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全集(繁體版):孔子傳(新校本)

錢穆先生全集(繁體版):孔子傳(新校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錢穆 著
圖書標籤:
  • 錢穆
  • 孔子
  • 曆史
  • 傳記
  • 學術
  • 文化
  • 中國曆史
  • 思想史
  • 儒學
  • 新校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07039
版次:1
商品編碼:1061772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九州書係:錢穆先生著作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1-01
頁數:23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孔子為中國曆史上大聖人。在孔子以前,中國曆史文化當已有兩韆五百年以上之積纍,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後,中國曆史文化又復有兩韆五百年以上之演進,而孔子開其新統。在此五韆多年,中國曆史進程之指示,中國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深影響大貢獻者,殆無人堪與孔子相比喻。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再版序
第二早孔子的先世
一弗父何
二正考父
二孔父嘉
四孔防叔
五叔梁紇

第二章 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
一孔子之母
疑辨一叔梁紇與顔氏女野閤而生孔子
二孔子生平
疑辨二孔子生平
三孔子父母卒年
疑辨三孔子少孤不知父摹

第三章 孔子之早年期
一孔子之幼年
二孔子十五誌翠
三孔子初仕

第四章 孔子之中年期
一孔子授徒設數
二孔子適齊
疑辨四孔子適齊諸節
三孔子反魯
疑辨五孔子五十學易

第五章 孔子五十歲後仕魯之期
一孔子齣仕之前緣
疑辨六陽貨為大夫與公山弗擾以費叛
二孔子為中都宰至為司空、司寇
疑辨七孔子為大司寇及誅少正卯
三孔子相夾榖
疑辨八榖梁與史記記夾榖之會
四孔子墮三都

第六章 孔子去魯周遊
一孔子去魯
疑辨九孔子為師己之歌
二孔子適衛
三孔子過匡過蒲
疑辨十孔子圍於匡與過宋遭司馬魃之難
疑辨十一孔子將渡河西見趟簡子
四孔子反衛齣仕
疑辨十二孔子在衛主蘧伯玉傢
疑辨十三子見南子
五孔子去衛
疑辨十四孟子言孔子未嘗終三年淹
六孔子過宋
……

第七章 孔子晚年居魯
第八章 孔子之卒

精彩書摘

以據此背叛魯君,然其傢臣亦可據此背叛季氏。今季氏正受此患苦。故季氏縱不能深明孔子所陳之道義,然亦知孔子所言非為謀我,乃為我謀,故終依孔子言墮費。其實孔子亦不僅為季氏謀,乃為魯國謀。亦不僅為魯國謀,乃馬中國、為全人類謀。就孔子當時之政情,則惟有從此下手也。費宰公山不狃,即其前欲召孔子之人,至是乃正式抗命。前一年,侯犯即以邱叛適齊。孔子與子路之提議墮三都,殆亦由侯犯事而起。其時齊已歸邱於魯,故叔孫氏首墮郈,亦以其時邱無宰,故墮之易。叔孫輒乃叔孫氏之庶子,無寵。陽虎之亂,印謀以輒代其父州仇。既不得誌,至是乃追隨公山不狃同叛。其時叔孫一傢亦復是臣叛於外,子叛於內,各競其私,離散爭奪,與季孫氏傢同有不可終日之勢。依孔子、子路之獻議,庶可振奮人心,重趨團結。惟孟孫氏一傢較不然。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受父遣命,往學禮於孔子,然懿子襲父位,主一傢之政,其親受教誨之日宜不多。殆是見道未明,信道未篤。雖不欲違孔子墮都之議,然前陽虎之亂,圖殺孟懿子,而陽虎欲自代之,幸成宰公飲處父警覺有謀,懿子得免,陽虎亦終敗。故懿子極信重處父。處父所言亦若有理。自當時形勢言之,春鞦之晚世,已不如春鞦之初年,列國疆土日闢,國與國間壤地相接,已不能隻以一城建國。墮都印不啻自毀國防,故曰:「墮成,齊人必至於北門上抑且三傢自魯桓公以來,曆世綿長。當懿子時,孟氏一傢兄弟和睦,主臣一氣,不如季、叔兩傢之散亂,則何為必效兩傢自墮其都。懿子既不欲公開違命,亦兩可於處父之言,乃一任處父自守其都。處父固能臣,而季、叔兩傢見成之固守,亦抱兔死狐悲之心,乃作首鼠兩端之計,不復齣全力攻之,於是圍成弗剋。墮三都之議至是受瞭大頓挫。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京東快遞就是好,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太喜歡京東瞭,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最後祝店傢越做越好,大傢幸福平安,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評分

反映不錯,京東值得信賴。

評分

産品不錯,多次購買,推薦瞭

評分

  《論語》此前通讀過一兩遍,很多段落都不求甚解,此番看《孔子傳》方有瞭體會,比如這兩個著名的段落:

評分

錢穆先生的著作,史料詳實,值得一讀。

評分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綫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曆史,應該略有所知。��

評分

(九)文藝復興之後,世界對文學的定義逐步演變成:文學即一種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的藝術。因為其載體為語言文字,所以區彆於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是在徹底擺脫三僞文學(愚民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和禦用文學閤稱三僞文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人又稱脫盡三僞文學的語言文字藝術為純文學,通常我們在說文學的時候,就是指的這種區彆於三僞文學的文字藝術品。

評分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全麵侵華。八、九月間,日軍進占北大校捨。北方各高校紛紛南遷,北大、清華、南開三校閤並,在長沙組成臨時大學。錢穆將曆年講授中國通史增刪積成的五六厚冊筆記裝入衣箱底層夾縫,在十月與湯用彤、賀麟三人結伴,自天津海行,南下長沙,開始瞭抗戰時期流轉西南八年的學術生涯。 錢穆

評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1]),江蘇無锡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2]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2]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傢、思想傢、教育傢[3],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2]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4],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