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名:八萬四韆問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齣版社: 深圳報業集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版次 1
印刷時間:2016-07-01 印次 1
ISBN:9787807097396
字數:字
頁碼:頁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定價:45元
編輯推薦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四年來首部作品
“佛法能夠解決你們的所有問題”
內容簡介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四年來首部作品。“佛法能夠解決你們的所有問題。”
宗薩仁波切在《八萬四韆問》前言中寫道:“當我和中國朋友們吃飯或喝咖啡時,他們並沒有把我當成預測彩票中奬號碼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探究未知事物的願望,引燃瞭很多場對話的火花。”
書中所論,都是大傢所關心的話題,同時也可能是一個熱心尋求智慧的中國人常遇到疑惑的地方。包括如何認識佛教、因果與輪迴、佛法與日常生活、煩惱、愛情、關係、婚姻、我執、上師、活佛、傳承、佛教與現代教育、佛教與藝術、佛教與社會等。宗薩仁波切以超凡的智慧和幽默的語言為舟楫,幫助大傢在這個物質主義空前強大的世界裏弄明白自己是誰,從哪裏來,要去往哪裏。
這本小書,將為人們解答所有問題。
作者簡介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當今影響力的佛教上師之一,
全世界公認極具創新精神的年輕仁波切。
秉持不丹藏傳佛教優良傳承,倡導無宗派運動。
著作《正見》引發中國知識分子學佛熱潮,
另著有《人間是劇場》《佛教的見地與修道》《不是為瞭快樂》等多部著作。
曾導演電影《高山上的世界杯》《旅行傢與魔法師》。
建立“悉達多本願佛學會”,全球設有十一處教學與修行中心;
創辦“欽哲基金會”與“蓮心基金會”兩處公益機構;
發起“八萬四韆”公益計劃,目標是將所有佛陀的教言翻譯為現代語言,並免費與大眾共享。
目錄
001 認識佛教
佛教是獲得解脫和自由之道。
023 關於因果與輪迴
輪迴中的事情隻會暫時顯得美好。
051 關於修心和修行
修心的目標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
077學修佛法與日常生活
學修佛法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從我們誤認為是現實的那種幻覺中逃離。
105 關於煩惱、愛情、關係、婚姻與我執
你感到孤單和無聊,所以想要一個伴侶;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獨立。
137乘
佛法就像不同種類的醫藥與療法,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163上師和傳承
上師是醫生,我們是病人,而佛法是藥。
187活佛體製與轉世
有時候我想我寜願在城市的某個地方重生為妓女,這樣可以避開精神物質主義的貪腐而利益眾生。
203 佛教與現代教育、藝術及社會
我們的孩子正在忘記自己是人。
229 關於死亡
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大部分。事實上,在佛教裏,死亡隨時都在發生。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極其精妙,讀起來完全不像是在啃一本嚴肅的“佛理教材”,倒更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老到的智者,在溫暖的午後,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智慧。文字的質感非常獨特,既有古老的韻味,又不失現代語境下的親切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舉例論證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不動聲色的幽默感,它巧妙地消解瞭佛法可能帶來的距離感。很多章節,我都會忍不住停下來,對著書中的某句話反復默念,思考它與我自身經驗的連接點。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是我閱讀體驗中的一大亮點。它沒有給我標準答案,但卻教會瞭我如何更好地提齣問題,如何更有耐心地觀察自己和世界,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遠比直接灌輸道理來得有效和持久。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簡直是一門藝術。它不是綫性的、一本正經地從A講到Z,而是像一個精心編織的網絡,各個章節之間相互呼應,層層遞進,又彼此獨立。你可以隨機翻開任何一頁,都能獲得即時的啓示,但若按部就班地讀下去,又能體會到更宏大、更係統的思想框架是如何構建起來的。我個人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談到“放下”這個主題時的處理方式。他沒有用那種激進的、要求人立刻斬斷一切的口吻,反而展現齣一種極大的耐心和慈悲,理解瞭“放下”過程中的掙紮和反復。這種深刻的同理心,讓讀者在閱讀時感到無比的安全和被接納,從而更願意敞開心扉去接受那些挑戰固有認知的觀點。
評分作為一名對東方哲學頗有涉獵的讀者,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重新詮釋經典概念時,展現齣瞭令人耳目一新的洞察力。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橋梁,連接瞭古代的智慧與當代人麵臨的復雜情感和倫理睏境。很多我以為已經理解透徹的佛教術語,經過作者的重新闡釋,立刻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書中的案例分析,現實得令人心驚,它們不是遙遠的傳說,而是我們身邊正在上演的悲喜劇。這種極強的代入感,使得理論不再是漂浮的口號,而是具有落地力量的工具。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教導”,而是在被“邀請”,邀請進入一個更廣闊、更少評判的理解空間。對於那些尋求務實解決方案而非僅僅是精神慰藉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精神衝擊是緩慢而深遠的,不像某些暢銷書讀完後熱度很快消退,它更像是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石頭,漣漪久久不散。我發現自己在閱讀完後,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都變得更加從容瞭,那種急於辯解或自我辯護的衝動明顯減弱瞭。這要歸功於作者對於“心識運作模式”的精妙剖析。他沒有將“心”描繪成一個需要被嚴格控製的對象,而是將其視為一個需要被理解和溫柔對待的自然現象。全書行文流暢自然,語言精準有力,幾乎沒有冗餘的詞句。它成功地做到瞭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不失文學的美感和可讀性,是近年來我讀到的最值得推薦的精神食糧之一。
評分這部作品的深度和廣度,簡直讓人嘆為觀止。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法的書,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探險指南。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凡,將那些看似玄奧的哲理,闡述得清晰而富有畫麵感,仿佛能直接觸摸到那些智慧的脈絡。我特彆喜歡他探討“痛苦的本質”那幾章,不是那種空泛的說教,而是切入生活最細微之處,讓人不得不反思自己是如何構建和維係那些不必要的煩惱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日常的衝突和睏境有瞭一種全新的、更具包容性的視角。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給予的,它真正做到瞭指引而非強迫,讓人自願地去探索內在的可能性。對於那些在現代生活中感到迷茫,尋求真正安寜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沙漠中的甘泉,值得反復咀嚼,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