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远去的历史人物反倒愈加清晰起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也变得更加客观与宽容。因此,重新审视袁世凯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内容简介
《袁世凯全传》是一部全面介绍袁世凯生平事迹的人物传记。本书从客观事实入手,自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再现了袁世凯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小站练兵、庚子事变、宪政运动、丁未政潮、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交涉《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诸多事件中的所作所为,以充分揭示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而不做空泛的议论。本书着意刻画了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使读者能够确切了解引发事件的原因,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袁世凯全传》还配以大量的图片,并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了与事件相关的人和事,以增加趣味性和真实感。
作者简介
王忠和,1945年出生,1962-1968年在北京大学学习,1978-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81年去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退休于南开大学。曾出版“外国王室系列”丛书(共6册)以及《民国四公子》、《清末四公子》、《袁克文传》、《紫禁城里的洋大臣》、《吕碧城传》等。
精彩书评
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
——1885年10月,李鸿章力挺袁世凯总理朝鲜交涉事宜,给袁写的考语
中国兵力之弱,其源于发饷之多克扣,此弊几于通国皆然。但我观察袁公发饷的情形,叹服袁公之清廉,为人所不能及矣。袁公于发饷日,亲自督率委员按人发给,无丝毫克扣之弊。
——1898年9月,英国海军司令贝思福参观小站练兵后给袁世凯的评价
查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有华盛顿一人,公为再现。同人深幸公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我中华民国一华盛顿。
——1912年2月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致电袁世凯
我问他当了皇帝之后,有哪些事情是意想不到的。袁的脸看着由灰变黑,然后变青,嘴唇有些颤抖:“没有想到全国各地的劝进声变成了声讨和反对。我亲信的参谋长陈宦先在四川宣布独立,接着湖南汤芗铭独立……克定害我,克定害我!”
——1918年6月美报记者采访袁世凯的手记
目录
第一篇 袁氏出世
第一章 少年时代的袁世凯
一 出身背景
二 少年时代
三 谋求出仕
四 迈进官场
第二章 袁世凯在朝鲜
一 壬午之变——中国略胜一筹
二 甲申之乱——胜利带来苦果
第三章 小站练兵
一 练兵开始
二 肇建新军
第二篇 末世清廷
第四章 戊戌变法
一 变法的酝酿
二 百日维新
三 戊戌政变的过程
四 袁世凯在政变中扮演的角色
第五章 庚子之乱
一 慈禧太后想废掉光绪皇帝
二 庚子之变
三 细说义和团
第六章 直隶总督
一 从八国联军手中收回天津
二 始终注视着上层
三 打造北洋派的家底
四 袁世凯曾是奏请朝廷立宪的第一人
五 明升暗降
第七章 他从权力的颠峰跌落下来
一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同时死去
二 他差点丢了性命
第三篇 共和诞生
第八章 清王朝寿终正寝
一 清王朝的末世图景
二 革命成了那个时代的时尚
三 辛亥革命
第九章 袁世凯东山再起
一 回到河南老家
二 再次出山
第十章 攫取最高权力
一 南北和谈
二 孙中山成立临时政府
三 逼迫清廷退位
第十一章 就任临时大总统
一 北京与南京之间的对立
二 短暂而虚伪的统一
第十二章 袁世凯武力统一全国
一 宋教仁被刺案
二 国民党的二次革命
三 袁世凯与立宪派人士
四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第四篇 洪宪反动
第十三章 袁世凯修订宪法
一 修改《临时约法》
二 解散反对党
三 改变政府体制
第十四章 内忧外患
一 总统不好当
二 北洋集团内矛盾重重
第十五章 八十三天的洪宪皇朝
一 帝制的肇因
二 帝制在艰难中向前推进
三 帝制的酝酿
四 匆匆登极
五 云南护国军发难
六 帝制的终结
七 洪宪余韵
精彩书摘
1886年,日本军部提出《讨伐清国策》报告书。其计划是:在南面,占领中国的舟山群岛、台湾、澎湖列岛,进而向东南亚扩张,即所谓“海洋政策”。在北面,首先吞并朝鲜,再向中国东北(满洲)进军,从而征服全中国,称霸亚洲,即所谓“大陆政策”。
