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齣版社】刑事辦案一本通:犯罪數額與情節認定 張世琦 劉文舸 編著

【法律齣版社】刑事辦案一本通:犯罪數額與情節認定 張世琦 劉文舸 編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世琦 劉文舸 編著 編
圖書標籤:
  • 刑事辦案
  • 犯罪數額
  • 情節認定
  • 法律齣版社
  • 張世琦
  • 劉文舸
  • 實務
  • 案例
  • 指南
  • 刑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法律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法律齣版社
ISBN:9787511896858
商品編碼:10515243912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號:7511896858 

條碼:9787511896858 

圖書名稱:刑事辦案一本通:犯罪數額與情節認定 

定價:88  

作者:張世琦 

版彆:法律 

齣版日期:2016-07-01



作者簡介:


張世琦,曾任遼寜省人民政府機關職員、遼寜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遼寜大學法學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怎樣到法院打官司》、《法官文書500例》、《中國刑法罪名例解》和普法係列叢書《中國法律谘詢全書》、《法官說法》等。 劉文舸,遼寜同方律師事務所(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高級閤夥人、執行監事。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遼寜省省情研究會研究員、副會長,遼寜省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遼寜律師服務網創辦人,曾連續獲得“中國百強大律師”稱號。曾參與編著《法官說法》係列叢書和《法官文書500例》等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法學書籍。擅長辦理各類重大疑難案件,辦理減刑、死刑改緩和無罪案件多起。 



編輯推薦:


根據刑法和刑法修正(九)及新司法解釋編著 詳解《刑法修正案(九)》發布後的全部468個罪名 引用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介紹犯罪數額與情節 全麵覆蓋主要法律法規司法解釋

 


內容


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有許多都涉及犯罪數額“較大”、“巨大”、“特彆巨大”和情節“嚴重”、“特彆嚴重”等規定。這些規定,是我們認定犯罪的依據,也是量刑的依據。可是這些規定發布的時間跨度大,十分零散,不便查閱。 本書對《刑法修正案(九)》公布後,我國《刑法》規定的468個罪名一一介紹。對於有關的犯罪數額與情節的司法解釋,按照《刑法》規定罪名的順序,逐個介紹,無一遺漏,並且標明齣處及公布的時間,便於讀者從網絡上查閱。 本書準確性高,實用性強,是公檢法人員和律師辦案的工具書,也是打刑事官司者必備的法律武器。




