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

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佑红,周友兵 编
图书标签:
  • 数字通信
  • 通信原理
  • 信号处理
  • 无线通信
  • 调制解调
  • 信道编码
  • 现代通信
  • 通信系统
  • 信息论
  • 移动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2980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5082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精品与示范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7
字数:33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按照最新的职业教育改革精神,结合本课程近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经验进行编写,注重新技术和实际应用,注重实训,注重学习引导和理解。《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从通信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出发,以通信中信号的传输处理过程为主线,将信号的产生、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信道译码、信源译码等理论知识分为7个模块进行介绍。各模块安排有“教学导航、案例导入、技术解读、案例分析、实训、知识梳理与总结、单元测试”等,内容丰富新颖,易于教学,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职业技能。
  《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为高职高专院校通信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网络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应用型本科、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电视大学、函授学院、中职学校、培训班的教材以及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一本好参考书。
  《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测试题参考答案和精品课链接网址,详见前言。

目录

模块一 初识数字通信
教学导航
案例导入1 voip网络电话系统
技术解读
1.1 通信基本概念
1.2 数字通信系统组成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2.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3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1.3.1 信息量
1.3.2 有效性指标
1.3.3 可靠性指标
1.4 数字通信的特点
1.5 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5.1 通信发展简史
1.5.2 通信的种类
1.5.3 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实训1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认知
案例分析1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
知识梳理与总结
单元测试
模块二 通信信道认知
教学导航
案例导入2 固定电话网中的信道
技术解读
2.1 信道分类
2.2 有线信道
2.2.1 明线
2.2.2 双绞线
2.2.3 同轴电缆
2.2.4 光纤
2.3 无线信道
2.4 信道传输特性
2.4.1 恒参信道传输特性
2.4.2 随参信道传输特性
2.5 信道加性噪声
2.5.1 噪声分类
2.5.2 主要噪声
2.6 信道容量
2.6.1 连续信道容量
2.6.2 离散信道容量
实训2 e1线、网线接头制作
案例分析2 光纤同轴混合网
知识梳理与总结
单元测试
模块三 信号的有效传输技术
教学导航
案例导入3 音频通信终端
技术解读
3.1 脉冲编码调制
3.2 模拟信号的抽样
3.2.1 抽样过程
3.2.2 低通模拟信号的抽样定理
3.2.3 带通模拟信号的抽样定理
3.2.4 抽样信号的保持
3.2.5 抽样信号的类型
3.3 抽样信号的量化
3.3.1 量化过程
3.3.2 均匀量化
3.3.3 非均匀量化
3.4 pcm编码与解码
3.4.1 编码码型
3.4.2 码位安排
3.4.3 逐次反馈比较型编码原理
3.4.4 编解码器
3.5 语音压缩编码技术
3.5.1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3.5.2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3.5.3 增量调制
3.5.4 参量编码
3.5.5 子带编码
3.6 复用与复接技术
3.6.1 基本概念
3.6.2 频分复用
3.6.3 时分复用
3.6.4 数字复接
3.6.5 准同步数字体系
3.6.6 同步数字体系
实训3 抽样定理与pam系统实验
实训4 pcm系统实验
案例分析3 图形、图像通信终端
知识梳理与总结
单元测试
模块四 信号的可靠传输技术
教学导航
案例导入4 差错控制技术在蓝牙系统中的应用
技术解读
4.1 差错控制编码
4.2 常用的简单抗干扰编码
4.2.1 奇偶监督码
4.2.2 行列监督码
4.2.3 恒比码
4.2.4 正反码
4.3 汉明码
4.3.1 监督矩阵h和生成矩阵g
4.3.2 校正子s
4.4 循环码
4.4.1 码多项式
4.4.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
4.4.3 循环码的编译码方法
4.5 卷积码
4.6 turbo码
实训5 turbo码的simulink仿真
案例分析4 差错控制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与总结
单元测试
模块五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教学导航
案例导入5 基带局域网
技术解读
5.1 传输类型与方式
5.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3 数字基带信号
5.3.1 数字基带信号波形
5.3.2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5.3.3 数字基带传输常用码型
5.4 数字基带传输理论
5.4.1 信道限带传输对信号波形的影响
5.4.2 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
5.4.3 升余弦滚降特性
5.5 眼图
5.6 时域均衡
5.7 再生中继传输
实训6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simulink仿真
案例分析5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
知识梳理与总结
单元测试
模块六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教学导航
案例导入6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技术
技术解读
6.1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6.2 二进制幅移键控
6.2.1 2ask信号的调制
6.2.2 2ask信号的解调
6.3 二进制频移键控
6.3.1 2fsk信号的调制
6.3.2 2fsk信号的解调
6.4 二进制相移键控
6.4.1 绝对码和相对码
6.4.2 二进制绝对相移键控
6.4.3 二进制相对移相键控
6.5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6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6.6.1 正交振幅调制
6.6.2 最小频移键控
6.6.3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6.6.4 qpsk调制技术
6.6.5 ofdm 技术
实训7 2fsk调制与解调实验
实训8 2psk调制与解调实验
案例分析6 调制解调器
知识梳理与总结
单元测试
模块七 通信系统的同步
教学导航
案例导入7 数字程控交换机中的同步问题
技术解读
7.1 数字信号的传输与同步
7.2 载波同步
7.2.1 插入导频法
7.2.2 直接提取法
7.2.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7.3 位同步
7.3.1 插入导频法
7.3.2 直接提取法
7.3.3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
7.4 帧同步
7.4.1 对帧同步系统的要求
7.4.2 帧同步的实现方法
7.4.3 帧同步系统的性能
7.5 网同步
7.5.1 主从同步方式
7.5.2 互同步方式
7.5.3 准同步方式
实训9 数字同步与眼图实验
案例分析7 td-scdma系统中的同步技术
知识梳理与总结
单元测试

