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通信技術及應用

數字通信技術及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龔佑紅,周友兵 編
圖書標籤:
  • 數字通信
  • 通信原理
  • 信號處理
  • 無綫通信
  • 調製解調
  • 信道編碼
  • 現代通信
  • 通信係統
  • 信息論
  • 移動通信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129803
版次:1
商品編碼:1055082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全國高職高專院校規劃教材.精品與示範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7
字數:336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數字通信技術及應用》按照最新的職業教育改革精神,結閤本課程近幾年來的課程改革實踐經驗進行編寫,注重新技術和實際應用,注重實訓,注重學習引導和理解。《數字通信技術及應用》從通信相關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齣發,以通信中信號的傳輸處理過程為主綫,將信號的産生、信源編碼、信道編碼、調製、解調、信道譯碼、信源譯碼等理論知識分為7個模塊進行介紹。各模塊安排有“教學導航、案例導入、技術解讀、案例分析、實訓、知識梳理與總結、單元測試”等,內容豐富新穎,易於教學,有利於學生較好地掌握職業技能。
  《數字通信技術及應用》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網絡類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應用型本科、成人教育、自學考試、電視大學、函授學院、中職學校、培訓班的教材以及通信工程技術人員的一本好參考書。
  《數字通信技術及應用》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測試題參考答案和精品課鏈接網址,詳見前言。

目錄

模塊一 初識數字通信
教學導航
案例導入1 voip網絡電話係統
技術解讀
1.1 通信基本概念
1.2 數字通信係統組成
1.2.1 通信係統的一般模型
1.2.2 數字通信係統模型
1.3 數字通信係統性能指標
1.3.1 信息量
1.3.2 有效性指標
1.3.3 可靠性指標
1.4 數字通信的特點
1.5 通信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1.5.1 通信發展簡史
1.5.2 通信的種類
1.5.3 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實訓1 數字程控交換係統認知
案例分析1 td-scdma移動通信係統
知識梳理與總結
單元測試
模塊二 通信信道認知
教學導航
案例導入2 固定電話網中的信道
技術解讀
2.1 信道分類
2.2 有綫信道
2.2.1 明綫
2.2.2 雙絞綫
2.2.3 同軸電纜
2.2.4 光縴
2.3 無綫信道
2.4 信道傳輸特性
2.4.1 恒參信道傳輸特性
2.4.2 隨參信道傳輸特性
2.5 信道加性噪聲
2.5.1 噪聲分類
2.5.2 主要噪聲
2.6 信道容量
2.6.1 連續信道容量
2.6.2 離散信道容量
實訓2 e1綫、網綫接頭製作
案例分析2 光縴同軸混閤網
知識梳理與總結
單元測試
模塊三 信號的有效傳輸技術
教學導航
案例導入3 音頻通信終端
技術解讀
3.1 脈衝編碼調製
3.2 模擬信號的抽樣
3.2.1 抽樣過程
3.2.2 低通模擬信號的抽樣定理
3.2.3 帶通模擬信號的抽樣定理
3.2.4 抽樣信號的保持
3.2.5 抽樣信號的類型
3.3 抽樣信號的量化
3.3.1 量化過程
3.3.2 均勻量化
3.3.3 非均勻量化
3.4 pcm編碼與解碼
3.4.1 編碼碼型
3.4.2 碼位安排
3.4.3 逐次反饋比較型編碼原理
3.4.4 編解碼器
3.5 語音壓縮編碼技術
3.5.1 差分脈衝編碼調製
3.5.2 自適應差分脈衝編碼調製
3.5.3 增量調製
3.5.4 參量編碼
3.5.5 子帶編碼
3.6 復用與復接技術
3.6.1 基本概念
3.6.2 頻分復用
3.6.3 時分復用
3.6.4 數字復接
3.6.5 準同步數字體係
3.6.6 同步數字體係
實訓3 抽樣定理與pam係統實驗
實訓4 pcm係統實驗
案例分析3 圖形、圖像通信終端
知識梳理與總結
單元測試
模塊四 信號的可靠傳輸技術
教學導航
案例導入4 差錯控製技術在藍牙係統中的應用
技術解讀
4.1 差錯控製編碼
4.2 常用的簡單抗乾擾編碼
4.2.1 奇偶監督碼
4.2.2 行列監督碼
4.2.3 恒比碼
4.2.4 正反碼
4.3 漢明碼
4.3.1 監督矩陣h和生成矩陣g
4.3.2 校正子s
4.4 循環碼
4.4.1 碼多項式
4.4.2 循環碼的生成多項式和生成矩陣
4.4.3 循環碼的編譯碼方法
4.5 捲積碼
4.6 turbo碼
實訓5 turbo碼的simulink仿真
案例分析4 差錯控製技術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
知識梳理與總結
單元測試
模塊五 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
教學導航
案例導入5 基帶局域網
技術解讀
5.1 傳輸類型與方式
5.2 數字基帶傳輸係統
5.3 數字基帶信號
5.3.1 數字基帶信號波形
5.3.2 數字基帶信號的頻譜特性
5.3.3 數字基帶傳輸常用碼型
5.4 數字基帶傳輸理論
5.4.1 信道限帶傳輸對信號波形的影響
5.4.2 數字信號傳輸的基本準則
5.4.3 升餘弦滾降特性
5.5 眼圖
5.6 時域均衡
5.7 再生中繼傳輸
實訓6 數字基帶傳輸係統simulink仿真
案例分析5 光縴數字通信係統
知識梳理與總結
單元測試
模塊六 數字信號的頻帶傳輸
教學導航
案例導入6 移動通信係統中的調製技術
技術解讀
6.1 數字頻帶傳輸係統
6.2 二進製幅移鍵控
6.2.1 2ask信號的調製
6.2.2 2ask信號的解調
6.3 二進製頻移鍵控
6.3.1 2fsk信號的調製
6.3.2 2fsk信號的解調
6.4 二進製相移鍵控
6.4.1 絕對碼和相對碼
6.4.2 二進製絕對相移鍵控
6.4.3 二進製相對移相鍵控
6.5 二進製數字調製係統的性能比較
6.6 現代數字調製技術
6.6.1 正交振幅調製
6.6.2 最小頻移鍵控
6.6.3 高斯濾波最小頻移鍵控
6.6.4 qpsk調製技術
6.6.5 ofdm 技術
實訓7 2fsk調製與解調實驗
實訓8 2psk調製與解調實驗
案例分析6 調製解調器
知識梳理與總結
單元測試
模塊七 通信係統的同步
教學導航
案例導入7 數字程控交換機中的同步問題
技術解讀
7.1 數字信號的傳輸與同步
7.2 載波同步
7.2.1 插入導頻法
7.2.2 直接提取法
7.2.3 載波同步係統的性能
7.3 位同步
7.3.1 插入導頻法
7.3.2 直接提取法
7.3.3 位同步係統的性能
7.4 幀同步
7.4.1 對幀同步係統的要求
7.4.2 幀同步的實現方法
7.4.3 幀同步係統的性能
7.5 網同步
7.5.1 主從同步方式
7.5.2 互同步方式
7.5.3 準同步方式
實訓9 數字同步與眼圖實驗
案例分析7 td-scdma係統中的同步技術
知識梳理與總結
單元測試

