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生産的倫理

貨幣生産的倫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許爾斯曼 著,董子雲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8081528
版次:1
商品編碼:1048795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奧地利學派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0
字數:218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金融危機之後,為避免實體經濟陷入低迷,世界各國(包括中國)都采取瞭一係列刺激政策來恢復經濟和信心。這些政策當中就包括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增加貨幣供應量。這樣做可謂立竿見影,但可能隨之而來的通貨膨脹卻不能不讓人擔憂,一旦猛虎齣籠,為害更甚。那麼通貨膨脹的危害在哪裏,根源又在何處呢?對此,《奧地利學派譯叢:貨幣生産的倫理》給齣瞭一個大膽然而徹底的解決方案。一般人們都關心貨幣取得和使用的倫理問題(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關心貨幣供應量是過多還是過少,但少有人會對國傢發行貨幣、規定法定貨幣的行為本身産生懷疑,即貨幣生産的倫理問題。作者從奧地利學派主張私有産權和市場機製的基本觀點齣發,對國傢壟斷貨幣生産的倫理正當性提齣質疑,指齣法定貨幣纔導緻瞭法定或授權的通貨膨脹(fiat inflation),這進而導緻一係列在社會、文化乃至精神方麵的嚴重後果。作者呼籲變革現有的貨幣體製,認為解決之道並不是要廢棄紙幣,而是要廢除國傢在貨幣生産上的一係列特權,允許公民自由選取貨幣。

內容簡介

   控製通貨膨脹一直是各國貨幣當局宣稱的政策目標之一。然而事實是,通貨膨脹有利於新增貨幣的一個擁有者——貨幣的生産者,在現今的貨幣銀行體製下,也就是各國央行及其政府;其代價則是損害經濟體中其他民眾的利益。
   作者指齣,現今的貨幣銀行體製——閤法僞造、法定壟斷、法定貨幣法、閤法中止償付——是問題的根源;它所造成的法令性通貨膨脹,不隻危害經濟,更對社會造成文化和心靈的貽害。
   關於貨幣獲取和使用的倫理討論和訓誡從古至今不絕於耳,而現在是到瞭重新對貨幣生産的倫理問題加以認真檢視的時候瞭。

作者簡介

約爾格·吉多·許爾斯曼(Guido Hülsmann),齣生於1966年,現為法國昂熱大學法律、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美國米塞斯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金融市場的政治經濟學、貨幣銀行學等。2007年齣版的Mises:The Last Knight of Liberalism 是第一本關於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長篇傳記,在一韆多頁的篇幅中,詳細敘述瞭米塞斯的生平,並在曆史背景中解讀其作品和思想。其他專著還包括:Kritik der Dominanztheorie(1993)、Logik der W?hrungskonkurrenz(1996)、Ordnung und Anarchie(2007)、The Ethics of Money Production(2008)、Praxeological Papers(即齣)。

目錄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導論
第一部分 自然的貨幣生産原理
第一章 貨幣
第二章 貨幣憑證
第三章 市場過程中的貨幣
第四章 關於貨幣生産的功利性考量
第二部分 通貨膨脹
第五章 通脹概說
第六章 地下通貨膨脹:僞造貨幣憑證
第七章 政府?瞭:法律特權下的通脹
第八章 閤法僞造
第九章 法定壟斷
第十章 法定貨幣法
第十一章 閤法中止償付
第十二章 紙幣
第十三章 法令性通貨膨脹的文化和心靈貽害
第三部分 貨幣秩序和貨幣體係
第十四章 貨幣秩序
第十五章 民族國傢內的法令性貨幣體係
第十六章 國際銀行體係,1871—1971
第十七章 國際紙幣體係,1971—?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譯後記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作者所說的“貨幣生産”不是通常意義上所指的“賺錢”,而是在整個經濟生活中作為一種商品的貨幣的實際生産。我們選擇何種貨幣用於交換,是不需要由政府來確立和規定的。

評分

    不過請注意,減低成色形式的通脹跟銀行業時代,尤其是我們這個紙幣時代的通脹相比還是輕度的。1066年至1601年,英國的銀磅成色減低瞭三分之一。 換言之,500年跨度的時間段裏,英格蘭國王膨脹瞭貨幣供應量0.3倍。相比之下,見證現代銀行業齣現的其後200年,膨脹倍數是16。而從1973年1月到2003年1月短短三十年間,美元(M1)幾乎增至原來的5倍。[《貨幣生産的倫理》第6章第1節,減低鑄幣成色]

評分

物流快,包裝好,性價比高,滿意。

評分

    這裏說的自然秩序指行為人自願閤作中形成的秩序。自願閤作在這裏指的是,在絲毫不侵犯他人財産,且自身財産也不受侵犯的前提下相互提供支持。相對而言,這裏說的特權秩序是指那些侵害自願、侵犯個人財産的製度安排。這裏僅挑選幾個史實,讓普通人瞭解貨幣生産從自然秩序嚮特權秩序墮落簡史,或者說,通貨膨脹的幾個案例。

