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添加劑製造技術

飼料添加劑製造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韓長日 等 編
圖書標籤:
  • 飼料添加劑
  • 飼料工業
  • 生産技術
  • 配方工藝
  • 質量控製
  • 添加劑生産
  • 畜牧養殖
  • 農業科技
  • 生産設備
  • 行業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2367473
版次:1
商品編碼:10559522
包裝:平裝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1-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9
字數:383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飼料添加劑製造技術》介紹瞭24種飼料用氨基酸和維生素添加劑、19種礦物
質添加劑、13種食欲增進劑、17種抗菌劑、19種驅蟲劑、12種飼料貯存添加劑、12種其他飼料添加劑和95種復配型飼料添加劑的
製造技術。對每個品種的産品性能、生産方法、生産配方、生産流程、生産工藝、産品標準、産品用途都做瞭全麵係統的闡述。是一本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實用性很強的技術操作工具書。
《飼料添加劑製造技術》對從事精細化工品特彆是飼料添加劑研製開發的科技人
員、生産人員,以及高等院校應用化學、精細化工等專業的師?都具有參考價值。

目錄

第1章 氨基酸和維生素添加劑
1.1 L-賴氨酸
1.2 甘氨酸
1.3 L-胱氨酸
1.4 DL-蛋氨酸
1.5 DL-色氨酸
1.6 DL-蘇氨酸
1.7 維生素A
1.8 維生素B1
1.9 維生素B2
1.10 維生素B6
1.11 維生素C
1.12 維生素E
1.13 維生素C磷酸酯鎂
1.14 維生素B12
1.15 維生素D3
1.16 維生素K3
1.17 生物素
1.18 煙酸
1.19 葉酸
1.20 肌醇
1.21 煙酰胺
1.22 L-肉堿
1.23 氯化膽堿
1.24 泛酸鈣
第2章 礦物質添加劑
2.1 磷酸氫二鈉
2.2 磷酸二氫鈉
2.3 氧化鋅
2.4 硫酸錳
2.5 氯化鈷
2.6 碳酸鈣
2.7 葡萄糖酸鋅
2.8 硫酸鋅
2.9 葡萄糖酸亞鐵
2.10 富馬酸亞鐵山
2.11 碘化鉀
2.12 磷酸二氫鉀
2.13 硫酸鎂
2.14 硫酸銅
2.15 葡萄糖酸銅
2.16 亞硒酸鈉
2.17 硫酸亞鐵
2.18 硫酸鈷
2.19 碘酸鈣
第3章 食欲增進劑
3.1 乙酸乙酯
3.2 丁酸乙酯
3.3 香蘭素
3.4 日落黃
3.5 胭脂紅
3.6 食用檸檬黃
3.7 莧菜紅
3.8 B鬍蘿蔔素
3.9 薑黃色素
3.10 蘋果酸
3.11乳酸
3.12 L-榖氨酸
3.13 糖精
第4章 抗菌劑
4.1 飼用土黴素
4.2 飼用金黴素
4.3 喹乙醇
4.4 磺胺喹喔啉
4.5 磺胺二甲嘧啶
4.6 二甲氧苄氨嘧啶
4.7 胂酸苯胺
4.8 洛剋沙生
4.9 磺胺甲基異唑
4.10 磺胺嘧啶
4.11 泰樂黴素
4.12 杆菌肽
4.13 林肯黴素
4.14 黃黴素
4.15 北裏黴素
4.16 粘杆菌素
4.17 三甲氧苄氨嘧啶
第5章 驅蟲劑
5.1 磺胺喹嗯啉
5.2 增産靈
5.3 甲苯咪唑
5.4 甲硝咪唑
5.5 鹽黴素鹽
5.6 海南黴素
5.7 馬杜黴素銨鹽
5.8 鹽酸氨吡啉
5.9 尼卡巴嗪
5.10 呋喃唑酮
5.11 氯羥吡啶
5.12 鹽酸氯苯胍
5.13 氫溴酸常山酮
5.14 氯硝柳胺
5.15 酒石酸銻鉀
5.16 吩噻嗪
5.17 丙硫苯咪唑
5.18 吡喹酮
5.19 球痢靈
第6章 飼料貯存添加劑
6.1 丁基羥基茴香醚
6.2 D-異抗壞血酸鈉
……
第7章 其他飼料添加劑
第8章 復配型飼料添加劑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營養增效與健康保障:現代畜牧業的基石》 導言 隨著全球人口的持續增長和對高品質動物蛋白需求的不斷攀升,現代畜牧業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在這個關鍵時期,如何提高飼料利用效率,保障動物健康,並最終實現可持續的畜牧生産,成為行業麵臨的核心挑戰。傳統觀念中,飼料的單一成分已不足以滿足日益復雜的營養需求和生理機能調控。因此,引入各類功能性添加劑,通過科學配伍與精準應用,已成為提升畜牧業整體效益,構建健康、高效、環保型養殖體係的必然選擇。 《營養增效與健康保障:現代畜牧業的基石》一書,並非聚焦於飼料添加劑本身的閤成工藝或生産流程,而是深入探討在現代畜牧業實踐中,各類添加劑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作用”。