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
| 作者:王力//岑麒祥//林燾//蔣紹愚//唐作藩/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等 | 定 價:148.9 | 開本:32開 |
|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號:9787100124508 | 頁數:共2冊 |
| 齣版時間:實物為準 | 版次:實物為準 | 商品類型:圖書 |
| 印刷時間:實物為準 | 印次:實物為準 | |
這套書放在書架上,給人的感覺就是沉甸甸的,踏實。我算是那種喜歡動手查閱而不是一味依賴電子設備的人,所以實體詞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工具,更像是一種陪伴。這三本“鎮宅之寶”——《現代漢語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基本上覆蓋瞭我日常閱讀和學習中遇到的所有語言障礙。尤其是《現漢》和《牛津高階》,那翻閱的手感,油墨的清香,都帶著一種知識被固化的儀式感。我記得上次寫一篇關於傳統文化現代轉化的文章,遇到幾個生僻的古詞,幸好有那本厚厚的《古漢字字典》在手邊,一下子就找對瞭詞義,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任何網絡搜索都無法替代的。有時候,當我在研究一個現代漢語詞匯的演變時,我會習慣性地對照著《現漢》的釋義和例句,體會它在時代洪流中的細微變化。這種“考古式”的查閱過程,充滿瞭探尋的樂趣。這三者結閤起來,構成瞭一個完整的語言生態係統,從最基礎的白話,到規範的現代錶述,再到遙遠的古典語境,一網打盡。對於一個對文字有偏執熱愛的人來說,這簡直是無法抗拒的組閤。
評分擁有一套完整的權威詞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種對“慢生活”的堅持。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大腦習慣瞭碎片化的、即時的反饋,但真正的理解往往需要沉澱和迴溯。《現代漢語詞典》的厚重感,提醒我語言的規範性是需要時間去尊重的;《牛津高階》的國際視野,讓我明白交流的深度源於對雙方文化的體察;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則讓我學會瞭敬畏曆史的積澱。我常常在晚上,關掉電腦,點上一盞颱燈,隨手抽齣一本,翻到某一頁,不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去查某個詞,而是純粹地瀏覽。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詞條,它們的故事和演變過程,比任何網絡小說都引人入勝。這種與知識進行深度、非功利性連接的體驗,是任何App推送都無法比擬的。這三本詞典,是我的知識基石,也是我精神休憩的港灣。
評分拿到這套詞典時,最大的感慨就是“厚道”。不是說它有多麼沉重,而是內容上的充實感。我主要負責一些涉外資料的校對工作,所以《牛津高階》的使用頻率非常高。我發現新版的例句更加貼近當代生活場景,不再是那種老掉牙的“The pen is on the table”式的示例,而是涉及到瞭科技、金融、流行文化等更前沿的領域。這對於保持翻譯的鮮活度至關重要。比如,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直譯一些英文短語,但《牛津高階》總能在第一時間給齣最地道的中文對應,避免瞭“翻譯腔”。至於《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雖然翻閱頻率低於前兩者,但它解決的是“質”的問題,而不是“量”的問題。我尤其欣賞它對異體字的標注和字源的簡要說明,這讓我在閱讀一些古代文獻時,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下筆時的細微考量。這套工具書的排版也做得相當人性化,字體清晰,版麵疏朗,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對於需要長期伏案工作的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細節考量。
評分這套書的實用性,首先體現在其“顆粒度”的精準。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嚴謹措辭的專業人士來說,模糊的定義是緻命的。舉個例子,《現代漢語詞典》對近義詞的辨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它不會簡單地告訴你A和B是近義詞,而是會用精煉的語言指齣它們在感情色彩、使用語境上的微妙區彆,比如“贊揚”與“稱贊”的側重點差異。這保證瞭我産齣的文字在準確性上不會齣現偏差。而《牛津高階》的優勢在於它的權威性,尤其是在技術術語和學術錶達上,它提供的翻譯往往是業界公認的標準。我曾多次通過對比它和網絡翻譯結果,發現後者在某些專業名詞上存在誤導性。《古漢字字典》則更像是一把解密鑰匙,幫助我還原那些被時間磨平的古語原貌。這三者結閤,讓我能夠自信地在不同語言和時間維度上進行精確的錶達和交流,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減少瞭因措辭不當而導緻的溝通成本。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同時擁有這三本“巨著”感到有點“奢侈”,畢竟現在手機裏裝的App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但自從開始深度學習一些古代文學和進行一些專業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後,我纔意識到這種“物理存在”的價值。它們之間的互相參照,構建瞭一個強大的知識網絡。比如,在研究某篇明清小說時,遇到瞭一個看似現代的詞語,我先在《現漢》裏查齣其現代標準釋義,然後帶著疑問去翻閱《古漢字字典》,看看它在古代的用法是否有所齣入,最後再用《牛津高階》去反查是否有對應的英文理解角度。這種多維度的審視,極大地深化瞭我對詞匯意義的把握。它們不僅僅是字典,更像是三位語言學的“老前輩”,站在不同的時代高度,為我指點迷津。每一次的查閱,都伴隨著對語言演變脈絡的清晰感知,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一個孤立的定義。這種主動構建知識體係的過程,纔是學習真正的樂趣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