前言/序言


《海上傳奇:往昔的漁歌與巨輪》 簡介 在浩瀚無垠的藍色星球上,海洋不僅是生命的搖籃,更是人類文明交織與發展的壯麗舞颱。無數的故事,從遠古的傳說到近代的傳奇,都深深地鎸刻在這片深邃而充滿神秘的領域之中。《海上傳奇:往昔的漁歌與巨輪》並非一本探討數字通信技術如何改變信息傳播方式的學術著作,它將帶領讀者潛入另一片更為古老、更為鮮活的海域,去感受那曾經激蕩在海麵上的漁歌,去仰望那承載著夢想與汗水的巨輪。 本書的故事,源自那些在海浪中生長的歲月,那些關於捕魚的辛勞與喜悅,那些關於遠航的勇氣與挑戰,以及那些在碼頭邊等待的溫情與思念。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在海邊世代傳承的漁民傢庭,他們的生活與海洋緊密相連,潮漲潮落,季節更替,都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每一次齣海,每一次歸航。從簡陋的漁船到逐漸現代化的捕撈工具,我們看到瞭漁民們適應環境、不斷創新的身影。書中會細緻描繪齣海前的準備,祭海的儀式,以及在茫茫大海中,如何憑藉經驗、風嚮和星辰來尋找魚群的蹤跡。那一聲聲悠揚的漁歌,不僅僅是勞作時的慰藉,更是人與海洋之間最直接、最深情的對話。它們講述著海神的庇佑,講述著對豐收的祈願,也講述著歸傢的渴望。 然而,海洋的傳奇,絕不止於近岸的漁歌。它更是巨輪時代的宏大敘事。本書將穿越曆史的迷霧,將鏡頭對準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海上巨獸——遠洋貨輪、客運郵輪,乃至那些肩負著國傢榮耀的軍艦。我們將探尋它們的建造過程,從設計圖紙的勾勒,到鋼鐵巨人的拔地而起,再到萬噸巨輪揚帆啓航的壯觀景象。書中將重現那些偉大的造船廠,那些技術精湛的工匠,以及那些為建造這些海上奇跡付齣的無數心血。 巨輪的齣現,極大地拓展瞭人類的活動範圍,加速瞭全球的貿易流通,也帶來瞭跨文化的交流與融閤。我們將跟隨這些巨輪的航綫,穿越繁忙的國際港口,領略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那些在甲闆上迎風而立的水手,那些在機艙裏辛勤工作的工程師,以及那些在客艙裏享受旅途的乘客,他們的故事共同構成瞭巨輪時代豐富多彩的畫捲。書中將穿插介紹一些曆史上著名的商船、探險船以及軍事艦艇,講述它們在曆史長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蒸汽時代的煤炭消耗,航海時代的羅盤指引,以及現代巨輪如何利用先進的導航技術和推進係統。 “往昔的漁歌與巨輪”並非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它更是一種對海洋精神的傳承與感悟。在數字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或許遠離瞭海上的風浪,但海洋所蘊含的那種堅韌、開拓、包容和智慧,依然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的寶貴財富。本書將通過生動的筆觸,描繪齣那些古老漁村的寜靜生活,以及港口城市的繁華景象,讓讀者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海風,聽到海鷗的鳴叫,聞到淡淡的魚腥味與柴油味混閤的氣息。 具體而言,本書的章節安排將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 第一部分:漁歌的迴響——海邊的生活與記憶 海濱人傢:世代的傳承與生計 深入描繪傳統漁村的社會結構,傢庭分工,以及世代相傳的捕魚技藝。 探討不同季節、不同海域的漁業生産方式,例如近海捕撈、遠洋圍網、以及特定魚種的垂釣技巧。 呈現漁民們的生活習俗,包括祭祀活動、節日慶典,以及與海洋息息相關的民間傳說和故事。 記錄漁民們麵對惡劣天氣、海上危險時的應對策略,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助精神。 漁歌的鏇律:勞作的贊歌與心靈的寄托 收集整理具有代錶性的漁歌,分析其歌詞內容,探討其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 通過對漁歌的解讀,展現漁民們的喜怒哀樂,對大海的敬畏與熱愛。 描繪漁歌在海上勞作中的作用,如何排遣孤寂,凝聚力量。 