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乘用车销量达1970.06万辆,同比增长9.9%,增速比2013年下降5。8个百分点。而SUV销量达410.58万辆,同比增长36.4%。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越野和四驱车,也越来越渴望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玩转四驱:图解四驱汽车构造与越野驾驶》的读者针对性很强、不单包括越野驾驶相关知识、也包括更多四驱汽车构造知识的图书。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前部分主要介绍四驱汽车的基础知识,让读者首先对四驱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后部分介绍了一些更加符合我们实际的越野驾驶及相关技能等。
对于一般的四驱车爱好者和四驱车主,对本书知识的需求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例如刚开始可以先了解相关部件能实现的功能和作用、不同四驱系统的差别等(如可以了解汽车差速器可以使发动机的动力自如地传递到四个车轮,但四个车轮之间在行驶中又不互相干涉),随着对四驱认识的不断深入,就可以了解相关部件构造及原理(如差速器的种类及其不同的构造与原理知识)
对于四驱车爱好者、四驱车主及部分汽车从业人员,通过对本书的深度阅读,对四驱汽车的构造及越野驾驶技巧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玩转四驱:图解四驱汽车构造与越野驾驶》前半部分以介绍知名品牌四轮驱动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为主,并且是从四轮驱动系统的基础知识开始介绍,包括差速器、差速限制器、分动器以及电子限滑辅助等先进的四驱技术。本书还以大量篇幅介绍了四驱技术在轿车和跑车上的应用等,力图让读者对四驱技术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书后半部分以介绍实用的越野驾驶技巧为主,包括在各种路面上的越野攻略、风险防范、陷车救援等实用技能。
前言
第一章 四驱演义 1
第1节 从两轮驱动到四轮驱动 1
第2节 从四驱赛车到四驱轿车 4
第二章 四驱力量 6
第1节 轮上力量分析 6
第2节 驱动转矩分配 12
第三章 差速器 14
第1节 四驱汽车特点 15
第2节 奇思妙想差速器 16
第3节 差速器的先天弱点 2 0
第四章 差速限制器 22
第1节 差速限制方式 2 3
第2节 差速器锁止 2 4
第3节 差速限制器 2 6
第4节 电控多片离合器 2 8
第5节 液控多片离合器 3 0
第6节 黏性耦合器 3 1
第7节 双重多片离合器 3 2
第8节 托森差速器 3 4
第9节 冠齿差速器 3 6
第10节 电子限滑辅助 3 8
第五章 分动器 4 0
第1节 分动器的作用 41
第2节 分动器形式 42
第3节 分动器进化 45
第4节 分动器档位 47
第六章 四驱系统 49
第1节 分时四驱系统 5 0
第2节 全时四驱系统 52
第3节 适时四驱系统 54
第4节 可选四驱系统 56
第5节 全地形响应系统 58
第七章 四驱品牌 60
第1节 大众4MOTION四驱系统 60
第2节 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 62
第3节 奔驰4MATIC四驱系统 64
第4节 宝马xDrive四驱系统 72
第5节 HALDEX(翰德)四驱系统 75
第6节 法拉利4RM四驱系统 78
第7节 吉普汽车四驱系统 80
第8节 路虎汽车四驱系统 82
第9节 保时捷汽车四驱系统 88
第10节 MINI ALL4四驱系统 90
第11节 丰田适时四驱系统 91
第12节 本田SHAWD四驱系统 92
第13节 斯巴鲁左右对称全时四驱系统Symmetrical AWD 94
第14节 日产GTR跑车ATTESA ETS 四驱系统 96
第八章 四驱汽车构造 97
第1节 四驱汽车布置方式 9 7
第2节 越野型四驱汽车设计 10 6
第九章 预防危险 111
第1节 越野前准备 111
第2节 越野中困境应对 114
第3节 越野后检查 118
第十章 四驱汽车操作 119
第1节 档位选择 119
第2节 加速踏板控制 124
第3节 方向盘控制 126
第十一章 爬坡和下陡坡 128
第1节 上坡 129
第2节 爬坡失败 132
第3节 下陡坡 136
第4节 侧陡坡 14 0
第十二章 泥地和湿草地 144
第1节 泥中深浅 144
第2节 泥中驾驶技巧 148
第3节 泥地轮胎 150
第4节 湿草地 151
第十三章 涉水 152
第1节 认识危险 153
第2节 防护与准备 154
第3节 涉水技巧 156
第4节 出水后检查 158
第十四章 沙地和岩石 159
第1节 沙地和快走 159
第2节 岩石 162
第十五章 冰雪 164
第1节 速度和制动 165
第2节 摆脱困境 166
第十六章 车辙 167
第1节 车辙 167
第2节 坑凹路面 170
第十七章 救援 172
第1节 救援有危险 172
