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傳動及自動化的必備工具書,注冊電氣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的指定參考書。
手冊由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編著,國傢電氣傳動及自動化、低壓電控配電裝置和中小型水力發電成套設備等行業的技術歸口研究所,在電氣傳動及自動化、低壓電控配電、中小型水力發電成套設備方麵取得瞭700餘項科技成果(其中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奬140餘項),為國傢電氣傳動及自動化、低壓電控配電裝置和中小型水力發電成套設備等行業的發展做齣瞭重要的貢獻。
《電氣傳動自動化技術手冊(第3版)》第2版自2005年齣版以來,我國新發布和修訂瞭大量國傢標準和行業標準。為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我們對手冊第2版進行瞭修訂,重新編寫瞭第1章;並對全手冊進行瞭訂正工作。
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編著的《電氣傳動自動化技術手冊(第3版)》內容包括常用設計數據與技術標準、電氣傳動係統方案及電動機的選擇、電力電子器件與電源、調速技術基礎、電動機的電器控製、直流傳動係統、交流傳動係統、典型控製係統方案、電氣傳動控製係統的綜閤、電氣傳動裝置、諧波治理與無功補償、基礎自動化、電磁兼容性與可靠性、電控設備的安裝與調試和電氣傳動的工業應用。書中還列舉瞭大量係統應用的計算實例,以便讀者能很快地掌握設計計算技能。
《電氣傳動自動化技術手冊(第3版)》不僅體現瞭現代新技術的先進性,又具備解決問題的實用性和通用性,是從事電氣傳動自動化工作的工程設計、産品製造、現場應用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是國傢電氣傳動及自動化、低壓電控配電裝置和中小型水力發電成套設備等行業的技術歸口研究所,曆來重視所從事行業基礎性技術的研究開發,尤其緻力於所從事行業應用性技術的研究開發,與國內外相關企業及院所保持著密切的技術閤作及交流,並跟蹤國內外先進技術的發展趨勢,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與産品水平。半個世紀以來,該所在電氣傳動及自動化、低壓電控配電、中小型水力發電成套設備方麵取得瞭700餘項科技成果(其中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奬140餘項),為國傢電氣傳動及自動化、低壓電控配電裝置和中小型水力發電成套設備等行業的發展做齣瞭重要的貢獻。
第3版序言
第2版序言
第1版序言
第1章常用設計數據與技術標準
1.1常用標準目錄
1.2常用術語
1.3計量單位
1.3.1國際單位製(SI)(摘自GB 3100—1993)
1.3.2電學、磁學單位和常用單位及其換算
1.4物理量和下角標符號
1.4.1常用物理量符號
1.4.2推薦的下角標符號
1.5優先數和優先數係
1.5.1優先數係的基本係列和補充係列(摘自GB/T 321—2005)
1.5.2用於電阻、電容參數的E係列
1.6常用電氣簡圖用圖形符號
1.7項目代號與文字符號
1.7.1項目代號組成(摘自GB/T 5094—2002)
1.7.2文字符號(摘自GB/T 5094.2—2003)
1.8電氣製圖(摘自GB/T 6988.1—2008)
1.8.1信息錶達規則
1.8.2簡圖總則
1.8.3概略圖
1.8.4功能圖
1.8.5電路圖
1.8.6接綫圖
1.8.7布置圖
1.9設計選用參數
1.9.1標準電壓(摘自GB/T 156—2007)
1.9.2標準電流(摘自GB/T 762—2002)
1.9.3標準頻率(摘自GB/T 1980—2005)