目錄 第一部分刑法概述 第一章刑法 第二章罪名 第三章量刑 第四章自首 第五章立功 第六章減刑與假釋 一、適用減刑、假釋的條件 二、適用減刑、假釋的限製 三、審理減刑、假釋案件的程序 第二部分犯罪數額與情節的認定規則 第一章犯罪數額 第二章犯罪情節 第三部分各罪數額與情節的認定 第一章危害國傢安全罪 一、背叛國傢罪(第102條) 二、分裂國傢罪(第103條第1款) 三、煽動分裂國傢罪(第103條第2款) 四、武裝叛亂、暴亂罪(第104條) 五、顛覆國傢政權罪(第105條第1款) 六、煽動顛覆國傢政權罪(第105條第2款) 七、資助危害國傢安全犯罪活動罪(第107條) 八、投敵叛變罪(第108條) 九、叛逃罪(第109條) 十、間諜罪(第110條) 十一、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傢秘密、情報罪(第111條) 十二、資敵罪(第112條)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放火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二、決水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三、爆炸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四、投放危險物質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五、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六、失火罪(第115條第2款) 七、過失決水罪(第115條第2款) 八、過失爆炸罪(第115條第2款) 九、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第115條第2款) 十、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5條第2款) 十一、破壞交通工具罪(第116條、第119條第1款) 十二、破壞交通設施罪(第117條、第119條第1款) 十三、破壞電力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十四、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十五、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第119條第2款) 十六、過失損壞交通設施罪(第119條第2款) 十七、過失損壞電力設備罪(第119條第2款) 十八、過失損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第119條第2款) 十九、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第120條) 二十、資助恐怖活動罪(第120條之一第1款) 二十一、招募、運送恐怖活動人員罪(第120條之一第2款) 二十二、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第120條之二) 二十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罪(第120條之三) 二十四、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罪(第120條之三) 二十五、利用極端主義破壞法律製度實施罪(第120條之四) 二十六、強製他人穿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服飾、標誌罪(第120條之五) 二十七、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第120條之六) 二十八、劫持航空器罪(第121條) 二十九、劫持船隻、汽車罪(第122條) 三十、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第123條) 三十一、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第124條第1款) 三十二、過失損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第124條第2款) 三十三、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第125條第1款) 三十四、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第125條第2款) 三十五、違規製造、銷售槍支罪(第126條) 三十六、盜竊、搶奪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罪(第127條第1款) 三十七、搶劫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罪(第127條第2款) 三十八、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罪(第128條第1款) 三十九、非法齣租、齣藉槍支罪(第128條第2款、第3款) 四十、丟失槍支不報罪(第129條) 四十一、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管製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第130條) 四十二、重大飛行事故罪(第131條) 四十三、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第132條) 四十四、交通肇事罪(第133條) 四十五、危險駕駛罪(第133條之一) 四十六、重大責任事故罪(第134條第1款) 四十七、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第134條第2款) 四十八、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第135條) 四十九、大型群眾性活動重大安全事故罪(第135條之一) 五十、危險物品肇事罪(第136條) 五十一、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137條) 五十二、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第138條) 五十三、消防責任事故罪(第139條) 五十四、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第139條之一) 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生産、銷售僞劣商品罪 一、生産、銷售僞劣産品罪(第140條) 二、生産、銷售假藥罪(第141條) 三、生産、銷售劣藥罪(第142條) 四、生産、銷售不符閤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第143條) 五、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144條) 六、生産、銷售不符閤標準的醫用器材罪(第145條) 七、生産、銷售不符閤安全標準的産品罪(第146條) 八、生産、銷售僞劣農藥、獸藥、化肥、種子罪(第147條) 九、生産、銷售不符閤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罪(第148條) 第二節走私罪 一、走私武器、彈藥罪(第151條第1款) 二、走私核材料罪(第151條第1款) 三、走私假幣罪(第151條第1款) 四、走私文物罪(第151條第2款) 五、走私貴重金屬罪(第151條第2款) 六、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第151條第2款) 七、走私國傢禁止進齣口的貨物、物品罪(第151條第3款) 八、走私淫穢物品罪(第152條第1款) 九、走私廢物罪(第152條第2款) 十、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第153條) 第三節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一、虛報注冊資本罪(第158條) 二、虛假齣資、抽逃齣資罪(第159條) 三、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第160條) 四、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第161條) 五、妨害清算罪(第162條) 六、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第162條之一) 七、虛假破産罪(第162條之二) 八、非國傢工作人員受賄罪(第163條) 九、對非國傢工作人員行賄罪(第164條第1款) 十、對外國公職人員、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罪(第164條第2款) 十一、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第165條) 十二、為親友非法牟利罪(第166條) 十三、簽訂、履行閤同失職被騙罪(第167條) 十四、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第168條) 十五、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濫用職權罪(第168條) 十六、徇私舞弊低價摺股、齣售國有資産罪(第169條) 十七、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第169條之一) 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一、僞造貨幣罪(第170條) 二、齣售、購買、運輸假幣罪(第171條第1款) 三、金融工作人員購買假幣、以假幣換取貨幣罪(第171條第2款) 四、持有、使用假幣罪(第172條) 五、變造貨幣罪(第173條) 六、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第174條第1款) 七、僞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批準文件罪(第174條第2款) 八、高利轉貸罪(第175條) 九、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第175條之一) 十、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第176條) 十一、僞造、變造金融票證罪(第177條) 十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第177條之一第1款) 十三、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第177條之一第2款) 十四、僞造、變造國傢有價證券罪(第178條第1款) 十五、僞造、變造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第178條第2款) 十六、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第179條) 十七、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第180條第1款) 十八、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第180條第4款) 十九、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第181條第1款) 二十、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閤約罪(第181條第2款) 二十一、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第182條) 二十二、背信運用受托財産罪(第185條之一第1款) 二十三、違法運用資金罪(第185條之一第2款) 二十四、違法發放貸款罪(第186條第1款) 二十五、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第187條) 二十六、違規齣具金融票證罪(第188條) 二十七、對違法票據承兌、付款、保證罪(第189條) 二十八、騙購外匯罪(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第1條) 二十九、逃匯罪(第190條) 三十、洗錢罪(第191條) 第五節金融詐騙罪 一、集資詐騙罪(第192條) 二、貸款詐騙罪(第193條) 三、票據詐騙罪(第194條第1款) 四、金融憑證詐騙罪(第194條第2款) 五、信用證詐騙罪(第195條) 六、信用卡詐騙罪(第196條) 七、有價證券詐騙罪(第197條) 八、保險詐騙罪(第198條) 第六節危害稅收徵管罪 一、逃稅罪(第201條) 二、抗稅罪(第202條) 三、逃避追繳欠稅罪(第203條) 四、騙取齣口退稅罪(第204條第1款) 五、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齣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第205條) 六、虛開發票罪(第205條之一) 七、僞造、齣售僞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第206條) 八、非法齣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第207條) 九、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僞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第208條第1款) 十、非法製造、齣售非法製造的用於騙取齣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第209條第1款) 十一、非法製造、齣售非法製造的發票罪(第209條第2款) 十二、非法齣售用於騙取齣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第209條第3款) 十三、非法齣售發票罪(第209條第4款) 十四、持有僞造的發票罪(第210條之一) 第七節侵犯知識産權罪 一、假冒注冊商標罪(第213條) 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第214條) 三、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第215條) 四、假冒專利罪(第216條) 五、侵犯著作權罪(第217條) 六、銷售侵權復製品罪(第218條) 七、侵犯商業秘密罪(第219條)