評分

評分

  試看當前的美國房地産熱。許多美國人完全相信,美國房地産是經濟生活中一場必贏的賭博。無論在股市上或其他經濟層麵發生瞭什麼,房地産都會升值。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找到瞭搖錢樹,曆史數字可證實這一點。當然,這種信仰是一種幻想,並且恰恰是經濟過熱的特徵,人們把各種重要的考量拋諸腦後。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貨幣生産者——美聯儲——有可能已經進入瞭惡性通貨膨脹的早期階段,大體上還看不齣來的唯一原因,是由於大部分的新鈔票已輸齣到瞭美國境外……因為紙幣生産者貌似可以令任何人走齣睏境,市民們在投機中鋌而走險;他們指望紙幣生産者來幫助他們擺脫睏境,尤其當很多其他人都這麼乾時。為有效打擊這種行為,人們必須廢除紙幣。各種規製隻不過是將鋌而走險的行為驅趕到新的渠道而已。

評分

奧派經濟學,好好研究

評分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嗬嗬”瞭一下,有二:1、又是“憂傷”;2、作者在自序中說不喜歡名傢推薦,但是腰封上又是“叮叮當當”的一串名字。不過看完自序又引得我繼續看下來,同樣有二:1、文辭清淡不乏細緻,映上封麵的淡綠色很有點“通感”的感覺;2、八點檔元素的傢族史。(--!好吧,“八卦”是女人的公因式。)    我覺得,這一定是個愛看電影的妹子。(--!好吧,隻有這種不著調的稱呼我纔覺得親近。)她能用輕聲細語的言辭洇暈開一個一個鏡頭感十足的畫麵,來講一個以“顛沛”為主題的故事,她說“說不齣理由”地喜歡特呂弗,那便是被他的錯總交雜的小宇宙吸引瞭去吧,她講故事也是在當導演哪。    有一個地方,我印象尤為深刻,也尤為喜歡。當她想要交待一下自己並未曾親見的上一輩的情殺事件時(P25,最後一段),你能感覺到,她像是在描繪一個電影的場景。聲音,無聲的歡樂節奏、噗通的心跳聲、嗤嗤的血管破裂聲、氣球爆裂聲、皮鞋聲;顔色,紅氣球、白色襯衣、紅色血泊;動態,心跳,血管爆裂,氣球鋪天蓋地地飄來又爆裂,皮鞋來到眼前。具有張力的音效、視覺衝擊的色彩,這都太像是電影片段瞭,“就仿佛有無數的紅氣球鋪天蓋地地朝他飄來”這又帶上一些實驗電影的感覺。對我來說,映入眼裏的是綫性排列的文字,但是流入大腦就匯成瞭立體的畫麵,看這一段實在是種過癮的體驗。大概,她把聽來的故事先在自己大腦裏電影化,再講給彆人聽吧。    除卻語言敘述上的驚喜,這其實是個實在夠壓抑的故事,封麵上“異鄉人、外來客”六個字似乎一直纏繞在這一傢人身上。作者那段陰暗公寓閉塞角落裏的童年記憶像是發瞭黴一樣,我感覺這更是因為“父親”這一角色的缺失,在這段孤單的成長史中,父親鬼魅一般偶爾齣現又不聲不響地消失,這更加放大瞭父親在這裏的影響。    想來父親真是將“顛沛”二字詮釋瞭個透徹,一路從大陸顛沛到颱灣,最後連名字都不是自己的,從這一個女人顛沛到另一個女人,最後卻在一間齣租屋裏選擇自殺。他來來去去地在找什麼?我猜,排遣漂泊旅途的孤獨感吧,像是房子之於母親,像是學業之於“我”,像是年輕姑娘之於父親,像是各種所求之物之於YMS以及其他排不上的字母的女人們,但這些又怎麼能是長久可靠的呢。這讓我想到,某次實習期間有一次外齣,迴公司的時候齣租車被吭哧吭哧地堵在立交橋上,看著前方艷名遠播的“大褲衩”我想,最後我將什麼都剩不下吧,所有的時間、熱情都投給瞭這個堵得不能再堵的“心髒”,我在這熠熠生輝的帝都是要做什麼呢?所以,在他們有空停歇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想,我這一路是在做什麼,就像是河內街頭的老白人,“奇怪自己怎麼會走到人生的這一步”。溫泉洗去的憂傷,應該是獨行路途上的風塵吧,但路途一直嚮前,風塵一直不斷。    讓人覺得感動的是,最後“我”憑著父親死前的一張登機牌,逆流而上,尋找父親的最後一夜。這是最近的距離也是最遠的距離,近,是你能看其所看,聞其所聞;遠,是即便你能感到自己與他並肩站立卻仍不能感其所感。可我又覺得,這糟糕的一段路上,是父親最能充盈“我&rdq

評分

書寫的很好,學習中感覺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