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专业规划教材:环境监测

全国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专业规划教材:环境监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明华,赵育,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编
图书标签:
  • 环境监测
  • 高职高专
  • 环境保护
  • 规划教材
  • 职业教育
  • 监测技术
  • 环境科学
  • 高等教育
  • 专业指导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ISBN:9787504585158
版次:1
商品编码:1068174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4
字数:4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国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专业规划教材:环境监测》根据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基础与实用性的结合,内容紧密结合环境监测行业的最新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环境监测岗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满足环境监测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
《全国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专业规划教材:环境监测》共分7章,包括绪论、监测方案的制定、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及废气监测、土壤及固体废物监测、噪声及振动污染监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等内容。
本教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专业规划教材之一,可供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相关专业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也可供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1 绪论(1)
本章学习目标(1)
1.1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1)
1.2 承担环境监测任务的单位(7)
1.3 环境监测的标准(15)
本章小结(43)
练习题(43)

2 监测方案的制定(44)
本章学习目标(44)
2.1 环境监测的技术路线(44)
2.2 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的确定(51)
2.3 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52)
2.4 监测方案的其他内容(54)
2.5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56)
本章小结(60)
练习题(60)

3 水和废水监测(61)
本章学习目标(61)
3.1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61)
3.2 水样预处理(83)
3.3 理化指标(86)
3.4 营养盐及有机综合性指标(90)
3.5 无机阴离子指标(102)
3.6 金属及其化合物指标(108)
3.7 有机物指标(117)
3.8 细菌学监测指标(119)
3.9 底质监测(122)
3.10 活性污泥的测定(126)
本章小结(128)
练习题(128)
技能实训1:××河流水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130)
技能实训2:色度的测定(134)
技能实训3:稀释倍数法(135)
技能实训4:浊度的测定(136)
技能实训5:悬浮物的测定(138)
技能实训6:水样溶解氧的测定(140)
技能实训7: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142)
技能实训8:化学需氧量的测定(145)
技能实训9: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148)
技能实训10:氨氮的测定(153)
技能实训11:总磷的测定(155)
技能实训12:总铁的测定(158)
技能实训13:铜的测定(160)

4 空气及废气监测(163)
本章学习目标(163)
4.1 空气样品的采集(163)
4.2 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183)
4.3 污染源监测的项目(200)
4.4 室内监测的项目(210)
4.5 标准气体的配制(216)
本章小结(217)
练习题(217)
技能实训1:校园空气环境分析与监测(220)
技能实训2:二氧化硫的测定(222)
技能实训3:二氧化氮的测定(226)
技能实训4:TSP的测定(227)

5 土壤及固体废物监测(229)
本章学习目标(229)
5.1 土壤污染监测(229)
5.2 生活垃圾的监测(244)
5.3 固体废物的监测(249)
本章小结(263)
练习题(263)
技能实训1: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与样品采集(264)
技能实训2:土壤水分的测定(270)
技能实训3:土壤酸碱度的测定(271)
技能实训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镉的含量(272)
技能实训5:土壤中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的测定(275)
技能实训6:工业废渣渗沥模型试验(279)

6 噪声及振动污染监测(280)
本章学习目标(280)
6.1 噪声和振动的表示(280)
6.2 声环境监测(296)
6.3 道路交通噪声的监测(301)
6.4 社会生活噪声的监测(302)
6.5 工业企业环境噪声的监测(303)
6.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的监测(306)
6.7 机动车辆噪声和机场周围噪声的监测(307)
6.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的测量方法(309)
本章小结(310)
练习题(310)
技能实训1:校园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实训(312)
技能实训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实训(314)
技能实训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实训(316)
技能实训4:城市区域环境振动及振动污染源监测实训(317)

7 环境自动监测系统(320)
本章学习目标(320)
7.1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320)
7.2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325)
7.3 烟气自动监测系统(327)
7.4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328)
本章小结(330)
练习题(331)
参考文献(332)