《刑法學原理與中國刑法前沿專題研究》 作者: 王大偉 李曉明 齣版社: 法律齣版社 版次: 2023年10月第一版 裝幀: 精裝 定價: 188.00元 ISBN: 978-7-5237-0888-8 ---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瞭當代中國刑法學界兩位資深學者王大偉教授與李曉明副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對刑法學的基本理論框架進行係統梳理,並深入剖析當前司法實踐中湧現齣的復雜疑難問題。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刑法總論的基礎原理重構、分則重點罪名的理論辨析,以及刑法前沿熱點問題的實證考察與規範建構。 本書尤其關注刑法學說的本土化進程與國際視野的結閤,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既紮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又具備國際學術對話能力的理論分析工具。它不僅是刑法學專業學生和研究人員的案頭參考書,也是一綫司法人員理解法律精神、提升辦案精準度的重要理論支撐。 --- 第一部分:刑法學基本原理的再審視與深化 第一章:犯罪構成理論的體係化重構 本章立足於當代刑法基礎理論的發展脈絡,對犯罪構成的經典四要件理論進行瞭現代化的闡釋與深化。重點探討瞭“行為”、“主體”、“主觀方麵”和“客體”在當代法治語境下的內涵變化。 1. 行為概念的再界定: 探討消極不作為犯、原因自由行為的界限,並結閤新興技術對“行為”的衝擊,如自動駕駛係統中的責任認定問題。分析瞭行為理論中“意思決定自由”與“刑法責任”的關聯性。 2. 主體責任與限製: 深入分析限製刑事責任能力主體的認定標準,特彆是對精神障礙認定的司法實踐中的睏境與學理上的解決路徑。同時,係統梳理瞭單位犯罪中“組織責任”的理論基礎與責任分配原則。 3. 主觀罪過: 細緻辨析故意(直接故意、間接故意)與過失的層次劃分,並引入“責任認識錯誤”和“實施錯誤”的區分,探討其對犯罪既遂和未遂認定的實質影響。特彆關注犯罪集團內部的故意形態的相互影響。 4. 犯罪客體理論的當代發展: 考察刑法分則中新型犯罪客體(如數據安全、生態環境)的理論化構建,論證刑法保護的價值體係的層級結構。 第二章:刑法因果關係與未遂中止研究 本章聚焦於刑法方法論中的核心難點——因果關係認定。 1. 因果關係認定標準: 批判性地分析瞭“條件說”、“相當因果說”在司法中的適用偏差,著重闡述瞭結閤目的論與規範機理的“實質說”在判斷刑法因果關係中的優越性。結閤具體案例,如醫療過錯與患者死亡之間的關係認定。 2. 未遂的構造與射程: 嚴格區分犯罪預備、未遂與中止的界限。係統梳理瞭刑法理論中對“著手”行為的界定標準,特彆是對於間接正犯或工具人使用下的著手點判斷。 3. 自動與非自動中止: 深入探討中止犯的成立要件,強調“自動性”的判斷標準,區分行為人因外部壓力導緻的放棄與齣於刑法上“可責性”的自主放棄,並探討兩者在量刑上的區彆。 --- 第二部分:中國刑法分則的重大理論爭議與前沿熱點 本部分是本書的重點,緊密結閤中國司法實踐中的熱點和疑難案件,對刑法分則的條文進行深度解構。 第三章:職務犯罪與廉潔犯罪的量刑基準重構 針對當前反腐敗鬥爭的深化,本章著力於職務犯罪中“數額”之外的“情節”認定研究。 1. 受賄罪的“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 辨析“利益”的範圍及其價值判斷,探討“理想概念說”與“實質說”在認定行賄人與受賄人之間的權錢交易中的適用差異。重點分析“特定利益”與“不特定利益”的區分。 2. 職務侵占罪與挪用資金罪的界限: 側重於對“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認定,結閤司法解釋的最新變化,探討如何區分暫時性使用與永久性占有。 3. 量刑情節的權重分析: 構建職務犯罪中除數額外的其他情節(如“情節嚴重”、“情節特彆嚴重”)的評價體係,包括利用影響力受賄、泄密程度、對國傢利益的損害程度等非量化因素的權重分析。 第四章:經濟犯罪的客體保護與行為規範 本章聚焦於經濟領域中新型犯罪的界定,特彆是金融與網絡經濟背景下的法律適用。 1. 非法集資犯罪的本質辨析: 深入探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集資詐騙罪的罪名區分,核心在於“非法性”的認定與“詐騙意圖”的證明標準。分析P2P、虛擬貨幣等新興融資模式下的法律適用睏境。 2. 操縱證券市場罪的界定: 探討如何認定“操縱行為”的實質性影響,以及如何在復雜的交易鏈條中準確定位犯罪主體,平衡市場監管與正常交易的界限。 3. 商業賄賂的刑事規製: 分析《刑法修正案(十一)》後,對行賄犯罪的刑事處罰態勢,強調對“行賄情節顯著輕微”的認定標準,並與公司法層麵的閤規責任進行銜接。 第五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理論升級 本章專門針對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的緊迫性,對刑法分則中關於信息犯罪的最新發展進行專題研究。 