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野趣盆栽
作 者:林國承 著
I S B N:9787533538453
齣 版 社:福建科技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1年8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11年8月第1次
字 數:
頁 數:219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紙 張:膠版紙
原 價:38元
編輯推薦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在花市中看到擺在地上待價而沽的山采老樹頭,總是讓人痛心。為瞭滿足老樹速成的心理,賣傢深入山林,挖掘老根。然而,盆景真的必須如此栽植嗎? 看到林國承先生的作品,悶瞭許久的疑問,自然解開瞭。林國承的盆栽,就是有著說不齣的自然天成,就像明代書畫傢徐渭所說:“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我想他是喜愛自然、深解植物語言的人。
林國承雖然大隱於市,30多年來卻毫無間斷地,每天天一亮就齣發,一個人在山上自己的農場裏“上班”,更難得的是,農場裏的許多植物都是由各處撿迴來的種子播種,或是由小枝扡插繁殖的,小小一盆,往往已經照顧瞭一二十年。他從不使用鋁綫纏樹造型,認為不自然,不過他自有讓植物生長的各種方式。長年與植物相處,他瞭解植物,熟悉它們的各種需求,正因如此,纔能如徐渭的後兩句“不信試看韆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農場裏韆百盆植物都像他的傢人,每一株的高度多少、乾圍多粗、換過幾次盆、盆高幾厘米,他都瞭如指掌,他說:“我的腦子就是用來記這些的。”他的許多種植心得,本書都將詳說。
蒔花植卉是許多人的興趣,製作盆景卻往往被認為有些難度,不敢介入。其實,瞭解植物並不難,用心加上經驗,就能纍積功力。當然,掌握前人的經驗,就如園藝作業中的壓條法,更能嫁接專傢數十年的功力。如果你還是對自己沒信心,就從身邊的野花野草開始吧!
古人雲:“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一點不假,如果你剛吃完一個果或是橘子、龍眼、荔枝,收拾種子,就可以擇期播種,培育一盆果樹盆栽,甚至種成果樹森林。遇到有人除草、砍樹,剪幾段細枝帶迴傢扡插,許多珍品的分身,就靠這門簡單的技術;若遇工程整地,可先行搶救中意的野花野草迴來;如果發現被丟棄的盆栽,也可以撿迴傢,試試你能否妙手迴春。其實,園藝素材又何需一定要到花市尋找,有時,自傢花盆裏,風、鳥帶來的種子長成瞭“雜草”,收起欲除之而後快的衝動,稍微料理,移入新盆,這些雜草就會展現意想不到的風姿。
當你真能領略“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後,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寶,大自然當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時必須注意的是“弱水三韆,隻取一瓢”。作者在書中特彆強調,個人的能力有限,野外采集時,擷取自己能夠照顧的數量即可。尤其在各保護區內,或是麵對保護植物,都應嚴守分寸,一介不取。園藝是“美”之事,當從養心為美開始,方能培育齣具有氣質的作品。
嘗試種野花野草,除瞭滿足園藝喜好外,還要對野生植物的生長狀況進行觀察。傳統的盆景,很少取材草本植物,因為花草的四季變化太大,尤其一年生花草,更不宜修剪,對於專業者而言,既無挑戰性,又沒有能夠長期悉心培育的成就感。然而,許多花草,如綬草、夏枯草、耳挖草等的葉、花、果實都非常具有觀賞性,即使隻能作為短期欣賞,也值得用心栽培。
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是造型的好材料,也 能考驗能力,值得長期投入心力。如能獲取本書的技法,纍積自身的經驗,便能輕鬆上手,但要讓盆景格調臻於上乘,勤於對大自然的觀察與提高美的涵養,纔是不二法則。
本書撰寫過程長達兩年,感謝林國承先生在此期間容忍編輯的一再打擾,不斷提供作品,且不厭其煩地示範各種步驟解說。此外,配閤編輯工作兩年的攝影師連慧玲小姐,她要求完美、熱情投入的工作精神,尤其令人欽佩。為瞭讓書中盆栽具有居傢擺飾的氣氛,我們努力尋找鄰居朋友美麗的居傢作為拍攝現場,也獲得他們的慷慨相助,能成就此書,真是諸多感激。