1.9.4電氣設備安全設計導則(摘自GB/T 25295—2010)
1.9.5電擊防護(摘自GB/T 17045—2008)
1.9.6電氣絕緣(摘自GB/T 11021—2007和GB/T 16935.1—2008)
1.9.7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摘自GB 4208—2008)
1.10電氣控製設備的通用要求(摘自GB/T 3797—2005)
1.10.1正常使用條件
1.10.2一般要求
1.10.3性能指標
1.10.4冷卻
1.10.5電氣間隙與爬電距離
1.10.6絕緣電阻與介電性能
1.10.7溫升
1.10.8保護
1.10.9控製電路
1.10.10控製櫃(颱)
1.10.11EMC試驗
1.11用半導體電力變流器的直流調速電氣傳動係統額定值的規定(摘自GB/T 3886.1—2001)
1.11.1額定值
1.11.2非重復負載工作製的工作製等級
1.11.3晶閘管裝置的試驗
1.12交流電動機電力電子軟起動裝置(摘自JB/T 10251—2001)
1.12.1術語
1.12.2技術參數
1.12.3一般要求
1.12.4電氣間隙與爬電距離
1.12.5絕緣電阻與介電強度
1.12.6溫升
1.12.7外殼保護
1.12.8安裝與接地
1.12.9噪聲
1.12.10冷卻
1.12.11電氣性能指標
1.13低壓直流調速電氣傳動係統額定值的規定(摘自GB/T 12668.1—2002)
1.13.1術語
1.13.2功能特性
1.13.3使用條件
1.13.4額定值
1.13.5性能要求
1.13.6安全和警告標誌
1.14低壓交流變頻電氣傳動係統額定值的規定(摘自GB/T 12668.2—2002)
1.14.1術語
1.14.2功能特性
1.14.3使用條件
1.14.4額定值
1.14.5性能要求
1.14.6安全和警告標誌
1.14.7常用的控製方案
1.15調速電氣傳動係統的電磁兼容(摘自GB/T 12668.3—2003)
1.15.1抗擾度要求
1.15.2發射要求
1.16交流電壓1000V以上但不超過35kV的交流調速電氣傳動係統額定值的規定(摘自GB/T 12668.4—2006)
1.16.1電氣傳動係統拓撲結構概述
1.16.2使用條件
1.16.3額定值
1.16.4控製性能要求
1.16.5PDS的主要部件
1.16.6PDS集成要求
1.17特種環境設備的要求
1.17.1船用設備(摘自GB/T 4798.6—1996)
1.17.2熱帶用設備(摘自JB/T 4159—1999)
第2章電氣傳動係統方案及電動機選擇
2.1電氣傳動係統的組成
2.1.1電動機
2.1.2電源裝置
2.1.3電氣傳動控製係統
2.2生産機械的負載類型及生産機械和電動機的工作製
2.2.1生産機械的負載類型
2.2.2生産機械的工作製
2.2.3電動機的工作製
2.3電動機的選擇
2.3.1直流與交流電動機的比較
2.3.2交流電動機的選擇
2.3.3直流電動機的選擇
2.3.4電動機結構型式的選擇
2.3.5電動機的四種運行狀態
2.3.6常用電動機的性能及適用範圍
2.3.7電動機的功率計算及校驗
2.4典型生産機械的工藝要求及電氣傳動係統方案的選擇
2.4.1風機和泵類
2.4.2球磨機和磨類
2.4.3簡單調速類
2.4.4穩速類
2.4.5多分部(單元)速度協調類
2.4.6寬調速類
2.4.7快速正反轉類
2.4.8隨動(伺服)類
2.4.9提升機械類
2.4.10張力控製類
2.4.11高速類
第3章電力電子器件與電源
3.1電力電子器件
3.1.1不可控型器件
3.1.2半控型器件
3.1.3全控型器件
3.1.4智能功率模塊(IPM)
3.1.5集成門極換嚮晶閘管(IGCT)
3.1.6注入增強柵晶體管(IEGT)
3.2移相控製
3.2.1對晶閘管移相觸發器的技術要求
3.2.2常用的晶閘管移相觸發集成電路
3.2.3觸發脈衝的功率放大電路
3.2.4觸發脈衝的隔離
3.3整流電源
3.3.1常用整流電源綫路
3.3.2常用整流電源綫路計算公式
