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

电工与电子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毕淑娥 编
图书标签:
  • 电工技术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电力系统
  • 电子元件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传感器技术
  • 自动化
  • 电气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2363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840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编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电子电气基础课程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6
字数:6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工与电子技术》共18章,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电工技术,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稳态电路、电路的谐振、三相电路、电路的暂态过程、非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电动机及其控制。第二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内容包括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负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第三部分数字电子技术,内容包括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电路。第四部分电子电源,内容包括正弦波振荡电路、非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流线性稳压电源电路及开关稳压电源电路简介。第五部分电路的仿真,内容包括multisim仿真软件的简介和应用。
《电工与电子技术》各章有本章主要内容、引例、例题、思考题、引例分析和小结。每章配有适量的习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高等工科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本科教材,可供非电类各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其他各类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第一部分 电工技术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
1.1 电路作用与电路模型(1)
1.2 电路的物理量(2)
1.2.1 电流、电压和电位的概念(2)
1.2.2 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3)
1.2.3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4)
1.2.4 电流和电压的关联参考方向(4)
1.3 欧姆定律(5)
1.3.1 电阻元件(5)
1.3.2 欧姆定律(6)
1.4 电路中的功率(7)
1.5 基尔霍夫定律(8)
1.5.1 支路、结点和回路的概念(8)
1.5.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8)
1.5.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9)
1.6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10)
1.6.1 电阻的串联(10)
1.6.2 电阻的并联(11)
*1.6.3 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12)

