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视原理

现代电视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秀华 等 著
图书标签:
  • 电视原理
  • 电视技术
  • 现代电视
  • 显示技术
  • 数字电视
  • 视频处理
  • 图像处理
  • 电子工程
  • 通信工程
  • 媒体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45080
版次:1
商品编码:1065758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电视原理》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系统地介绍现代电视的产生、处理、传输与接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系统。全书分为 11章,包括电视传像基础、三基色原理和计色系统、彩色电视摄像原理、彩色电视信号、模拟电视调制传输与接收、电视显示器原理、电视信号数字化基础、数字视/音频压缩编码、有线和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以及视频测量原理。
   在内容上,注重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力图反映近现代电视技术的新成果。书中章节根据电视技术发展的过程,循序渐进,说明详细,论述清晰,便于自学。
   《现代电视原理》可作为理工科高等学校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广播电视领域、多媒体通信领域以及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书。

目录

绪论
0.1 电视的种类
0.2 电视技术的发展
0.3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0.4 现代电视技术的应用
第1章 电视传像基础
1.1 人眼视觉特性
1.1.1 视敏特性
1.1.2 光的度量
1.1.3 亮度感觉和亮度视觉范围特性
1.1.4 对比度和亮度层次
1.1.5 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1.1.6 人眼的分辨力
1.2 电视扫描原理
1.2.1 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
1.2.2 逐行扫描原理
1.2.3 隔行扫描原理
1.3 黑白全电视信号
1.3.1 图像信号
1.3.2 复合消隐脉冲
1.3.3 复合同步脉冲
1.3.4 实际的黑白全电视信号波形
1.4 图像信号的频带
1.4.1 垂直分解力
1.4.2 水平分解力
1.4.3 图像信号的带宽
1.5 图像信号的频谱
1.5.1 只在水平方向有亮度变化的静止图像
1.5.2 在垂直方向也有亮度变化的静止图像
1.5.3 运动图像的信号频谱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三基色原理和计色系统
2.1 基准光源
2.1.1 光谱功率分布
2.1.2 几种基准光源介绍
2.2 人眼的彩色视觉特性
2.2.1 人眼的辨色能力
2.2.2 彩色感觉的空间混色和时间混色特性
2.2.3 彩色细节分辨力
2.2.4 立体视觉
2.3 三基色原理
2.3.1 格拉兹曼法则
2.3.2 配色实验
2.4 CIE物理三基色(RGB)计色系统
2.4.1 基色单位(R)、(G)、(B)的确定
2.4.2 相对色系数及RGB色度图
2.4.3 分布色系数
2.5 CIE:标准三基色(XYZ)计色系统
2.5.1 标准三基色X、Y、Z和基色单位(X)、(Y)、(Z)的确定
2.5.2 RGB坐标系和XYZ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2.5.3 XYZ(x-y)色度图
2.5.4 XYZ计色系统的分布色系数
2.6 均匀色度标度(UCS)系统
2.6.1 刚辨差(JND)
2.6.2 均匀色标制
2.7 彩色电视中的三基色
2.7.1 显像三基色的选择
2.7.2 显像三基色的亮度公式
2.7.3 混色曲线
2.7.4 麦克斯韦计色三角形
2.7.5 高清晰度电视的色域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彩色电视摄像原理
3.1 CCD固体摄像器件
3.1.1 CCD固体摄像器件工作原理
3.1.2 CCD摄像器件的主要类型
……
第4章 彩色电视信号
第5章 模拟电视调制传输与接收
第6章 电视显示器原理
第7章 电视信号数字化基础
第8章 数字视/音频压缩编码
第9章 有线和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第10章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第11章 视频测量原理
参考文献



