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野趣盆栽
作 者:林国承 著
I S B N:9787533538453
出 版 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8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1年8月第1次
字 数:
页 数:219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纸 张:胶版纸
原 价:38元
编辑推荐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在花市中看到摆在地上待价而沽的山采老树头,总是让人痛心。为了满足老树速成的心理,卖家深入山林,挖掘老根。然而,盆景真的必须如此栽植吗? 看到林国承先生的作品,闷了许久的疑问,自然解开了。林国承的盆栽,就是有着说不出的自然天成,就像明代书画家徐渭所说:“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我想他是喜爱自然、深解植物语言的人。
林国承虽然大隐于市,30多年来却毫无间断地,每天天一亮就出发,一个人在山上自己的农场里“上班”,更难得的是,农场里的许多植物都是由各处捡回来的种子播种,或是由小枝扦插繁殖的,小小一盆,往往已经照顾了一二十年。他从不使用铝线缠树造型,认为不自然,不过他自有让植物生长的各种方式。长年与植物相处,他了解植物,熟悉它们的各种需求,正因如此,才能如徐渭的后两句“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农场里千百盆植物都像他的家人,每一株的高度多少、干围多粗、换过几次盆、盆高几厘米,他都了如指掌,他说:“我的脑子就是用来记这些的。”他的许多种植心得,本书都将详说。
莳花植卉是许多人的兴趣,制作盆景却往往被认为有些难度,不敢介入。其实,了解植物并不难,用心加上经验,就能累积功力。当然,掌握前人的经验,就如园艺作业中的压条法,更能嫁接专家数十年的功力。如果你还是对自己没信心,就从身边的野花野草开始吧!
古人云:“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一点不假,如果你刚吃完一个果或是橘子、龙眼、荔枝,收拾种子,就可以择期播种,培育一盆果树盆栽,甚至种成果树森林。遇到有人除草、砍树,剪几段细枝带回家扦插,许多珍品的分身,就靠这门简单的技术;若遇工程整地,可先行抢救中意的野花野草回来;如果发现被丢弃的盆栽,也可以捡回家,试试你能否妙手回春。其实,园艺素材又何需一定要到花市寻找,有时,自家花盆里,风、鸟带来的种子长成了“杂草”,收起欲除之而后快的冲动,稍微料理,移入新盆,这些杂草就会展现意想不到的风姿。
当你真能领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后,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宝,大自然当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时必须注意的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作者在书中特别强调,个人的能力有限,野外采集时,撷取自己能够照顾的数量即可。尤其在各保护区内,或是面对保护植物,都应严守分寸,一介不取。园艺是“美”之事,当从养心为美开始,方能培育出具有气质的作品。
尝试种野花野草,除了满足园艺喜好外,还要对野生植物的生长状況进行观察。传统的盆景,很少取材草本植物,因为花草的四季变化太大,尤其一年生花草,更不宜修剪,对于专业者而言,既无挑战性,又没有能够长期悉心培育的成就感。然而,许多花草,如绶草、夏枯草、耳挖草等的叶、花、果实都非常具有观赏性,即使只能作为短期欣赏,也值得用心栽培。
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是造型的好材料,也 能考验能力,值得长期投入心力。如能获取本书的技法,累积自身的经验,便能轻松上手,但要让盆景格调臻于上乘,勤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提高美的涵养,才是不二法则。
本书撰写过程长达两年,感谢林国承先生在此期间容忍编辑的一再打扰,不断提供作品,且不厌其烦地示范各种步骤解说。此外,配合编辑工作两年的摄影师连慧玲小姐,她要求完美、热情投入的工作精神,尤其令人钦佩。为了让书中盆栽具有居家摆饰的气氛,我们努力寻找邻居朋友美丽的居家作为拍摄现场,也获得他们的慷慨相助,能成就此书,真是诸多感激。
内容简介
《野趣盆栽》介绍了盆栽的基本入门知识,并收录了草本植物、蕨类植物、爬藤植物和木本植物等盆栽实例,着重介绍它们的栽培与养护、取材与繁殖,同时配插大量高清晰彩色图片,帮助读者 全面地了解各种盆栽的特征和栽培养护应用等,让读者在盆栽的观赏、栽养、造型中享受无限乐趣。
作者简介
林国承,1953年生于台湾屏东。台湾艺专音乐科理论作曲组毕业。1978年至今,潜心于盆景创作。曾任台北市劳工部门职训所、七星绿化基金会、绿化联盟、各社区大学园艺讲师。曾于台湾陶朋舍、新象艺术中心、敦煌艺廊、诚品书唐、士林官邸举办十数次个人展览。著有《小品盆栽》、《把绿带回家》等。于台北阳明山马槽农场,专研小品盆景近30年,尤其喜欢栽植土生土长的树木、花草,从采集种子、扦插等开始。细心培育小苗,一盆一盆修剪养护,使之成为艺术盆景。盆栽之美在于道法自然。长久体味造化的他,不仅深谙植物的生长,对于配盆、植苔、附石等,更有独到的见解,手中一盆盆的植物,不必缠绕任何铝线,各种造型也能浑然天成。连墙角常见、不起眼的野草,也被赋予全新的形象。观赏他的盆栽艺术,有时恍如置身绿草如茵的园林,有时又像来到一株参天老树之下,这正是他妙手创造的绿野老林。
这本《野趣盆栽》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些充满生机的小型景观,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远离尘嚣的山野之中。我满怀期待地翻开第一页,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在家中打造这种“野趣”的实用指南。然而,书中的内容似乎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对各种珍稀植物的形态描述和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态习性上,这对于一个初次接触盆栽制作的新手来说,信息量实在太大了,而且有些过于学术化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用身边常见的材料,一步步地搭建起一个能展现自然风貌的微缩世界。例如,书中对于土壤配比的讲解非常专业,涉及到了各种矿物质和腐殖质的精确比例,这让我这个只是想让几株多肉植物长得好看点的普通爱好者感到无从下手。我期待的教程是那种“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的实操手册,而不是一本植物学百科全书。