.1.7 电源及其等效变换(13)
1.7.1 理想电压源(13)
1.7.2 理想电流源(14)
1.7.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14)
*1.8 电桥电路(16)
本章小结(17)
习题(18)
第2章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20)
2.1 支路电流法(20)
2.2 结点电压法(21)
2.3 叠加定理(23)
2.4 戴维南定理(25)
*2.5 含有受控电源的电路分析(28)
2.5.1 受控电源(28)
2.5.2 电路分析(28)
本章小结(30)
习题(31)
第3章 正弦交流稳态电路(33)
3.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33)
3.1.1 正弦量(33)
3.1.2 正弦量的三要素(34)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36)
3.2.1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6)
3.2.2 正弦量的相量形式(37)
3.3 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38)
3.3.1 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38)
3.3.2 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40)
3.3.3 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42)
3.3.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45)
3.4 阻抗及其串并联(45)
3.4.1 阻抗(45)
3.4.2 阻抗的串联(47)
3.4.3 阻抗的并联(48)
3.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49)
3.5.1 相量分析法(49)
3.5.2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举例(49)
3.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51)
3.6.1 瞬时功率(51)
3.6.2 有功功率(平均功率)(51)
3.6.3 无功功率(52)
3.6.4 视在功率(52)
3.7 功率因数的提高(53)
3.8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54)
3.8.1 串联谐振(55)
*3.8.2 并联谐振(56)
本章小结(57)
习题(58)
第4章 三相电路(61)
4.1 三相电源(61)
4.1.1 三相电源电压的产生(61)
4.1.2 三相电源的连接及提供的电压(63)
4.2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64)
4.2.1 三相四线制电路(64)
4.2.2 三相三线制电路(66)
4.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67)
4.3.1 对称三相负载相电压、相电流计算(67)
4.3.2 不对称三相负载的相电压、相电流的计算(68)
4.4 三相电路的功率(69)
本章小结(70)
习题(71)
*第5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73)
5.1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其分解(73)
5.1.1 非正弦周期信号(73)
5.1.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73)
5.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75)
5.2.1 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有效值(75)
5.2.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76)
5.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76)
本章小结(77)
习题(78)
第6章 线性电路的暂态过程(79)
6.1 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79)
6.1.1 暂态过程(79)
6.1.2 换路定则(80)
6.1.3 电路的初始值(81)
6.2 一阶rc电路的响应(82)
6.2.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82)
6.2.2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84)
6.2.3 rc电路的全响应(86)
6.3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86)
6.4 一阶rl电路的响应(89)
6.4.1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89)
6.4.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90)
6.4.3 rl电路的全响应(90)
本章小结(92)
习题(92)
第7章 变压器(95)
7.1 变压器的结构(95)
7.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96)
7.2.1 变压器的空载工作状态(96)
7.2.2 变压器的有载工作状态(97)
7.3 变压器的功能(97)
7.3.1 电压变换(97)
7.3.2 电流变换(98)
7.3.3 阻抗变换(99)
7.4 变压器绕组的连接(100)
7.4.1 同名端的判断(100)
7.4.2 绕组的连接(101)
7.5 自耦变压器(102)
本章小结(102)
习题(103)
第8章 电动机(104)
8.1 直流电动机(104)
8.1.1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04)
*8.1.2 直流电动机的使用(105)
*8.1.3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108)
8.2 三相异步电动机(108)
8.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108)
8.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10)
8.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112)
8.2.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115)
8.3 单相电动机(120)
8.3.1 电容式单相电动机(120)
8.3.2 罩极式单相电动机(120)
8.3.3 串励式单相电动机(121)
本章小结(122)
习题(122)
第9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124)
9.1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124)
9.1.1 手动电器(124)
9.1.2 自动电器(126)
9.2 常用低压控制电路(128)
9.2.1 直接启动控制电路(128)
9.2.2 正反转控制电路(130)
9.3 顺序控制(131)
9.4 行程控制(132)
9.5 时间控制(133)
本章小结(134)
习题(134)
第二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
第10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136)
10.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136)
10.1.1 本征半导体(136)
10.1.2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137)