本書旨在為畜牧生産者、獸醫、飼料配方師以及相關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理解這些看似微小的物質,如何能夠通過精妙的化學作用與生物轉化,對動物的生長發育、健康狀況、免疫力以及産品品質産生深遠的影響。我們將聚焦於“為何需要添加劑”、“它們如何工作”、“在不同生命階段的應用策略”以及“如何科學評估其效益”等核心問題,構建一個集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於一體的知識框架。 第一章:現代畜牧業的新挑戰與添加劑的戰略意義 本章將首先勾勒齣當前畜牧業麵臨的宏觀挑戰,包括但不限於: 精準營養的需求: 隨著遺傳育種技術的進步,傢禽、傢畜的生長速度和生産性能顯著提高,對營養的精細化和個體化需求愈發凸顯。單一的榖物飼料難以提供全麵均衡的營養,且存在營養素的生物利用率問題。 環境友好型生産的壓力: 減少氮、磷等元素的排放,降低氨氣等有害氣體的産生,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這要求提高飼料的利用效率,減少未被消化的營養素進入環境。 動物福利與健康保障的提升: 消費者對動物産品的安全性和品質要求日益提高,以及對動物福利的關注,促使養殖業必須采取更積極的措施來預防疾病,增強動物自身的抵抗力,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經濟效益的優化: 在飼料成本不斷波動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提高飼料轉化率,減少疾病發生,降低死亡率,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是養殖場管理者永恒的追求。 在此背景下,添加劑不再是簡單的“補充品”,而是提升飼料功能性、優化動物生理機能、應對復雜挑戰的“戰略性工具”。本書將闡述添加劑在應對這些挑戰中的戰略意義,為理解後續章節的內容奠定基礎。 第二章:提升能量與物質代謝效率的關鍵添加劑 本章將聚焦於那些能夠直接或間接影響動物能量獲取、轉化與利用,以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等物質代謝的添加劑。我們不會講解它們的製造過程,而是探討它們在動物體內的作用機製與增效原理。 酶製劑的精準調控: 關注植酸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等非澱粉多糖酶(NSPs)的應用。這些酶如何分解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提高能量和礦物質的生物利用率,減少腸道內容物黏度,從而改善飼料消化吸收,降低糞便中的氮磷排放。探討蛋白酶、澱粉酶、脂肪酶等在優化蛋白質水解、澱粉消化、脂肪吸收中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彌補動物自身消化酶的不足。 氨基酸的黃金配比: 深入分析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補充策略。闡述限製性氨基酸的概念,以及如何通過精準補充,減少粗蛋白水平,降低氮排放,同時確保動物達到最佳的生長性能。討論非必需氨基酸在特定生理狀態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它們來支持免疫反應和氧化應激的緩解。 有機酸的腸道微環境優化: 探討檸檬酸、富馬酸、乳酸、醋酸等有機酸在降低飼料pH值,抑製有害菌生長,促進益生菌繁殖方麵的作用。分析它們如何改善飼料的消化吸收,提高能量利用率,並對某些病原菌産生直接的抑菌作用。 脂肪代謝調節劑的科學應用: 介紹如左鏇肉堿等物質,如何促進脂肪酸的轉運和氧化,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減少脂肪沉積,從而改善瘦肉率和降低料肉比。 第三章:構築堅固防綫:強化動物免疫與抗病能力的添加劑 本章將重點介紹那些能夠顯著提升動物免疫係統功能,增強其抵抗疾病能力,從而減少發病率、死亡率,並降低抗生素使用需求的添加劑。 益生元與益生菌的協同作用: 詳細闡述低聚糖(如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酵母提取物等益生元的機製,它們如何選擇性地促進腸道有益菌生長,抑製有害菌繁殖,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深入探討不同種類的益生菌(如乳杆菌、雙歧杆菌、芽孢杆菌)如何通過競爭排斥、産生抑菌物質、調節免疫等方式,保護動物免受病原侵害。 植物提取物的天然免疫調節: 介紹如黃酮類、多酚類、皂苷類等植物活性成分,如何通過抗氧化、抗炎、抗菌、免疫調節等多種途徑,增強動物的自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重點分析如大蒜素、牛至油、迷迭香提取物等在提高免疫力、緩解氧化應激、改善腸道健康中的作用。 免疫增強劑的精準應用: 探討如β-葡聚糖、甘露寡糖(MOS)等免疫多糖,如何激活吞噬細胞、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增強免疫應答。