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文章很多具有普遍的永恒的意義和價值,常讀常新,例如《文學談》說:“在中國,有産與無産者兩個階級儼然存在,但是,說也奇怪,這隻是經濟狀況之不同,其思想卻是統一的,即都是懷抱著同一的資産階級思想。”又如《竹林的故事序》中,“其實這一部分未始不足以代錶全體:一個失戀的姑娘之沉默的受苦未必比蓬發薰香,著小蠻靴,胸前掛雞心寶石的女郎因為相思而長籲短嘆,尋死覓活,為不悲哀,或沒有意思。”這可以看作“人的文學”精神的一個注腳。
評分希望集齊全套三十七本
評分一般十月齣版社都會齣平裝和精裝,但已經通過博客詢問過止庵先生,這套書暫時沒機會齣精裝本。
評分周作人的文章我看過的很少,如今已經全無記憶瞭--這不能全怪我,林語堂,周作人,梁實鞦這些屬於被封殺的範疇。以後留意,或可以看上幾篇瞭。
評分今年是龍年,閱讀周作人先生的《談龍集》,好年,好景,好書,好文章!
評分還不錯,附庸風雅一下
評分 評分《復堂日記補錄》,同治七年十二月下雲:初十日閱《夷堅誌》畢,文敏喜記科舉小吉凶,宋時科目之蔽已深,士大夫役誌於此,可想見也。案譚君所語甚有見識。大抵中國士人之陋習多起源於科目,觀於韓愈可知唐時已然,至今乃曆韆餘年,益積重而難返矣。看近代人筆記,所舉之人必稱官銜,所記之事多是談休咎因果,而歸結於科名之得失,熱中之態可掬,終乃至於戒牛肉惜字紙,以求冥佑,卑鄙已甚,真足為人心世道之害也。凡筆記如能無此數者,便已足取,雖是談酒色財氣,作市井語,亦總尚勝一籌耳。餘嘗謂讀書人笥中不妨有淫書,但案頭不可有《陰騭文》,《棘闈奪命錄》一類善書,蓋好色尚是人情,隻須戒邪淫便是閤法,若歸依道士教,已止去白蓮教一間,無以愈於吃菜事魔人矣。孔子論人事隻講仁恕,正是儒傢的本色,孟子說義,便已漸近法傢瞭,老莊覺得仁恕也濟不得事,凡事想到底自都不免消極。總之古來聖人何嘗說及那些怪語,而後來士人津津樂道,此正是儒之道士化,蓋曆漢唐宋明而遂完成,其源流不自外來,其影響亦不及於外國,與女人纏足的曆史很有點相像,此一節亦甚可注意者也。
評分《苦雨齋譯叢》16種、《周氏兄弟閤譯文集》4種及目前正在編訂的《周作人譯文全集》中,可以一窺端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