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園
續說園
說園(三)
說園(四)
說園(五)
園日涉以成趣
蘇州園林概述
蘇州網師園
蘇州滄浪亭
揚州園林與住宅
瘦西湖漫談
揚州大明寺
泰州喬園
三山五泉話鎮江
常熟園林
同裏退思園
上海的豫園與內園
西湖園林風格漫談
南北湖
紹興的瀋園與春波橋
寜波天童記遊
端州天下聞
恭王府小記
頤和園
避暑山莊
濰坊十笏園
建築中的“藉景”問題
村居與園林
中國園林是由建築、山水、花木等組閤而成的一個綜閤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疊山理水要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山與水的關係究竟如何呢?簡言之,範山模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縮小(網師園水池仿虎丘白蓮池,極妙),處理原則悉符畫本。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貫通,全園生動。我曾經用“水隨山轉,山因水活”與“溪水因山成麯摺,山蹊(路)隨地作低平”來說明山水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從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啓示。明末清初疊山傢張南垣主張用平岡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園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們能初步理解這個道理,就不至於離自然太遠,多少能呈現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國園林的樹木栽植,不僅為瞭綠化,且要具有畫意。窗外花樹一角,即摺枝尺幅;山間古樹三五,幽篁一叢,乃模擬枯木竹石圖。重姿態,不講品種,和盆栽一樣,能“入畫”。拙政園的楓楊、網師園的古柏,都是一園之勝,左右大局,如果這些饒有畫意的古木去瞭,一園景色頓減。樹木品種又多有特色,如蘇州留園原多白皮鬆,怡園多鬆、梅,滄浪亭滿種箬竹,各具風貌。可是近年來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品種搞亂瞭,各園個性漸少,似要引以為戒。宋人郭熙說得好:“山以水為血脈,以草為毛發,以煙雲為神采。”草尚如此,何況樹木呢!我總覺得一個地方的園林應該有那個地方的植物特色,並且土生土長的樹木存活率大.成長得快,幾年可茂然成林。它與植物園有彆,是以觀賞為主,而非以種多鬥奇。要能做到“園以景勝,景因園異”,那真是不容易。這當然也包括花卉在內。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國園林是各具風格的。古代園林在這方麵下過工夫,雖亭颱樓閣,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風花雪月,光景常新。我們民族在欣賞藝術上存乎一種特性,花木重姿態,音樂重鏇律,書畫重筆意等,都錶現瞭要用水磨工夫,纔能達到耐看耐聽,經得起細細的推敲,蘊藉有餘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討上,這些似乎對我們有所啓發。
園林景物有仰觀、俯觀之彆,在處理上亦應區彆對待。樓閣掩映,山石森嚴,麯水灣環,都存乎此理。“小紅橋外小紅亭,小紅亭畔,高柳萬蟬聲。”“綠楊影裏,海棠亭畔,紅杏梢頭。”這些詞句不但寫齣園景層次,有空間感和聲感,同時高柳、杏梢,又都把人們視綫引.嚮仰觀。文學傢最敏感,我們造園者應嚮他們學習。至於“一丘藏麯摺,緩步百躋攀”,則又皆留心俯視所緻。因此園林建築物的頂,假山的腳,水口,樹梢,都不能草率從事,要著意安排。山際安亭,水邊留磯,是能引人仰觀、俯觀的方法。
我國名勝也好,園林也好,為什麼能這樣勾引無數中外遊人百看不厭呢?風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還有個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曆史。我曾提過風景區或園林有文物古跡,可豐富其文化內容,使遊人産生更多的興會、聯想,不僅僅是到此一遊,吃飯喝水而已。文物與風景區園林相結閤,文物賴以保存,園林藉以豐富多彩,兩者相輔相成,不矛盾而統一。這樣纔能體現齣一個有古今文化的社會主義中國園林。
中國園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尋味。立峰是一種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細看纔像美人,九獅山亦然。鴛鴦廳的前後梁架,形式不同,不說不明白,一說纔恍然大悟,竟寓鴛鴦之意。奈何今天有許多好心腸的人,唯恐遊者不瞭解,水池中裝瞭人工大魚,熊貓館前站著泥塑熊貓,如做著大廣告,與含蓄兩字背道而馳,失去瞭中國園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風景。魚要隱現方妙,熊貓館以竹林引勝,漸人佳境,遊者反多增趣味。過去有些園名如寒碧山莊(留園)、梅園、網師園,都可顧名思義,園內的特色是白皮鬆、梅、水。盡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封麵的排版和字體選擇都透露齣一種雅緻的書捲氣。內頁紙張的質感也很好,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盯著也不會覺得眼睛很纍。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處的處理,比如書脊的綫裝和扉頁的設計,都看得齣齣版方的用心。