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手冊(2014新版)》根據的國傢及行業標準編寫而成,特彆注重補充五金領域的新材料、新産品,應用性強、易於查找。
《五金手冊(2014新版)》內容包括基礎資料,金屬材料,通用零配件,焊接材料和設備,潤滑器、密封件、起重器材附件及機床附件,工具和量具,泵、閥、管及管路附件,消防器材,建築五金等。
王剋,高級工程師,有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和較深厚的理論功底。
第一章 基礎資料
1.1常用字母及符號
1.2國內外標準的代號
1.3常用計量單位及其換算
1.4鋼鐵強度及硬度換算
第二章 金屬材料
2.1金屬材料的基本知識
2.2金屬材料的化學成分及力學性能
2.3金屬材料的尺寸及質量
第三章 通用零件及配件
3.1緊固件
3.2傳動件
第四章 焊接材料與設備
4.1焊接基礎
4.2焊接材料
4.3焊接設備
第五章 潤滑器、密封件、起重器材附件及機床附件
5.1潤滑器
5.2密封件
5.3韆斤頂
5.4起重器材附件
5.5機床附件
第六章 工具和量具
6.1土木工具
6.2常用手工具
6.3鉗工工具
6.4切削工具
6.5量具
6.6電動工具
6.7氣動工具
第七章 泵、閥、管及管路附件
7.1泵
7.2管道元件的公稱尺寸
7.3管路附件
7.4水暖工具
第八章 消防器材
8.1滅火器
8.2其他消防器材
第九章 建築五金
9.1金屬網、窗紗及玻璃
9.2門窗及傢具配件
9.3實腹鋼門窗五金配件
《五金手冊》2006年再版以來,滿足瞭廣大讀者的迫切需要。
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建築裝修、機械電器等行業對五金産品有著更多的需求,新材料、新工藝促使五金新産品層齣不窮,市場經營品種日趨多樣化,更加先進、新穎、實用。
原版《五金手冊》所介紹的內容以及所引用的標準已落後於形勢,為此,在原版《五金手冊》的基礎上,遵循新穎、全麵、適用的原則,對內容進行瞭搜集整理、充實,特彆注重補充五金領域的新材料、新産品,並對原書所采用的標準做瞭更新,盡量采用最新的各級各類標準。
在河南省工業情報標準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參加編寫人員的努力,《新版五金手冊》不僅具有新、準、全的特點,並且通俗易懂、應用性強、易於查找。
由於編寫經驗有限,書中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總而言之,這份《五金手冊(2014新版)》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一本定位模糊、內容陳舊、排版粗糙的“占位符”書籍。它厚重的篇幅並不能等同於知識的深度或廣度。它的存在,似乎更多是為瞭滿足某個機構在“齣版物數量”上的硬性指標,而不是真正為瞭服務於提高製造業的效率和質量。我花錢買它,是希望得到一個可靠的、現代化的參考工具箱,結果收到的卻是一個布滿灰塵、工具生銹的舊箱子,裏麵的物件大多需要重新校準甚至報廢。對於一個追求效率和精度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與其說是一個幫手,不如說是一個需要花費時間去甄彆、去修正的“信息負擔”。我最終的決定是,把它放在書架的角落裏,隻留作一個“行業發展史”的旁證,真正的工作參考資料,我還是得去尋找那些持續更新、緊跟技術迭代的在綫數據庫和專業期刊。這本書,遠沒有達到一本“手冊”應有的水準和價值。
評分作為一本號稱麵嚮“新版”讀者的手冊,它在“新”字上做得尤為敷衍。我最期待的幾個領域,比如增材製造(3D打印)在模具製造中的應用案例、現代錶麵處理技術,或者新型復閤材料的機械性能數據,裏麵幾乎是空白或者隻有幾句泛泛而談的介紹,連像樣的公式或參考圖例都沒有。這讓我不得不懷疑,編纂者是否真正瞭解當前五金和機械製造行業正在發生哪些變革。如今的製造業已經進入瞭工業4.0的時代,大量的仿真軟件和虛擬裝配已經成為常態,我們需要的是能與這些數字工具相輔相成的參考數據,比如材料在不同溫度梯度下的疲勞壽命預測模型,或者針對特定CAD/CAE軟件的參數化接口說明。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完全脫節的,它似乎停留在上一個世紀末的技術水平上,對行業前沿的動態毫無捕捉。如果我需要這些老舊的、基礎的知識,我完全可以直接去圖書館藉閱幾十年前的經典教材,至少那些教材的深度和嚴謹性可能還要更高一些。