《影之镜:洞悉现代电视的光影叙事与技术革新》 前言 荧屏之上,光影流转,故事跌宕,信息纷呈。自黑白时代蹒跚起步,到如今高清、4K、8K争奇斗艳,再到智能互联、沉浸式体验层出不穷,电视,作为信息传播与家庭娱乐的核心载体,其演进史是一部浓缩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的画卷。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技术参数的枯燥汇编,而是试图深入探究“电视”这一概念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视觉语言、人文关怀与技术革新的脉络。我们将从“影”的视角出发,解构那些塑造了我们观看体验的物质基础与抽象原理,并展望其未来的无限可能。 第一章:显像的诞生——从CRT到OLED的视觉革命 在数字信号席卷而来之前,显像管(CRT)电视是那个时代的光辉象征。本章将深入剖析CRT技术的工作原理,细致阐述电子枪如何精准扫描显像,显像粉如何被激发发光,以及色彩是如何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混合而成的。我们将追溯其技术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黑白图像,到彩色电视的诞生,再到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的差异如何影响画面流畅度。 随后,我们将目光转向现代平板显示技术的崛起。液晶显示(LCD)技术,通过背光源、偏光片、液晶分子与彩色滤光片层层叠加,构建出细腻的图像。我们会详细讲解TFT(薄膜晶体管)的作用,解释像素点是如何独立控制的,以及动态对比度、响应时间等关键指标的意义。 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出现,则将电视显示推向了新的高度。本章将详述OLED自发光的特性,这意味着每个像素都能独立发光,从而实现前所未有的黑色表现、无限对比度以及更广阔的视角。我们将探讨其在色彩准确性、响应速度和能耗方面的优势,并分析其在实现超薄电视设计上的潜力。此外,我们还会简要介绍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等新兴显示技术,分析它们与OLED的异同,以及它们在未来电视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章:声音的织锦——音频信号的处理与还原 视觉固然重要,但震撼的听觉体验同样是构成完整观影感受的关键。本章将聚焦电视中的声音处理技术。我们将从音频信号的采集开始,讲述麦克风如何捕捉声波,以及这些声波如何被转化为数字信号。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字音频信号的处理过程。这包括对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如Dolby Digital, DTS等),以及这些编码格式如何在电视内部解码还原。我们将解释采样率、比特深度等参数如何影响音质,以及音频压缩技术(如MP3, AAC)如何实现数据量的减小而不显著损失音质。 在声音的还原层面,本章将重点介绍电视扬声器的类型与设计。从传统的纸盆扬声器到更先进的平面振膜扬声器,我们将分析不同材料和结构的扬声器如何影响声音的传导与表现。此外,我们还会探讨多声道音频系统(如5.1、7.1声道)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营造出环绕立体声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场景之中。最后,我们将触及虚拟环绕声、AI音质增强等技术,阐述它们如何通过算法优化声音,提升观影的沉浸感。 第三章:信号的旅程——从传输到接收的无形通道 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接收,是一场跨越空间、历经转化的无形旅程。本章将揭示这一过程的奥秘。我们将从模拟信号时代开始,简述广播电视的频谱划分与调制解调原理。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成为主流。本章将详述数字信号的编码、复用与调制过程,包括DVB(数字视频广播)、A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等标准。我们将解释MPEG-2、H.264(AVC)、H.265(HEVC)等视频压缩算法如何高效地传输高清甚至4K、8K视频,以及它们在降低带宽需求、提高传输效率方面的贡献。 在信号接收端,我们则会深入剖析电视接收机的关键组件。调谐器(Tuner)如何从纷繁的信号中精准捕捉目标频道,解调器(Demodulator)如何将射频信号恢复为数字信号,以及解码器(Decoder)如何将压缩的视频与音频数据解压还原。我们还会探讨天线、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和IPTV(互联网电视)等不同的接收方式,分析它们的优劣以及各自适用的场景。 第四章:色彩的艺术——图像处理与色彩科学 电视画面的最终呈现,离不开复杂的图像处理技术与深厚的色彩科学。