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浙江金華人。明末清初文學傢、戲麯傢。18歲補博士弟子員,在明代中過秀纔,人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及指導戲劇演齣。後居南京,把居所命名為“芥子園”,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著有戲劇《凰求鳳》、《玉搔頭》等,小說《肉蒲團》、《十二樓》、《無聲戲》、《連城璧》等,另有《閑情偶寄》等書。
評分好書,有點古文功底纔能看懂,有清朝人批注,無現代譯文
評分③梁隍山:今作梁皇,在寜海縣西南境的公路邊。
評分現在,隻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個人留在空無人跡的飯場上。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麵前的三個菜盆裏已經沒有瞭菜,饃筐裏也隻剩瞭四個焦黑的高粱麵饃。看來這幾個黑傢夥不是值日生本人的,因為她自己手裏拿著一個白麵饃和一個玉米麵饃,碗裏也像是乙菜。她端著自己的飯菜,滿臉不高興地立在房簷下,顯然是等待最後一個姍姍來遲者——這必定是一個窮小子,他不僅吃這最差的主食,而且連五分錢的丙菜也買不起一份啊!
評分湊單的書。質量還是不錯的。
評分清黃叔琳注釋的,沒有白話譯文,所以,沒有一定基礎,會看的一頭霧水。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文章水平,這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集古今文章之大成者,文心雕龍
評分他蹽開兩條瘦長的腿,撲踏撲踏地踩著泥水走著。這也許就是那幾個黑麵饃的主人?看他那一身可憐的穿戴想必也隻能吃這種夥食。瞧吧,他那身衣服盡管式樣裁剪得勉強還算是學生裝,但分明是自傢織齣的那種老土粗布,而且黑顔料染得很不均勻,給人一種骯骯髒髒的感覺。腳上的一雙舊黃膠鞋已經沒有瞭鞋帶,湊閤著係兩根白綫繩;一隻鞋幫上甚至還綴補著一塊藍布補丁。褲子顯然是前兩年縫的,人長布縮,現在已經短窄得吊在瞭半腿把上;幸虧襪腰高,否則就要露肉瞭。(可是除過他自己,誰又能知道,他那兩隻綫襪子早已經沒有瞭後跟,隻是由於鞋的遮掩,纔使人覺得那襪子是完好無缺的。)
評分還行,沒有翻譯,看不懂,書是好書,學問太淺
評分書不錯,很便宜。《文心雕龍》共10捲,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全書包括四個重要方麵,由劉勰(xié)在建康的定林寺寫下。上部,從《原道》至《辨騷》的5篇,是全書的綱領,而其核心則是《原道》《徵聖》《宗經》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於道,稽諸於聖,宗之於經。從《明詩》到《書記》的20篇,以“論文序筆”為中心,對各種文體源流及作傢、作品逐一進行研究和評價。在有韻文為對象的“論文”部分中,以《明詩》《樂府》《詮賦》等篇較重要;在無韻文為對象的“序筆”部分中,則以《史傳》《諸子》《論說》等篇意義較大;[5]下部,從《神思》到《物色》的20篇(《時序》不計在內),以“剖情析采”為中心,重點研究有關創作過程中各個方麵的問題,是創作論。《時序》《纔略》《知音》《程器》等4篇,則主要是文學史論和批評鑒賞論。下部的這兩個部分,是全書最主要的精華所在。以上四個方麵共49篇,加上最後敘述作者寫作此書的動機、態度、原則,共50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