評分這本書的專業術語解釋部分,也暴露齣明顯的質量問題,簡直可以說是誤導性強於指導性。有些常用的工程術語,比如“屈服強度”和“彈性模量”,雖然定義正確,但提供的參考數值範圍卻極其狹窄,幾乎隻針對某一種特定、單一的鋼材類型,完全忽略瞭不同閤金係列之間的巨大差異。如果一個初學者拿著這本書去進行材料選型,很可能會因為采用瞭過於簡化的數據而導緻設計缺陷,輕則産品報廢,重則引發安全隱患。更讓我不滿的是,一些國際公認的術語縮寫,在這本書裏被使用瞭非標準的、甚至是錯誤的本地化翻譯,這在需要跨國閤作或閱讀國際標準時,會造成巨大的溝通障礙和理解偏差。一本嚴肅的工具書,其語言的標準化和準確性是基石,這本書顯然沒有達到這個基本要求。它更像是一份內部培訓資料的草稿,而不是可以公開發行、供廣大工程技術人員依賴的“手冊”。
評分哎呀,這本號稱“新版”的《五金手冊》,我真是滿懷期待地抱迴傢的,結果打開一看,心裏那個落差啊,簡直就像是盼著山珍海味,結果上來一盤涼拌白開水。首先得說,這排版和裝幀設計,怎麼說呢,很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種工業手冊的復古感,當然,我不是說復古就不好,但問題是,內容跟不上這個“復古”的調性。我本來以為2014年的新版,至少會在材料科學前沿、新型閤金應用,或者至少是現代精密加工技術方麵有所突破和更新。結果呢,裏麵大量篇幅還在詳細描述那些用慣瞭的傳統螺紋標準、簡單的扳手尺寸對照錶,這些信息,說實話,我用手機搜一下,可能半分鍾就能找到最新、最準確的國際標準,而且還是彩色的、帶三維模型的。翻到關於工具維護保養的部分,感覺就像是在看我爺爺留下的舊工具箱裏的說明書,關於數控機床的進給速度計算,那套公式簡直是幾十年前的老黃曆瞭,對於現在動輒高精度、高速切削的現代車間來說,參考價值實在有限。要不是因為它的名字聽起來太權威瞭,我真懷疑這是不是哪傢工廠積壓瞭二十年的庫存,隨便換瞭個封麵就拿齣來賣瞭。我需要的是跟上時代、能夠解決實際生産中遇到的新材料、新工藝難題的參考書,而不是一本厚厚的、充滿年代感的圖冊。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讓人抓狂,邏輯綫索混亂得像一團打結的毛綫球。當你試圖查找某個特定零件的公差要求時,你會發現相關內容分散在好幾個毫不相關的章節裏。比如,你要查墊圈的規格,可能得先在“標準件基礎知識”裏翻一遍,然後發現重要的彈性係數參數卻被埋在瞭“緊固件應力分析”的附錄裏,而這些內容本該放在一起集中闡述,方便工程師快速比對和選用。更要命的是,許多重要的技術圖示,清晰度低得令人發指,有些爆炸圖看起來就像是用低分辨率的掃描儀從影印件上翻印齣來的,很多關鍵的標注綫都模糊不清,根本無法辨認那些細小的數字和符號。我嘗試用它來設計一個涉及復雜配閤的機構,結果光是核對這些模糊的圖紙和參數,就花費瞭我額外好幾個小時,效率反而被拖慢瞭。一本工具書的價值,在於它的檢索性和準確性,而這本手冊在這一點上完全是零分。我感覺作者(或者說編纂團隊)可能隻是把過去不同年份的資料簡單地堆砌在一起,根本沒有進行係統的整理、優化和現代化修訂,這對於需要高度精確數據的工程領域來說,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評分不錯
評分書好看,配閤工作,方便
評分書沒來的急看,看後再做評論吧
評分好啊好啊好辛苦啊評價。。。。
評分內容很齊全…好
評分東西不錯,值得購買,可以去試試。。。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書好看,配閤工作,方便
評分不是很齊,但是對我們菜鳥還是夠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