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选译(修订版)

周书选译(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 编,黄永年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
ISBN:9787550603462
版次:1
商品编码:107017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5
字数:1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周书选译(修订版)》共50卷,《周书选译(修订版)》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的纪传体史书。译者黄永年先生是著名文史大家,翻译准确,注释精当,是文史爱好者了解这段历史的最好读本。

目录

前言
文帝纪
于谨传
赵贵传
王罴传
尉迟迥传
苏绰传
卢辩传
宇文孝伯传
王褒传
庾信传
熊安生传
赵文深传
编纂始末
丛书总目

精彩书摘

文帝纪
宇文泰在世时并没有做皇帝,而《周书》里仍给他写《文帝纪》并放在全书最前面,是因为他实际上是北周政权的前身——西魏政权的创建者,而且身后被追尊为周朝的文皇帝。这个本纪很长,占了两卷之多。这里只选译了宇文泰创建西魏政权的过程,西魏政权建立后则选译宇文泰和东魏政权的掌握者高欢之间的几次大战争,这些都较有趣味性,可读性。其他过于繁琐的,或流水账式的纪事,就概从节略(选自《周书》卷一至二)。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太祖文皇帝:太祖是周朝给宇文泰的庙号。文皇帝是后来追尊的谥。),讳泰,字黑獭(讳泰,字黑獭:黑獭本是宇文泰的胡名,和唐初人刘黑闼(tà榻)、吴黑闼的“黑闼”是同名异写,汉名“泰”只是胡语“獭”的对音,把胡名“黑獭”雅译成“泰”这个汉名,以后史官又把“黑獭”说成是宇文泰的字。),代武川人也(代:北魏在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元年(386年)始称魏,其前从西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拓跋猗(yī衣)卢被封为代王起一直称为代。武川:北魏初年为防御北边少数民族柔然的侵扰,在京城平城(在今山西大同东)以北、阴山(内蒙古中部、东西走向、长约1200公里的大山脉)南北,自西而东设置沃野(在今内蒙古五原北)、怀朔(在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武川(在今内蒙古武川的西土城)、抚冥(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的土城子)、柔玄(在今内蒙古兴和的台基庙东北)、怀荒(在今河北张北)六个军镇称为“六镇”,这里说代武川也就是魏武川镇的意思。后来东魏、西魏的武力主要来自六镇,杨隋、李唐的先人也都和这武川镇有关。)。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其先……所灭:《史记》的五帝本纪里说黄帝打败炎帝,代神农氏而为天子,这只是一种神话传说,宇文氏借此自夸是炎帝的后裔,就更不可信。据研究,这宇文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的一支,其君长本是更早见于史书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的贵族,东汉后期鲜卑分为东、中、西三部,宇文氏世代做东部大人即东部的首领。),子孙遁居朔野(朔野:朔是北方,朔野是北边旷野之地。)。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葛乌菟(tù)……为主:这也是宇文君长本非鲜卑的证据。),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大人:古代鲜卑、乌桓、契丹等族的部落首领都称大人。)。其后曰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心异之,以为天授(因狩……天授:这当然也是编造的神话。),其俗谓天曰宇,谓君曰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焉。

用户评价

评分

写的不错的很满意啊很好

评分

意识到“中国的法治不大可能主要依据这套知识来完成”,但是这种知识与其产生机制的关系则具有更普遍的意义。故而,一面勾勒出司法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另一面则试图构建法学知识的生产机制,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欲使法学界从被外来理论支配的地位之下挣脱出来,重新构建法学家与法律实践的知识上的支配关系,改变那种把用舶来品统治中国法学家的结构移置到中国法学家与法律实践者的关系上去的做法。我们也许能够体味到,把将法学家从知识禁锢中“解放”出来这一点作为解决法学知识生产机制本末倒置问题的关键、这一学者的自觉里有多少讽刺的以为和无可奈何。

评分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字体大,注释精,很满意。

评分

评分

印刷清晰,装帧精美,正版全新图书,很喜欢,包装的很好。推荐购买!

评分

印刷清晰,装帧精美,正版全新图书,很喜欢,包装的很好。推荐购买!

评分

评分

如果学界确实存在专家只知一味地向司法灌输舶来品这样的单向知识交流格局,并对此无所自觉、习以为常,那么,本书便是一次试图颠倒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的努力。宏大计划之一就是要改变此种“知识压迫”的局面,为那些理当作为中国学界“富矿”的中国经验“寻求语言的表述,获得其作为普遍性知识或便于交流之知识的品格”)。

评分

意识到“中国的法治不大可能主要依据这套知识来完成”,但是这种知识与其产生机制的关系则具有更普遍的意义。故而,一面勾勒出司法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另一面则试图构建法学知识的生产机制,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欲使法学界从被外来理论支配的地位之下挣脱出来,重新构建法学家与法律实践的知识上的支配关系,改变那种把用舶来品统治中国法学家的结构移置到中国法学家与法律实践者的关系上去的做法。我们也许能够体味到,把将法学家从知识禁锢中“解放”出来这一点作为解决法学知识生产机制本末倒置问题的关键、这一学者的自觉里有多少讽刺的以为和无可奈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