3.4大電流整流電源
3.4.1同相逆並聯技術
3.4.2大電流二極管整流電源
3.4.3大電流晶閘管整流電源
3.4.4多颱整流電源並聯技術
3.4.5並聯整流電源中的動態環流
3.4.6整流電源網側綫電壓U1的估算
3.4.7整流器件選擇
3.4.8橋臂整流器件並聯數n
3.4.9快速熔斷器的選擇
3.4.10三相五柱變壓器
參考文獻
第4章調速技術基礎
4.1調速係統分類和係統指標
4.1.1調速的分類
4.1.2調速係統的靜態指標
4.1.3調速係統的動態指標
4.2模擬控製和數字控製
4.2.1離散和采樣
4.2.2連續變量的量化
4.2.3增量式編碼器脈衝信號的量化
4.2.4電壓、電流等模擬量的量化
4.2.5模擬和數字調節器
4.2.6模擬和數字斜坡給定(給定積分)
4.2.7開環前饋補償(預控)
4.3數字控製器
4.3.1對數字控製器的要求
4.3.2常用微處理器和控製芯片
4.3.3專用數字控製器和通用數字控製器
4.4調速係統中的信號檢測
4.4.1電流、電壓測量
4.4.2轉速和位置測量
第5章電動機的電器控製
5.1電動機的起動、製動及保護
5.1.1電動機的起動
5.1.2電動機的製動
5.1.3電動機的保護
5.1.4智能型電動機控製器
5.2電器的選擇
5.2.1隔離器、刀開關
5.2.2低壓斷路器
5.2.3接觸器
5.2.4熱繼電器
5.2.5控製與保護開關電器
5.2.6熔斷器
5.2.7繼電器
5.2.8主令電器
5.2.9電磁執行機構
5.2.10電氣安裝附件
5.2.11電力網絡儀錶
5.3控製設備
5.3.1控製設備概述
5.3.2基本定義及要求
5.3.3電動機控製中心的選用
第6章直流傳動係統
6.1直流電動機的調速係統
6.1.1直流電動機的調速原理
6.1.2發電機�駁綞�機組調速係統
6.1.3斬波器調速係統
6.1.4晶閘管變流器的主電路方案
6.1.5晶閘管變流器可逆係統的控製方案
6.2晶閘管變流器主電路參數計算
6.2.1變流器的基本參數
6.2.2變流變壓器的計算
6.2.3晶閘管的選擇方法
6.2.4直流迴路電抗器的選擇和計算
6.2.5晶閘管變流裝置的保護
6.2.6大功率傳動用晶閘管及整流裝置産品係列
6.3直流調速係統的數字化
6.3.1微機數字控製係統的特點
6.3.2軟件結構和基礎原理
6.3.3微機數字控製裝置的工程實現方法
6.3.4模闆型多處理器的數字控製
參考文獻
第7章交流調速傳動係統
7.1交流調速的引言及分類
7.1.1引言——交流調速和直流調速
7.1.2交流調速係統分類
7.2交流調速用電力電子裝置
7.2.1不可控整流器和可控整流器
7.2.2晶閘管交流調壓器
7.2.3脈寬調製(PWM)變流器基礎
7.2.4用於調速係統的PWM變流器
7.3定子側交流調速係統
7.3.1定子調壓調速係統
7.3.2大功率交�步槐淦檔魎儐低�(CC)
7.3.3晶閘管負載自然換相電流型交�倉豹步槐淦檔魎儐低�
7.3.4定子側低壓電壓型交�倉豹步槐淦檔魎儐低�
7.3.5定子側中壓交�倉豹步槐淦檔魎儐低�
7.3.6永磁同步電動機、永磁無刷直流電動機和開關磁阻電動機調速係統596
7.4轉子側和轉子軸上交流調速係統
7.4.1轉子側串級調速係統和雙饋調速係統
7.4.2轉子軸上交流調速係統
7.5定子側變頻調速控製係統
7.5.1標量V/F控製係統(壓頻比控製)
7.5.2高性能交流調速基礎
7.5.3交流電動機的矢量控製(VC)係統
7.5.4異步電動機的直接轉矩控製(DTC)係統
7.5.5無編碼器的異步電動機高性能調速係統
7.5.6高性能調速係統的兩個問題
參考文獻
第8章典型控製係統方案
8.1軋鋼機輥道多電動機傳動控製係統
8.1.1輥道傳動的工藝特點
8.1.2輥道電動機容量的計算
8.1.3變頻傳動係統供電裝置的容量選擇
8.1.4輥道變頻傳動係統的工程計算實例
8.2捲取開捲傳動張力控製係統
8.2.1張力控製係統的一般工作原理
8.2.2間接張力控製和直接張力控製
8.2.3軋機捲取機張力控製係統的應用實例
8.3起停式飛剪的快速起停控製係統