10.1.3 pn结(138)
10.2 半导体二极管(140)
10.2.1 基本结构(140)
10.2.2 伏安特征(140)
10.2.3 主要参数(141)
10.2.4 应用举例(141)
10.3 特殊二极管(143)
10.3.1 稳压二极管(143)
10.3.2 发光二极管(144)
10.3.3 光电二极管(145)
10.3.4 光耦合器(145)
10.4 半导体三极管(145)
10.4.1 基本结构(145)
10.4.2 载流子分配及电流放大原理(146)
10.4.3 特性曲线(147)
10.4.4 主要参数(148)
10.5 场效应晶体管(150)
10.5.1 n沟道增强型mos管(151)
10.5.2 n沟道耗尽型mos管(152)
本章小结(153)
习题(154)
第11章 基本放大电路(157)
11.1 共发射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157)
11.1.1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157)
11.1.2 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157)
11.1.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159)
11.1.4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163)
11.1.5 放大电路的温度稳定性(164)
11.1.6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167)
11.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168)
11.2.1 静态分析(168)
11.2.2 动态分析(169)
11.3 多级放大电路(172)
11.3.1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172)
11.3.2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174)
11.4 差分放大电路(176)
11.4.1 静态(176)
11.4.2 动态(177)
11.4.3 输入-输出方式(177)
本章小结(178)
习题(179)
第12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183)
12.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183)
12.1.1 基本组成(183)
12.1.2 传输特性(184)
12.1.3 主要参数(184)
12.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模型和分析依据(185)
12.2.1 集成运放的理想模型(185)
12.2.2 分析依据(186)
12.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186)
12.3.1 比例运算电路(186)
12.3.2 加法运算电路(189)
12.3.3 减法运算电路(191)
12.3.4 微分运算电路(193)
12.3.5 积分运算电路(194)
12.3.6 其他线性应用电路(196)
12.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198)
12.4.1 电压比较器(199)
12.4.2 过零比较器(200)
12.4.3 限幅器(200)
12.5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201)
12.5.1 反馈的基本概念(202)
12.5.2 反馈的判别(202)
12.5.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改善(205)
12.6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208)
本章小结(209)
习题(209)
第三部分 数字电子技术
第13章 组合逻辑电路(214)
13.1 概述(214)
13.2 逻辑运算及门电路(214)
13.2.1 基本逻辑运算及其门电路(214)
13.2.2 复杂逻辑运算及其门电路(216)
13.2.3 正逻辑与负逻辑(218)
13.3 逻辑函数及其化简(218)
13.3.1 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常用定律及运算规则(218)
13.3.2 逻辑关系的描述方法(220)
13.3.3 逻辑函数的化简(223)
13.4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228)
13.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228)
13.4.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229)
13.5 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230)
13.5.1 运算电路(230)
13.5.2 编码器(233)
13.5.3 译码器(236)
13.5.4 数据选择器(241)
本章小结(245)
习题(245)
第14章 时序逻辑电路(248)
14.1 双稳态触发器(248)
14.1.1 概述(248)
14.1.2 基本rs触发器(248)
14.1.3 时钟触发器(250)
14.1.4 时钟双稳态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描述(261)
14.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264)
14.2.1 概述(264)
14.2.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264)
*14.2.3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267)
14.3 常用时序逻辑电路(268)
14.3.1 寄存器(268)
14.3.2 计数器(270)
本章小结(280)
习题(281)
*第15章 数字量与模拟量的转换(284)
15.1 数模转换器(d/a转换器)(284)
15.1.1 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284)
15.1.2 集成d/a转换器简介(287)
15.2 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288)
15.2.1 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288)
15.2.2 集成a/d转换器简介(289)
本章小结(291)
习题(291)
第四部分 电子电源
第16章 线性直流稳压电源(292)
16.1 整流电路(292)
16.1.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292)
16.1.2 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293)
16.2 滤波电路(295)
16.2.1 电容滤波电路(295)
*16.2.2 电感滤波电路(296)
*16.2.3 形滤波电路(296)
*16.2.4 各种滤波电路的比较(297)
16.3 稳压电路(297)
16.3.1 硅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297)
16.3.2 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299)
16.3.3 三端集成稳压器(300)
*16.4 开关型直流稳压电路(302)
16.4.1 串联开关型稳压电路(303)
16.4.2 并联开关型稳压电路(304)
本章小结(305)
习题(305)
第17章 振荡电源(307)
17.1 正弦波振荡电源(307)
17.1.1 自激振荡的条件(307)
17.1.2 rc振荡电源(309)
17.1.3 lc振荡电源(311)
17.2 非正弦波振荡电源(313)
17.2.1 矩形波振荡电源(313)
17.2.2 三角波振荡电源(317)
本章小结(319)
习题(320)
第五部分 电路的仿真