前言/序言


《海上传奇:往昔的渔歌与巨轮》 简介 在浩瀚无垠的蓝色星球上,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文明交织与发展的壮丽舞台。无数的故事,从远古的传说到近代的传奇,都深深地镌刻在这片深邃而充满神秘的领域之中。《海上传奇:往昔的渔歌与巨轮》并非一本探讨数字通信技术如何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学术著作,它将带领读者潜入另一片更为古老、更为鲜活的海域,去感受那曾经激荡在海面上的渔歌,去仰望那承载着梦想与汗水的巨轮。 本书的故事,源自那些在海浪中生长的岁月,那些关于捕鱼的辛劳与喜悦,那些关于远航的勇气与挑战,以及那些在码头边等待的温情与思念。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在海边世代传承的渔民家庭,他们的生活与海洋紧密相连,潮涨潮落,季节更替,都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每一次出海,每一次归航。从简陋的渔船到逐渐现代化的捕捞工具,我们看到了渔民们适应环境、不断创新的身影。书中会细致描绘出海前的准备,祭海的仪式,以及在茫茫大海中,如何凭借经验、风向和星辰来寻找鱼群的踪迹。那一声声悠扬的渔歌,不仅仅是劳作时的慰藉,更是人与海洋之间最直接、最深情的对话。它们讲述着海神的庇佑,讲述着对丰收的祈愿,也讲述着归家的渴望。 然而,海洋的传奇,绝不止于近岸的渔歌。它更是巨轮时代的宏大叙事。本书将穿越历史的迷雾,将镜头对准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海上巨兽——远洋货轮、客运邮轮,乃至那些肩负着国家荣耀的军舰。我们将探寻它们的建造过程,从设计图纸的勾勒,到钢铁巨人的拔地而起,再到万吨巨轮扬帆启航的壮观景象。书中将重现那些伟大的造船厂,那些技术精湛的工匠,以及那些为建造这些海上奇迹付出的无数心血。 巨轮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加速了全球的贸易流通,也带来了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将跟随这些巨轮的航线,穿越繁忙的国际港口,领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那些在甲板上迎风而立的水手,那些在机舱里辛勤工作的工程师,以及那些在客舱里享受旅途的乘客,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巨轮时代丰富多彩的画卷。书中将穿插介绍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商船、探险船以及军事舰艇,讲述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蒸汽时代的煤炭消耗,航海时代的罗盘指引,以及现代巨轮如何利用先进的导航技术和推进系统。 “往昔的渔歌与巨轮”并非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它更是一种对海洋精神的传承与感悟。在数字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或许远离了海上的风浪,但海洋所蕴含的那种坚韧、开拓、包容和智慧,依然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宝贵财富。本书将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古老渔村的宁静生活,以及港口城市的繁华景象,让读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海风,听到海鸥的鸣叫,闻到淡淡的鱼腥味与柴油味混合的气息。 具体而言,本书的章节安排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渔歌的回响——海边的生活与记忆 海滨人家:世代的传承与生计 深入描绘传统渔村的社会结构,家庭分工,以及世代相传的捕鱼技艺。 探讨不同季节、不同海域的渔业生产方式,例如近海捕捞、远洋围网、以及特定鱼种的垂钓技巧。 呈现渔民们的生活习俗,包括祭祀活动、节日庆典,以及与海洋息息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记录渔民们面对恶劣天气、海上危险时的应对策略,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助精神。 渔歌的旋律:劳作的赞歌与心灵的寄托 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渔歌,分析其歌词内容,探讨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渔歌的解读,展现渔民们的喜怒哀乐,对大海的敬畏与热爱。 描绘渔歌在海上劳作中的作用,如何排遣孤寂,凝聚力量。 从独木舟到机帆船:渔业工具的变迁 追溯渔具和渔船的演变历程,从最原始的工具到逐渐引入机械动力。 展示不同时期渔船的结构特点、建造工艺以及在海上作业中的优势。 分析技术革新对渔业生产效率和渔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第二部分:巨轮的征程——海上霸主与时代印记 钢铁的奇迹:巨轮的诞生与发展 介绍从风帆时代到蒸汽时代,再到内燃机时代的船舶技术发展史。 详细阐述早期巨轮的设计理念、建造材料和工艺,以及它们在载重量、航速等方面的突破。 聚焦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轮,讲述它们的建造背景、技术创新和历史使命。 航线的织锦:贸易、探索与交流 描绘早期航海家如何凭借勇气和智慧探索未知海域,绘制航海图。 展现巨轮时代推动全球贸易繁荣的进程,讲述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等海上贸易路线的辉煌。 讲述巨轮在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连接世界。 水手的生涯:汗水、风浪与星辰 刻画船员们在巨轮上的日常生活,从船长到大副,从轮机长到普通船员。 细致描绘船员们如何应对各种海况,例如风暴、迷雾、海盗袭击等。 展现船员们在漫长航程中的情感世界,思念故乡,憧憬未来。 时代的回声:巨轮与历史事件 联系巨轮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角色,例如世界大战中的运输船队、殖民扩张中的战舰,以及早期移民的渡轮。 