8.3.1飛剪控製係統的組成
8.3.2剪刃位置控製和對飛剪工藝要求
8.3.3起停式飛剪的快速響應和起停控製
8.3.4實現更高控製功能的其他方法
8.4軋鋼機壓下的位置控製係統
8.4.1位置控製係統的基本組成
8.4.2位置控製規律和理想定位過程的控製算法
8.5雙電樞及多電動機傳動控製係統
8.5.1雙電樞或同軸串聯的雙電動機傳動控製係統
8.5.2同軸多颱電動機傳動控製係統
8.6多點傳動電氣同步控製係統
8.6.1多點傳動係統電動機電樞串聯與並聯
8.6.2多點傳動係統的主從控製
8.6.3單輥傳動係統中的負載平衡控製
參考文獻
第9章電氣傳動控製係統的綜閤
9.1電氣傳動控製係統的性能指標
9.1.1階躍給定信號響應指標
9.1.2斜坡給定信號響應指標
9.1.3階躍擾動信號作用下的指標
9.2工程綜閤方法
9.2.1調節器傳遞函數
9.2.2係統傳遞函數的簡化方法
9.2.3模型係統設計
9.3直流電氣傳動係統的分析綜閤
9.3.1晶閘管變流器的傳遞函數
9.3.2直流電動機的傳遞函數
9.3.3直流電動機調速係統的綜閤
9.4交流電氣傳動係統的分析綜閤
9.4.1同步電動機交�步槐淦檔魎儐低�
9.4.2異步電動機交�倉豹步壞繆剮蚉WM通用變頻調速係統
9.5工程設計舉例
9.5.1基本參數
9.5.2電樞電流環
9.5.3速度調節環
參考文獻
第10章電氣傳動裝置
10.1西門子全數字直流調速裝置(SIMOREG6RA70)
10.1.1技術規格和産品數據
10.1.2硬件設備組成和係統框圖
10.1.3動態過載能力的計算
10.1.4係統集成及可選件
10.1.5直流驅動裝置EMC的安裝導則和乾擾抑製
10.2西門子SIMOVERT 6SE70係列變頻器
10.2.1技術規格和産品數據
10.2.2硬件設備的組成和係統框圖
10.2.3變頻器和逆變器的過載能力
10.2.4變頻調速係統的製動方案
10.2.5係統集成和可選件
10.2.6串行接口與通信
10.2.7變頻器和逆變器的乾擾和抑製
10.3多處理器微機控製係統
10.3.1機箱和處理器模闆
10.3.2接口模闆和數據傳輸通信單元
10.3.3編程設備和人機接口裝置
10.3.4係統軟件功能塊
10.3.5SIMADYN D控製係統配置舉例
參考文獻
第11章電氣傳動裝置的諧波治理和無功補償
11.1概論
11.1.1諧波對公用電網的影響
11.1.2公用電網對諧波的限製
11.1.3功率因數和無功功率對公用電網的影響
11.1.4公用電網對功率因數和無功功率的要求
11.2諧波電流計算
11.2.1直流傳動整流裝置的諧波電流
11.2.2交�步槐淦燈韉男巢ǖ緦�
11.2.3電壓源交�倉豹步槐淦燈韉男巢ǖ緦�
11.2.4TCR或TCT補償裝置的諧波電流
11.2.5諧波電流計算實例
11.3功率因數計算
11.3.1功率因數和無功功率的定義
11.3.2直流傳動整流裝置的功率因數
11.3.3交�步槐淦燈韉墓β室蚴�
11.3.4電壓源交�倉豹步槐淦燈韉墓β室蚴�
11.4諧波治理的方法
11.4.1無源濾波
11.4.2有源濾波
11.5無功補償的方法
11.5.1靜態無功補償
11.5.2動態無功補償
11.6濾波及無功補償裝置參數計算實例
11.6.1濾波兼靜補裝置計算實例
11.6.2動態無功補償裝置計算實例
參考文獻
第12章基礎自動化
12.1概述
12.1.1工業自動化係統及其結構
12.1.2基礎自動化係統的特點
12.1.3基礎自動化係統的任務
12.2工業控製計算機
12.2.1工業控製用計算機分類
12.2.2工業控製計算機的特點
12.2.3工業控製計算機實時操作係統
12.2.4Windows
12.3可編程序控製器
12.3.1可編程序控製器的構成和工作原理
12.3.2可編程序控製器組態
12.3.3編程語言
12.3.4數據通信
12.3.5選型與常用機種
12.4數據通信和網絡
12.4.1基本概念
12.4.2網絡體係結構
12.4.3傳輸介質
12.4.4網絡連接設備與技術
12.4.5互連模式
12.5現場總綫
12.5.1概述
12.5.2現場總綫的特點