第18章 multisim仿真软件应用(322)
18.1 multisim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
方法(322)
18.1.1 multisim仿真软件简介(322)
18.1.2 multisim 8的基本功能介绍(322)
18.1.3 仿真电路的创建(326)
18.2 应用仿真软件分析电路(327)
18.2.1 基础电路的分析(328)
18.2.2 应用电路的分析(330)
本章小结(332)
习题(332)
附录1 色环电阻(334)
附录2 常用电动机的型号及主要参数(334)
附录3 常用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型号及主要参数(335)
附录4 常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型号及主要参数(336)
附录5 常用数字电路集成芯片的型号及引脚图(337)
习题答案(340)
参考文献(347)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电工与电子技术》的书籍,但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主题的图书简介。 --- 书名:《星辰的低语与潮汐的秘密:航海文明的兴衰史》 作者: 艾略特·凡尔纳 出版社: 寰宇文汇 出版年份: 2024年 --- 内容简介: 引言:被遗忘的蓝色史诗 在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中,陆地上的城邦与帝国往往占据了主要篇幅,然而,真正的全球化进程,却是由那些在无垠海洋上漂泊的先驱们开创的。本书并非探讨物质的构成或能量的转换,而是深入挖掘一个由风、水、星辰和勇气编织而成的文明形态——海洋航海文明。我们将时间轴拉伸至数万年前,探寻人类祖先如何从海岸线踟蹰,一步步将目光投向地平线之外,最终构建起连接世界的庞大网络。 第一部:风的驯服与木帆的时代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航海的黎明时期。我们仔细考察了古代文明,如波利尼西亚人、腓尼基人和维京人,他们如何在没有现代导航设备的条件下,仅凭对洋流、星象和鸟类的细致观察,完成了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 第一章:星盘与罗盘的哲学意义 在这一章中,我们探讨了古代导航工具的诞生及其对人类认知世界的深远影响。星盘不仅仅是测量天体角度的工具,它象征着人类试图将混沌的宇宙秩序化、可预测化的早期尝试。而早期罗盘(如磁性石的使用)则揭示了早期探险家对自然力量的原始敬畏与巧妙利用。我们分析了这些工具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天文学知识,重点在于它们如何将航海变成一门结合了艺术与科学的实践。 第二章:独木舟到盖伦帆船的演变 船舶技术的进步是海洋文明扩张的物质基础。本书详细描绘了从早期木筏到成熟的三角帆和方形帆船的演变过程。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船体结构对耐久性和载货能力的影响,而非其动力学效率。例如,对地中海盖伦帆船的设计哲学剖析,展示了如何在有限的材料下实现最大化的稳定性和装甲性,以适应地中海区域的贸易冲突。 第二章:海洋的语言:洋流、季风与船员的直觉 远航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对瞬息万变的大自然力量的解读能力。本章深入剖析了季风带的规律及其对古代贸易路线的决定性作用。我们重构了早期船员如何通过观察海浪的颜色、气味和特定海鸟的迁徙路径,来推断距离和天气变化。这是一种高度依赖经验、文化传承和群体直觉的知识体系,与现代基于精确计算的预测模型截然不同。 第二部:黄金、香料与地图的绘制 中世纪晚期至大航海时代,海洋不再是阻碍,而是通往财富与荣耀的坦途。本部分将重点放在商业动机和知识地理学的形成上。 第三章:香料之路的海洋重构 香料贸易是驱动全球化最早期的强大引擎。我们不再将重点放在香料的价值本身,而是分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如何为了控制香料供应链,进行大规模的地理探索。本书详细对比了绕过非洲南端和横渡大西洋这两种不同战略的地理风险评估、后勤压力以及对沿途土著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制图学的革命与“未知”的边界 早期航海图(如波托兰海图)的绘制方法和局限性,是研究古代信息传播的关键。本章深入探讨了制图者在信息匮乏下如何进行空间推断和艺术性填充。地图从单纯的航行辅助工具,逐渐演变为政治主张和领土野心的视觉体现。我们对地图上的“此处有龙”(Hic sunt dracones)进行语义学分析,探究这些空白区域如何影响探险家的心理预期。 第三部:海洋的社会结构与文化冲击 海洋文明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在于其独特的社会生态和心理建构。 第五章:船舱内的微观社会 一艘远洋船只,是一个高度自治、等级森严的临时社会。本章分析了水手、炮手、厨师和船长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工作分工和契约精神。这种高压、封闭环境下的社会互动,催生了独特的海洋俚语、民间传说和对“自由”的极端理解。我们关注船员的士气、营养状况对长期航行任务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应对长期与陆地隔绝带来的心理压力。 第六章:跨洋交流中的文化失真 当船只抵达陌生的海岸,知识的碰撞往往伴随着误解与冲突。本部分侧重于探险家记录中的文化偏见与刻板印象的形成。我们通过对比不同探险队对同一新大陆物种、习俗的描述,揭示了欧洲中心主义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扭曲了对世界的认知。这些记录成为了后世理解“他者”的基础,也为殖民扩张提供了心理上的合理化工具。 第七章:潮汐的隐喻:文明的兴衰周期 最后,本书探讨了海洋文明的内在周期性。当陆地贸易路线的效率提升,或者新的航海技术(如蒸汽船的出现)改变了游戏规则时,曾经辉煌的航海帝国如何逐渐褪色?我们认为,对海洋的依赖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其致命弱点。这种兴衰的模式,为我们理解任何依赖特定环境条件的文明形态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启示。 结语:深蓝色的遗产 《星辰的低语与潮汐的秘密》旨在重塑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将焦点从陆地转向海洋。它是一部关于人类面对未知时的勇气、知识的迭代、以及文化交流复杂性的史诗性考察。这不是一本关于工程或电路的书,而是一部关于风、帆、星辰和人类精神如何共同塑造我们今日世界的著作。 --- 目标读者: 历史爱好者、人类学家、文化地理学者,以及所有对早期全球化、古代航海技术与海洋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喜。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入门级的指导手册,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作者对技术细节的把握极其精准和深入。尤其是在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时,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P-N结的形成机制和反向偏置下的击穿现象,还配上了非常清晰的能带图解,这对于理解量子力学层面的行为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理论时所展现出的逻辑严密性,每一个推导步骤都清晰可见,毫不含糊。对于那些真正想弄明白“为什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藏。它不像有些书籍只是简单罗列公式,而是真正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我甚至发现,书中的某些章节对新型微纳器件的原理也有所涉及,这说明作者的研究视野非常前沿,跟得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读完后感觉自己对整个电子学科的脉络都有了一个更宏大、更系统的认识。