從獨木舟到機帆船:漁業工具的變遷 追溯漁具和漁船的演變曆程,從最原始的工具到逐漸引入機械動力。 展示不同時期漁船的結構特點、建造工藝以及在海上作業中的優勢。 分析技術革新對漁業生産效率和漁民生活水平的影響。 第二部分:巨輪的徵程——海上霸主與時代印記 鋼鐵的奇跡:巨輪的誕生與發展 介紹從風帆時代到蒸汽時代,再到內燃機時代的船舶技術發展史。 詳細闡述早期巨輪的設計理念、建造材料和工藝,以及它們在載重量、航速等方麵的突破。 聚焦一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巨輪,講述它們的建造背景、技術創新和曆史使命。 航綫的織錦:貿易、探索與交流 描繪早期航海傢如何憑藉勇氣和智慧探索未知海域,繪製航海圖。 展現巨輪時代推動全球貿易繁榮的進程,講述絲綢之路、香料之路等海上貿易路綫的輝煌。 講述巨輪在人口遷徙、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連接世界。 水手的生涯:汗水、風浪與星辰 刻畫船員們在巨輪上的日常生活,從船長到大副,從輪機長到普通船員。 細緻描繪船員們如何應對各種海況,例如風暴、迷霧、海盜襲擊等。 展現船員們在漫長航程中的情感世界,思念故鄉,憧憬未來。 時代的迴聲:巨輪與曆史事件 聯係巨輪在重大曆史事件中的角色,例如世界大戰中的運輸船隊、殖民擴張中的戰艦,以及早期移民的渡輪。 探討巨輪技術發展對軍事、經濟、社會結構産生的深遠影響。 第三部分:海洋的啓示——傳承與未來 遠去的背影,不滅的精神 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反思傳統漁業和航海業的價值。 提煉海洋精神中的堅韌、開拓、閤作、敬畏自然等品質,探討其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 通過對比,強調數字時代與海洋時代在精神層麵的共通之處。 守望蔚藍,展望新篇 雖然本書聚焦“往昔”,但也會適當提及對海洋保護、可持續漁業的思考。 鼓勵讀者從曆史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以更廣闊的視野看待人與海洋的關係。 以開放性的筆觸,為讀者留下對未來海洋開發的無限遐想,但重點依然在於從曆史中汲取經驗與智慧。 《海上傳奇:往昔的漁歌與巨輪》力求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將讀者帶迴到那個充滿原始力量與人文關懷的海洋世界。它是一次關於海的沉思,一次關於人的歌頌。在這裏,沒有復雜的算法,沒有抽象的概念,隻有海浪的拍打聲,漁歌的悠揚麯調,以及巨輪鋼鐵碰撞齣的時代迴響。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穿越時空的藍色之旅,感受海洋賦予生命的壯麗與不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它對現代通信係統中各種調製解調技術的深入剖析。從早期的ASK、FSK、PSK,到更先進的QAM、OFDM,每一項技術都得到瞭細緻入微的講解。作者不僅給齣瞭數學模型和信號星座圖,還詳細解釋瞭它們在實際通信環境中的性能錶現,比如抗噪聲能力、頻譜利用率等。尤其是在討論OFDM(正交頻分復用)時,它如何解決多徑衰落問題,以及其在Wi-Fi、LTE等現代無綫通信標準中的核心地位,都被闡述得非常透徹。這種深度和廣度的結閤,讓我在理解復雜概念時感到遊刃有餘,也為我後續深入研究相關領域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本書在信道編碼和糾錯碼的部分,可以說是一次思維的洗禮。我之前一直認為通信的可靠性主要依賴於信號的強度和抗乾擾能力,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智能”糾錯的強大力量。從簡單的漢明碼,到更復雜的捲積碼和Turbo碼,作者詳細解釋瞭它們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過添加冗餘信息來檢測和糾錯傳輸過程中産生的錯誤。書中對維特比譯碼算法的講解,配以流程圖和算例,使其邏輯清晰,易於理解。這讓我認識到,即便在惡劣的通信環境下,通過精巧的編碼設計,也能實現極高的通信可靠性,這對於衛星通信、深空探測等領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評分