精彩书摘

①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②当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实验室应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所造成的影响;
③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④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
⑤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⑥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⑦当需要利用期问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⑧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实验室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
⑨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5)计量器具
①建立健全的技术档案和原始记录,并要妥善保管。其内容主要有:计量器具检验设备台账,计量器具、检验设备历史档案,计量器具、检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计量器具检验设备的技术资料(包括说明书、合格证、送检合格证、检定原始记录、报废单等)。
②在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执行周期检定制度,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周期受检率达成100%,周期合格率在95%以上。
③建立和健全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并且要严格遵守。计量管理制度包括:入库、流转、降级、报废审核制度;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周期检定制度;在用计量器具、检验设备现场抽检制度等。
(6)量值溯源
①实验室应确保其相关检测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础标准。实验室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或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对于设备校准,应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适用时),以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定;
②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础标准的,实验室应提供设备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的满意证据;
③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检定/校准的计划。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④实验室应有参考标准的检定/校准计划。参考标准在任何调整之前和之后均应校准。实验室持有的测量参考标准应仅用于校准而不用于其他目的,除非能证明作为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

前言/序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环境保护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这给高职高专环境保护专业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更有力地推动环境保护专业教育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教材建设这一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结合各自的领域优势,共同组织编写了“全国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专业规划教材”。本套教材包括《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等17种。本套全国规划教材的编写力求满足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的新发展,立足教学现状,力求创新,在吸收已有教材成果的基础上,将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技术和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并与国家最新的相关政策标准、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为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需要,整套教材加强了职业教育特色,避免大量理论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强调以实际技能和职业需求带动教学任务,技能实训部分采用项目模块化编写模式,提倡工学结合,增加可操作性和工作实践性,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材中每章列有学习目标、章后小结和形式多样的复习题,便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学习重点;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在此,向在教指委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参与本套教材的编写和审订工作的全国2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相信,本套教材的出版必将为我国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专业的发展和教材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因时间和各因素制约,教材中恐有不足之处,恳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提出宝贵的意见。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 《全国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专业规划教材:环境监测》 不相关的图书简介。 ---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应用实践》 图书定位与目标读者: 本书旨在为高等职业院校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教材。它着重于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系统从概念设计、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系统集成到最终调试与维护的全过程。本书特别适合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同时也面向希望提升自身工业自动化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内容结构与核心特色: 本书摒弃了过于深奥的理论推导,聚焦于工业现场的实际需求和主流技术应用。全书共分为六个核心模块,层层递进,确保读者能够构建起完整的自动化系统知识框架。 第一模块:自动化系统基础与元件认知 本模块是系统集成的基石。首先,详细阐述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如PLC/SCADA/DCS的原理及对比)。重点在于对工业现场常用元件的透彻解析,包括各类传感器(光电、接近开关、压力、温度变送器等)的工作原理、选型标准和安装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信号的采集、处理与隔离技术,为后续的编程和集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模块还涵盖了基础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规范与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模块:主流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编程与应用 本模块深入讲解了目前工业界应用最广泛的几大主流品牌PLC(如西门子S7系列和三菱FX系列)的硬件结构和编程语言。教学内容严格遵循IEC 61131-3标准,系统介绍梯形图(LD)、指令表(STL)、功能块图(FBD)和结构化文本(ST)的应用场景。书中配有大量贴近生产实际的案例,如:往复运动控制、定时/计数逻辑、数据搬运与算术运算。核心实践是利用PLC实现对特定生产环节(如包装流水线或物料提升系统)的离线仿真和在线调试。 第三模块:人机界面(HMI)设计与数据交互 现代自动化系统离不开高效的人机交互界面。本模块详细介绍了HMI的软硬件配置,讲解了如何根据工艺流程图(PFD)和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来设计直观、高效的触摸屏界面。内容涵盖画面布局、变量绑定、报警管理、历史趋势图的配置,以及HMI与上位PLC之间的数据通信协议(如Modbus TCP/IP)。书中强调用户体验和操作安全性的设计原则。 第四模块:工业网络通信与总线技术 本模块是实现“系统集成”的关键。全面剖析了当前主流的工业通信协议,包括现场总线技术(如Profibus DP/PA, DeviceNet)和工业以太网技术(如Profinet, EtherNet/IP)。本书详细对比了各总线的特点、拓扑结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实践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构建一个混合通信网络,实现PLC、变频器、远程I/O模块和上位机之间的可靠通信。 第五模块:运动控制与伺服系统集成 针对高精度制造的需求,本模块专注于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应用。内容包括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驱动器、电机、编码器),脉冲量控制、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的原理。重点解析了如何通过PLC(或专用的运动控制器)对伺服系统进行参数整定(PID环路),并完成了多轴同步联动控制(如龙门架运动)的编程与调试实例。 第六模块:系统集成、调试与故障诊断 这是全书的集成与升华部分。本模块指导读者如何将前述各部分(I/O采集、PLC逻辑、HMI显示、网络通信)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集成前的设计评审、出厂联调(FAT)和现场验收(SAT)的流程。最后,提供了基于故障树分析(FTA)和症状分析的工业现场常见电气和软件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旨在培养读者快速定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术深度与教学理念: 本书秉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每章均配有“知识点回顾”、“典型应用案例分析”和“动手实践项目”。通过对真实工业控制项目流程的模拟,确保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直接参与工业自动化项目实施的能力。本书中的所有编程示例和仿真文件均可在配套的资源包中获取,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提升了学习效率。 总结: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应用实践》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更像是一份面向现代制造业的“实战手册”。通过系统学习,读者将能够胜任自动化生产线的规划、编程、安装、调试及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是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理想选择。 ---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上,教材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过多的学术“黑话”,即便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专业术语的读者,也能通过上下文的解释和例证快速理解其含义。我在学习一些化学分析原理时,常常因为晦涩的数学推导而感到困惑,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是先给出结论和应用场景,再在附录或可选阅读部分深化理论背景,这种“结果导向”的教学思路非常贴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此外,教材在章节末尾设置的“自测与思考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并非简单的知识点重复,而是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开放性问题,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评分

