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发展史 [The Histoy of Aircraft Gas Turbine Engin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A Tradition of Excellence]

美国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发展史 [The Histoy of Aircraft Gas Turbine Engin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A Tradition of Excellenc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詹姆士·圣·彼得(James St.Peter) 著,张健 译
图书标签:
  • 航空发动机
  • 燃气涡轮
  • 美国
  • 历史
  • 技术发展
  • 航空工业
  • 工程技术
  • 飞机
  • 发动机
  • 航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5093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324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航空发动机出版工程
外文名称:The Histoy of Aircraft Gas Turbine Engin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A Tradition of Excellence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美国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发展史》用讲故事的方式,系统介绍了美国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自诞生之日起到20世纪末,5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经典飞机用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涡喷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涡轴发动机和涡桨发动机及其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目录

1 弗兰克·惠特尔爵士和英国第一台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
2 汉斯·冯·欧海恩博士和德国第一台航 空燃气涡轮发动机
3 美国早期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发展
4 内森·普莱斯与洛克希德公司的L—1000
5 GE公司和英国
6 西屋电气公司的创新与发展
7 GE公司采纳新思想和美国技术
8 战后发动机的发展始于普惠公司
9 普惠公司的多转子概念
10 涡轴发动机的发展
11 涡桨发动机的发展
12 高马赫数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
13 可调压气机技术
14 高推重比涡轮喷气发动机
15 加力涡扇发动机
16 大涵道比和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17 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用燃气涡轮发动机
18 巡航导弹动力的发展
19 研究与技术重点

附录部分 发动机的特点和性能参数
ATF3
F100
F101
F102
F103
F106
F107
F108(CFM56)
F109
F110
F117
F118
F119
F401
F402
F404
F405
GE4
I—A
J30
J31
J33
J34
J35
J40
J42
J47
J48
J52
J54
J57
J58
J60
J65—W—20,J65—W—420
J69
J71
J73
J75
J79
J85
J93
J97
J400
J402
T31
T34
T53
T55
T56
T58
T60
T63
T64
T65
T67
T72
T76
T400
T406
T700
T800
TF30
TF33
TF34
TF35
TF37
TF39
TF41
TFE731
索引

