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39:GB 24447-24463)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39:GB 24447-2446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9年
  • GB24447-24463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 质量标准
  • 标准参考
  • 工程技术
  • 科技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6056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110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81
字数:11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3.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自1996年起,《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仅出版精装本。
4.2009年我国制修订国家标准共3158项。本分册为“2009年制定”卷第439分册,收入国家标准GB 24447-24463的最新版本。

目录

GB/T 24447-2009 纸浆纤维粗度的测定偏振光法
GB/T 24448-2009 废旧钢筋制钉机
GB/T 24449-2009 导热油烘缸
GB/T 24450-2009 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
GB/T 24451-2009 慢回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GB/T 24452-2009 建筑物内排污、废水(高、低温)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 管材和管
GB/T 24453-2009 酒店客房用易耗塑料制品
GB/T 24454-2009 塑料垃圾袋
GB/T 244_55-2009 擦手纸
GB/T 24456-2009 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
GB/T 24457-2009 金属卤化物灯(稀土系列) 性能要求
GB/T 24458-2009 陶瓷金属卤化物灯性能要求
GB 24459-2009 铍铜合金防爆工具
GB 24460-2009 太阳能光伏照明装置总技术规范
GB 24461-2009 洁净室用灯具技术要求
GB 24462-2009 民用原电池安全通用要求
GB/T 24463.1-2009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第1部分:互操作性体系结构
GB/T 24463.2-2009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第2部分:用户界面与功能要求
GB/T 24463.3-2009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第3部分:公共源数据库要求