第2节 绞盘操作 174
附:四驱和越野术语 176
提起四驱,人们往往会想到在无路地段如履平地的越野车,想到冲出泥地、穿过雨林、翻越大山的越野场面。但是,现在这种真实的场面很难看到了,玩越野的人也少了,十年前各地越野俱乐部兴旺热闹、各种穿越活动频繁举行的情景,现在只剩下回忆了。同时,强调越野性能的汽车,在市场上也不太吃香了。虽然SUV的销量在中国一直暴涨,但其中越野性能卓越的汽车,畅销者凤毛麟角;而更多打越野牌的SUV,总是生意惨淡。
四驱系统五花八门难分辨现在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对汽车的消费口味也在不断调整,从轿车发展而来的城市SUV非常受欢迎。它们不仅外形有气势,而且油耗也不高,又和轿车一样容易驾驶,遇到稍复杂的路面也能轻松通过,价格要比纯越野型汽车便宜很多。结果是,城市SUV满路面都是,各个厂商和汽车品牌都在制造这种越野性能并不高的SUV,而且其中很多只是两轮驱动,根本没有四驱系统。
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厂商的追求。为了满足多样化的购车者口味,汽车厂商开发出了五花八门的四驱技术,工作原理不都一样,定位用途各有不同,四驱性能更是千差万别,即使一些专业四驱玩家,也未必了解现在市场上的所有四驱系统(参见第六章和第七章)。
四驱技术不仅为越野服务本书内容不仅介绍了越野车、SUV上的四驱系统,而且还介绍了轿车、跑车上应用四轮驱动的魅力的四驱技术,可以让读者对四驱技术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其实,世界上第一辆四驱汽车就是一辆赛车。
我们知道,四驱技术在SUV和越野车上的用途主要是为了提高通过性,让汽车能越过更大的障碍,拥有更高的脱困能力。轿车上采用四驱技术的目的则有所不同:一是提高主动安全性,让轿车遇到湿滑路面时也能安全快速通过;二是提高操控性能,即快速通过弯道的能力。跑车上采用四驱技术的目的也有差别:一是提高操控性能,即快速通过弯道的能力;二是在起步和急加速时能够让四个车轮同时分担驱动力,以免因动力输出太强大而导致车轮空转。
分动器和中央差速器失宠现在路面上的四驱汽车中,多数并没有配备传统四驱汽车上必不可少的分动器和中央差速器,大多数只是用一个小巧的电控多片离合器来替代庞大笨重的分动器和中央差速器。即使吉普、路虎、奔驰、奥迪、丰田、三菱、日产等著名四驱汽车制造商,都开始在一些四驱车型上采用电控多片离合器来替代分动器和中央差速器了。可以说,采用前横置发动机的四驱汽车,基本上都没有了分动器和中央差速器,它们几乎都是用一个多片离合器来完成动力分配和中央差速任务的。
电子技术大显神威应用广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汽车上的电子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四驱技术方面,现在最新的四驱系统越来越依赖电子技术了,号称“智能四驱”的车型越来越多。如上面提到的替代分动器和中央差速器的电控多片离合器,它就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来实现对四驱系统进行主动控制的利器。它可以根据行驶信息和驾驶信息,主动调节前后驱动转矩分配和阻止车轮打滑。另外,现在几乎已成四驱汽车上标配的电子限滑辅助技术,可以利用ESP系统对打滑车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来阻止车轮打滑,将驱动转矩传递到另一侧不打滑的车轮上,从而帮助车辆脱困。
差速限制方式是四驱核心四驱系统中包括很多装置和技术,但如果能弄明白某个四驱系统的差速限制方式,那么你就能明白这个四驱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也就知道不同四驱系统之间的差别了,因此,本书将差速限制器单独作为一章内容来重点介绍。可以说,四驱技术的进步,其实就是差速限制方式的进步,由原来的差速锁进化到现在的电子限滑辅助,由原来的分动器和中央差速器进化到现在的电控多片离合器,都代表了四驱系统的发展趋势,也说明了差速限制方式在四驱技术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议读者将本书第四章“差速限制器”作为重点阅读内容,并在以后汽车厂商推出新型四驱系统时,重点关注其差速限制方式的设计。
从一个长期关注四驱车论坛和社群的玩家角度来看,一本有价值的书籍,必须要有其“独家秘笈”或者至少是颠覆传统认知的部分。我阅读了很多官方的技术手册,它们大多中规中矩,不会透露太多厂家的核心秘密。因此,我期待《玩转四驱:图解四驱汽车构造与越野驾驶》能在一些冷门但关键的技术点上有所突破。比如说,关于四驱车动力系统的热管理,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下的电机损耗和电池衰减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散热设计来延长零件寿命。又或者,在复杂的电子控制单元(ECU)配置方面,作者是否提供了一套经过实战检验的、适用于不同气候和湿度条件的参数设置模板?