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自明(约1190-1272),字良甫,又作良父,晚年自号药隐老人。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医出身。嘉熙年间(1237-1240)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明道书院医学教授。曾遍行东南,所到必尽索方书以观,且家藏医书颇丰,暇时闭室翻阅。因虑妇科医籍纲领末备,散漫无统,医者难以深求遍览,遂采诸家之善,附以家传经验方,撰成《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1237年)。又取南宋名医李嗣立、伍起予、曾孚先等人所集方论,求其要领,删繁就简,撰成《外科精要》三卷(1263年)。此外,就《局方》(又名《新编备急管见大全良方》、《新编备急大全良方》)十卷。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陈自明医学全书》经精选版本后,对陈氏上述三部著作进行校注。并另批撰《陈自明学术思想研究》一文,于陈氏生平、治学特点、著作版本及学术思想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末附1995-2003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陈自明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陈自明医学全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陈自明著作情况及学术思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供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良方》原序
 辨识修制药物法度
 卷一
 调经门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故以为初
 月经绪论第一
 精血篇第二
 《产宝方》序论第三
 王子亨方论第四
 月水不调方论第五凡四方
 月水不通方论第六《产宝方》论附
 《养生必用》论经病第七凡十方
 室女月水不通方论第八凡二方
 室女经闭成劳方论第九凡十方
 血枯方论第十凡四方
 月水不利(不流利也)方论第十一凡四方
 月水行或不行心腹刺痛方论第十二凡六方
 月水不断方论第十三凡六方
 妇从杀血心痛方论第十四凡二方
 崩暴下血不止方论第十五凡三十六方
 崩中带下方论第十六
 崩中漏下生死脉方论第十七凡三十三方
 妇人白浊白淫方论第十八凡一方
 妇人天癸过期经脉不调方论第十九凡二方
 妇人血分水分肿满方论第二十凡三方
 卷二
 众疾门经脉不调,从疾生焉,故以次之
 《极一方》总论第一
 《产宝方》论第二
 《博济方》论第三
 寇宗奭论第四
 通用方序论第五凡十七方
 卷三
 妇人中风方论第一凡十方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凡八方
 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凡三方
 妇人中风不语方论第四凡三方
 妇人风痹手足不随方论第五凡二方
 妇人中风自汗方论第六凡六方
 妇人臂痛方论第七凡三方
 妇人贼风偏枯方论第八凡三方
 妇人偏风偏枯方论第九凡六方
 失血过多心神不这方论第十一凡一方
 妇人风邪颠狂方论第十二凡四方
 妇人飞尸血厥方论第十三凡六方
 卷四
 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方论第一凡五方
 妇人血风白虎历节走疰方论第二凡七方
 妇人血风瘾疹瘙痒方论第三凡八方
 妇人虚风头目眩晕及心眩方论第四凡七方
 妇人血风头痛方论第五凡九方
 妇人项盘强痛方论第六凡五方
 妇人腰痛方论第七凡二方
 妇人腰脚痛方论第八凡三方
 妇人脚气方论第九凡十一方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外科精要
 管见大全良方
 陈自明学术思想研究
 陈自明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拿到《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宏大规模所震撼。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唐宋金元这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我深信,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的医术和理论,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一需求。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梳理和介绍这些名医的学术思想的,是按照流派,还是按照时间顺序?书中收录的医案,是否能够体现出当时最前沿的诊疗技术?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让我更直观地理解古人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中医经典的一次深度挖掘,期待它能够给我带来新的启发和感悟。
评分这次拿到手的是《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中的一本,光看名字就觉得气势磅礴,让人肃然起敬。我个人对中医的兴趣由来已久,尤其钟情于那些能够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精髓的经典著作。我一直觉得,中医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方药,更在于其背后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对生命规律的深刻理解。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唐宋金元时期那些医圣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特别是那些流传至今、被后世广泛应用的经典方剂,我想深入了解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理论支撑。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能成为一本引领我探索中医智慧的指南。书中的篇幅看起来相当可观,相信内容一定非常丰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领略那些古代医者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感受他们悬壶济世的伟大情怀。