精彩书摘

  《美国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发展史》:
  1940年末,普惠公司的霍布斯与麻省理工学院的J.C.亨塞克讨论了凯利汀斯基的设计方案,然后,霍布斯要求凯利汀斯基对其方案进行初步的性能计算。这些计算结果非常乐观,其单位燃油消耗率为0.34—0.27磅/(马力·时),当时最后的活塞发动机该数据是0.42磅/(马力·时)。这些非常有利的单位燃油消耗率迎合了普惠公司对陆军航空队新型远程轰炸机(即后来的B—36)动力的招标。因此,普惠公司同意投资凯利汀斯基设计方案的初步研究。94年5月开始进行发动机及其安装的初步设计。设计结果使普惠公司认为,虽然该发动机比常规活塞发动机重50%,但是,其较轻的附件重量可以抵消一部分。作为公司投资项目,开始了该发动机的部件试验。到1941年春末,普惠公司的工程师完成了4000—5000马力涡桨发动机的初步设计。但是直到1943年,项目进展不大,还没有解决这一创新概念发动机的基本问题。在整个战争期间,普惠公司持续开展小规模的试验研究和长周期的部件研究。
  凯利汀斯基发动机发展的一个特点是普惠公司秘密地开展研制工作。施莱弗指出,普惠公司拒绝提供PT—1的相关信息,即使对NACA也保密。普惠公司意识到各军兵种希望飞机发动机公司不要参与涡喷发动机研制,集中力量为赢得战争生产活塞发动机。普惠公司是大西洋两岸秘密开展研究工作的公司之一。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美国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发展史的书籍的简介,不包含原书内容,力求详尽且自然: 《航空动力学的先驱:二十世纪航空引擎的演进与影响》 本书深入探讨了二十世纪航空发动机技术从早期活塞式向喷气推进的革命性转变,聚焦于这一技术飞跃对全球航空、军事和工业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不侧重于某一特定国家或某一特定类型的发动机,而是以更宏观的视角,剖析了航空动力学在技术、材料科学和工程哲学层面的总体发展脉络。 第一部分:黎明前的探索——航空动力的早期尝试 在喷气时代的曙光到来之前,航空动力学主要依赖于内燃机和螺旋桨的协同作用。本部分将详述这一时期的工程挑战与创新。 首先,我们回顾了航空活塞发动机的黄金时代,从早期的直列、星形到液冷设计。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提高压缩比、优化气门正时和采用先进的燃油系统来榨取更多的功率。讨论了诸如可靠性、重量功率比以及高空性能限制等关键瓶颈。这些限制直接催生了对全新推进方式的迫切需求。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喷气推进的理论萌芽。书中考察了诸如布洛赫、帕潘等早期思想家对热力学循环在航空应用中的理论构想。这一阶段,空气动力学与热力学的交叉研究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动力。我们详细剖析了最早期的实验性涡轮结构,它们虽然未能实用化,却为后来的技术突破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国家和研究机构在同一时期独立或相互启发地发展出的基本喷气理论,揭示了科学发现的普遍规律。 第二部分:喷气时代的崛起——涡轮发动机的通用性探索 随着第一台实用的喷气发动机的诞生,航空动力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本部分将超越单一国家的视角,审视不同类型的涡轮发动机在世界范围内的早期发展和竞争态势。 我们首先系统地梳理了涡轮喷气(Turbojet)发动机的原理和结构演变。从最早的轴流式和离心式压缩机的对比,到燃烧室设计的革新,以及涡轮叶片材料的初步尝试,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这一时期的研究核心在于如何在高推重比下保持足够的运行稳定性。 随后,本书深入探讨了涡轮螺旋桨(Turboprop)发动机作为一种过渡和补充动力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在亚音速巡航中的经济性优势,以及在控制复杂性上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尤其是在桨叶设计、变速箱减速比优化方面的工程难题。 第三部分:迈向超音速与高效率——涵道风扇的革命 进入二十世纪中叶,对速度和燃油效率的追求将航空发动机推向了更复杂的设计领域。本部分聚焦于涡轮风扇(Turbofan)技术的全球性突破及其对民航业的重塑。 书中详细解析了低涵道比到高涵道比设计的演进过程。这不仅仅是增加风扇直径的问题,更涉及了对气流分离、风扇叶片气动布局的精细调控,以及对低压压气机和高压涡轮的重新匹配。我们探讨了不同制造商在解决风扇噪音和振动问题上的创新方法。 同时,本书也考察了对超音速飞行至关重要的加力燃烧室技术。分析了从简单燃料喷射到复杂涡轮进口空气导流的复杂设计演变,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来提升超音速飞机的机动性和低速可控性。 第四部分:材料、控制与未来的展望 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流体动力学领域的进步。本部分着眼于支撑复杂热力学循环的工程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的突破: 重点阐述了耐高温合金和复合材料在涡轮叶片、燃烧室以及进气道中的应用。分析了定向凝固技术、单晶叶片技术如何使得发动机的涡轮进口温度得以显著提高,从而直接提升了热效率。探讨了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作为下一代结构材料的潜力与当前面临的挑战。 电子控制系统的接管: 本部分详细描述了从机械式调速器到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系统的转变。分析了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和软件算法如何实现对燃料流量、排气喷口几何形状以及防喘振保护的实时、精确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 最后,本书展望了航空动力学在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时的发展方向。考察了对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燃烧室设计(如LPP技术),以及对未来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兼容性的引擎适应性研究。 《航空动力学的先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严谨且富有洞察力的全球视角,理解航空发动机这一复杂集成系统的百年发展轨迹,及其对现代文明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近乎学术研究的体验,它远远超越了普通“发动机发展史”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美国如何通过集中优势力量攻克极端工程难题的史诗。这本书的严谨性,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工程学基础知识,否则可能在某些深入的技术讨论中感到吃力。然而,正是这种门槛的存在,保护了其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使其成为一个可靠的参考源泉。阅读完后留下的印象,不是某一个精彩的瞬间,而是一种对工业体系、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的系统性理解。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飞机性能的飞跃,都建立在一个异常坚实、且不断被挑战和重塑的动力系统基础之上,这本书就是对这段不屈不挠的工程之旅的最好注脚。