如果书中能对这些专业玩家才会关注的“边角料”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答,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过其定价,成为我工具箱里必备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插图风格,坦白说,比我预想的要更为精致和专业一些。我之前看过一些DIY类的书籍,要么是复印件一样的粗糙印刷,要么就是为了凑页数而塞满的无关紧要的图片。但《玩转四驱:图解四驱汽车构造与越野驾驶》的图文排版处理得非常到位,色彩运用既不过于花哨,又能清晰地勾勒出零件的细节和组装的步骤。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车身重量分配和空气动力学设计的部分。一个成熟的四驱车手都知道,光堆砌昂贵的零件是不够的,如何让车子在高速过弯时保持稳定,如何通过调整重心来应对不同的赛道布局,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图解案例,比如如何使用不同材料的轮毂来微调重心,或者针对高速直道和复杂S弯道,分别推荐哪些车壳造型是最优解。如果书中能够深入到这些细微之处,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说明书,而更像是一本赛场经验的宝典。
评分最后,我关注的是这本书对于“故障排除”和“高级改装”的涵盖程度。赛车比赛中,突发状况是家常便饭,零件的突然断裂、电子元件的失灵,甚至是因为轻微的震动导致的螺丝松脱,都可能瞬间让你从第一名跌到最后。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组装一个完美的赛车,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在赛场上如何快速识别故障源并进行现场抢修。例如,出现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时,最快的手动调整方案是什么?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如何用最简单的随身工具进行临时的结构加固?此外,关于“魔改”的部分,即在不违反比赛规则的前提下,利用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知识对标准件进行个性化改造的经验分享,也令我十分好奇。如果书中能提供几种不同预算下的“极限性能改装方案”的对比分析,那将是对我个人改装理念的一次巨大启发。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越野驾驶”这一块的阐述深度。四驱车比赛不光有平坦赛道上的速度比拼,更有复杂的坡道、跳台和崎岖路段的挑战。很多入门书籍对于越野部分的描述,常常是一笔带过,只教你如何装上避震和较高的轮胎就万事大吉了。但真正的越野,涉及到悬挂行程的调校、扭力输出的控制以及面对不同坡度时的油门反馈时机。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驾驶技巧,通过图解的方式清晰呈现出来的。比如,面对一个接近垂直的爬坡点,正确的入弯角度和加速时机应该如何把握?在高速冲过跳台后,如何通过车身姿态的微小调整,来确保落地后的稳定性和后续的加速衔接?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模拟场景的分析图,比如从侧面展示车轮受力变化,那无疑将极大地帮助我理解并掌握这些高阶的越野技巧。
评分拿到这本《玩转四驱:图解四驱汽车构造与越野驾驶》的时候,我内心是抱着极大的期待的。毕竟,我对四驱车的热爱由来已久,从小学时代对着商店橱窗里那些风驰电掣的小车直流口水,到现在自己动手改装和调试,一路走来,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市面上很多关于四驱车的书籍,要么过于偏向技术宅的深度解析,全是复杂的电路图和机械原理,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纯粹的入门指南,内容浅尝辄止,对于想要进阶的玩家来说简直不够用。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平衡理论与实践,既能让我了解四驱车“为什么”跑得快,又能手把手教我“如何”做出调整的书。所以,当我翻开这本的时候,我立刻被它的排版和内容所吸引。它似乎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四驱车的奥秘。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对于不同底盘结构、电机性能匹配以及传动系统优化的独到见解,希望能从中找到提升赛车性能的“金钥匙”。
评分非常好,,,
评分很受用
评分总体上来说还可以吧,以后还会买!
评分。。。。。。。。。。。。。,,,,,,,
评分非常好,非常喜欢
评分比较有参加价值的一本书,可以学四驱的知识!
评分…………………
评分总体上来说还可以吧,以后还会买!
评分挺全面的,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