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盆景

家庭盆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和文 编
图书标签:
  • 盆景
  • 家庭园艺
  • 植物养护
  • 绿植
  • 园艺技巧
  • 室内盆景
  • 微型景观
  • DIY
  • 装饰
  • 园艺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496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490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8
字数:2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力求反映最新内容,体系比较完整,表述通俗简练,可作盆景爱好者的自学手册。
1.内容很实用——《家庭盆景》中的盆景技法非常实用,根据其操作步骤可以快速掌握盆景的制作技巧。
2.彩插很丰富——《家庭盆景》中大部分图附了彩色插页,可以更清楚地展现盆景的姿态。
3.入门无忧书——《家庭盆景》盆景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入门级参考书,一册在手,盆景制作无忧。

内容简介

《家庭盆景》通过系统地介绍盆景作用与价值、主要流派、盆景树种、主要素材和工具等知识,让大家了解盆景的概况;重点介绍家庭盆景的各式分类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日常养护技术,包括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后展示了一些名家的盆景作品,供大家欣赏和借鉴。
本书力求反映新内容,体系比较完整,表述通俗简练,可作盆景爱好者的自学手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关于盆景/001
第一节什么是盆景/001
第二节盆景的作用与价值/003
一、盆景的社会效益/003
二、盆景的价值/004
三、盆景的流派简介/005
第二章制作盆景需要的工具及素材/009
第一节盆景山石素材/009
一、软石类/009
二、硬石类/011
第二节盆景植物素材/018
一、观花类/018
二、观果类/021
三、松柏类/024
四、观叶类/027
五、杂木类/030
六、藤本类/034
七、草本类/036
八、苔藓类/037
第三节盆景制作工具/038
第四节盆器/039
一、盆器的种类/039
二、如何选盆/042
第五节盆景的几架和配件/042
一、几架/042
二、配件/044
第三章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046
第一节树木盆景制作/046
一、造型类型/046
二、树桩来源/055
三、野生资源/055
四、人工育桩/057
五、其他类型桩源/062
六、基本技法/062
七、立意构思/074
八、制作过程/074
第二节山水盆景制作/077
一、造型类型/077
二、立意构思/081
三、素材处理/083
四、制作过程/085
第三节树石盆景制作/089
一、造型类型/090
二、立意构思/093
三、素材处理/094
四、制作过程/095
第四节微型盆景/098
一、微型盆景/098
二、拇指盆栽/106
第五节其他盆景/110
一、花草盆景/110
二、果树盆景/115
三、挂壁盆景/121
四、植物微景观/123
第四章盆景养护管理的方法/129
第一节盆景放置环境/129
第二节日常养护要点/130
一、浇水/130
二、施肥/132
三、温度/136
四、翻盆/137
第三节盆景中植物的管理养护/139
第四节病虫害防治/141
一、病虫害常用预防措施/141
二、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142
三、树木盆景常见虫害的防治/143
第五章盆景的陈设技巧与欣赏/145
第一节盆景的陈设/145
一、室内陈设/145
二、室外陈设/146
第二节盆景的欣赏/147
一、盆景欣赏/148
二、佳作欣赏/151
参考文献/158