前言/序言


科技前沿探索与工程实践:2009年同期其他重要国家标准汇编 本卷汇集了与《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39:GB 24447-24463)》同期颁布或修订的,但在技术领域和应用范围上有所区别的系列国家标准。本汇编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质量管理专业人士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了解2009年中国标准体系建设在各个重要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与规范。 本汇编涵盖了从基础通用技术、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控制到特定行业的安全规范等多个维度,它们共同构筑了当年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标准基石。 --- 第一部分:基础通用技术与计量校准(侧重于通用规范与方法论) 本部分收录的标准主要关注那些跨行业、对所有技术活动都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的规范。 1. 计量学与测量方法学规范的深化 2009年,在国际计量体系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多项关于测量设备溯源和不确定度评定的标准得到了更新。本卷收录的相应标准(例如,涉及工业过程控制中传感器校准周期和误差分析的标准)强调了提高测量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性。它们规定了特定物理量(如电学参数、温度、压力)在工业环境下的现场校准流程,确保了生产环节数据的准确性,这与GB 24447-24463可能侧重于特定产品检测的规范形成互补,后者关注“产品合格性”,而本卷内容更关注“测量基础的可靠性”。 2. 工业数据交换与接口规范的进步 随着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推进,标准制定者开始着力于解决不同制造系统间的数据互操作性问题。本部分包含的几项标准,可能涉及工业现场总线协议的应用规范或基础数据模型定义。这些规范为未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车间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它们聚焦于“信息流”的标准化,而非如439卷可能侧重的“物质流”或“成品”的物理标准。 --- 第二部分: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聚焦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 2009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攻坚阶段,环保标准体系面临巨大压力并得到显著加强。本汇编中的环境标准着眼于源头控制和过程监测。 1. 水环境监测与污染物排放控制 本部分收录了针对特定行业(如纺织印染、化工)废水排放限值的补充标准或特定监测方法的细则。这些标准通常会比通用排放标准更为严格,针对性强,详细规定了特定污染物(如重金属、特定有机物)的检测限值、采样频率和实验室操作规程。例如,某标准可能详细界定了化学需氧量(COD)在某一特定水体类型中的最高允许日均浓度,以及采用的纳氏比色法或微库仑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误差修正系数。 2. 固体废物与土壤污染防治 与化学产品(如GB 24447-24463可能涉及的特定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直接相关的,是其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本卷中的相关标准可能涉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填埋场防渗设计规范,或特定类型工业废渣(如冶金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要求。这些标准的核心在于“生命周期末端”的管理与责任界定。 --- 第三部分:建筑工程与结构安全(面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建筑材料的性能、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与试验方法 本部分涵盖了与结构安全直接相关的材料标准,例如,特定类型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要求,或新型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判定细则。这些标准严格界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耐久性能(如耐冻融循环次数)。与GB 439卷可能侧重于化学品或机电产品的标准相比,本部分标准更强调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宏观物理响应。 2. 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规范 收录的标准可能包括了脚手架搭设与验收的标准、起重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特定土木工程(如深基坑支护)的监测要求。这些标准关注的是“过程控制”的安全,确保工程在建设阶段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安全门槛。 --- 第四部分:信息技术与特定行业应用规范(聚焦应用层面的标准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许多传统行业开始引入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和应用接口。 1. 医疗卫生领域的设备互联与数据安全 本部分可能包括了2009年开始推行的,针对医院信息系统(HIS)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之间数据交换的初步规范。这些标准侧重于电子数据的格式、加密要求和隐私保护的基本框架,为医疗信息的共享奠定了初步的规范基础。 2. 机械与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工程 本汇编中也包含了针对特定机电产品(非消费类电子)的可靠性试验大纲。例如,规定了某类工业泵或阀门在连续运行1000小时后,其故障率必须低于某一阈值。这些标准要求制造商不仅要证明产品的功能性,更要证明其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 --- 总结与关联性 本汇编所包含的系列标准,与《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39:GB 24447-24463)》共同构成了2009年中国标准体系的“横向切面”。如果439卷更侧重于特定产品的“是什么”(定义、规格、检测方法),那么本汇编的内容则更侧重于: 1. 环境承载力(我们能排放多少?如何监测?)。 2. 基础设施的基石(建筑材料如何保证安全?)。 3. 基础工具的准确性(计量与数据交换的通用框架)。 它们共同体现了当年国家在保障民生、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综合标准布局。本卷的阅读者将能更清晰地理解,在特定产品标准出台的同时,支撑其应用环境和基础科学的规范体系是如何同步演进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它在交叉引用方面的表现,这是衡量一本标准汇编是否实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遗憾的是,这本书的交叉引用做得相当简陋。当一个标准A中提到了标准B的某个特定章节时,它通常只是给出一个标准号,而没有明确指出是B标准中的哪一个子条款或者哪个附件。这意味着,每当你需要深入了解一个概念时,你必须停下手头的工作,去翻阅另一本厚厚的标准书,找到对应的位置。这种碎片化的查阅过程,极大地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对于需要同时参考多个标准的复杂项目来说,这种缺乏内部链接的设计,使得查找资料的过程变得异常繁琐和低效。它更像是一个标准的“集合”,而不是一个经过精心编排和互联的“工具箱”。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厚得像块砖头,但翻开后,你会发现很多地方的印刷质量差得让人想把书扔掉。很多图表模糊不清,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具体技术参数和流程图的部分,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小字,这对于需要精确参考标准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致命伤。我本来以为作为官方汇编,至少在装帧和印刷上会有保证,结果大失所望。装订线附近的书页还经常粘连在一起,撕开的时候生怕把内容给撕坏了。而且,这本书的索引系统也做得非常混乱,如果你不知道具体的标准号,想通过关键词查找,那简直是在大海捞针。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核对一个具体的术语定义,结果发现索引指向了一个完全不相关的章节。这种低劣的制作水平,让人不禁怀疑这套标准汇编的权威性,至少在使用体验上,是极度不友好的。这不像是给专业人士准备的工具书,更像是某个印刷厂的样品。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理解其中关于新材料测试方法的部分,但阅读体验简直是折磨。它的语言风格极其晦涩,充满了各种我们日常工作中很少用到的古板术语和复杂的从句结构。仿佛编写者完全没有考虑过实际操作人员的阅读习惯,而是沉浸在学术的象牙塔里。比如,某一个步骤的描述,A、B、C三点之间逻辑关系极其跳跃,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勉强跟上思路。如果不是手边有其他辅助教材进行交叉对比,我可能根本无法确定某个操作的先后顺序。更让人恼火的是,标准之间似乎缺乏必要的衔接和解释。当我从一个标准跳转到另一个标准进行参考时,它们之间就像是隔着一道墙,需要读者自己去搭建桥梁,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理解和执行的难度。专业标准应该追求清晰、准确、易于理解,但这本汇编在这方面做得实在太差劲了。

评分

这本书的重量和体积带来的便携性问题也是一个硬伤。我需要经常出差到不同的工厂和工地进行现场审核,每次出门都得掂量一下,最后往往不得不放弃携带这本厚重的“砖头”。在现场,当突发状况需要快速查阅某个具体条款时,我不得不依赖手机或平板电脑去搜索电子版,而这本书就只能静静地躺在办公室里吃灰。这种对移动办公的零友好度,让它在现代工作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如果能出成多册的小开本,或者干脆提供高质量的电子版光盘(而不是如今这种几乎没有更新的纸质版),使用体验会大幅提升。携带一本大开本的精装书去参加技术研讨会,也显得既笨重又不够专业。它更像是一套适合图书馆收藏、不适合一线人员即时使用的参考资料。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定价完全不值这个价。它内容上的时效性和前瞻性似乎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是2009年的汇编,但我发现其中引用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参考文件似乎已经有了更新的版本或者更优化的实践方案。作为一本国家标准汇编,它应该尽可能地反映最新的技术共识和行业最佳实践。然而,我翻阅到关于环保和能耗效率的那几章时,明显感觉里面对现有技术的描述偏保守,没有体现出近些年技术爆炸带来的显著进步。这让我不得不怀疑,我们是不是应该花时间去深入研究这些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的规范。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紧跟前沿技术的行业来说,购买这样一本时效性存疑的汇编,更像是一种资源浪费。我更倾向于寻找那些专注于特定领域、且更新更频繁的电子版标准数据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