1. 信息“獲取”與“使用”的認定: 細緻區分“竊取”、“購買”、“非法提供”等行為在數據獲取環節的法律意義,特彆是對於通過技術漏洞或職務便利獲取信息的主體的認定。 2. “情節嚴重”的量化標準: 建立一套包含信息數量、敏感程度、損害後果(如造成人身危險、財産損失)在內的多維度評價模型,以指導司法實踐對“情節嚴重”的判斷。 3. 共同犯罪中的責任分配: 針對信息買賣鏈條,分析“數據提供者”、“數據加工者”、“數據使用者”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認定與刑事責任的分配。 --- 第六章:刑法教義學視野下的前沿專題 本章對刑法前沿中的宏觀性、方法論問題進行探討。 1. 刑法適用的謙抑性原則: 深入分析刑法謙抑原則在當代中國法律體係中的具體體現,包括對“法益侵害性”的嚴格要求,以及對行政法、民商法領域問題的“刑法保留”原則的界限劃定。 2. 緊急避險的邊界與限度: 結閤近年來“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的司法解釋,重申避險阻卻違法性的理論基礎,重點探討避險限度突破後的刑事責任的轉化機製。 3. 刑法現代化與國際刑法視野: 探討中國刑法在應對跨國有組織犯罪、網絡恐怖主義等新型犯罪時,如何吸收和藉鑒國際刑法規範,保持法律體係的生命力與前瞻性。 --- 本書特色 1. 理論與實務的深度融閤: 每章均配有對最新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及典型疑難案例的深入評析,確保理論分析具有極強的操作性。 2. 體係化建構: 不滿足於對單個罪名的零散探討,而是緻力於在刑法總論的框架下,重塑分則各罪的理論基礎,體現刑法規範的內在邏輯一緻性。 3. 聚焦前沿熱點: 針對金融、數據安全、職務犯罪等領域當前司法實踐中的“硬骨頭”問題,提供瞭清晰的學理進路和操作指南。 本書適閤對象: 刑法學研究生、法學教師、律師、檢察官、人民法院法官、企業閤規與法務人員。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基層刑事辦案人員,我深知“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在司法實踐中的重要性。對於犯罪數額和情節的認定,更是如此。一個微小的疏忽,就可能導緻案件走嚮截然不同的結局,甚至引發錯案。因此,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成為我們辦案時的“隨身錦囊”,隨時能夠翻閱,並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羅列,更能提供詳盡的操作指南。例如,在計算犯罪數額時,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如何纔能準確地排除無效數額?在判斷犯罪情節時,有哪些細微之處是影響量刑的關鍵?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疑難雜癥”的解析,針對那些在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容易産生爭議的情形,給齣權威的解讀和建議?例如,關於共同犯罪中數額的認定,或者關於單位犯罪中數額的認定,亦或是關於犯罪行為造成的“重大損失”的界定等。如果這本書能夠真正做到“案無大小,情無巨細”,為我們提供一套係統、全麵、易於掌握的辦案方法,成為我們手中的“利器”,那麼它無疑將是法律齣版社一份非常有價值的作品。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第一時間關注到的是其“一本通”的定位,這讓我對它的實用性和指導性充滿瞭好奇。我設想,一本真正能稱得上“一本通”的刑事辦案指南,應該能夠涵蓋從立案、偵查、起訴到審判的各個環節,並且能夠為辦案人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所以,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在“犯罪數額與情節認定”這一核心內容之外,還涉及一些與此緊密相關的程序性問題?比如,在收集和固定與犯罪數額、情節相關的證據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如何纔能避免證據的瑕疵,確保證據的閤法性、真實性和關聯性?在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如何纔能有效地獲取關於犯罪數額和情節的口供?在審查起訴階段,如何對偵查機關移送的證據材料進行全麵審查,並就數額和情節的認定提齣自己的意見?甚至,在庭審階段,如何進行有力的質證和辯論,以支持自己對犯罪數額和情節的認定?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證據收集、固定、審查、運用等方麵的具體方法和技巧,並且能夠將其與犯罪數額和情節的認定有機結閤起來,那將極大地提升我們辦案的效率和質量。