探讨巨轮技术发展对军事、经济、社会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海洋的启示——传承与未来 远去的背影,不灭的精神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反思传统渔业和航海业的价值。 提炼海洋精神中的坚韧、开拓、合作、敬畏自然等品质,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强调数字时代与海洋时代在精神层面的共通之处。 守望蔚蓝,展望新篇 虽然本书聚焦“往昔”,但也会适当提及对海洋保护、可持续渔业的思考。 鼓励读者从历史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人与海洋的关系。 以开放性的笔触,为读者留下对未来海洋开发的无限遐想,但重点依然在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智慧。 《海上传奇:往昔的渔歌与巨轮》力求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回到那个充满原始力量与人文关怀的海洋世界。它是一次关于海的沉思,一次关于人的歌颂。在这里,没有复杂的算法,没有抽象的概念,只有海浪的拍打声,渔歌的悠扬曲调,以及巨轮钢铁碰撞出的时代回响。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穿越时空的蓝色之旅,感受海洋赋予生命的壮丽与不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它对现代通信系统中各种调制解调技术的深入剖析。从早期的ASK、FSK、PSK,到更先进的QAM、OFDM,每一项技术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作者不仅给出了数学模型和信号星座图,还详细解释了它们在实际通信环境中的性能表现,比如抗噪声能力、频谱利用率等。尤其是在讨论OFDM(正交频分复用)时,它如何解决多径衰落问题,以及其在Wi-Fi、LTE等现代无线通信标准中的核心地位,都被阐述得非常透彻。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让我在理解复杂概念时感到游刃有余,也为我后续深入研究相关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阅读《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在网络协议和通信架构方面的内容也相当丰富。虽然书名侧重于“技术及应用”,但它并没有忽略通信系统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关于TCP/IP协议栈的解释,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层层递进,清晰地展现了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对TCP的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机制的讲解,让我对如何保证网络稳定性和高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概念,如加密和认证,虽然篇幅不长,但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初步的视角,认识到数字通信安全的重要性。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框架。开篇章节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如采样、量化、编码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辅以大量直观的图示和数学推导,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陈述,而是巧妙地引入了一些现实世界的应用场景,比如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数字化过程。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抽象的理论是如何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技术的。举例来说,关于PCM(脉冲编码调制)的解释,不仅清晰地描绘了编码过程,还讨论了不同量化精度的优缺点,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数据压缩与失真之间的权衡。

评分

最后,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本书在应用案例分析部分所展现的广度和深度。它并没有局限于理论的讲解,而是将所学的数字通信技术融入到了各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以及物联网通信等。作者不仅分析了这些领域对数字通信技术提出的挑战,还详细阐述了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在讨论物联网通信时,它介绍了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如LoRa和NB-IoT,以及它们在低功耗、长距离通信方面的优势。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字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也激发了我将其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兴趣。

评分

本书在信道编码和纠错码的部分,可以说是一次思维的洗礼。我之前一直认为通信的可靠性主要依赖于信号的强度和抗干扰能力,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智能”纠错的强大力量。从简单的汉明码,到更复杂的卷积码和Turbo码,作者详细解释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错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书中对维特比译码算法的讲解,配以流程图和算例,使其逻辑清晰,易于理解。这让我认识到,即便在恶劣的通信环境下,通过精巧的编码设计,也能实现极高的通信可靠性,这对于卫星通信、深空探测等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