分析某些核苷酸、維生素(如維生素E、維生素C)在支持免疫細胞功能和抗氧化防禦中的作用。 抗氧化劑的氧化應激管理: 介紹內源性與外源性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維生素C、硒、迷迭香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成分)如何清除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對免疫細胞和組織的損傷,從而提高動物的整體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第四章:優化産品品質與增進動物福利的添加劑 除瞭生長性能和健康,現代畜牧業也越來越重視動物産品的品質以及動物在生長過程中的福利。本章將探討能夠改善肉、蛋、奶品質,以及提升動物生活舒適度的添加劑。 改善肉質的營養調控: 分析如肉堿、維生素E、硒等在提高瘦肉率、改善肌肉縴維結構、減少滴水損失、提升肉品色澤和風味方麵的作用。 提升蛋品質的微量元素與維生素: 探討鈣、磷、維生素D在蛋殼強度和品質中的作用,以及葉黃素、玉米黃質等色素在改善蛋黃顔色方麵的應用。 促進奶産量與品質的營養素: 介紹如鈣、磷、鎂等礦物質,以及某些瘤胃緩衝劑、酵母培養物等在提高奶牛産奶量、改善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以及預防代謝性疾病(如乳房炎、乳熱)方麵的作用。 緩解應激與改善福利的添加劑: 探討如電解質平衡劑、某些植物提取物(如薰衣草、洋甘菊成分)在減少運輸、斷喙、環境變化等應激條件下,幫助動物維持生理穩定,提高舒適度,從而間接促進生長和生産性能。 第五章:科學評估添加劑的效益與未來發展趨勢 本章將迴歸實踐,指導讀者如何科學、客觀地評估不同添加劑在實際應用中的效益,並展望添加劑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嚮。 試驗設計與數據分析: 強調進行科學對照試驗的重要性,包括樣本量、對照組設置、試驗周期、采集指標(生産性能、健康指標、免疫指標、經濟效益等)的科學性。介紹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以確保評估結果的可靠性。 成本效益分析: 指導讀者如何將添加劑的成本與實際獲得的效益(如飼料利用率提高、死亡率降低、産品品質提升帶來的溢價等)進行對比,計算投入産齣比,做齣經濟閤理的選擇。 添加劑的協同作用與配伍禁忌: 探討不同類型添加劑之間可能存在的協同增效效應,以及需要避免的配伍禁忌,以達到最佳的綜閤效果。 可持續發展與綠色添加劑: 展望未來,將重點關注環境友好型、可再生來源的添加劑,如新型酶製劑、發酵産物、納米技術在添加劑領域的應用,以及法規監管的趨勢,強調在保障動物健康和生産效率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 結論 《營養增效與健康保障:現代畜牧業的基石》一書,緻力於為畜牧行業從業者提供一個清晰、係統、實用的知識體係,理解並運用各類添加劑的強大功能。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剝離瞭繁復的製造技術,聚焦於添加劑在動物體內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功效”,通過對其作用機製的深入剖析,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策略,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到這些“微小物質”在現代畜牧業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地位。本書旨在引導讀者從“如何製作”轉嚮“如何有效應用”,從而真正提升畜牧生産的效率、健康與可持續性。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位對環境保護和廢物資源化抱有極大熱情的工程師,我正在積極尋找關於先進氧化工藝(AOPs)、膜生物反應器(MBR)以及新型吸附材料在處理高濃度工業廢水中的應用的最新研究進展。我關注的重點是如何通過高效、低能耗的方式去除難降解有機汙染物,例如內分泌乾擾物或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這本書,雖然名字聽起來似乎與“環境工程”有交集,但實際上它關注的“添加劑製造”聚焦於閤成那些需要被“攝入”的物質,而非處理那些需要被“移除”的汙染物。書中描述的“廢水處理”章節,其目標是盡可能迴收有價值的中間産物,而不是將汙染物降解至環境安全標準以下。例如,它詳盡地介紹瞭如何通過溶劑萃取迴收高價值的氨基酸,而對於那些在生産過程中産生的、難以生物降解的殘留物如何進行無害化處理,則輕描淡寫,缺乏深入的技術探討,這與我追求的“零排放”目標背道而馳。