评分对于《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这本书,我的期待是它能够成为我中医学习道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医,就必须从源头入手,去学习那些最经典、最权威的著作。唐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医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涌现了大量杰出的医学家,他们的思想和实践,构成了中医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本书能够将这些名医的学术思想汇集在一起,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医学面貌的绝佳窗口。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总结,这些往往是现代医学难以触及的领域,而中医却有着独特的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精髓,从而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学术精神的传承。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医学非常着迷,尤其是唐宋金元时期,这段时间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涌现了无数名家巨著。最近有幸接触到一部名为《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从其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就能感受到其非凡的价值。我尤其好奇书中收录的那些历代名医的经验方,它们往往蕴含着古人对疾病的深刻洞察和精湛的治疗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通往古代医学宝库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失传已久的医理和方剂。读古代医书,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仿佛能与那些伟大的医者对话,感受他们的仁心仁术。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我期待着书中那些关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领域的论述,更期待着那些充满智慧的医案分析。我相信,通过对这部巨著的学习,我的医学认知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对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刻。
评分我对《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这部书的兴趣,主要源于我对中国古代医学历史的好奇心,以及对那些曾经拯救无数生命的伟大医者的敬仰。我一直觉得,中医的很多精髓,都蕴含在那些古籍之中,需要我们去仔细地挖掘和体悟。唐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涌现了无数的医学大家,他们的思想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将这些宝贵的医学遗产系统地呈现出来,让我能够更清晰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医学面貌,学习那些名医们的诊断思路、治疗原则和临证经验。我尤其关注那些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治疗方法,以及那些能够体现中医独特理论体系的论述。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古代名医的对话,一次对中医智慧的深度探索。
评分书是正版,发货很快。谢谢。
评分有价值的好书,非常适合阅读。
评分这些书都是一个个的好老师。需要慢慢读。
评分中国古人通过自己的智慧总结了脏腑之间的联系,创立了藏象学说。开创了临床医学的先河。深刻揭示了五脏六腑自身的生理功能,以及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其准确程度今天看来也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对于诊断方法,中国古人独创了四诊法和八纲辨证。这是中华五千年临床积累,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是宝贵的财富。这让西医仪器也望尘莫及。因为西医通过仪器检测到的往往是器质性病变,而对于功能失调西医则无能为力,也无法用药治疗,例如便秘·腹泻·胃寒胃痛·宫寒痛经·颈腰痛·无汗少汗·嗜睡·恶心呕吐等等功能性疾病,西医往往束手无策。这就是西医的局限性。而滥用激素类药物只会让疾病时轻时重。这却是中医的强项,通过望闻问切及八纲辨证,很容易就能找到致病原因,通过针灸或中药来调理功能失调。以我的经验针灸的效果非常快,中药的效果就慢,因为针灸直接通过刺激神经起作用,一般的功能性疾病5~15天就可治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的诊治范围是不同的。中医针对的是功能性病变,而且能够早期诊断,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所谓的治病治其根。西医针对的多是器质性病变,而大部分疾病往往都是从功能失调开始的,逐渐演变成器质性病变。中医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告诉我们未病好治,已病难治。未病可以理解为功能失调,已病可以理解为器质性病变,这完全符合中医的思想。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把疾病消灭于萌芽中。这就是中医高瞻远瞩的治疗原则。
评分《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陈自明医学全书》经精选版本后,对陈氏上述三部著作进行校注。并另批撰《陈自明学术思想研究》一文,于陈氏生平、治学特点、著作版本及学术思想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末附1995-2003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陈自明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评分书一般般了,下次不会再买了!
评分月水不通方论第六《产宝方》论附
评分月水不通方论第六《产宝方》论附
评分《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陈自明医学全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陈自明著作情况及学术思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供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妇人大全良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