這本書的整體風格偏嚮於古典,那種沉靜而有力量的美感,讓人在翻閱時就能感受到一種對知識的敬畏。無論是作為案頭常備的工具書,還是偶爾翻閱的閑書,它都能提供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拿到手後,我特意在陽光下仔細端詳瞭一番,那種紙張特有的微光澤和油墨的細膩感,是電子書無法比擬的。這本書的體量適中,拿在手上既有分量感,又不會覺得過於笨重,非常適閤在安靜的午後,配上一杯清茶,慢慢品讀。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流暢自然,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仿佛在娓娓道來一個久遠的故事。初讀時,我被它那種獨特的敘事節奏所吸引,每一個段落的過渡都顯得恰到好處,沒有絲毫的生硬感。讀到精彩處,我會忍不住停下來,細細咀嚼其中的韻味,那種意境深遠的感覺,讓人迴味無窮。文字的力量在這本書裏得到瞭完美的體現,它不追求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以一種質樸而真摯的方式,將情感和思考傳遞給讀者。我感覺作者對文字的掌控力極強,對句子的長短和節奏的把握都拿捏得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過程本身就成為一種享受。對於那些追求深度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它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一種藝術的熏陶。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邏輯層次清晰,雖然內容涉及的領域比較專業,但作者卻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闡述。每一次閱讀,我都能發現一些之前忽略的細節和更深層次的含義。特彆是那些關鍵概念的引入和解釋,既嚴謹又生動,讓人很容易就能抓住重點。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很有特色,章節之間的銜接過渡自然,使得整個閱讀過程一氣嗬成,不會讓人感到思維的中斷。這種清晰的結構對於構建知識體係非常有幫助,它不是零散信息的堆砌,而是一套完整、係統的知識框架。我感覺作者在組織內容時下瞭很大的功夫,力求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識,這種教學方法非常高明。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思想衝擊是潛移默化的,它沒有直接灌輸觀點,而是通過精妙的論述,引導讀者去獨立思考。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一些傳統問題的方式似乎有瞭一些微妙的變化,那種對既有觀念的審視和反思,正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作者的觀點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能夠從多個角度切入,提供一種更為全麵的視角。這種啓發性的閱讀體驗,遠比直接接受結論來得更有價值。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議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審慎和剋製,不武斷地下結論,而是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長者,在旁默默引導,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瞭心智的成長。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內容質量都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但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在文化傳承方麵的努力。從這本書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深深敬意和執著的堅守。它不僅僅是在記錄或闡述某些事物,更是在努力延續一種文脈和精神。這種對文化本源的追溯和尊重,使得整本書的氣質都變得厚重起來。它不隻是針對當下讀者的快餐式閱讀,而是具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價值。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聯想到一些古老的典籍和文人雅士的風骨,這本書似乎在努力構建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對於那些珍視文化底蘊和曆史傳承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難得的禮物。
評分等瞭近一個月纔收到,這速度
評分這是很好的東西,非常地值得購買。
評分包裝不錯,送貨時間迅速。好評。
評分一共買到31本書,分彆在兩個庫房中發的貨。包裝不錯,隻是稍有顔色差異,不知是否是批次的問題。
評分書不錯,值得擁有品讀
評分很精緻的一本小書,不錯。
評分經典,經典,經典~
評分好
評分很好,好劃算,很便宜,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