12.5.3現場總綫的標準
12.5.4幾種電氣傳動自動化係統常用的有影響的現場總綫簡介
12.6以太網
12.6.1以太網特點
12.6.2以太網介質訪問控製CSMA/CD
12.6.3以太網的構成
12.7監控組態軟件
12.7.1監控組態軟件的發展
12.7.2監控組態軟件的構成與功能
12.7.3常用人機接口設備
12.7.4常用監控組態軟件
12.8應用示例
12.8.1熱軋帶鋼軋機控製係統
12.8.2闆帶加工綫電氣傳動自動化係統
12.8.3大型熱帶鋼軋機的多級分布式計算機控製係統
參考文獻
第13章電磁兼容性與可靠性
13.1電磁兼容性概述
13.1.1靜電放電
13.1.2輻射電磁場
13.1.3電快速瞬變脈衝群
13.2抗乾擾技術
13.2.1抗乾擾設計的基本原則
13.2.2噪聲的分類
13.2.3噪聲的傳遞方式
13.2.4抗乾擾的基本措施
13.2.5抗乾擾設計的檢查細則
13.3常見噪聲的抑製
13.3.1電網噪聲的抑製
13.3.2直流電源噪聲的抑製
13.3.3靜電放電噪聲的抑製
13.3.4模擬電路噪聲的抑製
13.3.5數字電路的抗乾擾設計
13.4設備的安裝技術
13.4.1設備的內部裝配要求
13.4.2設備的外部安裝要求
13.4.3係統的接地技術
13.5可靠性
13.5.1可靠性工程的任務
13.5.2可靠性的指標
13.5.3係統可靠性的預計
13.5.4冗餘係統
13.5.5提高設備可靠性的措施
參考文獻
第14章電控設備的安裝和調試
14.1電控設備檢驗的依據標準
14.2電控裝置的安裝
14.2.1安裝的一般規定
14.2.2外部配綫
14.2.3接地
14.3電控設備現場調試
14.3.1電控設備的調試導則
14.3.2自動化設備的現場調試
14.3.3直流調速裝置的現場調試
14.3.4交流調速裝置的現場調試
14.3.5電源設備的調試
參考文獻
第15章電氣傳動的工業應用
15.1石化工業
15.2采礦
15.4有色金屬
15.5港口及起重機械
15.6供水係統及汙水處理係統
15.7風洞控製係統
參考文獻
附錄部分電氣設備生産企業介紹
我這本書買迴來主要是為瞭解決一個睏擾我很久的電機參數辨識問題。我以前一直在用傳統的模型方法,精度總是不太理想,尤其是在處理高慣量負載時。這一版手冊裏關於自適應控製和基於模型的預測控製(MPC)在電氣傳動中的應用章節,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介紹,而是非常紮實地給齣瞭如何將這些先進算法轉化為實際的控製代碼邏輯的步驟。舉例來說,它對麵實現磁場定嚮控製(FOC)中滑模觀測器(SMO)的參數整定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分析,考慮瞭噪聲和溫度漂移的影響。我對比瞭手頭上其他幾本參考書,很少有能把數學模型、仿真驗證和實際硬件實現這三者無縫銜接得這麼好的。閱讀體驗上,雖然內容技術性很強,但作者的行文邏輯非常清晰,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給你循循善誘,讓你在吸收高深知識的同時,不會産生閱讀疲勞。
評分說實話,我對技術手冊的期待通常是“夠用就好”,但這次的《電氣傳動自動化技術手冊(第3版)》完全超齣瞭預期。我個人關注的重點在於其對現代網絡化控製係統的集成描述。以往的資料總是將PLC、SCADA和現場總綫技術割裂開來,但這一版明顯加強瞭OT/IT融閤的視角。它用大量的篇幅詳細闡述瞭EtherCAT和PROFINET在高速同步控製中的應用對比,並且還引入瞭基於OPC UA的數據交換規範在分布式控製架構中的實踐案例。這對於我們正在進行老舊産綫升級改造的項目來說,太及時瞭。以前總覺得這些概念有些玄乎,但在手冊裏通過清晰的邏輯圖和代碼片段的示例,那些抽象的工業互聯網概念一下子變得觸手可及。這種與時俱進的編纂思路,使得這本書不僅是查閱工具,更是一份麵嚮未來的技術路綫圖。它的深度和廣度,足以讓一個剛入行的大學生打下堅實基礎,也能讓資深專傢對前沿技術有更係統性的認識。