评分

翻开内页,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时间跨度感,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工程师们汗流浃背、对着图纸争论不休的场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明显是按照技术演进的脉络来组织的,它没有过多地渲染那些传奇性的工程师个人事迹,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技术本身的迭代和关键创新上。我特别留意到关于早期轴流压缩机设计的章节,那一段文字的描述,那种对气动效率提升的执着和对结构强度的苛刻要求,让人不禁对那个时代的工程美学肃然起敬。如果说有什么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作者在描述某一特定发动机型号的诞生时,所引用的那些看似枯燥的测试数据图表,正是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勾勒出了技术成熟的艰难历程。它迫使读者必须放慢速度,去消化那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性能曲线,这绝对不是快餐式的阅读体验,而是一场需要投入精力的技术考古。

评分

从排版和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看,这本书的编辑团队显然在尊重历史原貌和提供现代可读性之间做出了平衡。虽然部分早期技术图示显得有些斑驳陈旧,但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方式反而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我尤其欣赏那些专门辟出的“案例分析”部分,它们通常聚焦于某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动机项目,从最初的概念设计,到首次试飞,再到最终的战场部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视图。这种由点及面的研究方法,使得读者可以很清晰地追踪到某一项创新是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并最终影响了整个航空工业的走向。读到这些部分时,我忍不住会去想象,当这些新式引擎第一次点火成功时,机库里的人们是何等的激动与敬畏,那种突破物理极限的成就感,是文字难以完全捕捉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本身就透露着一种厚重感,那种老派的、严谨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了,硬壳精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很有阅读的欲望。其实,我对于航空工程领域的研究不算深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好奇心,想了解那些飞在天上的钢铁巨兽背后的动力源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至今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显然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科普读物,它似乎扎根于那个大萧条后到冷战高峰的特定历史时期,那种国家意志与技术突破紧密交织的氛围,我想光是从书名的严谨性就能窥见一斑。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早期的涡轮机设计是如何克服材料科学的限制,如何在早期的风洞试验中蹒跚学步,最终蜕变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强大引擎。这本书的体量也让我感到它包含了海量的原始数据和详尽的工程图解,这对于任何想深入探究技术细节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藏。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显示出作者对历史脉络的清晰把握。它似乎并不满足于简单地罗列时间线上的成就,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技术背后的“为什么”。例如,在讨论从活塞式发动机向涡喷过渡的关键节点时,书中对于当时空军对推重比和高空性能的迫切需求与现有材料技术之间的矛盾,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剖析。这种将技术发展置于宏大战略背景下的叙事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我感觉作者在撰写时,一定是大量查阅了当时美国官方机构的报告和内部会议记录,因为很多细节的描述,那种对设计决策流程的还原,简直如同亲临现场一般。它成功地将一个纯粹的技术主题,提升到了关于国家工业能力和军事战略博弈的高度来审视,让读者体会到每一次引擎叶片角度的微调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时代的重量。

评分

分享一下,不错

评分

希望是正版!

评分

基础知识,书籍不错!

评分

物流一如既往的快,书不错

评分

不错的书,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评分

书不错,应该是正版!

评分

没有彩页,都是资料,非常实用,也很专业,物有所值的一本书

评分

用来重温学习的书,正品,有质量保证。

评分

原装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