本章将为您揭示隐藏在像素背后的色彩魔法。我们将从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入手,解释可见光谱、三原色(RGB)以及它们如何混合出千变万化的色彩。 本章将详细介绍电视内部的图像处理引擎。这包括对图像进行降噪、锐化、色彩增强、对比度调整等一系列操作。我们将分析动态范围(HDR)技术的重要性,阐述HDR如何通过扩展亮度和对比度范围,呈现出更接近人眼所见的真实世界。具体而言,我们将探讨HDR10, Dolby Vision等主流HDR标准,分析它们的编码方式和元数据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深入探讨色域(Color Gamut)的概念,以及Rec.709、DCI-P3、Rec.2020等不同色域标准对画面色彩表现的影响。本章还将触及白平衡、伽马校正等关键概念,解释它们如何确保电视呈现出准确、自然的色彩。最后,我们将简要介绍AI在图像优化中的应用,例如智能场景识别、动态画面补偿等,它们如何进一步提升观看体验。 第五章:智慧的互联——智能电视与未来展望 智能电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电视的定义,使其从单一的显示设备演变为家庭的娱乐与信息中心。本章将聚焦智能电视的核心技术与发展趋势。我们将解析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如Android TV, webOS, Tizen)的架构与功能,包括应用程序商店、用户界面设计、语音控制等。 本章将深入探讨智能电视的网络连接能力,包括Wi-Fi、以太网以及最新的Wi-Fi 6/6E标准,分析它们如何保障流畅的网络访问与高清内容传输。我们将详细讲解流媒体服务的普及,以及电视如何成为Netflix, Disney+, YouTube等平台的内容入口。 此外,我们还将关注智能电视的互联互通能力。DLN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AirPlay、Miracast等技术如何实现设备间的无缝内容共享。投屏技术、远程控制、智能家居联动等功能,将如何让电视成为家庭智能化生态的核心。 展望未来,本章将探讨电视技术的下一站。我们将讨论8K超高清显示、MicroLED等更先进的显示技术,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视觉冲击。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与电视的融合,是否会催生全新的沉浸式观影体验?AI在内容推荐、个性化设置、甚至内容生成方面的作用将如何进一步深化?量子计算、5G/6G技术又将如何影响电视信号的传输与处理?我们将以开放的视角,探讨这些前沿技术为电视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结语 《影之镜:洞悉现代电视的光影叙事与技术革新》力图呈现的,并非对电视技术机械的堆砌,而是对其背后逻辑的深入挖掘,对其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其未来走向的审慎推测。从最基础的光电转换,到最前沿的智能互联,电视的演进史是一部人类对视觉体验不懈追求的写照,也是科技力量如何重塑我们生活方式的生动注脚。愿本书能为您打开一扇通往电视世界深处的窗户,让您在每一次按下遥控器的瞬间,都能洞察那光影背后,隐藏的无限魅力与深刻的科技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简洁大方,纯白背景上是深邃的蓝色字体,给人一种专业且宁静的感觉。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传递出的那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我一直对科技发展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深入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技术。现代电视,无疑是其中最显著的代表之一。从早期的黑白显像管电视,到如今色彩斑斓、纤薄如纸的OLED屏幕,这其中的技术变革是多么的惊人!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电视发展的历史长河,了解那些幕后的创新者们是如何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最终将如此复杂的科技产品带入千家万户的。我尤其好奇,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功能,比如高清晰度、智能互联,甚至是3D显示,它们最初的设计理念和实现路径是怎样的?这本书是否会触及这些令人着迷的细节?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这个门外汉,逐步领略现代电视背后那令人惊叹的科学与工程之美,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每天观看的屏幕,究竟是如何运作,又为何能呈现出如此生动的画面。