評分作為一名側重於係統集成和調試的工程師,我最看重的是手冊的實用性和可靠性。電氣傳動領域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很多手冊齣版後很快就會“過時”。但這本《第3版》在對標準和規範的引用上做得極為齣色。它不僅羅列瞭最新的IEC和國標版本,更重要的是,它對這些標準在不同國傢和地區間的差異性進行瞭簡要說明,這在跨國項目中非常關鍵。比如,在安全電壓和安全距離的章節裏,手冊提供的錶格和計算公式,直接可以作為項目文件中的技術依據,大大減少瞭我們來迴翻查冗餘文件的工夫。此外,關於電磁兼容性(EMC)的設計與測試部分,內容非常詳盡,從PCB布局到屏蔽電纜的選擇,都有明確的指導方針,這對於保證自動化係統的長期穩定運行至關重要。這本書的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更像是一份經過實踐檢驗的工業級“操作規程”。
評分我必須承認,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學習新東西,而是想找個“參照係”來校準我現有的知識體係。過去這些年,我接觸瞭太多碎片化的在綫教程和論壇上的隻言片語,對“全貌”的把握總是不夠清晰。而這本手冊的結構設計,就像一張精心繪製的工業控製領域的全景地圖。它從最基礎的電機原理講起,逐步構建到復雜的網絡化集成方案,層次分明,邏輯遞進得非常自然。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新技術時,總是會迴溯到經典理論基礎的聯係,而不是生硬地堆砌新名詞。這種“守正齣奇”的編撰風格,讓它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部係統的技術教材。對於新進人員來說,它能幫助他們避免走彎路,建立起紮實且完整的知識框架;對於我們這些老手來說,它提供瞭一個重新審視和完善現有認知體係的絕佳平颱。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長期置於案頭、時常翻閱的經典之作。
評分這部新版的《電氣傳動自動化技術手冊》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常年在一綫摸爬滾打的工程師來說,簡直就是一本“救急”寶典。我記得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被它厚實的裝幀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翻開扉頁,那種嚴謹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但更重要的是,它並沒有拘泥於陳舊的理論,而是緊跟最新的工業4.0和智能製造的趨勢。手冊裏關於伺服控製係統和變頻器選型的章節,內容詳實到令人發指。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這樣做”,比如在不同負載特性下,如何通過參數優化實現最佳的能效比和動態響應。我尤其欣賞它在故障診斷部分的詳盡論述,那些經典的故障情景再現和對應的排除步驟,寫得條理分明,配圖精準,這比我們過去依賴經驗摸索要高效得多。它真正做到瞭把復雜的自動化原理,用最直觀、最實用的方式呈現給讀者。這本書對於提升現場工程師的綜閤技術水平,絕對是質的飛躍,感覺自己手頭又多瞭一件趁手的“兵器”。
評分盛名在外也不過如是啊,天傳還行,書一般。
評分學習電氣自動化畢不可少
評分不怎麼實用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書很好,發貨速度很快
評分東西質量很不錯,快遞速度比較滿意,很愉快的一次購物。
評分外觀很不錯,很好用!
評分書質量沒的說,挺好。
評分書籍質量還行?,在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