閱讀《數字通信技術及應用》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它在網絡協議和通信架構方麵的內容也相當豐富。雖然書名側重於“技術及應用”,但它並沒有忽略通信係統是如何構建起來的。關於TCP/IP協議棧的解釋,從物理層到應用層,層層遞進,清晰地展現瞭數據在網絡中傳輸的整個生命周期。特彆是對TCP的擁塞控製和流量控製機製的講解,讓我對如何保證網絡穩定性和高效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此外,書中還涉及瞭一些基本的網絡安全概念,如加密和認證,雖然篇幅不長,但也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初步的視角,認識到數字通信安全的重要性。

評分

最後,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本書在應用案例分析部分所展現的廣度和深度。它並沒有局限於理論的講解,而是將所學的數字通信技術融入到瞭各種具體的應用場景中,如移動通信、衛星通信、光縴通信以及物聯網通信等。作者不僅分析瞭這些領域對數字通信技術提齣的挑戰,還詳細闡述瞭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例如,在討論物聯網通信時,它介紹瞭低功耗廣域網(LPWAN)技術,如LoRa和NB-IoT,以及它們在低功耗、長距離通信方麵的優勢。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數字通信技術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也激發瞭我將其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的興趣。

評分

初次翻開這本《數字通信技術及應用》,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基礎框架。開篇章節對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原理,如采樣、量化、編碼等,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並輔以大量直觀的圖示和數學推導,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循序漸進地理解。作者在講解過程中,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陳述,而是巧妙地引入瞭一些現實世界的應用場景,比如音頻和視頻信號的數字化過程。這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抽象的理論是如何轉化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技術的。舉例來說,關於PCM(脈衝編碼調製)的解釋,不僅清晰地描繪瞭編碼過程,還討論瞭不同量化精度的優缺點,這讓我深刻理解瞭數據壓縮與失真之間的權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