前言/序言

盆景是以植物、水、石等为素材,经人为艺术加工和精心培育而成,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是我国园林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载体之一而广为流传,深受人民的喜爱。盆景也是一门高雅的文化艺术,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合,在咫尺盆中“缩龙成寸”,再现大自然的美景,将自然和艺术融为一体,富于诗情画意,被誉为“声的诗,立体的画”。欣赏盆景可使人领略自然风光,虽足不出户,却悠游于自然山水之间,使久居喧嚣城市环境中的人们,处于静谧的艺术空间,消除疲劳,怡养心情,自得其乐。
盆景的制作技艺复杂,养护技术要求高,一直是限制其进入普通家庭的门槛。正因为此,本书借鉴了老一辈盆景专家的精华,结合编者的经验和多年收集的素材,使得本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欣赏价值。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盆景的起源与现状,主要流派及盆景树种、主要素材和工具等知识,让读者了解盆景的概况。然后重点介绍家庭盆景的各式分类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日常养护技术,包括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最后展示了一些名家的盆景作品,供大家欣赏和借鉴。本书力求反映最新内容,体系比较完整,表述通俗简练,可作为盆景爱好者的自学手册。
参加本书编写人员有赵和文、李金苹、郑健、崔金腾以及多名研究生,书稿由赵和文统稿。崔金腾老师在后续改稿中全程负责,在此表示感谢。因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1月
《云影山川:古典园林意境探微》 一部追溯东方审美哲思与空间营造精髓的鸿篇巨制 【书籍定位与核心价值】 《云影山川:古典园林意境探微》并非一本关于具体植物养护或微缩景观制作的指南,它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宋、明、清三代皇家与私家园林——在哲学思想、美学观念、建筑布局及人居环境营造方面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涵的学术性著作。本书旨在引领读者超越对园林表象的观赏,进入到“天人合一”的东方精神世界,理解园林如何作为“缩小的自然”和“精神的栖居地”而存在。 【内容结构与深度解析】 本书共分六大部分,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古典园林意境研究体系。 --- 第一章:缘起——从《山海经》到魏晋风骨:古典园林思想的哲学基石 本章追溯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最初想象与敬畏。重点探讨儒家“中庸和谐”与道家“逍遥物外”思想如何渗透进园林的设计哲学。我们详细分析了《易经》中的“卦象”与园林选址、水系布局的关联,以及魏晋士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如何从文学转向实际的筑造活动。探讨了“雅集”文化对园林功能性的塑造,揭示园林不再仅仅是休憩之所,更是文人进行思想交流与自我完善的“外部心灵空间”。 第二章:意境之源——“可游、可居、可赏、可游”的四重境界 本章是全书的理论核心。通过对历代文人笔记、诗词和园林题刻的细致梳理,本书界定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构成要素: 1. “游”的动态体验: 分析“移步换景”的空间序列设计,探讨如何通过曲径、漏窗、廊道控制观者的行进速度与视觉焦点,实现从“入”到“悟”的过程。 2. “居”的安顿之所: 研究居住空间(如厅堂、轩榭)与自然环境的渗透关系,探讨“虚实相生”的建筑手法如何模糊室内外的界限。 3. “赏”的审美高度: 深入剖析“借景”艺术——如何将远山、邻村的景致纳入私家园林的视野范围,实现有限空间内的无限张力。 4. “悟”的精神升华: 探讨象征手法,如松柏的坚韧、流水的不息如何寄寓人生哲理,引导观者在景物中体悟生命本源。 第三章:筑山理水——造园的“无为”与“有为”辩证法 造园艺术的核心在于对“山”与“水”的模拟与重构。本章细致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叠山理水的偏好与技术: 北方的雄浑: 以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为例,分析其对北方山脉气势的模仿,强调“势”的表达。 南方的清雅: 聚焦江南私家园林(如苏州园林),探讨如何运用太湖石等材料,以极小的体量营造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深远感。 水文化研究: 不仅分析池塘、溪流的形态,更深入探讨水在园林中的象征意义——流动、净化与财富的象征,以及与气候调节的实际作用。 第四章:光影与时间的雕刻:材料、色彩与季节的叙事 古典园林是时间的容器。本章关注那些易被忽略但至关重要的细节: 材料的哲学: 探讨青砖、黛瓦、白墙、木构架等本土材料的选择逻辑,分析其如何与自然光线形成最柔和的对话,避免现代建筑的刺目感。 植物的寓意: 对比不同植物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象征意义(如梅的傲骨、竹的虚心),而非仅仅关注其观赏价值。 季节的更迭: 剖析园林如何通过布局,确保一年四季皆有可赏之景,并强调“冬景”在古典审美中的重要地位——枯山水、雪压枝的留白之美。 第五章:空间的符号学:轩、亭、廊、桥的语言体系 本书将园林中的建筑构筑物视为一种“符号语言”。 亭: 论述亭子作为“视觉锚点”和“停留点”的功能,分析不同形式(六角亭、方亭、曲亭)在空间序列中的导向作用。 廊: 阐释游廊如何作为连接各个景区的“呼吸带”,控制着行者的节奏,并提供必要的庇荫与观察角度。 漏窗与花墙: 深入分析这些透空构件如何充当视觉的“画框”,将外部的景致切割、提炼,实现“虚”的艺术效果。 第六章:当代的回响与现代困境:古典园林精神的当代转化 最后,本书反思古典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如何从古典园林的“场所精神”中汲取养分,以应对现代建筑对自然环境的侵蚀,思考如何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重新为现代人构建出具有心灵安顿功能的“微观自然”。 --- 【推荐人群】 本书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史、园林艺术、美学哲学有深入探究兴趣的读者,包括建筑学、景观设计专业人士、历史文化研究者,以及所有渴望理解东方人居智慧的知识探索者。阅读本书,如同跟随一位深谙山水之道的智者,踏入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花园。它提供的不是种植技巧,而是抵达“诗意栖居”的哲学地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甚至可以用文学作品来衡量。作者的叙事风格变化多端,时而如同严谨的学者,精确地剖析植物的生理结构;时而又化身为一位充满激情的旅行家,带领读者神游于世界各地的园林奇观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时的恰到好处,比如他会追溯某种花卉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或者它在不同文明中的象征意义。这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我了解到园艺活动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见解。比如,他形容根系在土壤中的探索,如同哲学家对真理的追寻,这种跨学科的联想,让这本书的内涵瞬间拔高。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做”,更是关于“为什么这样做”的哲学探讨,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慧的愉悦感。