评分

作为一个对老物件充满怀旧情结的人,每当我看到家里的老电视机,总会想起童年时期围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光。那时候,电视机的体积巨大,屏幕也相对较小,但每一次打开它,看到那些闪烁的画面,都觉得是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老式的显像管电视会有那种特有的“滋滋”声,以及屏幕的刷新率是怎么影响画面流畅度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有机会能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电视技术。我希望它能够详尽地介绍显像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解释色彩是如何通过电子束和荧光粉碰撞产生的。同时,我也对当时的信号传输方式很感兴趣,比如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画质上的差异。如果这本书能够穿插一些当年电视制造的轶事,或者介绍一些影响深远的电视机型号,那就更完美了。我想通过这本书,重新连接我对老式电视的记忆,并理解它们是如何为现代电视的发展奠定基础的。

评分

最近新购了一台智能电视,它的功能之多简直让我应接不暇。不仅能看直播点播,还能上网、玩游戏、下载应用,甚至还能通过语音助手控制家里的其他智能设备。这让我不禁思考,是什么让电视从一个单纯的显示设备,演变成了如今的“家庭娱乐中心”?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我特别关注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突破,让电视具备了如此强大的联网能力和计算能力?这本书是否会介绍智能电视的操作系统,比如Android TV或者webOS,以及它们是如何实现应用生态的?我还对屏幕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感到好奇,比如量子点技术、HDR(高动态范围)技术,以及它们是如何显著提升画质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复杂的概念,让我这个普通消费者也能明白,我的电视屏幕是如何做到如此逼真、生动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信息技术领域保持关注的普通读者,我深知电视在数字时代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接收信号的“盒子”,而是成为了一个主动连接信息、参与互动的重要终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描绘出这种演变的全貌。我很想知道,电视信号从发射端到我们电视机的整个传输过程,是如何从模拟转向数字的?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哪些关键的技术标准和协议在起作用?特别是对于高清电视(HDTV)和超高清电视(UHDTV)的普及,书籍是否会解析相关的编码格式,比如H.264、H.265,以及它们在压缩和传输效率上的优势?此外,我对于电视机的“智能”化也充满疑问,比如它的网络连接方式,Wi-Fi、以太网,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支撑起在线流媒体和应用程序的使用。这本书若能解答这些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

我对影像技术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从早期的胶片电影到现在的数字高清,每一次的革新都带来了观影体验的巨大飞跃。而电视作为家庭娱乐的核心,其影像技术的进步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本书的题目让我产生了极大的期待,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讨现代电视的核心显示技术。我很好奇,OLED和LCD屏幕在原理上到底有哪些根本性的区别,为什么OLED的黑色能够做到如此纯粹,以及它的色彩表现力为何如此出色。我还想了解,像120Hz刷新率、VRR(可变刷新率)这样的参数,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观看运动画面和玩游戏时的体验的。如果这本书能够涉及一些关于色彩管理、图像处理算法的内容,那就更好了,这能让我更清晰地理解,电视是如何将原始信号转化为我们眼中绚丽多彩的画面。

评分

搞笑教材的通病,部分章节叙述笼统,新技术更新不够,适合入门级职业技术人员做参考书阅读,总的来讲还不错

评分

搞笑教材的通病,部分章节叙述笼统,新技术更新不够,适合入门级职业技术人员做参考书阅读,总的来讲还不错

评分

搞笑教材的通病,部分章节叙述笼统,新技术更新不够,适合入门级职业技术人员做参考书阅读,总的来讲还不错

评分

搞笑教材的通病,部分章节叙述笼统,新技术更新不够,适合入门级职业技术人员做参考书阅读,总的来讲还不错

评分

搞笑教材的通病,部分章节叙述笼统,新技术更新不够,适合入门级职业技术人员做参考书阅读,总的来讲还不错

评分

搞笑教材的通病,部分章节叙述笼统,新技术更新不够,适合入门级职业技术人员做参考书阅读,总的来讲还不错

评分

搞笑教材的通病,部分章节叙述笼统,新技术更新不够,适合入门级职业技术人员做参考书阅读,总的来讲还不错

评分

搞笑教材的通病,部分章节叙述笼统,新技术更新不够,适合入门级职业技术人员做参考书阅读,总的来讲还不错

评分

搞笑教材的通病,部分章节叙述笼统,新技术更新不够,适合入门级职业技术人员做参考书阅读,总的来讲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