內容簡介
《野趣盆栽》介紹瞭盆栽的基本入門知識,並收錄瞭草本植物、蕨類植物、爬藤植物和木本植物等盆栽實例,著重介紹它們的栽培與養護、取材與繁殖,同時配插大量高清晰彩色圖片,幫助讀者 全麵地瞭解各種盆栽的特徵和栽培養護應用等,讓讀者在盆栽的觀賞、栽養、造型中享受無限樂趣。
作者簡介
林國承,1953年生於颱灣屏東。颱灣藝專音樂科理論作麯組畢業。1978年至今,潛心於盆景創作。曾任颱北市勞工部門職訓所、七星綠化基金會、綠化聯盟、各社區大學園藝講師。曾於颱灣陶朋捨、新象藝術中心、敦煌藝廊、誠品書唐、士林官邸舉辦十數次個人展覽。著有《小品盆栽》、《把綠帶迴傢》等。於颱北陽明山馬槽農場,專研小品盆景近30年,尤其喜歡栽植土生土長的樹木、花草,從采集種子、扡插等開始。細心培育小苗,一盆一盆修剪養護,使之成為藝術盆景。盆栽之美在於道法自然。長久體味造化的他,不僅深諳植物的生長,對於配盆、植苔、附石等,更有獨到的見解,手中一盆盆的植物,不必纏繞任何鋁綫,各種造型也能渾然天成。連牆角常見、不起眼的野草,也被賦予全新的形象。觀賞他的盆栽藝術,有時恍如置身綠草如茵的園林,有時又像來到一株參天老樹之下,這正是他妙手創造的綠野老林。
我對園藝的熱愛源於一種想要掌控和創造微型生態係統的衝動,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名中帶有“盆栽製作教程”和“盆景製作攻略”的字樣時,我立刻下單瞭。我期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園藝大師,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修剪那些造型奇特的灌木,如何通過水石組閤來營造齣水流的動感。可是,當我深入閱讀後發現,書中對於“攻略”的闡述更多集中在對傳統古典盆景美學的探討上,比如如何把握“留白”的意境,如何通過極簡的造型來錶達深邃的哲學思想。這些固然高雅,卻讓我的實際操作熱情有點冷卻下來。我想學習的是如何用比較粗放、不拘一格的方式來打理我的小院子裏的花草,讓它們看起來像是自然生長,而不是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書中花瞭大篇幅去講解如何通過特殊手法對鬆柏進行“蟠紮”和“縮剪”,這需要極高的技巧和時間投入,對於我這種隻能在周末打理一下花盆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般的門檻。我真正需要的,是那種關於如何選擇適閤陽颱光照條件的植物、如何應對常見病蟲害的快速處理方法,以及如何設計齣兼具美觀和易於維護的休閑式盆栽布局。目前看來,這本書更像是為專業盆景藝術傢準備的進階讀物,而不是麵嚮廣大“休閑養花”愛好者的入門指南。
評分購買這本書時,我最看重的是它所標榜的“新手養花種植”的友好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從最基礎的步驟開始教起,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育苗盆、如何正確播種,以及如何識彆剛發芽的幼苗是否健康。這本書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語言優美,充滿瞭對植物的熱愛和敬畏。但是,它似乎假設讀者已經對植物的基本生理結構有所瞭解。例如,在介紹扡插繁殖時,書中直接跳到瞭“選擇最適閤的生根激素進行處理”的步驟,而對於“什麼是理想的扡插基質”、“如何保持濕度但又不至於積水”這些新手最關心的問題,卻一帶而過。書中大量的篇幅被用來描述如何將盆栽融入傢居裝飾的整體風格,探討如何通過植物的顔色和紋理來呼應現代主義或波西米亞風格的室內設計。這固然增加瞭書籍的藝術品位,但對於一個急於讓手裏那顆小樹苗活下去並茁壯成長的園藝小白而言,這種“裝飾性指導”的優先級遠低於“生存性指導”。我需要的是如何讓它“活下來”,而不是如何讓它“看起來最搭”。整體閱讀下來,感覺像是在看一本設計雜誌,而不是一本紮紮實實的生存指南。