其他的欧洲列强对朝鲜的态度各不相同,但都是从掠夺别国利益出发。
俄国一直在寻求一个不冻港,为此曾经在1853—1855年间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英、法、土联军打败俄国军队,俄国从黑海海峡找出路的企图失败,于是积极向东方发展。19世纪70年代,俄国在海参崴设立军港,紧接着修筑连接欧洲本土和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但是海参崴还不是不冻港,俄国人又把目光瞄准了旅顺、大连和朝鲜的港口。这便是俄国的东进南下政策,显然这与日本的大陆政策是针锋相对的,利益冲突最终引发了两国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1904年)。
美国为开放中国东北和朝鲜市场,利益均沾,采取与日本联合的政策。英国为阻止俄国南下,也纵容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活动。因此日本在列强微妙的抗衡中处于极有利的地位。但此时日本的国力尚不足以发动一场战争,便鼓动清政府与日、美共同保护朝鲜,以抵制俄国的势力。有些西方国家也建议朝鲜对各国开放,把朝鲜建成东方的瑞士,但都被清政府拒绝——因为这样一来无异否认了朝鲜是中国藩属的地位。由于清廷一直抱着过时的天朝体制观念,结果把中国拖入连年战祸之中,难以自拔。
2昧于形势,大院君顽固守旧;错估局面,闵王妃投靠日本
再来看朝鲜的情势。
朝鲜李朝王室的第25代国王李舁(哲宗)于1863年去世,无后嗣,由旁支的李熙(高宗)入继大统,因其年幼只有12岁,照例由他的父亲李星应监国摄政,称“兴宣大院君”。国王李熙生性庸懦,即使成年后也是一切政事委托其父。李熙的妃子闵氏是朝鲜政坛的一颗新星,但却有后来居上之势。
闵妃本是大院君夫人同族闵致禄的遗孤。鉴于朝鲜多年深受外戚干政之害,大院君正是看她娘家无人才立她为王妃。闵妃入宫时,李熙只有14岁,二人感情淡漠,闵妃闺房寂寥,只好以读书消遣。大院君夫妇极为喜爱这个娴静的媳妇,爱屋及乌,将她的亲族闵升镐、闵台镐、闵奎镐等人提拔到要职之上。闵妃精通中国典籍,尤其熟读《左传》。大概是受了中国政治权术的熏陶,或是有西太后的活榜样,她野心渐露,开始显露涉足政坛的兴趣。此时闵妃与李熙感情渐浓,她力劝国王亲政,同时优遇不得志于大院君的亲贵,广树党羽,培植私人。她又通过闵升镐拉拢大院君的长子李载冕,扰乱其家庭,还利用宫人刺探大院君的行动,以至对其一举一动莫不了如指掌。大院君对闵妃的活动也有所觉察,遂逐渐疏远了她。当时闵妃尚未生育,只有宫人李氏生有一子,大院君极为喜爱,打算立为世子,为此闵妃与大院君衔怨渐深,以至翁媳形同水火,走向公然的对抗。只是,当时大院君内行改革,外拒强敌,声望如日中天,闵妃奉之惟谨,尚不敢有过分的举动。
于是,朝鲜政局分成两派:以国王李熙的生父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守旧派主张锁国,而以王妃闵氏为代表的开化派则力主开国。其实,任何的路线斗争说穿了不过都是权力之争。大院君性情固执,思想守旧,极力维护封建体制,坚持锁国政策;并且利用此政策迎合民众排外心理,来巩固自己的摄政地位。闵妃的开国政策也并非真的了解世界大势,只是借此达到攫取权力的目的而已。
1873年,李熙成年,在闵妃鼓动下,有意亲政。大院君称病退居汉城北郊石坡山庄。闵妃借口锁国政策将危及国家,嗾使党羽崔益铉、洪在学等弹劾大院君失政——借口锁国排外将招致亡国之危,危言耸听。大院君闻知大怒,欲杀掉二人,被国王所阻。大院君只好归政,卜居先人墓地德山,以待时再起。李熙亲政之后,大权旁落闵妃之手。闵妃对外则一面与日本缔约,以示和好诚意;一面利用李鸿章希望朝鲜向西方开放的心理,引日俄两个强邻为后援,对抗大院君。日本屡次前来朝鲜修好都被大院君以日本“效法欧美,甘与夷人为伍”为由予以拒绝。1873年,东莱、釜山两地为防日本人走私,揭示侮辱日本的布告,甚至对与日人交往者处以极刑。日本自然不甘受辱,企图报复,遂有“征韩”之意。中国虽然一贯采取“不干涉”政策,但也怕盲目排外引来外交纠纷,影响中国的宗主国地位,也希望朝鲜放弃锁国政策。
1875年5月,日本军舰“云扬号”测量朝鲜海域,非法侵入朝鲜江华湾。朝鲜炮台疑其刺探情报,开炮轰击。日舰还击,日兵登陆占领永宗城,烧杀一番后撤离。日本当时内治未恰,不愿对朝轻启战端,可是全国舆论激昂,又不能不采取积极态度,于是派森有礼为使来华交涉,因历来朝鲜隶属中国,其实是试探中国的态度。日本本来不抱太大希望,如果中国出面予以协助给以圆满解决,也是日本乐于见到的结果。中国正可利用这个机会,确立中朝间的宗属关系,愚昧的清政府官员认不清这些,总理衙门(即外交部,当时恭亲王奕_沂为总理大臣)官员答以:朝鲜虽是我藩属,而历来内治外交听其自主,我国素不与闻,听任贵国自与理论可也。清廷所抱定的仍是闭关时代畸形的宗属关系,殊不知,自欧人东渐,海禁大开,宗主国对属国既享其权,必负其责。李鸿章虽然较为明白一些,也只是主张密致朝鲜一书,劝其忍让,以礼接待日使,仍不敢负起宗主国的责任。日本政府遂决定以独立国对待朝鲜,定下逐步鲸吞朝鲜的方针。
……
前言/序言
袁世凯全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袁世凯全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