评分

从学习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非常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比如,在初期的章节里,作者先用最简单的直流电路来建立读者的信心,然后逐步引入交流电的相量分析,再过渡到更复杂的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每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都会回顾并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深化,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我尤其喜欢它在每一章末尾设置的“自检与思考”环节,那些问题设计得很有启发性,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复述,而是要求读者进行综合运用和批判性思考。这迫使我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必须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理解模型。这种教学设计,极大地培养了读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希望系统掌握一个学科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化的引导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质感,色彩搭配也挺高级的,让人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想深入阅读的冲动。我一开始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关于这个领域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容易挑花眼。但是翻开第一页我就发现,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不像传统的教材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了大量的实例和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讲到基础电路原理的时候,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一个家用电器的维修小故事引入,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这种寓教于乐的写法,极大地降低了我学习的门槛,让我这个对技术有点畏惧的读者也能很快进入状态。尤其是其中关于电磁感应部分的讲解,用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场域概念具象化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理解的知识点,在这里读起来却感觉豁然开朗。整体来看,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号适中,图文并茂,阅读体验非常好。这本书绝对是那种适合初学者入门,但同时也能给有一定基础的人带来新视角的优秀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一提,这在专业技术书籍中往往是被忽视的细节。纸张选择得很好,厚实而略带哑光,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电路符号和波形图都绘制得极其清晰、线条锐利,即便是非常复杂的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图,也能分辨出每一个细微的连接和标识。我之前读过一些印刷质量较差的书,很多细小的电阻值或晶体管的标注都模糊不清,阅读体验极差。而这本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体现了出版方对专业读者的尊重。此外,书中的附录部分也非常实用,包含了常用的物理常数表、单位换算以及一些标准元器件的典型参数范围,这些零碎但必需的信息都被整合在一起,省去了我频繁查阅其他资料的麻烦。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一个精心制作的、让人愿意长期珍藏和使用的工具。

评分

我是一个工作了几年,但基础有些薄弱的工程师,买这本书主要是想找一本能帮我“查漏补缺”的工具书。这本书的表现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实用性体现在每一个角落。比如,在关于电源设计的部分,作者不仅讲解了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还非常贴心地加入了关于纹波抑制和电磁兼容性(EMC)的实操建议。这些都是书本上很少深入讲解,但在实际工作中又非常关键的内容。我根据书中的故障排查流程图,成功解决了一个困扰我很久的电源稳定性问题。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直奔主题,专注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痛点。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应对真实的电路挑战。而且,书中大量的电路图和元件选型指南,都标注了具体的参数范围和适用场景,这种即学即用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评分

质量很好,是正版书,内容全面,讲解清楚

评分

跟介绍一样

评分

为了应付考试买的书,还可以,满厚的,内容也应该比较全

评分

不错的书不错的书不错的书

评分

很好很强大。。。。。。。。。

评分

不错 服务很好 没发票 后补了

评分

很好,内容全面,够用了

评分

内容看起来不太容易。

评分

质量不错,配送挺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