如果能多一些图文并茂的制作流程,清晰地标明每一步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哪怕是选择最基础的组合,相信对入门者会更有帮助。目前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欣赏一本精美的摄影集,而不是一本可以动手实践的教程书。我希望能从中找到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手乐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读过的那些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书籍,虽然内容深度足够,但对于我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似乎并不大。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装帧给我一种非常朴实和贴近自然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泥土的芬芳和清晨的露水。我买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学习一些“园艺打理技巧”,尤其是在日常养护方面,比如浇水频率、施肥时机和换盆的窍门。我遇到的最大困扰是,不同季节、不同盆器、不同种类的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差异巨大,我需要一个清晰的参考框架来避免“好心办坏事”。然而,书中在“打理技巧”这部分的内容相对单薄,或者说,它提供的技巧更多地是基于对特定植物长期观察的结果,而不是一套通用的、可复制的养护流程。例如,它提到了一种需要“深层干燥”的土壤处理方法,但没有详细说明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如何精确判断“深层干燥”的标准——是手感、重量,还是其他更科学的指标?此外,关于肥料的使用,书中推荐了几种自制的有机肥配方,听起来很环保健康,但配比的精确度难以把握,稍有不慎就可能烧根。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针对新手常犯的错误(比如过度浇水、光照不足)进行集中讲解和“避坑指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介绍植物本身的美好。对于一个渴望通过阅读获得即时帮助的读者来说,这种偏向理论和哲思的描述,显得有些疏离了实际操作的紧迫感。
评分购买这本书时,我最看重的是它所标榜的“新手养花种植”的友好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从最基础的步骤开始教起,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育苗盆、如何正确播种,以及如何识别刚发芽的幼苗是否健康。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语言优美,充满了对植物的热爱和敬畏。但是,它似乎假设读者已经对植物的基本生理结构有所了解。例如,在介绍扦插繁殖时,书中直接跳到了“选择最适合的生根激素进行处理”的步骤,而对于“什么是理想的扦插基质”、“如何保持湿度但又不至于积水”这些新手最关心的问题,却一带而过。书中大量的篇幅被用来描述如何将盆栽融入家居装饰的整体风格,探讨如何通过植物的颜色和纹理来呼应现代主义或波西米亚风格的室内设计。这固然增加了书籍的艺术品位,但对于一个急于让手里那颗小树苗活下去并茁壮成长的园艺小白而言,这种“装饰性指导”的优先级远低于“生存性指导”。我需要的是如何让它“活下来”,而不是如何让它“看起来最搭”。整体阅读下来,感觉像是在看一本设计杂志,而不是一本扎扎实实的生存指南。
评分我对园艺的热爱源于一种想要掌控和创造微型生态系统的冲动,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名中带有“盆栽制作教程”和“盆景制作攻略”的字样时,我立刻下单了。我期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园艺大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修剪那些造型奇特的灌木,如何通过水石组合来营造出水流的动感。可是,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书中对于“攻略”的阐述更多集中在对传统古典盆景美学的探讨上,比如如何把握“留白”的意境,如何通过极简的造型来表达深邃的哲学思想。这些固然高雅,却让我的实际操作热情有点冷却下来。我想学习的是如何用比较粗放、不拘一格的方式来打理我的小院子里的花草,让它们看起来像是自然生长,而不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书中花了大篇幅去讲解如何通过特殊手法对松柏进行“蟠扎”和“缩剪”,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时间投入,对于我这种只能在周末打理一下花盆的上班族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般的门槛。我真正需要的,是那种关于如何选择适合阳台光照条件的植物、如何应对常见病虫害的快速处理方法,以及如何设计出兼具美观和易于维护的休闲式盆栽布局。目前看来,这本书更像是为专业盆景艺术家准备的进阶读物,而不是面向广大“休闲养花”爱好者的入门指南。
评分我购买《野趣盆栽》是抱着一种放松心情、享受“休闲养花”乐趣的期待。我希望通过制作盆栽,能从日常的压力中抽离出来,享受那种慢节奏的创造过程。书中对盆景美学的探讨,无疑是深刻的,它引导读者去思考“时间在生命中的痕迹”和“人对自然的驯服与顺应”。然而,这种深度的思考,有时候反而成了实际动手的阻力。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某一个“野趣组合”进行模仿,结果发现,书中推荐的那些特定形状的苔藓、需要特定角度切割的石块,在本地的花卉市场几乎找不到替代品,或者价格高昂得令人望而却步。这本书似乎更倾向于展示一种理想化的、在特定资源环境下才能实现的盆景艺术,而不是提供一套更具普适性的、基于不同资源限制下的“野趣”解决方案。我更需要的是灵活性——如何用最容易获取的材料,搭配出一种“有野趣”的感觉,而不是严格遵循某种固定的范式。例如,书中没有提及如何利用一些常见的落叶、小石头或回收材料来增加盆栽的自然肌理感,这使得想要复刻书中的场景变得异常困难,也削弱了其作为一本“攻略书籍”的实用价值。
评分好
评分很好得一次购物,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好得一次购物,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好得一次购物,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