評分

我本職工作是從事産品包裝材料的研究與開發,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係統介紹高分子材料結構與性能之間關係的專著,尤其是在熱力學穩定性和機械性能優化方麵的深入分析。我期待書中能有關於聚閤物共混改性、納米復閤材料界麵粘結理論以及先進加工工藝(如熔融紡絲、反應性擠齣)的詳細案例分析。翻閱這本名為《飼料添加劑製造技術》的書籍後,我發現它幾乎完全聚焦於生物活性物質的提取、純化以及穩定化技術,這與我關心的材料科學領域相去甚遠。書中對聚閤物的玻璃化轉變溫度、結晶動力學、或者特定功能團在材料基體中的擴散行為等核心概念,隻是一帶而過,甚至完全沒有涉及。例如,我一直在尋找關於如何利用新型阻燃劑提高聚丙烯熱穩定性的深入研究,這本書裏卻花瞭大篇幅介紹如何通過添加抗氧化劑延長維生素A的保質期,雖然兩者都涉及“穩定”,但技術路徑和理論基礎是截然不同的,這讓我感到十分遺憾。

評分

作為一名熱愛曆史和文化研究的業餘愛好者,我正在收集關於古代工藝復原與文物保護方麵的書籍,特彆是關於傳統粘閤劑、顔料製備以及金屬銹蝕防護的曆史文獻梳理。我期望能讀到關於中國古代青銅器保護技術、敦煌壁畫修復材料演變,或者宋代瓷器釉料配方的考據性論述。然而,這本書的視角完全是現代化的、偏嚮於工業生産效率的。書中的語言風格偏嚮於技術手冊,充滿瞭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的工藝參數和設備型號,缺乏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關懷。我翻閱瞭關於“純化技術”的一章,裏麵詳細描述瞭離子交換樹脂和膜分離技術在去除雜質中的應用,這些技術本身是先進的,但它們被應用於去除發酵液中的特定副産物,這與我所感興趣的古代材料的化學成分分析和傳統製備工藝的重現完全不搭界。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麵嚮化工廠技術員的培訓手冊,而不是麵嚮曆史研究者的資料匯編。

評分

我最近開始涉獵計算流體力學(CFD)在復雜係統建模中的應用,特彆是希望找到一本能夠詳細講解如何建立非牛頓流體模型、如何處理多相流的數值穩定性和網格劃分策略的書籍。理想中的書應該包含大量關於有限元法或有限體積法的詳細推導,以及如何利用商業軟件(如Fluent或OpenFOAM)進行實際案例仿真的步驟說明。當我看到《飼料添加劑製造技術》這本書時,我本以為其中關於“反應器設計”或“混閤過程優化”的章節能提供一些通用的流體力學見解。結果發現,書中所討論的流體力學應用極其局限,主要集中在如何設計一個能保證微生物均勻懸浮、避免剪切力過高損傷細胞的攪拌罐。關於湍流模型、數值求解器的選擇、或者如何模擬高粘度物料的流動特性等核心CFD問題,書中幾乎沒有涉及。它提供的更多是基於經驗公式的宏觀設備選型指導,而非基於第一性原理的數值模擬方法論,這讓我無法將其用於我正在進行的復雜管道流動模擬項目。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引人注目,采用瞭深沉的藍色調,配以現代感的字體,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印象。我原本是想找一本關於基礎有機化學反應的書籍,因為我對化學閤成領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能夠深入瞭解一些前沿的閤成方法和催化劑的應用。然而,當我翻開目錄時,發現內容與我的預期大相徑庭。書中的章節標題,如“微生物發酵技術的優化”、“酶製劑的固定化與應用”、“新型載體的開發與評價”等,讓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本專注於生物技術在特定工業應用領域的專著。雖然我對生物技術也有一定的瞭解,但它並非我當前最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嚮。比如,我期望看到關於不對稱閤成、綠色化學路綫圖或者新型高分子材料閤成的詳細論述,這些內容在這本書中完全沒有涉及。這本書更側重於如何通過生物途徑提高某種特定産物的得率和純度,對於化學反應機理的探討相對較少,這使得我作為一名偏重於純化學閤成的研究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到有些隔閡,難以找到直接可以遷移到我研究課題中的知識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