評分這本《野趣盆栽》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些充滿生機的小型景觀,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帶進瞭遠離塵囂的山野之中。我滿懷期待地翻開第一頁,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如何在傢中打造這種“野趣”的實用指南。然而,書中的內容似乎將更多的筆墨放在瞭對各種珍稀植物的形態描述和它們在自然界中的生態習性上,這對於一個初次接觸盆栽製作的新手來說,信息量實在太大瞭,而且有些過於學術化瞭。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用身邊常見的材料,一步步地搭建起一個能展現自然風貌的微縮世界。例如,書中對於土壤配比的講解非常專業,涉及到瞭各種礦物質和腐殖質的精確比例,這讓我這個隻是想讓幾株多肉植物長得好看點的普通愛好者感到無從下手。我期待的教程是那種“一看就會,一做就對”的實操手冊,而不是一本植物學百科全書。如果能多一些圖文並茂的製作流程,清晰地標明每一步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哪怕是選擇最基礎的組閤,相信對入門者會更有幫助。目前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在欣賞一本精美的攝影集,而不是一本可以動手實踐的教程書。我希望能從中找到那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動手樂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層麵,這讓我想起瞭以前讀過的那些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專業書籍,雖然內容深度足夠,但對於我日常生活的指導意義似乎並不大。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和裝幀給我一種非常樸實和貼近自然的感覺,讓人聯想到泥土的芬芳和清晨的露水。我買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學習一些“園藝打理技巧”,尤其是在日常養護方麵,比如澆水頻率、施肥時機和換盆的竅門。我遇到的最大睏擾是,不同季節、不同盆器、不同種類的植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差異巨大,我需要一個清晰的參考框架來避免“好心辦壞事”。然而,書中在“打理技巧”這部分的內容相對單薄,或者說,它提供的技巧更多地是基於對特定植物長期觀察的結果,而不是一套通用的、可復製的養護流程。例如,它提到瞭一種需要“深層乾燥”的土壤處理方法,但沒有詳細說明在不同濕度環境下如何精確判斷“深層乾燥”的標準——是手感、重量,還是其他更科學的指標?此外,關於肥料的使用,書中推薦瞭幾種自製的有機肥配方,聽起來很環保健康,但配比的精確度難以把握,稍有不慎就可能燒根。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針對新手常犯的錯誤(比如過度澆水、光照不足)進行集中講解和“避坑指南”,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介紹植物本身的美好。對於一個渴望通過閱讀獲得即時幫助的讀者來說,這種偏嚮理論和哲思的描述,顯得有些疏離瞭實際操作的緊迫感。
評分我購買《野趣盆栽》是抱著一種放鬆心情、享受“休閑養花”樂趣的期待。我希望通過製作盆栽,能從日常的壓力中抽離齣來,享受那種慢節奏的創造過程。書中對盆景美學的探討,無疑是深刻的,它引導讀者去思考“時間在生命中的痕跡”和“人對自然的馴服與順應”。然而,這種深度的思考,有時候反而成瞭實際動手的阻力。我嘗試按照書中的某一個“野趣組閤”進行模仿,結果發現,書中推薦的那些特定形狀的苔蘚、需要特定角度切割的石塊,在本地的花卉市場幾乎找不到替代品,或者價格高昂得令人望而卻步。這本書似乎更傾嚮於展示一種理想化的、在特定資源環境下纔能實現的盆景藝術,而不是提供一套更具普適性的、基於不同資源限製下的“野趣”解決方案。我更需要的是靈活性——如何用最容易獲取的材料,搭配齣一種“有野趣”的感覺,而不是嚴格遵循某種固定的範式。例如,書中沒有提及如何利用一些常見的落葉、小石頭或迴收材料來增加盆栽的自然肌理感,這使得想要復刻書中的場景變得異常睏難,也削弱瞭其作為一本“攻略書籍”的實用價值。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很好得一次購物,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很好得一次購物,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很好得一次購物,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