述“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探究背后工匠思维和时代审美的路径,使得书中的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描述,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印证、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对于提升个人的鉴别眼光大有裨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完全配得上其内容的厚重。通常这类专业书籍为了控制成本,往往在纸张和印刷上有所妥协,但这套《明清木雕鉴赏》显然没有。纸张的选用既保证了图片的色彩还原度,又具有一定的厚实感,翻阅时手感极佳。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的匠心。清晰的文字排版,搭配恰到好处的图文对照位置,大大降低了阅读的疲劳感。在介绍那些极其复杂的题材,比如“西厢记”故事的场景雕刻时,作者会用多角度的图片进行展示,并在旁边标注出关键的人物和场景,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使得即使是面对一些晦涩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历史背景,读者也能保持极高的专注度。可以说,从拿起书本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部学术成果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令人敬佩,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作品的表面描述,而是大胆地对清代中后期木雕艺术的“程式化”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敏锐地捕捉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雕刻技术的普及,一些地方的木雕开始出现过度程式化、追求繁缛而忽略精神内涵的倾向。书中通过对比康熙早期的雄浑与乾隆后期的纤巧,清晰地勾勒出了这种审美变迁的轨迹。这种批判性的眼光,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图录”或“入门指南”。它促使读者思考:艺术的繁盛与技术的成熟是否必然带来艺术生命力的衰退?此外,书中对一些特定主题,如“二十四孝图”在木雕中的表现形式的演变,也进行了细致的对比研究。这种对题材背后社会文化意义的挖掘,让木雕艺术不再是冰冷的木头,而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道德观念的载体。
评分这本《明清木雕鉴赏(套装全2册)》真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学术巨著,对于我这个痴迷于中国传统工艺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地域木雕风格的细致梳理。比如,书中对徽派木雕那种精巧细腻、注重文人趣味的雕刻手法的剖析,简直是入木三分。作者不光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图片,更深入地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土壤和审美取向。读来不禁让人联想到徽商的崛起与衰落,以及他们如何将这种精湛的技艺融入到园林建筑、家具乃至日用品之中。再比如,川派木雕那种粗犷大气、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也被作者描摹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雕刻纹样、选材偏好和刀法特点,我才真正理解到,明清两代的木雕艺术绝非铁板一块,而是百花齐放的壮丽景象。那种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种对历史脉络的梳理,让我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配图质量非常高,高清的细节图让那些原本只能在博物馆或古籍中模糊看到的纹饰,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触摸到雕刻者指尖的温度。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套书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它有效地架起了学术界与民间爱好者的桥梁。它既有足够的深度和严谨性,能够满足专业研究人员的需求,例如其中引用的文献考证和年代断代分析,都非常扎实可靠;但同时,它的语言风格又极具亲和力,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作者似乎始终站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角度,耐心地引导读者去发现美、理解美。比如,在讲解如何通过榫卯结构来推断家具雕刻的时代背景时,描述得非常形象易懂,即便是对木工技术一窍不通的人也能领会个中奥妙。这种双向的覆盖能力,使得无论是打算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是仅仅希望提升自己古玩鉴赏水平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知识增益。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家具、建筑装饰或民间工艺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京东配送也不错!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 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 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 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
评分装帧优秀!这次购书京东终于是用了纸箱包装送来,开心!
评分帮朋友买的,朋友喜欢,他看好这书很久了
评分10482632 明清木雕鉴赏(全2册)
评分木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木雕鱼等,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木雕艺术品。 这些木雕虽然造型简单、做工粗放,但已较为熟练掌握了阳线雕与阴线刻两种工艺,即利用浅浮雕技法,在木块上雕琢凸起的线纹和利用坚硬的片状工具,在木块上画出各式凹下的线纹。 河姆渡文化以后的良渚文化的阴线刻,代表了新石器时代阴线纹刻画工艺的高峰。无论是粗放简练,还是柔细繁密,都显现了收放自如,舒张适度的精湛技艺。 木雕的鼎盛时期是明代和清代。 明清木雕的流派主要分潮州和东阳两派。
评分好书,非常不错,而且折扣很好
评分10482632 明清木雕鉴赏(全2册)
评分本书的名字起的好大!好大!
评分希望这个能给我带来实际帮助的了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