評分

這本書的篇幅看起來相當可觀,單從書名上就能感受到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我特彆好奇的是,在“情節認定”這一部分,它會如何處理那些介於“一般”與“嚴重”之間的模糊地帶?在刑事案件的審判中,量刑的輕重,往往不僅僅取決於犯罪數額,更在於具體情節的認定。例如,是否會涉及到“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情形?在認定“情節嚴重”時,又會考慮哪些因素?書中是否會詳細列舉一些可能影響情節認定的重要因素,比如犯罪的動機、手段、造成的後果、是否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從輕或減輕情節,以及案發後的悔罪錶現等等?我很想知道,作者們是如何將這些相對抽象的法律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辦案指引的。是不是會針對一些常見的、容易産生爭議的情節,比如“多次”、“閤夥”、“造成重大損失”等,提供一些判斷的標準和依據?如果能夠對不同罪名的情節認定要點進行梳理,並且提供一些前沿的、具有代錶性的指導性案例,那就太棒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提升對案件復雜性的認知能力,學會從多個維度去分析和判斷案情,從而做齣更為精準和公正的裁決。

評分

這本《刑事辦案一本通:犯罪數額與情節認定》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沒有太多花哨的修飾,但越是這樣,越能讓人感受到其內容上的紮實和嚴謹。翻開書頁,一股股專業的氣息撲麵而來,那種感覺就像是進入瞭一間陳設井然、工具齊全的“案頭工作室”,每一樣都為解決疑難雜癥而準備。我最看重的是它在“數額認定”這一核心環節上的處理方式,這一點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是爭議的焦點,也最考驗辦案人員的功力。書中是不是會對不同罪名的數額認定標準進行詳細拆解,例如盜竊罪、詐騙罪、貪汙罪等,並且會涉及一些細微的區分,比如“既遂”與“未遂”、“數額”與“追繳”之間的界限?我很想知道它是否會給齣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通過真實的案件事實,來佐證和闡釋這些抽象的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畢竟,法律條文雖然是基礎,但離開瞭具體的案情,就容易顯得枯燥和遙不可及。如果這本書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提供一係列富有啓發性的案例,並對案例中的關鍵點進行深入剖析,那將對我們這些基層辦案人員來說,是無價的財富。它能否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套更為清晰、更為科學的數額認定思路,從而避免在辦案過程中齣現偏差,減少不必要的司法成本,甚至能夠指導我們如何在麵對復雜經濟犯罪時,做到心中有數,遊刃有餘,這一點讓我充滿期待。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它是否能夠提供一些“彆人沒有的”或者“更深入的”東西。畢竟,關於犯罪數額和情節認定的基礎性法律規定,市麵上並非沒有,那麼這本書的獨特價值在哪裏呢?我猜測,它的亮點可能在於其獨到的理論視角、精闢的實踐經驗總結,或者是對於一些新興犯罪類型數額和情節認定的創新性探討。比如說,在當前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齣現瞭大量新型的網絡犯罪,比如網絡詐騙、網絡賭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等。對於這些新型犯罪,傳統的數額認定標準是否依然適用?如何界定其犯罪情節的嚴重程度?書中是否會對這些新興犯罪在數額和情節認定上的特殊性進行分析和闡述,並提供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既有法律條文的梳理和解釋,而是能夠有所突破,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幫助我們應對日益復雜和多變的犯罪形式,從而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