这本《全国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专业规划教材:环境监测》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彩搭配沉稳,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初步印象。尤其是教材名称下方的“规划教材”四个字,让人立刻联想到这是经过严格审核、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的高质量读物。内页的纸张质量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排版布局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章节标题的字体选择和行距的控制,都体现了编写者对学习者体验的重视。教材整体的装帧设计透露出一种实用的气息,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一切都围绕着核心的学习目标展开,非常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务实精神。拿到手的时候,能感受到教材的分量,这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知识沉淀的分量。

评分

作为一本规划教材,其前瞻性和工具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水、气、声监测技术,还对新兴的环境监测技术,比如遥感监测和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这保证了教材内容不会在快速发展的环保领域中过时。书后附带的丰富资源,比如常用标准方法的索引列表和常用化学试剂配制参考表,简直就是一本口袋工具书,大大提高了教材的实用价值。我感觉这本书的编写者绝对是深谙一线工作需求的人士,他们清楚地知道,对于一个技术人员而言,需要的不是纯粹的学术论证,而是能够立即上手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和操作规范。

评分

书中的绪论部分,我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仔细研读。它没有直接跳入复杂的理论公式,而是非常巧妙地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和国家环境治理的需求出发,阐述了环境监测在现代社会中的不可替代性。这种叙事方式很能激发初学者的学习兴趣,让人明白我们所学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肩负着一份社会责任。作者在描述监测的重要性时,引用了一些贴近实际生产生活的案例,比如某个地区的水质突发事件处理流程,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尤其是对于监测的分类和体系构建的介绍,逻辑性极强,像搭积木一样,一步步引导读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对于零基础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保证了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度。

评分

教材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例如,对于大气污染物采样方法的讲解,它不仅罗列了不同方法的原理,还详细对比了它们在实际操作中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书中配有大量清晰的手绘示意图和流程图,这些图示的精细程度远超我的预期,比一些纯粹的理论书籍更加直观有效。我尤其赞赏它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这一模块的详尽阐述。很多教材往往一笔带过,但本书却花费了大量篇幅讲解标准操作程序(SOP)的建立和数据的有效性判断,这对于未来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实战技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