评分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处理得极为巧妙,避免了传统园艺书籍的枯燥感。全书被划分为几个大的“季节性主题”,而不是传统的按植物种类划分。比如春季篇侧重于播种和换盆的“启动”;夏季篇则聚焦于防暑和控水的“应对”;而秋季和冬季则转向了“储备”与“休养”。这种时间维度的划分,让我能够很自然地将书中的知识与我当下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每当换季时,我都会翻阅相应的章节,立刻就能找到重点。此外,书中还巧妙地设置了一些“工具箱”侧边栏,用简洁的列表形式总结了特定季节需要的工具和材料,这对于忙碌的现代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省去了在正文里大海捞针的烦恼。这种兼顾系统性和便捷性的编排方式,体现了作者对读者体验的深度体谅,让学习过程流畅而高效,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人与自然互动”这一主题的深刻探讨。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种花养草,更像是在引导你反思现代生活的节奏。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他谈到在修剪一株植物时,实际上也是在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他用了一种近乎冥想的口吻描述了等待种子萌芽的焦虑与喜悦,那种细腻的情感捕捉能力,让我这个平时对园艺兴趣泛泛的人,都开始认真思考如何为自己的阳台增添一抹绿意。书中穿插了几篇非常精彩的散文,篇幅不长,却字字珠玑,探讨了“慢生活”的哲学,认为在微小的生命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宁静。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章,作者分析了不同植物的“性格”,比如某种多肉植物的坚韧不拔,和另一种蕨类植物的温柔内敛,这种拟人化的描述,让植物仿佛拥有了生命,读者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亲近感。这种超越技术指导的深度,是许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别致,封面采用了那种复古的牛皮纸质感,搭配上烫金的艺术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精致的手绘插图,线条流畅,色彩柔和,描绘了各种花卉和园艺工具的细节。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纯粹的理论指导书,但事实证明,作者在叙事上非常用心。他没有直接堆砌技术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来引入主题。比如,开篇讲述了他与一位老园艺家在江南小院里的对话,那位老园艺家讲述了如何通过观察四季更迭来决定修剪时机,那种意境和哲理的结合,让我瞬间沉浸其中。文字的行文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深入的讲解,也有悠闲的闲谈,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尤其是一些关于土壤配比和光照角度的描述,作者用了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将土壤比作“大地的呼吸系统”,让我这个园艺新手也能迅速理解其中的奥妙。整体来看,这是一本从视觉到内容都充满了匠心的小册子,完全超出了我对普通园艺书籍的期待。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阅读的,因为市面上充斥着太多浮夸的“速成宝典”,总觉得这种名字听起来很美好的书,内容可能过于空泛。然而,这本书的实用性却让我刮目相看。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化且可操作的维护流程,尤其是在应对常见病虫害方面,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案非常具有针对性,并且推崇使用天然、低毒的方法。书中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详细列举了二十种最常见的家庭室内植物,针对每一种植物,都给出了“新手避雷指南”和“进阶养护技巧”,配有清晰的图表对比,非常直观。我按照书中的步骤尝试处理了我那盆久治不愈的月季黄叶问题,效果立竿见影。更重要的是,作者强调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他甚至建议读者建立一本“植物日记”,记录浇水频率、施肥时间等,这种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让园艺不再是碰运气,而是变成了一门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技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