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园
续说园
说园(三)
说园(四)
说园(五)
园日涉以成趣
苏州园林概述
苏州网师园
苏州沧浪亭
扬州园林与住宅
瘦西湖漫谈
扬州大明寺
泰州乔园
三山五泉话镇江
常熟园林
同里退思园
上海的豫园与内园
西湖园林风格漫谈
南北湖
绍兴的沈园与春波桥
宁波天童记游
端州天下闻
恭王府小记
颐和园
避暑山庄
潍坊十笏园
建筑中的“借景”问题
村居与园林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范山模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网师园水池仿虎丘白莲池,极妙),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我总觉得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这当然也包括花卉在内。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工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工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
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楼阁掩映,山石森严,曲水湾环,都存乎此理。“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景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都把人们视线引.向仰观。文学家最敏感,我们造园者应向他们学习。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则又皆留心俯视所致。因此园林建筑物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山际安亭,水边留矶,是能引人仰观、俯观的方法。
我国名胜也好,园林也好,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呢?风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我曾提过风景区或园林有文物古迹,可丰富其文化内容,使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联想,不仅仅是到此一游,吃饭喝水而已。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彩,两者相辅相成,不矛盾而统一。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有古今文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美人,九狮山亦然。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人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留园)、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
这本书的行文流畅自然,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仿佛在娓娓道来一个久远的故事。初读时,我被它那种独特的叙事节奏所吸引,每一个段落的过渡都显得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生硬感。读到精彩处,我会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咀嚼其中的韵味,那种意境深远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文字的力量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以一种质朴而真挚的方式,将情感和思考传递给读者。我感觉作者对文字的掌控力极强,对句子的长短和节奏的把握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一种享受。对于那些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艺术的熏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封面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雅致的书卷气。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处的处理,比如书脊的线装和扉页的设计,都看得出出版方的用心。这本书的整体风格偏向于古典,那种沉静而有力量的美感,让人在翻阅时就能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无论是作为案头常备的工具书,还是偶尔翻阅的闲书,它都能提供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拿到手后,我特意在阳光下仔细端详了一番,那种纸张特有的微光泽和油墨的细腻感,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体量适中,拿在手上既有分量感,又不会觉得过于笨重,非常适合在安静的午后,配上一杯清茶,慢慢品读。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思想冲击是潜移默化的,它没有直接灌输观点,而是通过精妙的论述,引导读者去独立思考。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一些传统问题的方式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那种对既有观念的审视和反思,正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作者的观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能够从多个角度切入,提供一种更为全面的视角。这种启发性的阅读体验,远比直接接受结论来得更有价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克制,不武断地下结论,而是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在旁默默引导,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心智的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容质量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努力。从这本书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和执着的坚守。它不仅仅是在记录或阐述某些事物,更是在努力延续一种文脉和精神。这种对文化本源的追溯和尊重,使得整本书的气质都变得厚重起来。它不只是针对当下读者的快餐式阅读,而是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价值。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一些古老的典籍和文人雅士的风骨,这本书似乎在努力构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对于那些珍视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难得的礼物。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逻辑层次清晰,虽然内容涉及的领域比较专业,但作者却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述。每一次阅读,我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细节和更深层次的含义。特别是那些关键概念的引入和解释,既严谨又生动,让人很容易就能抓住重点。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也很有特色,章节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使得整个阅读过程一气呵成,不会让人感到思维的中断。这种清晰的结构对于构建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它不是零散信息的堆砌,而是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我感觉作者在组织内容时下了很大的功夫,力求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高明。
评分大家小书·梓翁说园大家小书·梓翁说园大家小书·梓翁说园
评分多年前的作品,现在读来,亦有益处。
评分质量很好,物美价廉。
评分在《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汇评》中,金圣叹着重从阅读鉴赏和写作指导两个角度展开批评,围绕人物形象、戏曲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以人物为中心,探索作品的结构,品鉴作品的语言,序言、读法、总批、折批、节批、夹批等形式灵活运用,达到了文评合一、探幽发微、表里相融的效果,从而成为戏曲评点目前的经典之作。除金批外,还汇辑了周昂、戴问善等五人的评点,让读者从多角度欣赏和品鉴《西厢记》这部杰作。
评分书还不错,可以看。
评分还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啊!还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啊!
评分书第二天收到。还没有看。外包装不错
评分比较常见的知识,所获不甚多。
评分好书推荐值得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